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袭2中文版,为什么我军取消了准尉军衔?
欢迎关注兵器知识谱,▲上图为我军1955式陆军准尉军衔硬肩章。准尉军衔可以说是军衔制度中最具特色的军阶了,因为它在某些国家的军队中属于晋升少尉军衔以前的后补(后备)军官,比如说前苏联军队;而在另一些国家则是授予特殊人才的特殊军衔,它独立于整个军队的军衔制度以外,必须由国家领导人批准授予,军队无权涉及该级军衔,比如说美国军队。
前苏联军队的准尉军衔沿用于就军队的军衔制度(沙俄军队),准尉军衔通常授予后备军官,比如说刚从军事院校毕业的学生兵以及准备从士官破格提拔为军官的士兵,准尉军衔的授予意味着他们即将成为军官,相当于完成“鲤鱼跳龙门”之前的准备。
美国军队准尉军衔的意义恰恰与前苏联的完全相反,它属于国家授予特殊人才的特殊军衔,比如说一级准尉必须由各军种的部长授予(分五级,一级最低,最高为五级),而晋升二级以上的准尉军衔则必须由总统亲自签字批准。
所以在美国军队中准尉们的稀缺程度堪比将军和首席军士长,绝对不是前苏联军队中的那些学生兵充当的准尉所能相提并论的。
我国军队在过去的确曾经使用过准尉军衔,而且我国的军衔制度基本上完全照搬前苏联的军衔制度,因此准尉军衔的授予对象与前苏联完全相同。
但是我国的“准尉”军衔又区别于前苏联,因为我国的准尉军衔更具特殊性,其特殊的地方体现在于军队设立该级军衔,但国家并不承认。
换句话说就是:在法理上,我国从未设立过“准尉”军衔!因此也就不存在“我军取消准尉军衔”的事了。
然而事实上我军的确曾经在建国初期授予了11万人“准尉”军衔(1955年实行军衔制时授予),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从下面几点来分析。
▼下图为影视剧中重塑的苏联卫国战争时期苏军形象,红色圆圈指示的是这位男性军人所佩戴的准尉领章,在苏军的军衔制度中,准尉是授予后备军官的衔,显然图中这位苏军陆军准尉的年龄已经超过40岁,说明他必然是从士官破格提拔起来的老兵,如果他能在战斗中活下去,那么一年以后就可晋升为少尉军衔,成为真正的军官。
准尉军衔的由来及意义准尉军衔最早由沙皇军队率先使用,公元1712年,俄罗斯帝国首位皇帝彼得一世认为那些在战争中表现突出的士兵应当得到更多的晋升通道,让他们有机会成为军官,以期为军队做出更多贡献。
所以在让他们担任正式军官之前以“准尉”军衔过渡一下,待满足做为一名军官所需条件以后即可晋升少尉军衔,从此身份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
在过去,西方军队的等级制度是十分森严的,士兵与军官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阶层,当士兵的人永远都不可能成为军官,他们的晋升方向只有一个,那就是士官。
比如说美国军队,由于军衔制度健全,士兵的最高军衔为首席军士长,在军旅生涯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士兵可以从列兵军衔一直晋升到首席军士长,但是只有极少数人能成为军官。
然而随着战争频繁的发生,出现培养军官的速度低于军官牺牲的速度,所以只能选择从士兵中挑选优秀者充实基础军官队伍,在这个过程中就出现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被提拔士兵的素质。
军官与士兵的区别在于军官除了掌握作战技能以外还要懂得管理军队,即指挥技能,必须要掌握制定作战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也就是所谓的“韬略”;而士兵们则只需要去执行军官的命令即可。
那些在作战中表现突出的士兵在成为军官之前只掌握了作战技能,还需要学习指挥技能,所以授予准尉军衔,表示他们已经获得成为军官的资格。
准尉军衔的设立相当于给士兵们又多加了一个晋升渠道,开启了士兵成为将军的可能性,因此士兵们在作战中也就更愿意用命,不得不承认比得一世是一位高瞻远瞩的人,可见其能成为俄罗斯历史上两位“大帝”之一并不偶然。
准尉军衔在沙俄军队中逐渐成为“准军官”的代名词,而那些刚从军事院校毕业的学生兵们本身就是做为军官而培养的人材,他们虽然掌握了指挥技能的理论知识,但是转换为实际应用技能之前还不完全具备担任正式军官的条件,因此学生兵们也开始授予准尉军衔。
然而准尉军衔传入英、美等西方国家之后,性质就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因为在他们看来,官就是官,兵就是兵,搞一个不官不兵的军衔颇有些不伦不类的意思,所以在他们的军衔制度中少尉军衔就是实习军官应当得到的授衔,而准尉军衔不应当成为一种正式军衔。
但是西方国家的军队在发展过程中开始暴露出一些问题,尤其是科技进步加快之后,军队需要一些非战斗的特殊岗位,而这些掌握特殊岗位的人才大多数既不具备战斗技能,也不掌握指挥技能,所以正规军衔很显然不适用于他们(授予士兵军衔地位太低,授予军官军衔又不合适),因此开始使用“准尉”军衔,授予那些掌握特殊技能的人。
西方国家军队准尉军衔的特殊性还体现在等级上,以美军为例:正规军官军衔为三等十级,等级极其森严,即从少尉到上将(包括五星上将)。
而准尉军衔虽然也属于军官军衔,等级也分为五等(即WO1一级准尉、二级CWO2二级准尉、CWO3三级准尉、CWO4四级准尉、CWO5五级准尉),但是它只表示准尉的资历,而非真正意义上的等级,所以大家不要以为美军的“准尉”军官是低级基层军官,二级以上准尉的地位相当于少将!
▼下图为佩戴四级准尉军衔的美军女性军官,准尉军衔在美军当中极为特殊,二级以上准尉军衔就需要总统亲自批示授予,这位女士的军衔达到了四级准尉,说明她是一位在特殊岗位上为军队做出重大贡献的专家级人物。
我军曾经使用的“准尉”军衔是一种荣誉军衔,没有实用意义我国军队建国后于1955年开始实行军衔制,军官军衔一共分为4等14级,即大元帅、元帅、将、校、尉四等,其中尉官等级为4级,即大尉、上尉、中尉、少尉,并无“准尉”这一级。
由于是开国授衔,授衔条件极其苛刻,而刚刚从战争走过来的军队中表现突出者比比皆是,许多在红军时期就担任主力部队正团级指挥员的军官都只授衔少将军衔,这就意味着那些资历尚浅却战功卓著的基础军官将得不到授衔(连少尉军衔都无法授予)。
部队为了留下这些军事人才,只能报批中央军委以后设立了“准尉”军衔,专门用来授予那些在战争中表现突出的优秀青年基层军官,比如副排长这个级别的干部,以表彰他们在革命战争中为国家所做的突出贡献。
1955年授衔时全军一共有11.8万人被授予准尉军衔,他们将在未来被正式任命为军官以后将晋升到少尉军衔,成为真正的干部军官。
这是我军历史上唯一一次使用准尉军衔,也是唯一一次授予军人准尉军衔,直到1965年取消军衔制到1980年恢复军衔制都不再设立该军衔。
准尉军衔在我军历史上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它并不存在于国家制定的军衔制度中,存在形式既不同于美军采用准尉军衔,也部署于苏式军衔制度中的“后备军官”,它独立于我军的正规军衔制度之外,由军队制定产生,而非国家制定产生,所以并不具备任何实质意义,只表达对优秀基层青年干部的表彰,相当于一种荣誉军衔。
如今我军的军衔制度更接近于美军,实行美军那种军职业化的建军方向,士兵与军官的晋升通道都十分明晰,即士兵最低军衔为列兵,可以晋升到最高军衔一级军士长;军官的最低军衔为少尉,可以晋升到最高军衔上将。
像美军一样,我军不存在“后备军官”这一概念,学员兵有军籍而没军衔,学业结束到部队服役以后直接授予少尉军衔,没有存在“后备军官”的必要,而对于军队需要的特殊人才则直接授予文职军衔,因此“准尉”军衔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下图为网友收藏的1955式军装陆军常服,它佩戴的军衔为准尉硬肩章,胸前挂着的两枚勋章说明它的主人曾经是一位英勇善战且掌握一定工程技术的青年军人,几百万大军中只有区区11.8万人被授予准尉军衔,稀缺层度不亚于大尉,准尉军衔是我军表彰基层青年干部的特殊荣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第一、准尉军衔是一种以特殊形式存在于军衔制度内外的特殊军衔,再苏式军衔中,它授予即将升任军官的准军官们,相当于士兵和学员兵登上军官阶层的台阶石,获得准尉军衔以后即意味着得到了成为军官的资格,戴准尉军衔的军人属于“后备军官”。
第二、在西方国家军队中(以美国军队为代表),准尉军衔是独立于军衔制度以外的独立军衔,授予对象为军队特招的特殊人才,它的授予需要国家领导人的的特批,军队本身没有授予准尉军衔的权利。
第三、我军历史上只对军人授予过一次准尉军衔,在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我军的准尉军衔同样不存在于国家制定的军衔制度中,它属于军队对优秀青年基层干部的荣誉军衔,此后因特殊性的小时,准尉军衔随同大元帅、元帅、大尉等军衔一起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他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同样只授予过一次,不同的地方是其它军衔均为国家所制定,而准尉军衔时是军队所制定。
结语
我军曾经使用过的“准尉”军衔既与苏式军衔制度不同,也与西方国家军衔制度不同,它不授予“后备军官”或者“特殊人才”,而是授予那些资历尚浅却战功卓著的年轻军人。
比如说从解放战争开始才入伍参军的那一批军人,他们在三年之内打倒了蒋家王朝,新中国成立以后又投入到打倒美帝国主义的朝鲜战争中。
在这两场战争中幸存下来的优秀战士实在太多,国家始终要以建设新中国为主要发展方向,军队规模最终是会被大量整编和裁撤的,所以授衔名额十分有限,而军队又不希望那些能战善战的优秀战士被裁撤,所以例外报批国家设立准尉这个特殊军衔,当国家建设进入正规以后,这样的特殊性就不存在了,准尉军衔也就不再授予了,这就是所谓“我军取消准尉军衔”的原因。
▼下图为我军陆军某步兵院校佩戴学员领章的学员兵,学员兵的“一道杠”不属于军衔,更不属于代表特殊荣誉的“准尉”,在我国的军事院校中,不管是军官院校还是士官院校一律佩戴这样学员章,待学成归队以后才会授予相应的正式军衔,准尉军衔在我国已经成为历史。
有着很多闻所未闻的野史?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攻打洛阳,民间就有我军是来此夺取宝鼎的传说,打下洛阳后,当地百姓更是言之凿凿的说:‘鼎已落到陈赓手中,并要经由邓小平转交给毛主席’。
1948年,解放战争打了近两年,两个阵营的对阵形势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我东北野战军在刚刚的结束的冬季攻势中歼敌16万余人,西北野战军则取得了宜川大捷,而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和陈赓、谢富治的三路大军正在逐鹿中原,纵横驰骋,我军取得全国战争胜利已初现曙光。
在这样的局面下,主席高瞻远瞩,运筹帷幄,为策应刘邓大军转出大别山,牵制敌军,决定攻打兵力已捉襟见肘的洛阳城。
此时的洛阳守军是蒋军206师,师长邱行湘人称‘邱老虎’,出身黄埔军校,是蒋校长的得意弟子。
预感到洛阳朝不保夕的蒋校长,曾三次派专机接邱行湘到南京面授机宜,他对洛阳这个兵家必争之地重视异常。对于校长的重托,邱行湘表示全力而为,并信誓旦旦的说:‘除非天崩地裂,洛阳万无一失’!
我军攻打洛阳的任务,交给了陈赓谢富治兵团的第四、九纵队和华东野战军陈士榘唐亮西线兵团的第三、八纵队。
1948年3月8日,我军对洛阳发起攻击,虽然邱行湘在城防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但在我军的猛烈攻击下,洛阳城已危如累卵。
而他千呼万唤的援军中,胡琏所部倒是想全力支援,但被暴涨的河水隔住,而另一路援兵孙元良部却只是象征性的派出一个团应付一下。
经过五昼夜的激战,坚固设防的洛阳城土崩瓦解,206师两万余人被全歼,少将师长邱行湘被活捉。
不久后,在中原地区就有了这样一个传说:天降大雨,河水暴涨挡住胡琏的增援部队,是老天爷在帮助我军攻取洛阳,因为我军打洛阳,是来夺取具有象征意义的宝鼎的,战后,鼎已经落在陈赓的手中,后来由邓小平运给了毛主席,这说明要改朝换代了,人民要座江山了!
鼎是古代烹煮用的一种器皿,用青铜制成,圆形三足或方形四足,古代曾以鼎作为传国的宝器,它象征着王朝帝业。
我军洛阳夺鼎的说法,在民间多有流传,人们议论纷纷,真假莫辨。但不论是传说还是事实,都代表了民意,而最后的结果也顺应了民意,党领导的人民大众真正的实现了当家做主的愿望。
历史微点与您共同学习,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你有没有进看守所的经历?
我2020年曾经进过重庆的看守所,现在的看守所管理都比较正规了,24小时无死角监控,所以一般不会发生打架斗殴,被别人欺负的情况。
住的是大通铺,15个人睡觉的时候,平躺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盖的是腐臭的被子,毕竟不是所有人都爱干净,再说在看守所也没这个心情注意这些了。
吃的一般是水煮南瓜,早餐是已经坨了的重庆小面加一勺辣椒水,相比还是水煮南瓜更好吃,每周还有一顿红烧肉,在里面肠胃见不得油,基本吃一顿拉三天。
毕竟不是去度假,这些外在的已经不是很重要了,感受最深的是在里面不断地崩溃中自愈,然后再自愈再崩溃……
我也曾是一个普通人,也曾经有过“我辈岂是蓬蒿人”地梦想,也曾经有过“本该灿烂过一生”地追求,只不过是在特定地时刻被加上了特定地标语-犯罪嫌疑人。
第一次见到古代城墙般的高墙铁门,有一种说不上来的感觉,突然想起来以前看过的经典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有没有安迪在电影中的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还有点兴奋的感觉,是不是有点变态?
不过当被剃光头发,换上一身蓝色马甲站在身高标尺前给你拍照的时候,我不得不承认,我竟然已经沦落成为阶下囚,瞬间万念俱灰,即使头发渣子如蜜蜂一样蛰遍全身,也比不上心里地难过。
经过一系列的手续后,一脸严肃的管教离开了,迎接我的是一群穿着马甲的男人还有孤立无援的无助和恐惧。身份的落差和环境的压抑让人不得不去找同监室的人商量案件,或好或坏,在希望中被绝望,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在别人忙着看电视地时候,我却在写着“罪己书”,写着我地懊悔不甘,写着我地真心悔过,也只有自己还相信,自己是那个出淤泥而不染地白莲吧。夜深人静的时候,床上的腐臭随着思绪飘落万千,希望妻子不要离开我,为我的案子想办法托关系,但是骗子那么多,又怕被骗。孩子怎么办?叹息中夹着着懊恼,也许还有泪水……
在家睡16个小时睡不醒的人在里面都睡不着了,味同嚼蜡的水煮南瓜吃得也能吃了,开始把上一任留下的床单被罩洗洗了,也没有那么爱哭了。慢慢习惯的日子里最怕突然听到一声,某某某拿着饭盆出来(被释放的意思),看着他在其他人万分羡慕的眼神中欣喜若狂地离开,才知道自己也许还没适应,焦躁、无助、恐惧、不甘再次席卷心头。这一个月左右的林林总总的现实和反反复复的清晰都是在崩溃中自愈,自愈中崩溃。当接到逮捕通知书的时候,已经被反复地崩溃折磨的自己都想开了,自己也被那些老痞子安慰的不得不做最坏打算了,一年半载出不去,通过律师也多多少少的知道了家里的情况也安心了不少,是时候暂时跟外面说再见了。不会再轻易的情绪崩溃了,慢慢也理出来头绪了,也知道什么叫退侦,到检了。账户家人也上账了,钱终究让自己在这个地方有点安心了。慢慢了习惯6点起床然后整理内务、中午的午休、晚上开始和大家讨论中央6套的女人。能熟练地高喊着口号应对每天的点名,轻松应对内务的检查。知道在什么时候开始在门洞等着开饭了,肚里的油水太少了。能静下心来两天看完整部“回到明朝当王爷”了。也会偶尔想起写点东西给外面的家人,虽然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邮寄,邮寄以后能不能收到。看到“瘾君子”身上的千疮百孔能使自己坚持到“健身区”跑步了。知道每周能买什么辣椒酱能把饭菜津津有味地下肚了,吃完以后和大家坐在放风间的墙根说着:假如自己有1000万不会买奔驰的原因。周末也开始和别人打牌打发时间了,玩得还有点乐不思蜀了。有新人来了,询问他们的案情,煞有其事地拿着经验帮他们分析取保的概率和量刑的大致时间。但是还是怕听到一声,某某某拿着饭盆出来,他们带走了我们最渴望最渴望的东西,留给剩下的人的却是无尽的煎熬。偶尔一丝丝不甘还有幻想浮现,时间却把它一点点地踩碎,顺着马桶流向自己都不知道的远方。就这样,过了一年半载的时间,我还成为号长,还胖了结实了一点,还变成我们没想变成的人。你看过哪部让人心情愉悦放松的电视剧?
要说到心情愉悦放松,小编认为当然要数喜剧了。轻松搞笑不烧脑,值得推荐的有这些。
一、早期英达导演的,文兴宇和宋丹丹等主演的《我爱我家》。
小编最喜欢的是剧中文兴宇老师饰演的贾敬贤,作为一个退休了的老局长,把在长期工作中习惯性的官腔带到了家里而笑料百出,经典名言“搞什么搞嘛”,第二个就是有些痞里痞气的贾志新了,他经常会鼓捣一些小生意却是地地道道的无业游民,整日游手好闲不务正业。著名的“葛优躺”也正是出于这部剧。不过这部剧有点老了,估计小编也是真的老了,年轻人看过的并不多,不知道有人看过没?
二、同是英达导演的,李琦和彭宇等主演的《东北一家人》。
牛永贵是一个大型国企退下来的车间主任。平日常追忆往事,颇多感慨,对社会转型期的种种新事物难以理解,爱发牢骚,喜摆老弄资,不甘寂寞,事事操心,话大胆小,表面上武断霸道,实际上被老伴调理得服服帖帖。
三、尚敬导演的,洪剑涛和范明等主演的《炊事班的故事》。
故事主要以几个年轻炊事员的日常小事为主。演出了他们身上各自不同的故事,把青春火热的军营生活演绎得淋漓尽致、妙趣横生。
四、尚敬导演的,闫妮、沙溢和姚晨等主演的《武林外传》。不多说了大家都看过。五、韦正导演的,陈赫和娄艺潇等主演的《爱情公寓》。六、还有就是连续霸屏了高达11年之久的《乡村爱情故事》系列,该剧由赵本山执导,并且由赵家班成员演出。
有哪些好看的电影电视剧可以推荐一下?
推荐一波韩剧。首推韩剧《王国》,目前已经更新了两季,每季6集。《王国》集合了丧尸惊悚题材和权谋斗争题材。 在一个君主无能,官僚贪腐,民不聊生的王国中,传出了国王死亡的消息,接着一场瘟疫四散传播。一段关乎权利的阴谋便展开了。到底是瘟疫丧尸可怕,还是被欲望腐蚀的人心可怕呢?简单介绍一下剧情,就不多展开了,免得剧透。
这部剧主创团队很厉害哦,电影《隧道》导演金承勋,《信号》编剧金恩熙。主演是朱智勋、柳承龙都是韩国知名实力派演员,女主裴斗娜在国际也享有一定声誉。这部剧的投入也非常大,单集超过了1200万,第一季在豆瓣评分高达8.5分,非常值得一看。
另外比较新的、好看的韩剧有《梨泰院class》,讲的是热血少年的复仇、创业的励志故事。16集刚刚全部更新完。男一由非常英俊帅气的朴叙俊主演,认识他是在韩综《尹餐厅2》,真的帅气又有才,演技很棒!女主是主演《魔女》那个小姐姐金多美,又酷又可爱,拥有反社会型人格。另外,反派大叔是《请回答1988》里的东龙爸爸,演得超级好,我虽然看样貌认出是东龙爸爸,但两个角色反差大的让我不敢相信是一个人。这部剧也推荐一看。
再有比较火的《爱的迫降》,由玄彬和孙艺珍主演,讲述一个韩国女富二代加女强人与朝鲜军官的恋爱故事。看了几集,感觉剧情有点慢,不是我喜欢的类型,就没再看了,也可以了解一下。
最后安利一波比较经典的韩剧。《请回答1988》《鬼怪》、《太阳的后裔》、《来自星星的你》、《蓝色大海的传说》、《打架吧鬼神》,都非常经典好看!
中国历史上哪些事情的发生?
彭加木失踪事件,绝对让人感到匪夷所思。彭加木生不见人死不见尸,还牵涉出了一个“双鱼玉佩事件”,凭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彭加木生于1925年,广东番禺市人。1943年,彭加木考取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农业化学系(由南京迁至重庆)。1947年结业后,彭加木进入北平大学农学院土壤系当助教,研究方向为农业化学。建国后,彭加木出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后任副研究员、研究员。
1956年,彭加木迎来了人生转折点:放弃前往苏联留学的机会,主动要求前往新疆考察。此后多年,彭加木15次入疆考察,一直到1980年5月第三次到罗布泊考察。期间,彭加木还率队筹建了中科院新疆分院。彭加木前两次对罗布泊考察,不能说没有收获,在罗布泊外围采集了水和矿物标本,对流入罗布泊的三条河流进行了钾含量的初步研究,得出一个重大结论:罗布泊是宝地。
1980年5月2日,彭加木亲率11人组成的考察队,前往罗布泊考察。此次考察也得到了军方的支援,我军某部派出3人建了个“720”中继电台。彭加木从某基地率队出发,分乘3辆车前往罗布泊,计划由北向南穿越罗布泊湖盆。前期考察虽说危险重重可也顺利,到6月5日还宰了3只羊庆功。
彭加木热情很高,饭吃到一半提出:
到罗布泊的东南去考察,那里是从来没有考察过的地区,应该乘机多做些工作,得到对罗布泊的完整认识,罗布泊的北部、西部、南部他都走到了,只有东部没有去过。
彭加木的理由很充分,手下的理由也很充分:
罗布泊的东南是从来没有走过的路,十分冒险;而且从地图上看,新的路线有900公里,是之前穿越罗布泊的两倍长。
彭加木力排众议,坚持要去考察。双方争执不休,还是新疆分院定了下来,继续进行科考。出于安全考虑,大家约定:当水或者油消耗一半,探险的路还没走到一半的时候,就立即原路返回。
6月11日,彭加木率队分乘三辆车向东而行。为了万无一失,他们带了5桶油、3桶水。彭加木还特意看了一下地图,库木库都克有水井。不出意外的话,在那里能补充到水。彭加木没有注意到,那是一张四十年代的老地图。罗布泊什么地方,沙漠地带一天一个样。头三天时间里,考察队只走了不到200公里,水和油都却已经消耗近半。6月16日,彭加木一行到了库木库都克,别说水了,就连井都没有。考察队业已绝望,这可是要命的事情,找水无果争论不休。
6月17日,精疲力尽的考察队得到了基地的“停止前进,原地待命,等待救援”的回复。彭加木没有原地等待,而是留下了一张纸条:
我往东去找水井。彭。6月17日10时30分。6月18日,除彭加木之外所有人都得救了,彭加木失踪了。前来救援的直升机不能带油只能带水,沿着往东方向20公里的范围做了20分钟的反复飞行,连草丛里的兔子都看见了,就是没找到彭加木。不管怎么找,彭加木就是找不到。
6月19日,更大规模的搜救行动再次展开。这次有了重大发现:东北方向十公里外的一个芦苇包上,有人坐过的痕迹。通过对脚印的分析,可以判定这是彭加木所穿42号翻毛皮鞋留下来脚印。另外一个发现,更让人确信这是彭加木:一张椰子奶油糖的糖纸夹在芦苇秆儿上。这奶油糖,就是彭加木买的。
可是,搜救队伍沿着脚印继续找了十几公里,脚印从沙地延伸到盐壳地莫名其妙的消失了。
国家高度重视彭加木失踪事件,动用数千人展开地毯式搜救,先后进行了四次搜救,一直到12月20日。多次搜救无果,官方认定彭加木失踪,授予了烈士称号。
关于彭加木失踪始末,就是上边这么点东西。可是关于彭加木如何失踪以及去了哪里的版本很多,主要是以下版本:
一、双鱼玉佩穿越说;
这个版本很玄学,大意是彭加木凭借双鱼玉佩被复制了,穿越到了汉朝化身王莽。持有这一说法的人,还煞有其事的表示,王莽的一些改革措施有社会主义色彩……这个可能吗?与之类似的还有未知生化事故说。其实,用脑子想一想,罗布泊长期是我国核武器试验场,驻扎有大量部队。
二、外星人劫持说;
但凡是与人失踪有关的,都会跟外星人挂钩。退一万步说,外星人造访地球,这么大的事我军会不知道?美国人会无动于衷?
三、叛逃说;
这一说法出自1980年10月11日《香港中报》,声称彭加木现身美国,见了熟人还装作不认识。这一说法迅速引起轰动,可仔细想想这就是胡扯。彭加木失踪地点距离我国边境最近的也有几百公里,弹尽粮绝的情况下靠两只脚跑到美国?后来美国人都看不下去了,特意辟了谣。
四、队员杀害说;
这一说法出自一个叫朱明川的人,说的有鼻子有眼逻辑性很强。朱声称考察队员的枪里子弹少了云云,彭加木可能被队员杀害。但是曾担任彭加木探险队长的知名记者唐守业,就“彭加木是被队友害死的”的传闻早已做出了正式回应,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五、流沙说;
根据彭加木同行队员的说法,彭加木已经身患癌症,且有复发迹象。再者,持续的考察活动对年过六旬的彭加木,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彭加木体力不支又严重缺水,大概率会倒地不起。时值炎热的夏天,迅速就会有生命危险。就算是熬到了第二天,罗布泊的流沙是最致命的。人陷在流沙中,想要出来很不容易,很快就会被掩埋。结合罗布泊实际情况,流沙说还是比较靠谱的说法。
综合彭加木失踪始末以及民间各种版本,彭加木失踪事件确实是令人匪夷所思。更为离奇的是,2005年的时候,中科院的董志宝在罗布泊进行考察的时候发现了一具干尸,这具干尸所在的位置与彭加木当年失踪的地点十分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