《玉碎》:一部催人泪下的抗日史诗
玉碎与珍珠串珠有什么渊源?
《玉碎》电视剧,又名《玉碎珠沉》,以天津老字号玉器行“恒雅斋”在“9·18”事变前后一年间的命运为切入点,展现了中华民族在生死存亡关头的一段抗日史。正如剧名所暗示,玉和珍珠串珠有着密切的联系。
玉,历来被视为中华民族的珍宝,代表着高贵、纯洁和坚贞。珍珠,则是海洋中孕育出的瑰宝,象征着希望、圆满和生命力。在《玉碎》中,玉和珍珠被巧妙地串联起来,寓意着在国破家亡的黑暗年代,中华民族的脊梁依然屹立不倒,希望之火仍在熊熊燃烧。
剧中,恒雅斋老板赵如圭是一位玉器收藏家,他将玉视为自己的生命。随着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中华大地,赵如圭的玉器珍藏面临着被掠夺的危机。最终,赵如圭毅然决然地将自己的玉器砸碎,化作漫天飞舞的珠玉,以此来表达自己对侵略者的抗议和对民族大义的坚守。
玉碎,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尊严和不屈精神。珍珠串珠,则代表着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在《玉碎》中,玉和珍珠的串联,传递出一种催人泪下的悲壮之美,震撼着每一位观众的心灵。
赵如圭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赵如圭,是《玉碎》电视剧中的灵魂人物,其独具魅力的性格特点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赵如圭精明圆滑,善于经商。作为恒雅斋的老板,他有着敏锐的商业头脑和果断的决策力。赵如圭又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他对自己的家人、朋友和员工都十分关照,不惜一切代价去帮助他们。
赵如圭的性格中,最令人钦佩的当属他的爱国情怀。面对日本侵略者的野蛮行径,赵如圭毅然决然地站出来,用自己的方式抗击侵略者。他不仅将自己的玉器珍藏砸碎,表达自己的抗议,还积极组织抗日活动,为民族解放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赵如圭的爱国情怀,感动了无数观众。在那个民族危难的时刻,赵如圭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中国脊梁。
《玉碎》中有哪些催人泪下的情节?
《玉碎》是一部催人泪下的抗日史诗,剧中不乏感人肺腑的情节,让观众在落泪的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坚韧和不屈。
其中,最为感人的情节之一,便是赵如圭的玉器珍藏被砸碎的场景。赵如圭将自己的玉器视若珍宝,每一件都承载着一段特殊的故事和回忆。为了表达自己的抗议和捍卫民族尊严,赵如圭毅然决然地将这些玉器砸碎。这一场景,既悲壮又感人,让观众无不为之动容。
另一个感人的情节,则是赵如圭与女儿赵心怡的离别。迫于日本侵略者的追捕,赵心怡不得不离开恒雅斋,踏上逃亡之旅。临行前,赵如圭紧握着女儿的手,叮嘱她一定要好好活着。而赵心怡则强忍着泪水,向父亲承诺,她一定会回来。这一场父女离别,让人心痛不已,也折射出战争年代的残酷和无情。
《玉碎》这部剧的思想内核是什么?
《玉碎》是一部思想深刻的抗日史诗,其思想内核是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和对民族大义的坚守。
在民族危难关头,恒雅斋的老板赵如圭并没有选择苟且偷生,而是毅然决然地站出来,与侵略者抗争到底。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中国脊梁。
剧中其他人物,如赵心怡、吴承恩和方子云,也都用自己的方式为民族解放事业贡献着力量。他们有的拿起武器,奔赴前线;有的组织抗日活动,支援前线;有的用自己的笔杆子,揭露侵略者的罪行。这些人物,代表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
《玉碎》这部剧,通过对恒雅斋一家人在“9·18”事变前后一年间命运的刻画,深刻地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和对民族大义的坚守。它是一部值得所有人铭记的抗日史诗。
这部剧对现代人有哪些启示?
《玉碎》这部剧对现代人有着深刻的启示,它告诉我们:
民族大义高于一切。当国家和民族面临危机时,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义无反顾地站出来,为民族的解放和尊严而奋斗。
坚韧不屈是中华民族的脊梁。面对困难和挫折,我们不能轻言放弃,而应该像赵如圭那样,坚韧不屈,永不言败。
和平是多么的可贵。《玉碎》这部剧以战争为背景,还原了战争年代的残酷和血腥,让我们更加珍惜和平的来之不易。
《玉碎》这部剧,是一部值得所有人观看的抗日史诗。它不仅是一部历史记录,更是一部精神洗礼。它让我们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它让我们感悟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它让我们珍惜和平,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我们期待着有更多像《玉碎》这样优秀的抗日剧集出现,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铭记这段历史,共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玉碎》这部剧引起了国内网民的热烈讨论,你对这部剧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