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蚌怎么养,河蚌吃什么?
河蚌肉可食,也适作鱼类、禽类的饵料和家禽、家畜的饲料。有的地区用为淡水育珠蚌,用作育珠(珍珠)的主要为三角帆蚌及褶纹冠蚌。
那河蚌怎么吃呢
一.红烧河蚌
把河蚌放在清水里洗干净,拉去泥肠。
然后把洗干净的河蚌放进高压锅压十分钟,然后保压5分钟。
把压过的河蚌从高压锅里取出,再用清水洗一下,把河蚌沥干水分切成小块。
起油锅,倒入生姜和大蒜、辣椒,加入河蚌翻炒。翻炒至河蚌吸收了油份,转色。加入生抽、老抽和适量的糖和水用大火烧五分钟后转为小火烧十五分钟。
加入葱花即要起锅了。
河蚌要怎么养出珍珠?
大家好,本期给大家讲解如何采收珍珠、如何处理珍珠、如何提高珍珠质量的知识,接下来我们一起往下看。
一、珍珠的采收
(一)育珠周期
育珠蚌经过2~3年(2~3个夏天)饲养就可采珠。
从实践来看,1年珠为棒形;2~3年为圆球形或椭圆球形,光彩美丽;3年以上珠固然较大,但由于珠大,在蚌体内受到挤压,珠质要受影响。故珍珠一般育2~3年采收为宜。
(二)采珠季节
冬季,水温在10℃以下,河蚌分泌珍珠质的能力极弱,珍珠停止生长;夏季,河蚌分泌珍珠质快,但表层珠质较粗糙;秋后分泌得更细腻美丽,如果进行采珠,可以充分利用采珠后育珠蚌的外套膜边缘表皮作小片殖珠,故秋末冬初是适宜的采珠季节;春季也可进行采珠,但由于整个冬季珍珠几乎停止生长,所以,为了缩短养育周期,节省人力物力,还是秋季采最好。
(三)采珠方法
把育珠蚌放在室内,用镊子、钩子或手取出外套膜内的珍珠。采珠时要细心、耐心、不怕麻烦,做到颗粒不丢。采珠后的河蚌应充分利用其资源:(1)外套膜边缘表皮用来制取殖珠小片。工作顺序,应先制片、插片,然后采珠,以免影响小片的成活率;(2)蚌肉可供食用;(3)蚌壳可做纽扣等。
二、珍珠的处理
来来的珍珠要及时进行处理,否则表面的有机质会凝多珠光泽暗淡。
方法:采下的珍珠放在饱和盐水中选去黏液、珠囊浸泡5~10分钟,然后用洗净放在饱和肥皂水(高级香皂)内漫泡一用清水洗净,30分钟左右,用清水洗净白绸布擦干打光,分级出售。
三、努力提高珍珠质量
育珠生产的实践表明,如何提高珍珠的质量,是当前育珠生产中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怎样才能使珍珠长得团、光泽好、少出次品呢?现根据我的生产经验,分三个方面叙述。
(一)防止出次品
由于各种原因,育珠生产中很易产生僵珠、污珠、空心珠、分裂珠、附壳珠、黑头珠及皱纹珠等多种次品珍珠。如何少出或不出次品,对于提高珍珠的质量是很重要的。下面介绍产生这些次品珍珠的主要原因及防治措施:
(1)僵珠,亦称半光珠。珠表部分有珠光,部分无珠光。产生原因和防治措施同上。
(2)污珠。珍珠表面暗,色深,内部中空,有异味。产生原因:手术操作时没有注意清洁,带入了脏物。防治措施;无论是切片还是送片,手术工具、细胞小片等都要保持清洁,不生锈,不污染,湿润小片的滴水要用冷开水,最好用0.1%的普用金霉素或2~3%的红汞,以起消毒杀菌作用。
(3)分裂珠、复合珠。形成原因:制片时,片上留有伤痕,或边缘缺刻不齐,受伤部分的细胞脱出增殖成多个珠囊;插片时,细胞小片被送片针刺破,上皮细胞乘隙增殖,形成多个珠囊,或小片反卷,小片结缔组织与育珠蚌的结缔组织愈台慢,小片四角和边沿的表皮细胞乘隙增殖,造成较多的珠囊。因此上述三种情况均能形成分裂珠。分裂珠往往因珠体增大而并合成复合珠。
(4)空心珠。选片时擦洗太重,插片时反卷,皆易形成空心珠。手术时注意这些问题,便能防止形成空心珠。
(5)附壳珠。是珍珠贴在蚌壳上而形成,贴壳部位表面无珠光,有时含很多杂质。防治措施:制片时,取4~6毫米见方的中片,防止片过大以致使珠穿破外套膜外表皮而贴光,插片时,使片插在结缔组织内偏内表皮的一边;加强育珠蚌的管理,这样珍珠不易穿过较厚的结缔组织和外表皮而贴壳。
(6)黑头珠。珠表有黑点。形成原因:小片部分被育珠蚌吐出,留在伤口里的小片部分的结缔组织与育珠蚌的结缔组织愈合,形成珍珠囊,生长成珍珠,而在伤口外的小片部分被水污染,因此形成了黑头珠。要防止产生黑头珠,必须防止吐片现象的发生。具体措施:插片时伤口要小,小片离伤口要远,等等。
(7)皱纹珠。由于小片大,送片十几次插入而造成。
(二)培育圆珠
要使培育出的珍珠全部成为圆球形的是有困难的,但是,经过人们的努力,采取一定的措施,还是有可能使比较多的珍珠成为圆球形或接近于圆球形的。这些措施是:(1)片小而薄;(2)送片针要刺在小片的正中;(3)小片要一次送入;(4)小片送入外套膜内后娶整圆,(5)养殖时间2~3年。
(三)培育光泽好的珍珠
(1)实践证明,在流水环境里的育珠蚌,比静水环境里的产珠光泽好,因此,有条件的地方,应尽量利用外河、外塘等流水环境来培养珍珠;
(2)如外河、外塘少,在采珠前几个月将内塘的育珠蚌移到外河、外塘中去培养,可以使珠表包上一层光泽好的珍珠层,这称之为上光法。
(3)上层水光照好,氧气充足,浮游生物多,所以要培育光泽好的珍珠,应尽量利用上层水,不宜将育珠蚌置于较深的水层中。对于内塘养育,育珠蚌的深度一般不要超过3尺,外河、外塘可稍深。为什么悬吊法育珠每串吊蛙的只数不宜太多,也与这个原因有关。
今天分享到这里,各位再见喽。
河蚌能长期养吗?
不能,因为河蚌最多能活10年左右,自然条件下能活10年多一点,人工养殖的最长能到20年,沙特阿拉伯在找到石油以前一直靠开采珍珠作为国家的主要产业,那里的蚌很有名,出产的珍珠也是高质量的,蚌的一般寿命为3年。是一种水生动物。介壳长圆形,表面黑褐色,壳内有珍珠层,有的可产出珍珠。蚌生活在江、河、湖、沼里的贝类,种类很多,通常常见的类喜欢生活在流动的河水中,另一类喜欢生活在水面平静的池塘中,是双壳纲蚌目珠蚌科无齿蚌亚科属贝类的通称。
珊瑚蚌怎么养殖?
1、养殖方法:养殖河蚌时,需要采用吊养或者笼养的方法。
2、水质管理:选择无污染且富含丰富钙物质的池水,并向其中加入有机肥或化肥。
3、饲喂:为其提供鞭毛虫、杆星藻、四角藻、栅藻、绿眼虫、纺锤硅藻、轮虫、甲壳动物的残屑
怎样养殖河蚌?
养殖河蚌宜选择合适的水域,采用合适的方式进行养殖,生长中注意换水和注水,并适当增氧,保持水质清新。
一、育珠水域环境条件要求
育珠蚌生活在水中,水环境不仅决定育珠蚌能否生存和生齐,而且直接影响到养殖珍珠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对水域环境的选择十分重要。
1、水面不能太小,要求6000m2以上。如面积太小,水质环境变化大,不稳定,影响育珠蚌的生长。
2、水深1.5-4.0米的水面可育珠,最好2-3米,低于1米或高于5米均不宜养殖。
3、水源充足,且无各种污染,有毒物质含量不得超过渔业水质标准。
4、一定速度的流水(每种流速不超过0.1米),对育珠蚌的生长与珍珠的生长有利。生产实践证明,三角帆蚌育珠在有流水及其条件好的河、湖中,养殖一年可产珍珠5-8克/只,而静水水域中养殖3年才能产珠5-8克/只。
5、充足的阳光照射,能够直接产生热效应,从而为育珠蚌及其饵料生物提供能量能源。光照对珍珠的颜色及其光泽也有着直接的影响。通过可增加水中的溶氧,又可促进水体的运动和热量的传递。
二、育珠水域的选择
不论是池塘、沟港、外荡、湖泊,还是水库、河流,只要育珠水域环境条件达到上述要求的就可选择为育珠水域进行养蚌育珠。
三、育珠蚌的养殖
1、目前育珠蚌养殖方式多采用吊养和笼养。吊养方法有单个吊养和串养在一根线上吊养两只蚌以上。笼养数量依笼(网笼、网夹)的大小而定,一般以每只蚌都能接触笼底为适宜。
2、育珠蚌一般亩养殖池塘为800-1200只;外荡为600-800只。养殖密度具体视体重肥度。水体流动、水体深度等理化、生物因随蚌体大小适量增减。
3、育珠蚌养殖已成为我市外荡渔业之体综合开发利用的主要生产内容。以育珠为主的池塘可以适量放养草鱼、鳊鱼、 鲫、鳜鱼、黄颡鱼等及搭养少量鲢、鳙鱼,以充分挖掘水体生产潜力。
四、育珠蚌的管理
1、手术后暂养期管理:手术后的育珠蚌,暂养于微流水、水质清爽的水域中,休复15-30天。在这期间,一般吊养后不要随意翻动,也不可离开水面,更不能开壳检查,以免影响其体质恢复和珠囊的形成。如水太肥,透明度小于30厘米,则需采取措施降低肥度。一个月后,对暂养水域蚌进行清查,发现死蚌及时清除,然后再重新吊养到育珠水域。
2、加强注、换水与增氧:在没有流水的封闭静止水域中养珠蚌时,遇高温、水浅、低压后,会造成缺氧死蚌。因此必须及时加水,换水或保持水质新鲜和含氧量充足,以免育珠蚌缺氧、低氧情况下蚌、珠生长缓慢。
3、及时调节吊养深度:根据水位、水温及季节变化,应适时调节育珠蚌的吊养深度。冬季和夏季宜适当深吊(水面下40-60厘米),春、秋两季可吊养浅些(水面下15-2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