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跟大家聊聊我瞎折腾的一个事儿,我管它叫“墨家村”。听着挺玄乎,就是我自己捣鼓出来的一套东西,一点也不高大上,土得很。
这事儿得从前年说起。那会儿因为点意外,在家待挺长一段时间,人闲着就容易胡思乱想。偶然翻点讲诸子百家的闲书,看到墨家那部分,突然就觉得有点意思。讲究实用,不搞虚头巴脑的,兼爱非攻,还特能搞机关防御啥的。当时就想,这思路搁是不是也能用得上?
纯粹是脑子里瞎琢磨。想着怎么把这“实用主义”用到生活里。是搞个啥时间管理法,还是弄个家庭物品收纳系统?试着写点计划,画点草图,感觉都差点意思,太虚,跟我看书时那种“硬核”的感觉对不上。弄两天,新鲜劲儿一过,那些文档、草稿啥的就扔一边,屁用没有。
动真格的
真正的“墨家村”落地,还得是后来遇到个实际问题。我们小区那会儿,楼道里堆杂物的情况挺严重的,消防通道都快堵死,邻里之间也因为这事儿闹过不愉快。物业说过几次,效果不大。我看着也堵心,加上之前琢磨墨家那点“防御”、“规则”的心思还在,就想,干脆我自己动手试试?
说干就干。我没去搞什么高大上的理论,也没写啥倡议书。我先把自己家门口那块儿清理干净,一点杂物不留。然后,我观察几天楼道里杂物堆放的规律,主要是些纸箱子、旧家具、小孩的破车子啥的。
接下来我就开始“施工”。也没啥复杂技术,就是:
- 清理: 我先找个周末,戴上手套,把我们这层楼道靠近我家这半边的公共区域,那些实在没人要、明显是垃圾的东西,给它清理掉,分类扔到垃圾站去。动静搞得不大,但干活是实打实的。
- 规整: 对一些看着还有用,但确实碍事儿的东西,比如邻居暂时堆放的纸箱,我就给它叠叠整齐,尽量往角落靠,留出通道。顺手的事儿,也没多说
- 标识: 清理规整后,我用那种最便宜的胶带,在地面上贴个简单的区域划分,大概意思就是标明这是通道,别堆东西。做得挺糙的,但意思到就行。
- 沟通(重点): 干这些活的时候,碰见邻居,我就主动打个招呼,笑呵呵地说“楼道太乱,看着不敞亮,我顺手归拢归拢”。强调是“顺手”,不是指责谁。遇到有邻居出来问,我就解释下,说主要是为大家走路方便,也安全。大部分人还是通情达理的。
这个过程挺磨人的,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有的东西清又被放出来,有的邻居一开始也不理解。我就硬着头皮,反复做,看见就顺手整理一下,碰见就笑呵呵解释一下。没去讲什么“兼爱非攻”的大道理,就是用行动,一点点把环境“防御”住,别让它再变得乱七八糟。
结果咋样?
你别说,折腾小一个月,效果还真出来。至少我们这半边楼道,明显比以前干净、宽敞多。可能是看我一直在弄,也可能是觉得确实方便,后来乱堆东西的情况少很多。甚至有邻居看我弄,也开始主动清理自家门口。
这就是我那土唧的“墨家村”实践。没啥技术含量,也没啥理论高度,就是从一个想法开始,动手去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过程挺笨拙,甚至有点傻,但我觉得,这就是墨家那种强调实践、强调功利(就是有用没用的意思)的精神。与其空想,不如动手试试看。虽然糙是糙点,但解决问题,心里就踏实。
很多时候,想法再不落地去搞,都是虚的。找个小点,动手做起来,哪怕做得不好看,只要解决问题,那就是好样的。这就是我这回折腾“墨家村”最大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