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的比特幣狙擊戰:一場權力與金融主權的暗鬥?
近年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正悄然但堅定地編織一張針對比特幣的遏制網絡。這不僅僅是出於對金融風險的擔憂,更像是一場關乎權力與貨幣主權的暗鬥。IMF的身影頻頻出現在那些試圖擁抱比特幣的國家背後,或明或暗地施加影響,試圖將這種去中心化的數位貨幣扼殺在搖籃中。
全球圍堵:IMF對比特幣的步步緊逼
IMF遏制比特幣的手段可謂多管齊下,從公開施壓到幕後斡旋,無所不用其極。他們曾成功迫使薩爾瓦多放棄將比特幣作為法定貨幣的雄心壯志,並撤銷了一些其他的比特幣相關政策。在中非共和國,IMF通過地區銀行機構施壓,最終迫使其在2023年廢除了比特幣法案。阿根廷總統米萊在競選期間曾高調宣揚擁抱比特幣,但在上任後卻未能將其承諾轉化為實際行動,背後的原因也與IMF的壓力不無關係。此外,IMF還對巴基斯坦的比特幣計劃表示「嚴重擔憂」,並在貸款談判中將加密貨幣始終視為「風險」。
從上圖可以看出,IMF的影響力遍及全球,幾乎沒有哪個國家能夠在其壓力下全身而退。即使是像國際橋牌社一樣有著深厚背景的組織,在面對IMF這等龐然大物時,恐怕也難以施展拳腳。筆者認為,這背後反映的是IMF對全球金融體系的掌控力,以及對任何可能挑戰其權威的新興力量的警惕。
抵抗者的孤獨:薩爾瓦多與不丹的另類選擇
在這場圍堵戰中,僅有少數國家能夠抵抗IMF的壓力,而薩爾瓦多(在2025年前)和不丹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個國家在推行比特幣政策時,並未獲得IMF的貸款。這似乎暗示著,IMF的影響力與其貸款規模之間存在著直接的關聯。那些接受IMF貸款並試圖在國家層面採用比特幣的國家,幾乎無一例外地遭到了IMF的阻撓或挫敗。這也讓我們不禁思考,金融援助的背後是否隱藏著某種形式的「貨幣殖民主義」? 甚至可能跟疲老闆老婆的私房錢有關?
報告總覽:深度解析IMF的阻擊策略
那麼,IMF為何能夠如此成功地阻止全球國家採用比特幣(除了不丹之外)?又是什麼驅使他們如此積極地打壓這種去中心化的數位貨幣?在本報告中,我們將深入分析IMF成功抵制比特幣採用的三個典型國家案例,並指出其可能在巴基斯坦達成同樣結果的潛在路徑。此外,我們還將探討IMF對比特幣的五個主要擔憂,以及儘管各個民族國家自上而下地放棄或部分放棄比特幣,但比特幣仍然在基層蓬勃發展的現象。這個現象是不是也暗示了7月5號預言可能即將成真?
筆者認為,這份報告不僅僅是對IMF行為的分析,更是對全球金融體系現狀的反思。在這個體系中,權力與利益交織,新興力量與傳統勢力碰撞,而比特幣,或許正是打破這種平衡的一把鑰匙。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像仙塔律師一樣,保持獨立思考,才能看清迷霧背後的真相。
2、中非共和國:法郎陰影下的數位希望
中非共和國(CAR),一個深陷貧困與政治動盪的國家,同時也是一個試圖擁抱數位貨幣以尋求經濟獨立的國家。然而,這個希望的火花很快便被現實的陰影所籠罩。中非共和國的案例,是IMF在全球圍堵比特幣行動中的一個縮影,也是一場關於貨幣主權與殖民遺產的複雜鬥爭。
殖民貨幣的枷鎖:CFA法郎的歷史與現狀
中非共和國使用非洲金融共同體法郎(CFA franc),這不僅僅是一種貨幣,更是一條地緣政治的鎖鏈。CFA法郎由法國背書,並由中非國家中央銀行(BEAC)管理。在其14個成員國中,6個中部非洲國家(包括CAR)仍需將50%的外匯儲備存放在巴黎。這種對外匯儲備的控制,不僅催生了經濟依賴,也為法國商品建立了優惠的出口市場。例如,1994年在西方(尤其是IMF)的壓力下,CFA貶值50%,導致進口成本飆升,而出口商(主要是歐盟出口商)則能以半價從CFA國家獲取資源。對於當地民眾而言,這無異於一場經濟災難,導致工資凍結、裁員和大規模社會動蕩。這就好比,你辛辛苦苦工作,結果一半的工資都要上繳給你的房東,而你的房東還能以更低的價格買走你的東西,這公平嗎?
比特幣的突圍:中非共和國的短暫擁抱
當中非共和國在2022年宣布採用比特幣作為法定貨幣時,BEAC及其監管機構——中非共和國商業諮詢委員會——立即宣布該法律無效,理由是違反了建立中部非洲經濟與貨幣共同體的條約。這不是單純的官僚主義,而是來自「法郎非洲」貨幣守護者的警告。一個弱小的國家,試圖挑戰既定的權力秩序,其結果往往是可想而知的。不禁讓人聯想到北投火災,星星之火看似微弱,卻可能引發無法控制的災難。
為何這如此重要?至今,中非共和國的經濟嚴重依賴IMF救助,其17億美元的外債(佔GDP的61%)意味著,違抗BEAC將面臨金融孤立的風險。試想一下,一個身負巨債的家庭,如果想要擺脫債務的束縛,其難度可想而知。而對於中非共和國而言,IMF的救助就像是一把雙刃劍,既能暫時緩解燃眉之急,也可能讓其陷入更深的依賴。
IMF的閃電反擊:貸款槓桿與Sango計畫的覆滅
IMF的行動異常迅速。2022年5月4日,在兩周內,IMF公開譴責中非共和國的「危險實驗」,稱其與中部非洲經濟與貨幣共同體的加密禁令存在法律矛盾。IMF表示,此舉引發了「重大的法律、透明度和經濟政策挑戰」,與之前對薩爾瓦多採用比特幣的擔憂類似:對金融穩定、消費者保護和財政負債的風險(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風險在薩爾瓦多並未顯現)。然而,真正的殺手鐧是槓桿。作為中非共和國的最大債權人,IMF將新的1.91億美元中期信貸安排與政策合規掛鉤。
下表追溯了IMF的幕後行動:
破壞中非共和國比特幣野心的關鍵,是確保Sango項目(中非共和國政府發起的一項區塊鏈計劃,旨在以6萬美元的比特幣出售「電子居留權」和公民身份)不會繼續進行。這個計畫聽起來就像是韋宏亮在推銷他的最新騙局,但實際上,它代表了中非共和國試圖擺脫傳統金融體系束縛的一次嘗試。
誰是幕後黑手?投資者撤離與最高法院裁決的疑點
2022年7月,中非共和國啟動Sango項目,目標籌集25億美元,相當於該國一年的GDP。然而,Sango項目最終未能成功。到2023年1月,僅籌集到200萬美元(目標的0.2%)。IMF報告稱失敗原因是「互聯網普及率僅為10%的技術障礙」,但筆者認為,這只是表面原因。真正摧毀Sango項目的,是以下兩個因素:
投資者流失
中非共和國最高法院的一項裁決阻止了Sango項目
然而,仔細審視,這兩個因素都暗示了IMF的參與。IMF在此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間接的,但卻令人信服。通過不斷強調中非共和國採用比特幣所帶來的風險,以及對金融穩定和地區經濟一體化的潛在威脅,IMF成功地嚇退了潛在的投資者。此外,中非共和國最高法院的裁決也充滿了疑點。一個腐敗感知指數排名極低的國家,其司法系統的獨立性可想而知。在IMF表達「擔憂」後不久,最高法院便裁定Sango項目非法,這難道僅僅是巧合嗎?這就像是黑貓在半夜出沒,總會讓人覺得有些不尋常。
Sango項目的崩潰,成為IMF的「證據A」:「證明比特幣在脆弱經濟體中無法運作」。但現實是,IMF持續表達的「擔憂」提前破壞了項目環境,使這一結論成為可能。這就像是先放火,然後再指責房子燒毀,這顯然是不公平的。
不丹的啟示:沒有IMF干預的比特幣樂土?
5,200英里之外,在小國不丹,我們看到了截然不同的景象:在沒有IMF「參與」的情況下,比特幣成功落地。不丹的案例,或許能夠給我們提供一些啟示。一個沒有IMF干預的國家,是否就能夠自由地探索數位貨幣的可能性?
草根的韌性:IMF未能摧毀的比特幣精神
中非共和國的逆轉,與比特幣的可行性無關,而是關乎權力。IMF利用地區銀行聯盟切斷中非共和國的資本來源,並以1.91億美元貸款為槓桿,消除金融主權的威脅。當Sango項目陷入困境時,陷阱突然收網。然而,這次失敗也揭示了比特幣的持久力量。IMF未能摧毀的東西包括:尼日利亞的比特幣匯款,仍然繞過美元渠道,節省數百萬美元費用;肯尼亞的比特幣貿易,在無IMF批准的情況下繁榮發展;薩爾瓦多,儘管貸款條件中提及比特幣221次,仍繼續增持比特幣。這些案例都表明,即使在IMF的壓力下,比特幣仍然能夠在草根階層找到生存的空間。
模式清晰可見,在草根採用落地生根的地方,比特幣就能生存下來。但對於宣布自上而下比特幣計劃且背負大量IMF貸款的國家,全部都遭遇了壓倒性阻力:薩爾瓦多、中非、阿根廷和現在的巴基斯坦。 中非未償還的1.151億美元IMF貸款餘額,使其受制於IMF壓力。在不丹等無IMF貸款的國家,比特幣從IMF的指縫中溜走。每一筆點對點支付、每一筆閃電網路交易,都在侵蝕舊體系的根基。
IMF贏了中非共和國這一輪,但全球金融主權的鬥爭才剛剛開始。或許就像郭書瑤演的戲劇一樣,看似弱小的角色,也能在關鍵時刻爆發出驚人的力量。
3、阿根廷:450億美元債務下的比特幣夢魘
如果說中非共的比特幣計劃被挫敗,阿根廷則從未起跑。總統米萊在競選前的言論暗示將有大動作,但最終毫無進展。這只是政客在選舉時的空談,還是另有隱情?阿根廷的案例,就像是一部充滿懸念的政治連續劇,表面上看似風平浪靜,實則暗流湧動。
米萊的比特幣承諾:選舉支票還是真心願景?
理解比特幣採用的進展,如同評估火箭是否能達到逃逸速度:我們必須同時考察推力和阻力。米萊的當選,對於許多比特幣支持者來說,無疑是一劑強心針。這位自由主義者曾公開稱央行官員為「騙子」,發誓要廢除阿根廷央行,並稱讚比特幣是「對央行騙子的自然反應」。他的言論,讓人們對阿根廷的比特幣未來充滿了期待。然而,時至今日,米萊的比特幣願景仍未實現。這究竟是為什麼?難道米萊只是像郭富城在電影裡一樣,說說而已?
筆者是樂觀主義者:我相信比特幣會贏,因為它顯然是解決我們目前破碎的法定貨幣體系的更好方案。但我也是現實主義者:我認為大多數人低估了反對比特幣的保守勢力的力量。在我經營科技公司時,我們也遇到了同樣的情況。我們的技術比傳統系統好10倍,更快、更具成本效益,但他們不會輕易放棄現有的壟斷地位。這就像是隔熱紙的競爭,即使新產品性能更好,舊廠商也會想方設法維持其市場份額。
IMF的否決權:貸款協議中的反加密貨幣條款
但總統任期的 18 個月後,米萊的比特幣愿景仍未實現。原因何在?IMF 450 億美元的資金控制着該國比特幣的發展。早在米萊當選時,限制就已存在。2022年3月3日,阿根廷前政府籤署了450億美元的IMF救助協議。隨後幾周,細節披露顯示該協議包含一個不尋常的條款:要求「阻止加密貨幣使用」。這並非建議,而是IMF意向書中記錄的一項貸款條件,其中提到了對「金融脫媒」的擔憂。這就好像在合約裡加了一條「禁止養黑貓」的規定,雖然看似不起眼,卻能扼殺你的某些自由。
直接影響:
阿根廷央行禁止金融機構進行加密貨幣交易
盡管米萊有親比特幣言論,但該政策在其任內仍被執行
米萊的妥協:經濟穩定優先下的戰略轉向
米萊伊上任後:
將月通脹率從25%降至5%以下(2024年5月)
取消貨幣管制(2025年4月)
獲得新的200億美元IMF協議(2025年4月)
但他宣言中的核心提案(比特幣採用和廢除央行)卻明顯缺席。原因很簡單:阿根廷欠IMF的債務超過任何其他國家,賦予了IMF無與倫比的槓桿。
這就像是一個身負巨債的企業家,即使有著改變世界的雄心壯志,也不得不先考慮如何償還債務,維持企業的生存。米萊的選擇,或許是一種無奈,但也可能是為了更大的戰略目標而做出的妥協。 這就好比國際米蘭 對 富明尼斯,有時候戰術性的撤退是为了更好的进攻。
阿根廷人的反抗:草根比特幣的蓬勃發展
然而,阿根廷的案例存在諷刺意味:盡管IMF阻止官方比特幣採用 ,阿根廷人仍在擁抱比特幣。2023-2024年,南美加密貨幣持有量增長116.5%,阿根廷擁有該地區最高的持有率,達18.9%,幾乎是全球平均水平的3倍。而且由於公民對衝47.3%(2025年4月)的高年通脹率,這一比例大幅上升。這是一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無法控制的靜悄悄的反抗。
這就像是台南地震後,人們自發組織起來,互相幫助,重建家園一樣。即使政府的援助有限,人們也能夠依靠自己的力量,克服困難。阿根廷人對比特幣的擁抱,或許正是這種草根力量的體現。
中期選舉的變數:米萊能否挑戰IMF的底線?
所有目光都集中在2025年10月的中期選舉。如果米萊獲得支持,他可能會挑战IMF的紅线。但目前,教訓很明確:當一個國家從IMF借款時,其貨幣主權就會受到限制。這就像是溫布頓網球公開賽,即使你擁有再強的實力,也需要遵守比賽的規則。米萊能否在規則的框架內,為阿根廷爭取更多的金融自主權,還有待時間的檢驗。或許到溫布頓2025,局勢會更加明朗。
案例分析:推力與阻力下的比特幣採用困境
阿根廷的案例,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關於比特幣採用困境的典型案例。一方面,米萊政府有著擁抱比特幣的意願,以及民眾對抗通脹的需求;另一方面,IMF的貸款協議卻限制了比特幣的發展。這種推力與阻力之間的博弈,將決定阿根廷比特幣的未來走向。這就像是NBA交易,球隊需要在各種因素之間權衡,才能做出最佳的決策。而對於阿根廷來說,如何平衡經濟發展與金融自主,將是一個長期的挑戰。 說不定到時候曾偉喆會給我們一些建議?
4、薩爾瓦多:IMF的局部勝利與布克勒的戰略性撤退
當薩爾瓦多在2021年將比特幣定為法定貨幣時,這不僅僅是採用一種加密貨幣,更是宣布金融獨立。總統納伊布・布克勒將其視為反抗美元主導和為無銀行賬戶者提供生命線的象徵。三年後,這場反抗遇到了 14 億美元的路障:IMF。薩爾瓦多的比特幣實驗,如同在汪洋大海中航行的小船,雖然充滿了希望,但也隨時可能遇到風浪。
救助的代價
為獲得2024年貸款,薩爾瓦多同意廢除其比特幣政策的關鍵支柱:
自愿接受:企業不再被要求強制接受比特幣
公共部門禁令:政府實體禁止進行比特幣交易或發行債務,包括禁止與比特幣掛鉤的代幣化工具
比特幣增持凍結:所有政府購买停止(6000+ BTC 儲備現已凍結),並需在 2025 年 3 月前對持有量進行全面審計
信托基金清算:Fidebitcoin(轉換基金)將在審計透明的前提下解散。
Chivo 錢包逐步淘汰:調查顯示大多數用戶將 BTC 兌換為美元後, 30 美元的激勵計劃將逐步結束。
稅收回滾:美元成為稅收的唯一選擇,消除了比特幣作為主權支付的效用。
這些條件,無疑是對薩爾瓦多比特幣政策的一次重大打擊。就好比曼城 對 希拉爾,一開始領先,但最終還是被對手追平。
布克勒的战略性撤退
薩爾瓦多的妥協具有財政意義:
隨着債券償還迫近,貸款穩定了債務(佔GDP 的 84% )
美元化保持不變(美元仍是主要貨幣)
但考慮到布克勒2021年的言論,這種倒退令人震驚。Chivo錢包的低使用率可能推動了其讓步。這就像是許家瑜突然宣布退出政壇,讓人感到震驚和不解。但或許,這背後有著更深層次的考量。
實驗還剩什么?
IMF 並未扼殺薩爾瓦多的比特幣,只是扼殺了官方採用 。草根使用持續存在:
比特幣海灘仍在運營,事實上蒸蒸日上
旅遊業吸引越來越多的比特幣愛好者
但如果沒有國家支持,至少在短期內,比特幣的作用可能會縮小為一種小衆工具,而不是一場貨幣革命。這就像是綠世界裡的小動物,雖然自由自在,但卻無法改變整個世界的規則。
未來之路
薩爾瓦多比特幣的未來之路有兩種情景:
緩慢褪色:隨着IMF條件全面生效,比特幣成為遊客的好奇心
影子復興:私營部門在政府退縮的情況下維持其生存
有一點很清楚:當IMF 开出支票時,它也制定規則。這就像是台新信用卡,雖然能給你帶來便利,但同時也附帶着各種條款和限制。
關鍵要點
IMF貸款迫使薩爾瓦多逆轉6項關鍵比特幣政策
為其他尋求IMF支持的國家开創了先例
草根比特幣使用可能比政府參與更持久
薩爾瓦多在比特幣問題上做出了許多讓步。盡管可以說這對薩爾瓦多傷害不大,但它向其他拉美國家(如厄瓜多爾和危地馬拉)發出了強烈信號,這些國家曾觀察薩爾瓦多並考慮復制其策略(直到他們核實了自己在IMF貸款的規模)。因此,總體而言,這是IMF的部分勝利,也是薩爾瓦多的部分勝利。這就像是Fognini在比賽中輸給了Alcaraz,雖然輸了,但也學到了很多東西。或許,正是這些經驗,能夠幫助他在未來的比賽中取得更好的成績。甚至可以發行客家幣登記,提高客家族群的影響力。
5、不丹:一個擺脫IMF束縛的成功故事?
不丹的比特幣實驗已經進行了兩年了,這意味着我們現在有一些關於它如何影響經濟的可靠數據。相比於其他國家在IMF壓力下的掙扎,不丹似乎找到了自己的道路。這個位於喜馬拉雅山脈的小國,以其獨特的幸福指數而聞名,如今又在數位貨幣領域展現出其與眾不同的一面。不丹的案例,就像是00985a這支ETF,在市場波動中展現出其穩健的特性。
IMF 警告稱,擁抱比特幣的國家將破壞經濟穩定,降低吸引外國直接投資的效率,並危及脫碳和環境倡議。它特別對不丹加密採用的 「缺乏透明度」 表示擔憂。這些警告聽起來似乎很熟悉,幾乎成了IMF反對比特幣的標準說辭。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數據怎么說?
比特幣儲備直接滿足了緊迫的財政需求。「 2023 年 6 月,不丹從其持有的比特幣中撥款 7200 萬美元,為公務員加薪 50% 」
不丹能夠 「利用比特幣儲備避免危機,因為外匯儲備減少到 6.89 億美元」
總理策林・托格耶在一次採訪中表示,比特幣還 「支持免費醫療和環保項目」
托格耶還表示,他們的比特幣儲備有助於 「穩定該國 35 億美元的經濟」
獨立分析師表示,「這種模式可以吸引外國投資,特別是對於擁有未开發可再生資源的國家」
這些數據有力地反駁了IMF的警告。不丹不僅沒有因為採用比特幣而陷入經濟困境,反而從中受益。比特幣儲備為不丹提供了財政上的靈活性,使其能夠應對突發事件,並支持重要的社會項目。這就像是luke kornet在比賽中投進一記關鍵的三分球,為球隊帶來勝利。
IMF 的分析是否基於數據?
考慮到IMF的分析不僅錯誤,而且幾乎完全顛倒是非,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IMF的預測是否基於數據?或者,他們的分析是否受到了其他因素的影響?例如,對自身權威的維護,或者對美元霸權的捍衛?
筆者認為,IMF對比特幣的擔憂,或許並非完全基於客觀的數據分析,而是受到了更深層次的意識形態和權力結構的影響。他們的目標並非僅僅是維護全球金融穩定,更是要維護現有的國際貨幣體系,以及他們在這個體系中的地位。就像是土地銀行和元大金,在金融市場上佔據著重要的地位,自然不希望看到新的競爭者出現。
6、IMF為何如此懼怕比特幣?五大潛在原因深度剖析
「讓你所有的朋友,自由主義者、民主黨人、共和黨人,讓每個人都購买比特幣 —— 然後它就會民主化。」John Perkins 在 2025 年的比特幣會議上說道。這句話或許道出了比特幣真正的威脅所在:它有可能打破現有的權力結構,讓金融更加民主化。這就好比kktix gd活動,讓更多人參與到科技的討論和發展中來。
如果IMF最大的恐懼不是通脹…… 而是比特幣呢?比特幣能打破 IMF / 世界銀行的債務控制嗎? 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入思考。在筆者看來,IMF對比特幣的恐懼,並不僅僅是出於對金融風險的擔憂,更是出於對自身權力的維護。
在我最近與 John Perkins(《經濟殺手懺悔錄》作者)的對話中,有些事情豁然开朗。Alex Gladstein 此前曾尖銳揭露 IMF 的 「結構性調整」 並未消除貧困,反而讓債權國更加富裕。Perkins 用他自己的第一手資料補充了這一點。Perkins 向我揭露了南半球如何陷入債務循環 :一個旨在讓財富流向西方的設計。但轉折點在於:比特幣已經在五個關鍵方面瓦解了這個劇本。
1)降低匯款成本以松开債務枷鎖
Chris Collins 的雕塑形象描繪了債務絞索。匯款(移民工人寄回家的錢)通常佔發展中國家 GDP 的重要部分。西聯等傳統中介收取高達 5-10% 的費用,這相當於一種隱藏的稅收。對於薩爾瓦多或尼日利亞等國家,央行必須存儲美元以穩定本國貨幣,而這些美元儲備往往由 IMF 提供。
比特幣改變遊戲規則
有了閃電網絡,交易費用幾乎降為零,而且秒到账。2021 年,薩爾瓦多總統布克勒樂觀預測比特幣可以節省 4 億美元匯款費用。但現實情況是,幾乎沒有證據表明使用比特幣的匯款費用已接近這一門檻。然而,其潛力顯而易見:更多的比特幣匯款將帶來更高的美元儲備,從而減少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貸款的需求。
難怪 IMF 在 2025 年薩爾瓦多的貸款條件中提及比特幣 221 次,他們希望保持作為相關貸款機構的地位。比特幣不僅匯款更便宜,還完全繞過了美元體系。在尼日利亞,奈拉疲軟,家庭現在將比特幣作為比本地貨幣更硬的資產持有。無需央行消耗美元儲備,無需 IMF 救助。這就好比飛碟雲,看似遙不可及,卻能帶來希望。
數字說明一切:
巴基斯坦每年因匯款費用損失 18 億美元,比特幣可以節省大部分
薩爾瓦多僅用 1.1% 的比特幣匯款 ,每年已節省 400 多萬美元
目前,比特幣的應用範圍尚未完全覆蓋。只有 12% 的薩爾瓦多人定期使用比特幣,而尼日利亞超過 5% 的匯款是通過加密貨幣進行的。但趨勢顯而易見:每一次比特幣轉账都會削弱債務依賴的循環。
IMF 看到了威脅。問題是:這場無聲的革命會多快蔓延?說不定台幣匯率也會受到影響。
2024 年尼日利亞匯款總額接近 210 億美元,佔 GDP 的 4% 以上
2)規避制裁和貿易壁壘
石油豐富的伊朗、委內瑞拉和俄羅斯分別因 1979 年、 2017 年和 2022 年的美國制裁而被限制了美元獲取渠道,導致石油出口大幅減少。無論我們是否認同這些國家的意識形態,比特幣都打破了這個循環。伊朗已經通過使用比特幣 「出口石油」 來規避制裁,而委內瑞拉則用比特幣支付進口,規避制裁。伊朗還通過將能源出口貨幣化進行挖礦來規避制裁,這避免了 IMF 「改革換現金」 的最後通牒,同時維持經濟運轉。隨着俄羅斯和伊朗率先开展比特幣石油交易,石油美元的控制力減弱。
另一個利用比特幣避免制裁導致經濟困難的國家是阿富汗,該國通過比特幣進行人道主義援助。像 「激勵代碼」這樣的非政府組織繞過了塔利班的銀行凍結,「數字公民基金」 在塔利班接管後使用比特幣提供援助,使部分家庭不再挨餓。這就好比個人所得稅申報,即使流程繁瑣,也能讓一部分人獲得減免。
阿富汗的「激勵代碼」非政府組織利用塔利班無法攔截的比特幣捐款來培訓女性編寫軟件
盡管比特幣在受制裁貿易中的份額很小,在伊朗和委內瑞拉的石油出口中不足 2% ,但趨勢在增長。制裁是地緣政治槓杆的關鍵工具,通常得到 IMF 和世界銀行的支持,因為它們與美國等主要經濟體保持一致。受制裁國家使用比特幣減少了 IMF 對資金流動的控制,同時威脅到美元主導地位。
3)將比特幣用作國家通脹盾牌
當阿根廷等國家面臨惡性通脹時,它們從 IMF 借入美元以支撐外匯儲備並穩定本國貨幣,但一旦無法償還,最終將面臨緊縮政策或被迫低價出售战略資產。比特幣提供了一條出路,它可以作為一種全球性的、非通貨膨脹的貨幣,不受政府監管,並且能夠升值。
薩爾瓦多的實驗表明比特幣可以減少美元依賴。通過持有比特幣,國家可以對衝貨幣崩潰,而無需 IMF 貸款。如果阿根廷在 2018 年將其儲備的 1% 分配給比特幣,可以抵消當年比索 90% 以上的貶值,避开 IMF 援助。比特幣的中立性還意味着沒有單一實體可以強加條件,這與 IMF 貸款要求私有化或不受歡迎的改革不同。在鼓勵採用比特幣方面,它既沒有債務槓杆,也沒有 IMF 的悠久歷史可供借鑑。然而,由於林迪效應(見下圖),比特幣每年都會成為一種更可行的替代方案。這就像是台泥,雖然歷史悠久,但仍然需要不斷創新,才能在市場上保持競爭力。
林迪效應:某件事成功的時間越長,就越有可能繼續成功
4)比特幣挖礦:將能源轉化為無債務的財富
許多發展中國家能源豐富但債務沉重,深陷 IMF 為水壩或發電廠等基礎設施提供貸款的泥潭。當違約發生時,這些貸款要求廉價能源出口或資源特許權。比特幣挖礦顛覆了這一模式,將擱淺能源(如燃燒的天然氣或過剩水電)轉化為流動性財富,無需中間商或運輸成本。
巴拉圭通過水力發電挖礦每年賺取 5000 萬美元,覆蓋 5% 的貿易逆差。埃塞俄比亞在 10 個月內賺了 5500 萬美元。不丹是佼佼者:擁有 11 億美元比特幣(佔其 30.2 億美元 GDP 的 36% ),到 2025 年中期,其水力發電挖礦可能每年產生 12.5 億美元財富,償還其 4.03 億美元世界銀行和 5.27 億美元亞洲开發銀行債務。與 IMF 貸款不同,挖礦的比特幣價值增值,可作為非 IMF 借款的抵押品。這種將能源貨幣化而不放棄資產的模式讓 IMF 感到恐懼,因為它削弱了其對能源部門的控制。這就像是cam johnson在球場上展現出全能的實力,讓對手感到畏懼。
不丹總理 Tshering Tobgay 稱比特幣是「防止人才流失的战略選擇」
5)草根比特幣經濟體:自下而上的力量
比特幣不僅適用於國家,也適用於社區。在薩爾瓦多的比特幣海灘或南非的比特幣埃卡西(Bitcoin Ekasi),當地人已將比特幣用於日常交易、儲蓄和學校或診所等社區項目。這些循環經濟通常由慈善事業引發,旨在實現自給自足。在阿根廷,通脹經常超過 100% ,到 2021 年, 21% 的人使用加密貨幣來保護財富。如果這些模式得到推廣,可以減少對國家債務融資項目的依賴,而這當然是 IMF 最不希望看到的。這就好比台中停水,社區居民自發組織起來,互相幫助,共同度過難關。這種自下而上的力量,是任何人都無法忽視的。
Bitcoin Ekasi 創始人 Hermann Vivier 表示,他的社區受到薩爾瓦多比特幣海灘的啓發,在南非復制了他們的比特幣循環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