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王2,国王和皇帝到底有什么区别?
国王和皇帝的最大区别在于一个是日耳曼人的国家观念里的君主,一个是罗马人国家观念里的君主。
在具体的说明这个问题以前我必须提醒各位,这里的罗马人是一个等级一个阶级而不是一个民族,这个问题经常被人忽视,但却是理解罗马帝国的普世性的基本前提。罗马帝国是一个强权专制的普世帝国而不是一个民族国家,通过几个世纪的发展罗马帝国建立了一个很接近日后的绝对主义君主国的制度。那就是人民就是创造财富和纳税的工具,而军队则由国家雇佣的雇佣军组成。这和十八世纪花边战争时期的欧洲绝对君主国的局面是非常相似的。而在这两个专事生产的人民和专门服役的军人之上,以皇帝为象征和首脑的帝国利用严密的法律,强力的国家机器管制一切,让整个社会的一切人都服从于法律,一切资源都听命于帝国政府。而法律和帝国政府则为皇帝提供金钱和物资来换取军人的忠诚,而军人则保证帝国的和平和安宁。皇帝在罗马帝国的社会里扮演了最高权威和最搞决策者的角色,同时还是军队的最高统帅。
(罗马人的皇权是无远弗届的)
而与这个几乎无所不能的绝对君主式的罗马皇帝相比,日耳曼人的“王”的权力其实要小得多。日耳曼人没有罗马人那样发达的社会文明和国家机构。居住在德意志森林里的日耳曼人的社会组织形式就是部落、村社共同体。日耳曼人的“王”在很多时候只是日耳曼人选举出来率领自己作战的军事统帅。他们在大多数时候只有战场上的指挥权,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他们逐渐从战场上的指挥权发展出了征兵权。但这种征兵权其实非常初步,基本上就是“你这样每天瞎吃我下次打仗不带你去了”这样的征兵权。日耳曼人的部落之王很多时候根本没有和平时期的统治者这个角色。
(日耳曼人的王权却始终要在一群人的陪伴下行使,这一点一直到1888年威廉二世继位都没有改变)
日耳曼人部落的真正核心是部落会议,在部落发展到王国阶段就是全体自由民的会议。这种会议是以所有可以武力保卫部落的战士聚集在一起讨论共同事务的形式进行的。英国、法国和德国都在很长时间里保持了这种日耳曼部落的传统。当遇到什么大事的时候整个部落的所有战士都要佩戴着武器聚集到旷野上,然后大家一起讨论。在这种会议上作为军事统帅的“王”固然有发言权甚至主持会议的权力,但这种权力的影响其实并不能和罗马人的皇帝相提并论。因为他的声音很容易就会被与会者的呼声掩盖掉。
(从日耳曼人的部落传统里发展出来了中世纪的等级合作制国家)
而中世纪基督教欧洲的三个主要君主国英格兰、法兰西和德意志其实都是这些进入罗马帝国的日耳曼人建立的。它们都存在一个与原本居住在这片土地上帝的罗马人相结合的过程。比如在罗马人的高卢省的法兰克人还有在意大利的哥特人就采取了一个非常简单粗暴的方式,就是自己接受君士坦丁堡的罗马皇帝的赐封。克洛维王朝接受了君士坦丁堡授予的“罗马执政官”头衔,而哥特人的王则在意大利自称罗马皇帝的代理人。用君士坦丁堡的授权和罗马人的罗马法来统治自己的罗马臣民,而作为日耳曼人的部落之王的王权统治自己的日耳曼臣民。
这种一身而二任的形式最终以日耳曼人的逐渐罗马化和罗马人的逐渐日耳曼化而最终合二为一,成为中世纪的日耳曼-罗马文明。这句话说起来简单,但事实上西欧的君主国花费了几个世纪的时间。因为日耳曼的部落之王有充分的理由来追求这个目标。
首先是日耳曼的部落王权实在太弱小,这些王最多相当于部落的头号战士。无论是权威还是统治权都太小,而相比之下罗马帝国几乎无限的皇权对他们当然充满了诱惑力。
其次是日耳曼的部落传统里人民的力量实在太强,这一点其实就是王权软弱的必然结果。王权软弱,臣民自然就不好管,队伍就不好带。而这些日耳曼的王看到老实听话的像牲畜一样的罗马臣民,自然希望自己那些桀骜不驯的日耳曼臣民也能这么听话,甚至还主动给自己交税。
第三是罗马帝国虽然最初是共和国,但是经过几个世纪的运作已经形成了皇权世袭的传统。而日耳曼人的王反而是选举制的。如果能够让自己的整个国家都实现罗马化,实际上也有利于让王位在自己的家族之内实现世袭。
这三个事实长期被我国读者忽视,因为启蒙运动把中世纪的日耳曼传统看作是野蛮、愚昧和专制的典范。而把古典世界的罗马文明看作是文明、理性和民主的象征。但却忽视了罗马文明在帝国时期的演变。以及在中世纪里“罗马法继受”这个术语所代表的过程刚好是欧洲的日耳曼君主人建设绝对王权的过程。
(帝国对教会的统治权是皇帝这个头衔在中世纪的最大意义)
谈完了日耳曼人的王权和罗马人的皇权差别,我们还必须谈到另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天主教会。实际上天主教或者叫正统派基督教,也是罗马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罗马帝国接受基督教,甚至以基督教为国教那天起。基督教就扮演着一个为绝对皇权服务的角色,基督教为罗马皇帝带来了传统的军事独裁制度所不具备的神圣性和正当性。而当罗马帝国灭亡的时候基督教会又在日耳曼到来的欧洲扮演了罗马文明的保护者以及罗马人和日耳曼人之间的桥梁与中介的角色。
在法兰西教会甚至成了缔造法兰西大君主国的原动力和推动者的角色。今天很多人把基督教视为民主的推动者,但却忽视了在中世纪基督教的主要功能其实是帮助那些日耳曼人的王驯服自己的日耳曼臣民,树立他们的绝对权威。
(国王就是王国之内的皇帝)
理解了这两点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英法的君主称王而德意志的君主称皇帝了。因为在中世纪的欧洲,国王就是这些国家里的最高权威。对于一个想要统治一个王国的人来说,王权才是最关键的。中世纪有所谓的“七块盾牌”的说法,也就是通过自下而上的七块盾牌表明了当时的欧洲人眼中的社会构成。这七块盾牌的顶点是国王而不是皇帝。
甚至连德意志人的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的真正统治权也依然是他手中的德意志、勃艮第和意大利的三顶王冠所带来的王权。皇帝是他作为这三个王国的统治者所额外获得的一个荣誉性头衔,其实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一片新的土地。如果一定要找到一个罗马帝国的土地,那大概就是罗马城外为皇帝准备的那片“帝国飞地”蒙特马里奥。教皇把这一小块土地送给皇帝,以便让他在罗马加冕的时候能够在属于帝国的土地上扎营和住宿。
(而德意志的皇权说到底还是由戴着皇冠的国王行使的)
但这绝不是说英法的国王并不追求罗马帝国式的权力。事实上在通过继承罗马法驯服本国的日耳曼臣民这个问题上,所有的君主都是一样的。法国国王就要求本国的三级会议通过一项法律授予国王以在王国之内的皇权。这就是所谓的“国王就是王国之内的皇帝”这句话的依据。
因此其实欧洲主要君主国的君主都获得了皇帝作为罗马法意义上的绝对君主的权力,但为什么只有德意志人的君主真的去罗马加冕称帝了呢?这个问题就不能从罗马法和建设绝对国家的角度上解释了,而必须从德意志教会的特殊性上加以解释。简单的说德意志是一个日耳曼贵族和罗马教会的合股公司。而为了保证自己对教会的统治权,德意志的君主才必须代代进军罗马,加冕为罗马皇帝。以保证自己对罗马教皇的控制。
(具体可以参考我的这个答案。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597221705033187588/)
慈禧曾几次垂帘听政?
导语:
慈禧执政48年,垂帘听政的时间,就长达38年,主要分为两大板块三个阶段。这两大板块,分别是跟慈安太后一起垂帘听政,和自己独自垂帘听政。
至于三个阶段,分别是同治皇帝时期,光绪皇帝亲政前,和光绪皇帝被囚禁后。光绪皇帝在1889年到1898年亲政10年间,姑且认为慈禧没有再垂帘听政。
01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䜣,夺取朝政大权,掌权长达13年。早在咸丰皇帝活着的时候,慈禧太后后就显露出了自己的治国才能,常常帮助咸丰皇帝出点主意什么的。但是咸丰拒绝后宫干政,所以就没有允诺慈禧太后将来执政的事情。
咸丰皇帝去世之前,曾经留下过遗诏,吩咐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作为辅政大臣,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共同扶持同治皇帝。
及文宗末造,孝贞、孝钦两皇后躬收政柄,内有贤王,外有名将相,削平大难,宏赞中兴。不幸穆宗即世,孝贞皇后崩,孝钦皇后听政久,稍稍营离宫,修庆典,视圣祖奉孝庄皇后、高宗奉孝圣皇后不逮十之一,而世顾窃窃然有私议者,外侮迭乘,灾祲屡见,非其时也。---《清史稿》
同治皇帝那是慈禧的亲儿子,慈禧当然想要自己一个人控制同治皇帝。而遗诏当中,咸丰皇帝把自己的那几个亲兄弟全都排除出了辅政大臣的范围。
这很明显就是咸丰皇帝信不过自己的亲兄弟,尤其是恭亲王奕䜣。因为奕䜣实在是太聪明了,咸丰皇帝担心同治皇帝的皇位受到影响。
可是奕䜣是非常有才华的,他当然不甘寂寞。于是乎慈禧太后就主动联络上了奕䜣,希望他能够出面帮助自己一起夺取顾命八大臣的权力。
于是一场没什么战乱的政治斗争就此展开,辛酉政变的结果是,两宫皇太后和恭亲王奕䜣一起负责执政,而顾命八大臣则全部失去了权力,以肃顺为首的几个更是被慈禧诛杀。
从这一场政变中,我们就能够看得出慈禧是一个非常有手段的女人。从此她开启了垂帘听政的政治生涯。慈安太后虽然也陪在她身旁,可是慈安太后对政治是一点兴趣都没有,所以基本都是慈禧太后掌控天下局势。
从1861年咸丰帝死,一直到1873年同治皇帝亲政,慈禧太后在这13年里,一直处于垂帘听政状态,是帝国的真正领导人。
02扶持光绪登基,到光绪亲政之前,慈禧掌权13年。撤帘归政以后,慈禧太后在后宫安生了两年时间,很可惜的是,同治皇帝自己不争气,仅仅亲政了两年时间,就病死了。
这一年是1875年,伤心过度的慈禧太后,立刻意识到一个问题,同治皇帝没有儿子,将来的皇帝该由谁来继承呢?
在这种情况下,她想起了自己妹妹的儿子,也就是醇亲王奕譞和慈禧妹妹所生的儿子爱新觉罗载湉。这孩子跟自己是有血缘关系的,醇亲王又听从慈禧的调遣。
不幸与德宗意恉不协,一激而启戊戌之争,再激而成庚子之乱。晚乃壹意变法,怵天命之难谌,察人心之将涣,而欲救之以立宪,百端并举,政急民烦,陵土未乾,国步遂改。综一代之兴亡,系于宫闱。呜呼!岂非天哉?岂非天哉?---《清史稿》
所有在慈禧的操作之下,爱新觉罗载湉在1875年登基,也就是光绪皇帝。这个时候慈禧和慈安两宫皇太后再次出来垂帘听政。
一直到1889年,光绪皇帝可以亲政了,慈禧太后才逐渐放权,让光绪皇帝自己执政。而这期间慈禧一共执政15年时间,加上此前的13年,慈禧已经有28年执政经验。
期间慈安太后在1881年就暴毙而亡了,所以后面这9年时间,一直都是慈禧太后一个人执政,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因为这一段时间,清朝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洋务运动已经日新月异,清朝也大有蒸蒸日上的态势。这个时候慈禧对自己的执政情况非常满意。她认为自己平定太平天国,平定捻军暴动,又兴办洋务,使得国家富强,实在是一位英明的太后。
03光绪皇帝掌权的10年里,大清王朝开始走下坡路。不得不说慈禧前段时间的执政,还是挽救了大清王朝的。尤其是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态度,保住了我们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后来光绪亲政以后,其实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时候李鸿章拍着胸脯告诉光绪皇帝,大清国的水师力量,那是远东地区第一名,最强的那个。
随后光绪皇帝问李鸿章,能否与日本一战?李鸿章连连摇头,表示我的水师只可以放在海湾里面生锈,绝对不能拿出来打仗。
庚辰,懿旨恭亲王奕复为军机大臣。辛巳,免顺直被水州县额赋。丙戌,日本陷复州。戊子,日本兵集金、复二州。谕宋庆率诸军决战。丰升阿、聂桂林自岫岩奔析木城,闻敌至,师复溃,日人取析木城。以程文炳为陆路提督。己丑,宋庆及日人战于海城,败绩,退保田庄台。庚寅,依克唐阿及日人战于凤凰城,侍卫永山死之。命荣禄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清史稿》
光绪皇帝当然不听,每年几百上千万的军费给了李鸿章,这么强大的水师不能打仗?所以中日甲午战争就这么爆发了。结果我们都知道,割地赔款,清政府丢尽了脸面。
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可是罪魁祸首就三个人,一个慈禧、一个光绪还有一个李鸿章。慈禧和光绪是国家领袖,就算他们什么都不做,那也是有罪过的,李鸿章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拒绝与日军对决,最后丧失了反击的时机。
第二件事是戊戌变法,这是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发起了一场变法运动。自古以来变法都是一场阵痛,戊戌变法也不例外。这是仅仅持续了一百天的变法活动,所以又被称之为百日维新。
如果成功了,那么清王朝可能会进入到君主立宪制,可惜最后失败了。慈禧太后察觉到了异样,果断夺取政权,将光绪囚禁起来,捕杀戊戌变法分子。
04囚禁光绪后,慈禧太后再次垂帘听政10年时间。其实光绪皇帝亲政的时候,慈禧太后一刻都没有放权的意思,她手里的心腹大臣诸如李鸿章等人,都为慈禧太后看着光绪皇帝呢!
所以光绪皇帝亲政10年,其实也算是慈禧太后掌权的10年时间,不过这段时间从形式上来说,是光绪皇帝的10年执政期。
德宗亲政之时,春秋方富,抱大有为之志,欲张挞伐,以湔国耻。已而师徒挠败,割地输平,遂引新进小臣,锐意更张,为发奋自强之计。然功名之士,险躁自矜,忘投鼠之忌,而弗恤其罔济,言之可为于邑。洎垂廉再出,韬晦瀛台。外侮之来,衅自内作。卒使八国连兵,六龙西狩。庚子以后,怫郁摧伤,奄致殂落,而国运亦因此而倾矣。呜呼,岂非天哉!---《清史稿》
戊戌变法失败以后,光绪皇帝被囚禁在瀛台。慈禧太后再次“被迫”走到前台,成为了帝国的主人。这个时候的大清国已经完全开始走下坡路了,慈禧太后开始了各种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活动。
她想要通过割地赔款的方式,尽量保全清皇室的生存空间。只要清王朝不倒闭,那么什么都好商量。
很可惜的是,一切都很难挽回了,因为清王朝的腐败无能已经到了极点,出卖国家利益来维持自己家族的统治,更是不得人心。所以灭亡是必然的,慈禧去世以后,仅仅3年时间,清王朝就灭亡了。
总结:执政48年,垂帘38载,慈禧过错大于功劳。历史上有很多人的功过是难以评价的,比如说李鸿章到底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我们就很难去评价这件事,毕竟双反支持者的人数都不少。
不过慈禧在历史上是有定论的,因为慈禧绝对是过大于功。
先说说功劳,她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支持李鸿章兴办洋务,支持沈葆桢开设船厂,支持张之洞开办兵工厂,这一系列的支持,使得晚清有了一定的抗争资本,也为争夺主权做出了努力。
再看看他的过错,她出卖了国家的利益,为了个人利益而割地赔款。放弃京城逃避战火,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使得清朝处于被动状态。丧权辱国之下,居然还囚禁了光绪皇帝,废除了改革变法,很难想象她的统治会有什么好结果。
所以说,慈禧执政48年的时间,垂帘听政38年之久。是清王朝最后一个,拥有实权的统治者。她的私心,导致了清王朝的灭亡。
参考资料:《清史稿》
一僧二挂三老四绝分别是指谁?
路过不谢邀了!
一,“一僧”指的是扫地僧;“二挂”指的是虚竹和段誉;“三老”指的是逍遥派的天山童姥、无崖子、李秋水;“四绝”指的是萧峰、鸠摩智、萧远山和慕容博。
二,笔者个人观点认为,这个排名还是比较合理的。因为:
(1)扫地僧可以身布三尺气墙的内力护身。然后,扫地僧一招之间就秒杀了萧远山、慕容博这两大高手了,而且扫地僧还能够令二人是起死回生了。因此,扫地僧是大家都公认的《天龙八部》原作小说当中的第一高手了。
(2)虚竹和段誉是天龙小说当中的“天龙三兄弟”之二。然后,虚竹和段誉二人一直都是原作小说里面的开挂之王。特别是虚竹。有不少网友甚至认为虚竹都拥有了200年左右的内力了--就连天山童姥和李秋水互相争斗的时候,彼此之间所发出的内力都能够被封存在虚竹的体内!
(3)至于“逍遥三老”天山童姥、无崖子和李秋水三个人,除了都拥有逍遥派的无上的绝学武功之外,还都拥有70年以上的功力了。
三,稍稍值得指出来的一点就是,萧峰的实战武功表现应该不在“二挂”和“三老”之下的。此外,鸠摩智的武功实力至少也和萧峰是在伯仲之间的。因为:
(1)萧峰是整部天龙小说当中,金庸先生专门钦定的武学大奇才。然后,萧峰的武功特点往往都是能够以弱胜强的。譬如说,强如扫地僧者,都被萧峰一记超远距离的降龙十八掌打得是口吐鲜血肋骨断折。
(2)在少林寺少室山的时候,萧峰曾经是先后指点过虚竹和段誉二人的武功过的;然后,在雁门关虚竹和段誉二人擒获了辽国皇帝耶律洪基了。结果,萧峰仅仅是用了一招,就把耶律洪基给抢走了!
(3)在对阵慕容复的时候,萧峰也仅仅用一招就生擒了慕容复了(当时慕容复正在和段誉恶斗不休);而鸠摩智则是在让了十招给慕容复之后,又很轻松地击败并且是生擒了慕容复了!
此外,也有人觉得“逍遥三老”之一的无崖子其实就是一个“水货”而已。因为,无崖子被自己的徒弟丁春秋轻松暗算,然后被推下悬崖峭壁,从此基本上就在武林当中除名了。关于这一点,金庸先生已经在新修版的天龙小说当中做了相应的修改了,把无崖子描述成为是被丁春秋和李秋水相互勾结而被暗算的了。
有哪些好看又好玩的手游推荐?
猫和老鼠手游
历史上有哪些匪夷所思的事件?
战斗机被打掉机舱盖,居然敢横滚后倒擦着山顶尖飞行,飞行员的头部距离山顶树梢仅有1米多。美国王牌飞行员雷斯纳看到中国志愿军飞机飞出犹如特技般的动作,唯有惊呼:“平生所见最疯狂的动作之一!”
雷斯纳原以为飞行技术如此高超的一定是苏联飞行员,可等其临近能看清楚对手时,却惊讶地发现一张年轻的东方人面孔,而且这位东方飞行员还向其示威性地挥了挥拳头。
而这位令美国王牌都频频惊叹的东方飞行员,就是我志愿军英雄飞行员王海的“铁杆僚机”焦景文。
也许雷斯纳对中国飞行员能拥有如此娴熟的飞行技术颇觉匪夷所思,可其却不知我志愿军飞行员敢与其如此硬拼,凭借的不仅仅是技术,更有大无畏的战斗精神以及机动灵活的超人智慧。
1926年,焦景文出生于河北武安,1945年参军,后在1949年11月11日中国人民空军正式成立时,被编入空军第四混合旅成为王海的默契搭档。
抗美援朝初期,美军凭借强大的空中优势完全占领了朝鲜上空。美机想炸那就炸那,想飞多低就飞多低,甚至有时我军锅里冒个烟都能引来美机扫射。由此中国人民志愿军陆军急需空军入朝协同作战。
可新中国空军组建还不足一年,飞行员课程训练还远未结束,但因战争需求,也只得让苏联教官加紧速成训练。1950年12月21日,首批新中国空军进驻安东基地,由秘密出动的苏联空军带领进行实战锻炼。
当时我空军各方面实力确实无法与美空军相比。我空军各种作战飞机不足300架,而美军在朝鲜战场出动飞机1200余架,甚至最多时可达2400架。
我空军飞行员平均飞行时间不足68小时,而美飞行员多参加过二战,平均飞行时间已多达数千小时,其中不乏雷斯纳这般与德国、苏联等顶尖飞行员交过手的王牌,作战经验相当丰富。
虽然我空军实力不占优势,可我志愿军飞行员也多是抗战时期参军,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从枪林弹雨中一路闯过来的,胆量绝非常人可比,遂面对自视甚高的美空军并无任何畏惧心理。
中美空军在朝鲜战场上第一次对决,我军空四师飞行大队长李汉就创下了击落美军F-84战机一架,击伤两架的惊人纪录。我空军就是如此以战代练,逐渐淬炼出足与美空军争夺制空权的实力。
1951年10月,焦景文所在空3师抽调50架米格-15战机赴安东,代替空四师执行作战任务,当时正逢美空军实施大规模“绞杀战”。
原来1951年7月,作战双方就开始停战谈判,可美军却在我志愿军背后“插了一刀”,派大批飞机全方位轰炸朝鲜北部交通枢纽,试图切断我志愿军物资补给运输线,以便胁迫中朝在停战谈判中做出妥协。
美军将如此大规模的空袭称为“绞杀战”。由此我军空3师一开战就面临艰巨阻击任务,于是他们根据敌我双方优缺点对比开创新战法,很快就有效打击了美空军的嚣张气焰。
尤其是在鸭绿江南岸平原地区形成一条令美空军闻风丧胆的“米格走廊”。而焦景文与雷斯纳的那场经典空战就发生在1952年10月10日那天。
战争中长机负责进攻,僚机负责掩护长机。焦景文作为王海僚机,时刻以王海为主,不仅防御敌机右来右打、左来左打,甚至还要舍命挡住射向长机的炮火,尽职尽责履行着僚机的责任。
雷斯纳确实经验老道,那天一开战就已察觉焦景文的重要性,遂在其背后射出的第一炮就击飞了焦景文座舱盖,高空寒冷空气顿时扑向焦景文。
一般情况下,飞行员高空遇到座舱盖破裂,会出现缺氧以及身体冻僵等不利状况,遂大概率会选择弃机跳伞求生。
可就在雷斯纳认为这次基本轻松稳杀时,焦景文也许为避免缺氧、挨冻,竟突然驾机直扑地面,然后在距离地面不到5英尺(不足2米)高度,又开始拉起改平擦地飞行。
雷斯纳看得目瞪口呆,随即紧跟着直追下去,可已失去了攻击焦景文的机会。因为战斗机上的机枪有一个稍微向上的角度,无法朝距离地面只有2米的目标开火。
焦景文想把雷斯纳甩掉,雷斯纳则紧追不舍。两架飞机在树梢高度翻滚腾挪,都想找准攻击对方的角度,可都未能得逞,而雷斯纳的僚机已早早被甩在了后头。
抗美援朝纪录片《断刀》中,我志愿军老兵曾回忆美飞行员敢贴着树梢飞,技术娴熟过硬。可雷斯纳遇到焦景文真可谓棋逢对手,用其自己的话形容“已把最后一点点本事都拿出来了,完全是凭着直觉才勉强咬住焦景文。”
战斗高潮还在后面,也许焦景文为追求速度上的优势,突然飞出了那个竟雷斯纳惊呼的横滚倒擦山尖飞行的惊险动作。
雷斯纳穷追不舍,两架飞机机翼紧贴机翼沿地面并排而飞。因为焦景文的氧气面罩早已被吸走,所以雷斯纳能清晰看到焦景文的面孔。而焦景文却像单挑的斗士般向雷斯纳伸出了拳头。
焦景文终于飞抵我空军基地上空,我军密集的防空炮火随之掩护而来。焦景文误以为在炮火掩护下可以安全着陆了。可当焦景文刚欲降落时,非要吃掉焦景文不可的雷斯纳,硬是从密集火力网中钻出,打落焦景文战机半个机翼。
而焦景文也真不含糊,居然凭借超人力量成功迫降。不过焦景文战机落地腾起的尘土,令雷斯纳的僚机飞行员误以为焦景文战机坠毁,兴奋高呼:“Woooh,你刚刚打掉了整个红色空军。”
只是雷斯纳等人兴奋过头了,其僚机返航时被我军地面炮火击中,飞行员跳伞身亡,雷斯纳侥幸得以逃脱。
战后几十年,雷斯纳对此次空战精彩细节念念不忘,直到后来与中国空军有所接触后才知对手就是焦景文。
雷斯纳对精彩空战细节的描述轰动了美国空军,可他们却不晓得焦景文还不是中国空军飞行员的最高水平。
而焦景文随后又在12月2日、3日爆发的中美300余架喷气式飞机大空战中,再度上演机中24弹座舱盖被打掉一半后,掩护长机成功返航的的生死一刻。
1952年12月3日中午,焦景文所在的空三师王海大队正准备吃午饭,却突然听到消息,美军72架战斗机、56架轰炸机正气势汹汹地飞临清川江上空。
王海率一大队12架战机随即升空迎战,经过激烈鏖战成功击落敌机5架。可就在我军12位勇士返航时,作为僚机的焦景文突然发现右上方出现8架美军战机,随后只剩4架了。焦景文明白消失的4架美军战机很有可能绕到他们后面去了。
这4架飞机就是美军惯用的“鱼饵战术”。简单说就是美军以单架飞机做诱饵,后面的机群埋伏伺机而动。
这还是王海大队头一次遇到美军的“鱼饵战术”,王海知道这可能是个陷阱,遂命令12架战机保持编队互相掩护,而作为僚机的焦景文,为完成掩护长机的任务,也时刻警惕着身后的动静。
焦景文突然发现后上方有4架美军F-86战机扑来,可就在他向长机报告后想转身迎战时,占据高度优势的美机已先发制人向其开炮。
一阵急促炮火从后上方射向焦景文战机。“嘣”的一声,焦景文座舱盖又被打掉一半,一股强劲寒风钻进座舱,犹如钢针刺脸钻心般疼痛。
焦景文稳住心神一看,机翼已被打得千疮百孔,升降舵、操纵杆都不太听使唤了,很难保持双机作战了,可为了避免敌机集中火力攻击长机,毅然决定豁出去了。
后来焦景文曾回忆当时情形说:“我飞机也快没油了,我跳伞也回不去了,那就豁出去了,反正我回不去,也不能让敌人回去,我就朝敌机撞了过去。”
狭路相逢殊死搏击,也许美飞行员从未见过如此不要命的对手,居然吓得扭头飞走了。焦景文驾使负伤29处的战机奇迹般的返回了基地,当其走下飞机时感觉都有些虚脱了。
焦景文作为僚机以能攻善守、绝不掉队著称,为长机筑起了坚固屏障。难怪长机王海慨叹如果没有焦景文,哪里还有王海。
可焦景文个人先后击落美军战机3架,击伤1架的战绩,在志愿军空军中还不算显赫。这不仅是焦景文身为僚机的原因,更因王海大队飞行员个个都有英雄虎胆,皆有击落击伤美军战机的记录。
雷斯纳为焦景文匪夷所思的飞行技术叹服,却不知焦景文只是志愿军飞行员的一个缩影。
譬如长机王海击落4架、击伤5架美军战机,是响当当的九星飞行员,甚至还斩落了美空军51大队中队长加布里埃尔,也就是日后的美国空军参谋长。
还有素有“空军之王”美誉的赵宝桐,同样是击落7架击伤2架的九星英雄。
还有王海大队的孙生禄,居然敢在200米距离发炮,将美机打得凌空开花后,再直接钻到爆炸碎片中去,是名符其实的“空中狙击手”,也取得了击落敌机6架击伤1架的战绩,只可惜孙生禄在12月3日那场空战中牺牲了。
要知道志愿军飞行员们平均几十小时的飞行时间,对于美军王牌飞行员平均上千小时飞行时间来说,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但志愿军飞行员于1951年9月25日,首次参加双方200架次规模大空战时就丝毫未怂,其中李永泰在座舱盖被打碎情况下,驾着中弹30余发、负伤56处的飞机顽强返回基地。
志愿军飞行员们个个是空中英豪,他们凭借的不仅仅是过硬的个人素质,更因其心中拥有保家卫国的强大心理支撑。
当时志愿军驾驶的米格战机,除了小部分是苏联免费捐赠,大部分都是半价购买的。一架战斗机折合人民币15万元,新中国百废待兴,国家一时还拿不出那么多钱购买飞机。于是全国上下掀起了捐款给空军买飞机的热潮。
北京石景山钢铁厂职工利用增产、捡废铁等方式,捐献了“石景山钢铁厂号”战斗机1架。甘肃玉门油田工人用8天增产所得,捐献“石油工人号”战斗机1架。
京剧大师梅兰芳个人直接捐献战机1架。豫剧大师常香玉变卖汽车、孩子的金银首饰,然后又在6省市巡演170余场,为志愿军买了一架当时最先进的米格-15战机1架,战机被命名为“常香玉号”。
截止1952年5月底,全国各界人民共捐款55650.37万元,可购买战斗机3710架。可以说新中国第一代空军是中国人民从自己牙缝中抠出来组建的,而新中国空军的表现也没有辜负人民的期望。
难怪焦景文没有座舱盖也敢横滚倒贴山头飞;难怪李永泰拖着被打了56个弹洞的战机,毅然选择冒险着陆也不跳伞;难怪孙生禄敢冒险钻入爆炸碎片中也要将美机打开花。
这是因为志愿军飞行员们知道每架战机都是人民省出来的,所以他们宁肯个人被毁灭,也不愿被打败。这是一种怎样的血性与勇猛精神?
志愿军飞行员们之所以能打破美空军神话,赢得对手尊重,凭借不仅仅是匪夷所思的技战术,更因其背后有强大的人民支撑。
2020年8月2日,九星米格的空战传奇王海老将军病逝。2021年8月 10日,名扬海外的焦景文老英雄病逝,享年95岁。
将军罢身追云去,碧天长流屠枭迹。空战英豪血洒长空,铭记历史,这才是我们应该推崇的英雄。
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是谁?
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是谁毋庸置疑,肯定是清逊帝爱新觉罗·溥仪,退位前年号为宣统,在位3年。
1912年2月12日(即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清朝皇室颁布退位诏书,中国封建王朝至此结束,其退位诏书引——
奉旨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相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辍於途,士露於野,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於前,北方诸将亦主张於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归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钦此。溥仪退位后,又颁布《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条件》——
甲、关于大清皇帝宣布赞成共和国体,中华民国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条件如左: 一、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尊号仍存不废,中华民国以待各外国君主之礼相待。 二、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岁用四百万两,俟改铸新币后,改为四百万元。此款由中华民国拨用。 三、大清皇帝辞位之后,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侍卫人等,照常留用。 四、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其宗庙、陵寝,永远奉祀,由中华民国酌设卫兵,妥慎保护。 五、德宗崇陵未完工程,如制妥修,其奉安典礼,仍如旧制,所有实用经费,均由中华民国支出。 六、以前宫内所用各项执事人员,可照常留用,惟以后不得再招阉人。七、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其原有之私产,由中华民国特别保护。八、原有之禁卫军,归中华民国陆军部编制,额数俸饷,仍如其旧。可见民国政府对待清朝皇帝是宽宏大度,而清朝对待我大汉民族的明朝皇帝及其后裔却是赶尽杀绝,随后又颁布了《优待皇室条件》——
乙、关于清族待遇之条件:一、清王公世爵,概仍其旧。二、清皇族对于中华民国国家之公权及私权,与国民同等。三、清皇族私产,一体保护。四、清皇族免当兵之义务。这些个皇族依旧还是米虫之类。
溥仪的一生其实除了这次退位,而后还经历了另外两次退位。
1.1917年7月1日在张勋的帮助下再次成为皇帝,不过这个闹剧仅仅维持到7月12日,就再一次的下台了。
2.九·一八事变之后在日本人控制下做了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年号康德(1934年—1945年),所以又称“康德皇帝”。1945年8月17日,日本投降后溥仪在沈阳准备逃亡时被苏联红军俘虏,被带到苏联。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学习、改造。1959年12月4日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的特赦令并成为全国政协委员。
溥仪的一生却是足够传奇,一生结婚四次,娶过五个女人,还离婚一次。
欢迎关注【最爱肉丸子先生】,以轻松有趣的方法,带你畅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