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王子:遗忘之沙,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埃及为什么衰落了?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古埃及的衰落一定有它的特殊原因,毕竟这个世界上适者生存,而一个国家自然也是如此,无论这个国家的文明存在了多么长的时间,也不能够代表这个国家的文明会一直处在巅峰时期。如今人们提起古埃及,总是会想到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这些如今已经不仅仅是古埃及的文化遗迹了,还是整个世界的文化遗产,这些古埃及所残留下来的遗迹,都是他们的文化存在过且辉煌过的一种证明,并且这也是人类的一种财富。
首先,自古以来文明都不可能单独存在的,文明的发展一定会和其他因素密不可分,比如说农业,农业可以促进文明的发展,同时也可以让文明逐渐衰退!通过观察大家不难发现,四大文明古国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全部都在两河流域,所以这些国家的农业发展一定是要优于其他国家的!但是经过研究,人们发现公元前在古埃及这个地方曾经发生过干旱,一旦自然环境恶劣,那么一个国家就会受到重创,人们会因为没有东西吃而饿肚子,所以文明又怎么能够一直延续下去呢,所以干旱对农业所造成的巨大影响,也就间接的导致了古埃及文明的衰退,这是其文明衰退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
另外,古埃及在公元前525年的时候经历了大的战争,波斯帝国对古埃及发起了战争,导致古埃及产生了分裂,战争会对国家的各个方面都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整个国家都会变得千疮百孔的,而文明自然也会受到摧残,因此古埃及的衰退也就不难理解了。古埃及如今已经衰退了4000多年了,之后有很多人都在研究企业衰退的真正原因,最终在1971年的时候,有人在埃及南部发现了一座古墓,这个古墓中记载了非常重要的信息。有一座幕墙上面用古埃及文字记录了一件令人感到惊悚的事实,这件事情就是曾经古埃及发生过大的饥荒,这场饥荒导致出现了人吃人的情况,甚至有的人把自己的孩子都吃掉了!这件事情是多么的不可思议呀,能够出现这样的事情,至少可以证明这个时候国家已经被摧残的差不多了!
其次,有一些人会对古埃及的某些文明感到难以理解,比如说埃及的文明在到达巅峰的时候,人一旦去世了,那么他的尸体就会被制作成木乃伊。木乃伊的制作是古埃及的一种传统手法,世界上众多科学家研究了那么久,也只是略知一二罢了,其中大家比较疑惑的一点就是,古埃及的人为什么要如此大费周折把死去的人制作成木乃伊呢?这不是非常劳民伤财的一件事情吗?毕竟人都去世了留着尸体也不能够复活呀。这应该是古埃及人们的一种独特的信仰,他们的相信人有一天是会回来的,而人的肉身如果能够被尽可能的保存起来的话,那么有一天灵魂就会重新回来,而人又会重新活过来。
古埃及不仅遭受了自然灾害,而且还遭受了战乱,所以古埃及就只能够在泥潭当中越陷越深,他们的文明使他们耗费了很大的精力,他们在面对这一系列情况的时候,已经出现了手忙脚乱的情况,这个时候,依靠古埃及自身是没有办法去解决这种种问题的!如今世界上还有埃及,但是这个埃及已经不是人们口中的四大古国之一的古埃及了,而古埃及的思想也没有延续下来,人们也一直对古埃及抱有一种好奇的心理,并且希望揭开古埃及的种种谜底,古埃及文明的流失确实是人类的一大遗憾,而古埃及的衰退也令很多人感到惋惜。
三个文明古国消失的原因?
3大文明古国没落的原因,古巴比伦王国时期,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到公元前四世纪到公元前二世纪,波斯人和亚历山大先后征服了该地区,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开始衰
古巴比伦王国时期,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到公元前四世纪到公元前二世纪,波斯人和亚历山大先后征服了该地区,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开始衰落,随着时间的流逝,巴比伦不再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存在,城市逐渐荒芜。至伊斯兰王国在中东兴起,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被人彻底遗忘。
古埃及在经历了数千年的王朝时期后,至公元前4世纪被波斯人征服,古埃及时代结束。此后埃及先后经历了马其顿、古罗马的统治,古希腊文明和基督教文明先后与古埃及文明交融,特别是基督教在埃及的传播,进一步导致了古埃及文明的衰落。
古印度的情况较为复杂,最早产生的古印度文明是公元前三千年的印度河流域文明,该文明兴盛了八百年后因为不明原因而突然衰落并消亡。随后而来的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并且奴役了当地土着,并创造了全新的印度文明。公元五世纪开始,印度被波斯人和亚历山大先后入侵。到公元八世纪开始,阿拉伯人开始入侵印度,并带来了伊斯兰文明,突厥人、蒙古人先后统治印度,导致印度进一步的伊斯兰化。由于印度原生文明的顽强抵抗,到现代印度独立后,一分为三,巴基斯坦和较后独立的孟加拉国为穆斯林国度,印度则是以印度教为主体。
为什么中东的阿曼在国际上那么沉默?
波斯湾及其周边地区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存储区和供应地,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占全球总储量一半以上,年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因此素有 “世界油库”之称。石油,是流淌在现代工业血管中的血液,而波斯湾正处于这套血液系统的心脏位置,因此周边诸国纷纷成为各国媒体所追逐的大明星,一有点风吹草动,就会惹来它们争相报道。当然并非所有波斯湾沿岸国家都有这待遇,比如阿曼,可能有网友听都没听说过这个国家。
扼守“世界咽喉”的小透明阿曼全称阿曼苏丹国,位于阿拉伯半岛东南部,国土面积约30.95万平方公里,人口462 万(2019年),首都为马斯喀特,是阿拉伯半岛最古老的国家之一。阿曼西部与沙特接壤,西北与阿联酋相邻,西南与也门交界,南部与东南部濒临阿拉伯海,东北部濒临阿曼湾。
阿曼湾西窄东宽,大体呈喇叭状,面积约18.1万平方公里,沿岸有三个国家,北岸是伊朗,南岸分别为阿联酋、阿曼,大部分海岸线在阿曼境内。阿曼湾是波斯湾沟通印度洋的唯一通道,在波斯湾装满油的油轮,不论是东进亚太,还是西去欧美,都要经过这里。而连通波斯湾与阿曼湾的霍尔木兹海峡,更是堪称油库大门,世界咽喉。
有意思的是,濒临霍尔木兹海峡国家并非人们常认为的仅有伊朗和阿联酋。在阿拉伯半岛这只大靴子的鞋尖位置,也就是阿联酋东面向霍尔木兹海峡的突出部,突兀地出现了一块阿曼的飞地——穆桑达姆省。它像一把利剑插入霍尔木兹海峡,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只要阿曼愿意,随时可以通过穆桑达姆关闭海峡。
以面积计算,阿曼是一个中等国家,又占据着霍尔木兹海峡和阿曼湾两大战略要地,必然会被放在国际社会的聚光灯下,被细细打量。可现实是,阿曼是中东地区最没存在感的国家,在国际上显得很沉默,你很难在各种媒体上看到它的身影,堪称地区小透明。这是怎么回事呢?
波斯湾地区既然被称为世界油库,自然以石油见长,没油谁会搭理你。沙特阿拉伯已探明的石油储量363.5亿吨,伊朗约226亿吨,伊拉克约218亿吨,科威特140亿吨,阿联酋130亿吨,卡塔尔28亿吨。而阿曼呢,已探明的储量只有约7亿吨,这个数量放在其它地区不算少,但在波斯湾地区实在是不够看。这是其一。
以波斯湾为核心的中东地区,引起外界关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冲突和炫富。持续了数十年的巴以冲突、也门内战、伊朗硬杠美帝,以及伊拉克战争和战后内部冲突,叙利亚内战,让中东成为不逊色于巴尔干地区的第二个火药桶,想不关注都不行。迪拜兴建棕榈岛等大型项目,狗大户的买买买,也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而阿曼自1970年卡布斯·本·赛义德成为苏丹起,政局一直非常稳定,信仰的又是相对温和的伊斯兰教伊巴德派,与逊尼派、什叶派均无多大矛盾和冲突,故而与周边的沙特、阿联酋、伊朗等国都保持着良好的外交关系。在国际行事低调,没做什么出格的炫富行为。如此自然难以引起什么关注,这是其二。
2020年,阿曼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虽然达到了1.6万美元,但总量仅有700多亿美元,体量并不大。且阿曼在工业与经济领域也不咋地,属于传统的农业社会,阿曼居民约40%从事农鱼牧业,多数人民自给自足。工业起步较晚,基础十分薄弱,发展相对也较缓慢,主要依靠石油产业。经济体量和人口基数都支撑不起阿曼大开大合,对此阿曼也有自知之明,相当理智地默默发展自己,不折腾。这是其三。
正因为如此,虽然算一个一个较富裕的国家,但自独立以来阿曼非常低调,自顾自地过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日子,国内少有大事发生,对外从不惹事生非,自然登上过国际新闻头条,以至于明明扼守着“世界咽喉”,却成了一个小透明。
近代史上的印度洋霸主如今小透明似的阿曼,在近代史上却是一个非常高调的存在。
阿曼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4000多年前,当地便已成为阿拉伯海地区一个海上、陆上贸易活动中心,并成为阿拉伯半岛的造船中心。7世纪起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阿曼的主体民族也变为阿拉伯人。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地处阿拉伯海沿岸的阿曼,也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全球化浪潮中。1507年起,阿曼遭葡萄牙入侵。
1642年,伊玛目纳西尔·本·穆拉希德·亚里巴在鲁斯塔克建立亚里巴王朝,他与其侄子兼继承人苏尔丹·本·塞伊夫一世的努力下,于1650年成功的赶走葡萄牙人,完成了统一。
但只是赶走葡萄牙人,根本无济于事,因为葡萄牙人殖民靠的是船坚炮利,临近阿曼的地区依然有葡萄牙势力存在,随时可以卷土重来。此时阿曼人海洋民族的特性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开始造船,组建海军,并在短时间内就成为了印度洋上首屈一指的海上力量。塞伊夫一世依靠海军,对抗盘踞在印度达曼的葡萄牙人,袭击航行在印度洋上和在南亚次大陆基地里的葡萄牙船只。
在此过程中,葡萄牙位于蒙巴萨、奔巴岛、桑给巴尔等东非地区的据点,被阿曼一一拔除,建立起包含阿曼本土,蒙巴萨、奔巴岛、桑给巴尔等东非地区,垮亚非两大洲的海上帝国——阿曼帝国。
1743年,亚里巴王朝因引狼入室,被波斯人灭亡。1749年,艾哈迈德·本·赛义德在赶走波斯人后,建立阿曼历史上第二个王朝,延续至今的赛义德王朝。
同样重视海军的赛义德王朝,在收复亚里巴王朝领土的基础上继续扩张。特别是第五任苏丹赛义德·本·苏尔坦(1804-1856年在位),他执政伊始便积极扩充军备,建立了一支空前强大的海军,并亲自指挥军队东征西伐,建立起了一个包括阿拉伯半岛的东南部、波斯湾两岸、伊朗南部、卑路支斯坦和革瓦杜尔、非洲东岸的桑给巴尔、蒙巴萨、马达加斯加诸岛在内的庞大帝国,并于1840年将首府由马斯喀特迁至桑给巴尔,阿曼帝国国势达到巅峰。中国向巴基斯坦租借的瓜达尔港,也在其统治范围内。赛义德本人被称为“阿曼和东非帝国大帝”,也称“航海家赛义德大帝”。
只可惜阿曼的巅峰来去太过匆匆。1856年赛义德大帝,诸子为争夺继承权陷入内乱。1865年,阿曼本土与非洲领地分治,分裂为统治东非地区的桑给巴尔和统治本土阿曼两个国家,阿曼的影响力急剧下滑,“海上大国”从此一蹶不振。
阿曼的衰弱与新生正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即便分裂后的阿曼给不依然纷争不断,赛义德大帝的后裔在阿曼本土上演着你唱罢来我登场的大戏,从1856年到1871年,短短15年间,马斯喀特城迎来了4任主人。
1871年,在英国的支持下,图尔基(赛义德大帝之子)正式登上苏丹宝座,从此阿曼开始向殖民地的深渊滑落。在此期间,民众反抗过,但面对强大的英帝国,根本无力回天。
1898年,费萨尔(图尔基之子)被迫与英国签订一个不平等条约,规定阿曼的对外关系受英国监督,由英国人充当阿曼的外交代表。至此,阿曼全面受制于英国。
1913年,泰木尔(费萨尔之子)为谋求英国支持,发表了保证英国人在阿曼利益的《登基公告》。这个公告由英国人起草,所以内容如何可想而知。此举引起阿曼内地诸部落极度不满,他们自行推举伊玛姆,宣布恢复教长制,并于1915年宣布独立,建立阿曼伊斯兰教长国。从此,阿曼分裂为阿曼伊斯兰教长国和马斯喀特苏丹国两个敌对的小国,相互征战不已。阿曼的主权进一步遭到英国蚕食。
1955年,马斯喀特苏丹国攻陷阿曼伊斯兰教长国首都尼兹瓦,分裂44年的阿曼重归统一,并更名为马斯喀特和阿曼苏丹国。
完成统一大业的赛义德苏丹,生性保守、多疑、专横,他的种种倒行逆施行为,在国内激起了天怒人怨,以至于陷入众叛亲离、民众群起反抗的状态。1970年,在英国人的支持下他的儿子卡布斯·本·赛义德发动宫廷政变,将赛义德轰下台,自认苏丹,改国名为阿曼苏丹国。
卡布斯是阿曼实现转型的关键人物,他即位后,着力缓和阿曼国内矛盾,发展民族经济,扩大对外国石油公司的控制,改善阿曼国内居民的生活;变革传统的政权机构,建立国家协商委员会和咨询议会。1973年,迫使英军撤出阿曼,结束了身为英国保护国的地位。对外一改他父亲长期推行的闭关锁国政策,执行中立、不结盟和睦邻友好政策。由于治国成绩斐然,卡布斯深受国民爱戴,被赞颂为“伟大的复兴者”。
经典好看的科幻片?
更多影视资讯请关注我们:C影力
说起科幻片,不得不说电影鬼才——诺兰
看看他的这五部电影,看他如何碾压你的智商。
1.《盗梦空间》豆瓣9.3
这一部可谓是诺兰导演和小李子的经典之作,而诺兰的片子,是用一种严谨逻辑作钢筋作了一部雕像,重新定义了电影的结构。表达方式复杂,背后的意味也很深重,直到最后,都没人知道小李子到底有没有回到了现实。不得不说是科幻片中的杰作。
剧情介绍:道姆·柯布与同事阿瑟和纳什在一次针对日本能源大亨齐藤的盗梦行动中失败,反被齐藤利用。齐藤威逼利诱因遭通缉而流亡海外的柯布帮他拆分他竞争对手的公司,采取极端措施在其唯一继承人罗伯特·费希尔的深层潜意识中种下放弃家族公司、自立门户的想法。
为了重返美国,柯布偷偷求助于岳父迈尔斯,吸收了年轻的梦境设计师艾里阿德妮和梦境演员艾姆斯和药剂师约瑟夫等人开展了行动。在一层层递进的梦境中,柯布不仅要对付费希尔潜意识的本能反抗,还必须直面已逝妻子梅尔的处处破坏,到最后成功植入思想给继承人罗伯特。
2.《星际穿越》豆瓣9.1
诺兰的一大骄傲之作,诺兰的剧本还是总会有新意,把古人的“恍如隔世”完美演绎出来。虽然影片有点长,但其视觉效果所带来的刺激,还是收获了不少粉丝。
剧情介绍:未来的地球黄沙遍野,小麦、秋葵等基础农作物相继因枯萎病灭绝,人类不再像从前那样仰望星空,放纵想象力和灵感的迸发,而是每日在沙尘暴的肆虐下倒数着所剩不多的光景。在家务农的前NASA宇航员库珀接连在女儿墨菲的书房发现奇怪的重力场现象,随即得知在某个未知区域内前NASA成员仍秘密进行一个拯救人类的计划。
多年以前土星附近出现神秘虫洞,NASA借机将数名宇航员派遣到遥远的星系寻找适合居住的星球。在布兰德教授的劝说下,库珀忍痛告别了女儿,和其他三名专家教授搭乘宇宙飞船前往目前已知的最有希望的三颗星球考察。
他们穿越遥远的星系银河,感受了一小时七年光阴的沧海桑田,窥见了未知星球和黑洞的壮伟与神秘。在浩瀚宇宙的绝望而孤独角落,总有一份超越了时空的笃定情怀将他们紧紧相连,时间可以伸缩和折叠,唯独不能倒退。
3.《记忆碎片》豆瓣8.5
当记忆支离破碎后,你该怎样面对生活?本片用一种前无古人的倒序方式营造出“支离破碎”氛围,让观众深刻体验到莱纳破碎的生活及内在,我们如莱纳般扮成侦探,在电影里寻找着所谓的真实,“如果自欺才能使我快乐,我选择如此的活着。”
剧情介绍:莱纳•谢尔比在家遭到歹徒的袭击,妻子被残忍的奸杀,自己脑部也受到严重的伤害。醒来后,他发现自己患了罕见的“短期记忆丧失症”,他只能记住十几分钟前发生的事情,为了让生活继续下去,更为了替惨死的妻子报仇,他凭借纹身、纸条、宝丽来快照等零碎的小东西,保存记忆,收集线索,展开了艰难的调查。
调查中,莱纳遇上粗俗的酒吧女招待娜塔莉娅,她似乎知道一些莱昂纳多感兴趣的事;还有泰迪,自称是他以前好朋友,但看上去鬼鬼祟祟的,不怀好意。到底谁能相信?娜塔莉娅?泰迪?还是他自己?
抽丝剥茧之后,真相呼之欲出,简单之至却又残酷无比,而莱纳是否有面对这一切的勇气?
4.《追随》豆瓣8.9
这是诺兰的第一部意义上的电影,是他在大学的时候与朋友组建的“16毫米”团队花了6000美元制作而成的。想想那些只会烧钱去制作影片的制作人,这部上映了20多年还能豆瓣8.9分的电影,可谓是狠狠的告诉了所有人,脑子有时候比一切都重要。
剧情介绍:比尔是个游手好闲的作家,借跟踪陌生人打发时间。这让他体验到形形色色的人生,很神秘,也很刺激。不过,有一次,比尔盯上了一个西服革履的家伙克布。尾随到餐厅之后,他却被对方识破,只得摊牌。克布是个贩卖盗版光碟的商贩,此外还做拧门撬锁的勾当。克布带着比尔潜入了陌生人家中,但比尔发现克布根本不取财物,而是寻找主人蓄意掩盖的隐私。同时,克布还提醒比尔要注意仪表。后来,比尔认识了一个神秘的金发女人,在酒吧,比尔主动与她调情,但是对方冷若冰霜。原来她是黑社会大佬的女人,但是不可遏制的激情让比尔失去了理智,从而堕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5.《蝙蝠侠:黑暗骑士》豆瓣9.0
本片是同为诺兰作品的《蝙蝠侠:侠影之谜》的续集,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不仅是合理表现出了蝙蝠侠的英雄正义的一面,而且还创作了一个载入了影史的黑暗角色“小丑”。
剧情介绍:从亲眼目睹父母被人杀害的阴影种走出来的蝙蝠侠,成为了专门对付黑暗势力的英雄。面对着这个有史以来最具针对性、最恶毒的对手时,“蝙蝠侠”却不得不从他的地下军械库里搬出每一件能够用得上的高科技武器,还得时刻纠结着为他曾经信仰的一切寻找答案。
观众们对希斯莱杰饰演的小丑角色的喜爱程度甚至超越了蝙蝠侠,可惜的是希斯莱杰在影片上映前因以外去世,为了纪念他,很多人影迷疯狂的给当时在线的《教父》刷一分,终于把本片推到了排名第一。
其实诺兰还有很多很好的作品,比如17年的《敦刻尔克》,06年的《致命魔术》,12年前的《蝙蝠侠》系列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大家有空的不妨多看看他的作品,总有那么一些画面,让你一生难忘。
更多影视资讯请关注我们:C影力
如何令诗仙李白五陵少年痴迷心醉?
李白曾写过两首《前有樽酒行》。其中的一首有这样的句子:“落花纷纷稍觉多,美人欲醉朱颜酡。”另一首有句子:“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
从这样的句子可知,李白对胡姬侍酒与歌舞是持赞赏态度的。
那么,他为什么会持赞赏的态度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社会环境使然。李白所处的盛唐时代,是一个开放的、豪迈的时代,无论是来自西域的胡姬,还是来自何方的外国友人,整个社会都是持欢迎合作态度的。李白对胡姬的赞赏,符合那个时代的风尚。
2.个人出生使然。李白出生于碎叶城,也属于西域,老乡见老乡,自有一种亲切感。因此,李白对胡姬的赞赏是非常自然的。
3.兴趣爱好使然。李白一生嗜酒,又喜好写诗,有“诗仙”之誉,更有“李白斗酒诗百篇”的佳话。如此,李白与胡姬有较多接触,是非常可能的,同时也能较多地欣赏胡姬的歌舞之美。因此,李白对胡姬只能是赞赏,而不会是批判。
4.心胸性格使然。李白一生走过的地方很多,看到的山水多,见过的人也多,经历的事情也很多,心胸放浪豁达,对胡姬、胡商持包容的态度,更是非常自然的。@郁津里
历史上有什么改变历史的小事?
1902年的夏天,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区的一家印刷厂,发现今年的夏天有些太湿热了。
对于一般的工厂来说,无非就是工人稍微受点罪。但是这家印刷厂的老板发现,因为天气太湿热,导致了颜料泄漏、墨迹不干、纸张变形、字迹印刷不清等问题……对于印刷厂来说,这可是致命的啊!
于是,老板迅速找到了水牛城锻造公司——一家生产供排暖系统的公司。他希望对方能够想办法,解决因为天气湿热导致的问题。
于是,水牛锻造公司找到了一个仅仅二十岁出头的,刚进公司研发部门不久的年轻人,威利斯·开利。威利斯·开利的任务,就是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而他当时的周薪只有10美元……
(威利斯·开利)
没有想到,就是这个年轻人,彻底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未来,让炎炎夏日里的我们,有了空调。
威利斯·开利很快就发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要保持恒定的空气温度和湿度。
于是,威利斯·开利发明了一种空气温湿度的调节装置,可以让印刷车间保持稳定的温度和湿度——也就是说,空调产生了。26岁的威利斯·开利,成功的得到了老板的赏识,并且成立了一个空调部门,继续进行研发。
但是,空调的研发并没有那么一帆风顺,虽然印刷工厂感觉很不错,但是大多数人并不认为这庞大的机器有什么前景。所以,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公司开始生产军用产品,空调研发部门就彻底被冷落了。
威利斯·开利明白,早晚有一天会被扫地出门,所以干脆拉了几个工程师主动离职,合伙创办了开利工程公司,一门心思研发空调。
当然,最初的订单,还是来自大型机械公司的车间——人们还没有意识到它的巨大价值。
20世纪20年代,聪明的威利斯·开利瞅准了机会,和瓦利大剧院练手,搞了一次非常刺激的营销活动。要知道,在没有空调的年代,夏天的剧院就是一个大蒸笼,又热又臭,没有人愿意进去的。
这一次,威利斯·开利在剧院里装了空调。那些好奇的人进来之后,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彻底沦陷了。于是,美国的大型购物中心、酒店、剧院等等地方,纷纷跑到威利斯·开利的工厂,要求加班加点的生产空调。威利斯·开利火了,空调也火了。
空调这种东西,在炎热的夏季里,一旦享受过一次,就无法自拔了。
1928年,威利斯·开利再接再厉,研发出了第一代家庭空调!售价高达1000美元以上,但是,毕竟还是穷人多,家庭空调并没有火爆,销量低迷。
不过,在二战期间,美国军方找到了威利斯·开利,让他帮助美国的战舰和战斗机配备空调系统,结果是,虽然没有赚到太多钱,但是名声打出去了。
二战结束后,美国经济迅速发展,曾经岌岌可危的家用空调,也打开了市场。
威利斯·开利,1950年10月7日在纽约去世了,他并没有看到家用空调走进每个美国家庭。
不过,空调已经遍布全球,威利斯·开利改变了世界。
谁能想到,1902年那家印刷厂的“字迹不清”问题,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