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五不出门,初五的由来和传说?
农历正月初五,俗称破五,中国传统年俗,有一种叫做“赶五穷”的风俗。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那大年初五破五的由来是什么?
1、说法一
有些地方又把初五日叫做“圆年”,意思是说年过完了,到这一天要做一个总结,划句号了。其实,这是“破五”的变种,是由于不知“破五”的由来,慢慢的演变出来的。
据《封神榜》所说,姜子牙封神,把背叛他的妻子封为“穷神”,有令她“逢破即归”。神话传说中,姜子牙的妻子是很让人讨厌的背夫之妇,封了穷神以后,就更让人讨厌了,还没听说有谁是喜欢穷神的是不是?所以人们就在初五这一天“破”她,让她“即归”----马上滚回去吧!
2、说法二
还有一说,初五是财神的生日,所以人们要在这一天大摆宴席,燃放鞭炮,搞多种多样的庆祝活动,寓意就是迎接财神的到来。
3、说法三
有好多地方,在除夕夜是要把祖宗请回来过年的,在堂屋的正中,高挂祖宗牌位,烧香上供,意为请祖宗过年,吃好的,不忘祖宗的意思。到了初五,就要送祖宗“回去”了,过年过完了,所以,这一天要烧香,烧纸钱,恭送祖宗。
4、说法四
传说,夏王治世,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人们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日子过得可好哩!可是后来,不知过了多少年,也不知到了哪个朝代,世上乱起来了。天有时候旱,有时候涝,有时刮大风,有时下大雨。人有的穷了,有的富了,有的成了财主,有的成了奴隶。玉帝派弥勒佛来管理民间的衣食住行,弥勒佛来到第一件事就是让人们过一个痛快年,吃好的,穿好的,不干活。于是,人们便遵照他的意愿,逢集上会办年货,实打实地忙开了。弥勒佛还具体规定: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买东西;二十八,把猪杀;二十九,打黄酒;三十,吃扁食…………。同时,要把各路神仙都请到,香箔纸锞,准备齐全。到了初一,也就是新年的头一天,家家都要起五更,放鞭炮,穿戴整齐,相互祝贺,尽情吃喝玩乐。同时,还要走亲访友,上坟祭祖……
这样一来,人间真的太平无事了。玉皇大帝拨开云头,俯视人间,一片欢乐景象,心里自然高兴。这样又过了几天,到了初五,天刚蒙蒙亮,忽然传来一阵吵吵声。原来是姜太公的老婆(人们称她为脏神,专管茅房,粪土),正在跟大肚子弥勒佛吵架呢。
原来,大年三十,人们请神时,把脏神给忘了。她气不过,便找弥勒佛闹事。弥勒佛满脸堆笑,就是不答腔。这脏神气得捶胸顿足,七窍生烟。眼看事情要闹大了,弥勒佛才开口说:“这样吧!今天是初五,让人们再为你放几个炮,包一次饺子,破费一次吧!”——这就是“破五”的来历。
民俗专家介绍:旧时,正月初五是一个具有多重习俗含义的重要日子,但其宗旨均意在“破除”。其一,此日为“送穷土”日,人们要将“穷娘娘”扫地出门。其二,为禁忌解除日,因传统概念的过年是单指正月初一至初五,故之前一些过年的禁忌至此可以消除或有所放松,如不能做新饭、不能说不吉利的话、妇女不能动针线、不能打扫卫生、不能打碎东西等。其三,俗称“泼污”,即从大年除夕夜开始存留的污水、垃圾可以全部倒掉清除。
由于初五日肩负着送穷神、接财神等多重重任,所以这一天非常重要也就不奇怪了。这许多的讲究综合起来,就形成风俗----要摆宴席,要放鞭炮,要吃象征“元宝”的饺子。
初五真的不能串门吗?
看地方风俗,有的地方的风俗是初五不能串门,但是随着现在时间的推移,一些风俗都被破除了,以前说出门不能串门是因为正月初五呢俗称“破五”,“破五”是送年的意思,所以这一天一过春节前的诸多禁忌皆可破。初五这一天不宜出门做事,不能走家串门,所以这一天是一家人相聚的好时候。
而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放鞭炮,为了辟邪免灾把“晦气”“穷气”“霉气”从家中驱赶走。
而“破五”一过,就是初六啦。在这一天大小商店也都开门营业,很多大人朋友也都会在这一天开始了新一年的上班时间。
为什么我老是不想动?
习惯和性格及对待事情的态度周围的环境多种因素,不是一个"懒"字能够概括的.我也是这样子,从小就不爱串门聊天,并不内向多数人是觉得我是外向的人,可有时又对很多事情颇有感触,有多愁善感的一面;习惯于朋友好往来时被联系.被约,想朋友也不一定会常联系.常走动,不积极凑热闹但又是一个大家都感觉幽默有趣的人,有时候在家呆着也不觉得寂寞,有时在人多的场合也倍感孤独,很难说这是"性格有问题"只是有这样子的性格,但又很有人缘.而且并不是一直的不想出去,只是有时有些事情提不起兴致罢了,不爱运动更是错误的概括,我从小就是校体育队的当然身心健康,但今年也没有与朋友们狂欢.没去庙会.没去逛街,只是年初一去了卧佛寺--撞了十下钟,拜佛的人多也没排队敬香,初五转了商场买衣服,这几天有点想去"欢乐谷"HAPPY一下,也一直没落实到行动上,一晃这年也过得差不多了,所以说--懒.性格有问题这些都不是答案,只是我们更在意感兴致的事情.事物,还有就是我们是能够享受多种生活方式的人,祝你猪年开心
如果老公有空都不去你娘家拜年?
如果老公过年,在有钱,有时间的情况下还不去娘家拜年!我一定会生气!至于去老公家过年,我还是会去。因为我觉得,人是相互的,我过年期间对老公的父母家人依然如旧,那我就是不理亏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以真心对老公的家人,如果老公不以真心待我家人我一定会学习他的样子对他的家人,如果老公看到了我的付出,他就会不管多么不愿意,就依然会去!我觉得这就是爱是相互的原因吧!
除此之外,也有可能是自己的娘家人对老公有偏见,或者是老公对自己娘家人的一些作为不赞同,讨厌而导致不想去拜年!其实当代男人也不容易,现在都说男人们下班后会在车里多坐10分钟,他们压力也大,责任也大,要对孩子,老人,妻子,工作,朋友负责!现在为了孩子的学习,家人的日常生活,老人的身体健康逐渐蜕化!妻子不得不在家做着无私的奉献!所以物质上男人们的压力就变大了!其实都在付出,相互体谅,相互尊重才是正确的解决方法不是吗?
因为爱情我们相爱成为了一家人,但因为家庭琐事,我们有了争吵,分歧。我们相互理解对方!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该付的责任做好。因为爱情相结合的我们不应该被这些自私的想法和家人带来的一些负能量而放弃彼此,猜忌彼此!
祝每个家庭都能和和睦睦!每对夫妻都能相濡以沫!每个人都能以真心换取真心!在新的一年里原所有的美好都会与我们不期而遇!
你们都怎么过的呢?
我观察现在城市的主流都是“新城市人”,有很多不回老家过年。在南方到了过年,城市和城市周边的景点和公园都挤满了穿着崭新、操外地口音游玩的人。看着都好开心,好看。
现在的城市生活节奏更快,即使是“老城市人”过年方式跟过去比也变化很大。二、三十年前过年:提前储备各种吃的、亲朋好友同事轮流请客喝酒吃饭、挨家挨户拜年......这些都是必须的,每逢大年初一到初五街上商家大多关门过年。
现在过年饭店、超市、商店巴不得24小时营业呢,哪里有关门过年一说。拜年大部分被微信拜年取代了。除了因为微信,大家居住的也不像以前那样集中,比花大把时间去串门更喜欢轻松度过假期。这样看来确实冷清不少。
现在过年感觉少了很多过去的仪式感,不过城市的商场、公园、电影院还有城市近郊的一些小景点、农家乐都希望在过年期间招揽更多的顾客,花样翻新的提供各种亲民服务,所以这几年过年趁一家老小都在家,没有出去旅游的话就一起在周边游游逛逛。
所以作为“新城市人”过年也可以出来根据喜好各处走走,体验不一样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