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明清八大山人都是谁?
名字由来:八大山人,俗姓朱,本名中桂,后名耷。为明江西弋阳荣庄王朱奠壏九世孙。生于明天启四年(公元一六二四年),卒于清康熙四十四年(一七○五),享年八十一岁。幼负性绝慧,早事诸生业。明亡,甫弱冠,佯装喑哑。三十九岁,遯迹江西奉新山耕香院,从颖学弘敏大师学,薙发为僧,释名传綮,曾藏八大人觉经,遂自号八大山人。介绍:朱耷(1626—约1705年),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本名由桵,字雪个,号八大山人、个山、人屋、道朗等,汉族,江西南昌人。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擅书画,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山水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擅书法,能诗文。
南昌八大山人纪念馆需要门票吗?
南昌八大山人纪念馆不需要买门票。八大山人纪念馆座落在南昌市青云谱区的梅湖风景区内,是个值得去游玩和参观的好地方。
徐渭和八大山人谁的画好?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谁的画更好,因为艺术是非常主观的,每个人的评判标准都可能不一样。但是可以说,徐渭和八大山人都是中国明清时期非常有名的画家,他们的作品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如果要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徐渭的画作基本上都是以人物为主,着重刻画人物的神态和气质,而八大山人的画则更注重表现景物,抒发自然情趣。他们的风格各有千秋,不能单纯地比较谁的画更好。
清代八大山人指谁?
指的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个儿子朱权的后裔朱耷。八大山人是他的一个名号,并不是指八个山人。他是清朝时期的画家。朱耷的身世坎坷。当时明朝灭亡满清入关的时候,他仅仅才19岁。国家突然灭亡了,自己的父亲也很快去世了。他为了保全自己,只能装疯卖傻,隐姓埋名。只能借画作来述说自己的亡国之痛和对满清的嘲讽。
请问清初画家八大山人为何受那么多人推崇?
八大山人,原名朱统,后改名朱耷,字刃庵,号八大山人、雪个、个山、道朗等。明末清初画家,清初画坛“四僧”之一,中国画一代宗师。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第九世孙。
八大山人的作品和其独特风格深受后世画家们的喜爱和追捧。一代中国画大师齐白石还在他的一首诗中点名追捧八大山人。其诗道:“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我愿九原为走狗,三家门前转轮来。”其中的“雪个”就是八大山人。
齐白石如此崇拜的天才,自然也影响到至今以来更多的画家和书画爱好者的崇拜,其中就包括不才自己。我是自齐白石这首诗中的指点开始了解八大山人的,初始看到八大山人的画时,并未体会到其画中之妙,并因为其笔墨的过于省简和造型的奇异古怪而自心中迷惑“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天才大师”。直至经常翻阅八大山人画集,直至开始动手临摹,才发现还真是名不虚传,其笔墨间自有无穷奥妙,他的画必须顺着他的笔墨走进去才能感受到他的不凡。
有人用“少、圆、水、白、奇”五个字总结出八大山人的绘画特点,我觉得概括得挺好。少,就是说他的画中景物和物象都少,其作品不论山水、乱石、树木、花鸟、鱼,都只简单地画一两处或孤伶伶地画一小只。圆,谓之笔法以含蓄和圆润为主,圆笔较多。水,因为他的作品本就以水墨画为主,少有设色,而且多在生宣上作画,笔墨以淡墨为主,大多用墨时都是用水稀释过的淡墨,只在“点睛”之处用浓墨或干墨,所谓“墨点无多泪点多”是也。奇,所有物象都没有完全按原形写实,都有不同程度的夸张或变形,让人感觉怪诞奇异,他画的鱼、鸭、翠鸟等活物的眼珠都点得很奇特,好象人在翻白眼或转动着眼珠子。
通过临摹他的作品,主要感受到他的用笔用墨真的是恰到好处,真的是多一笔赘、少一笔欠。他如此运用自如地把握着该着墨处方着墨,不留半笔在外多,轻重、浓淡过渡自然。笔线节奏快慢和轻重掌握得如此巧妙,所有绝妙都尽在其画中暗藏,只有当你能由初浅而深入地读懂、并通过临摹以后,才在你心中显现出来。
他的看起来简单却奥妙无穷的画作,你是越品读越着迷,并且是会百读不厌的。
八大山人委托谁写石头记?
脂砚斋即石头记,《红楼梦》作者是朱明皇室八大山人!《红楼梦》是闺阁昭传,金陵十二钗冠首乃林黛玉、薛宝钗,典出明初四杰高青丘诗: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何为闺阁?如何昭传?
一指女儿未嫁之时,钟天地之灵秀 蕴山水之华英。贾宝玉在阐述他的“女清男浊说”时道:“天地灵秀之气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渣滓浊沫已”。堪悼女儿未嫁灵玉质,可叹女儿已嫁怀金时。怀金者,金之怀也!
二指宫禁,汉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身直为闺閤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巖穴邪”!碍于宫廷禁令而作《红楼梦》于闺阁中,施以风月障眼法,以避清风明月之文字狱也。
为什么姜子说脂砚斋即石头记,《红楼梦》乃朱明后人八大山人(朱耷,1626—1705年)所作?
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原文段落:
“【空空道人(两个四大皆空,八大也)】听如此说,思忖半晌,将【《石头记》(明亡清兴史,亦朝代变更期间石兄“玉玺”的遭际)】再检阅一遍,遂易名为【情僧(清生,即冷子兴,雪兴、薛兴;亦为憎清之意)】,改《石头记》为【《情僧录》(后金发家史,满清兴国史)】。至【吴玉峰(吴梅村、吴伟业)】题(明亡清兴史“石头记”)曰【《红楼梦》(《秣陵春》)】。【东鲁孔梅溪(孔尚任)】则题曰【《风月宝鉴》(《桃花扇》)】。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即悼玉、悼朱明)】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金陵即南京,石头城,金陵十二钗则是明末清初十二人物)】”。
脂砚斋即石头记,脂者,红也,朱也,印泥也,日月笔也,月旨也;砚者,石见也,石里揭也,“虽不能言,有言必应”也;斋者,文而,记也,闺阁昭传也!
三生石之贾宝玉,亦是通灵宝玉,亦是石头。石头于石头城所梦所亲历者,乃《石头记》。石头记者,朱明正史也,明亡清兴史也!重评者,重评此间史事人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