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士宏,心情不好怎么办?
心情因为家庭,生活,工作等因素影响,而变得急躁,焦虑,忧郁,痛苦等。
这时候应该给自己放个假,出去旅游,是最好的心情释放剂,不同的环境,优美的景色,不同的人文习俗,会让你释怀。
也可以去听听音乐,看场电影,逛逛街,找三五好友小酌二杯,还可以找闺蜜谈谈心,更可以做一件自己爱好的活动,比如打打球,登山,骑行,钓鱼,做顿美食犒劳下自己等等,都是不错的调节心情不好方法。
骑士的嘲讽技能叫什么?
嘲讽技能叫清算之手,群嘲技能叫正义防御。在玩防骑的时候,嘲讽可以最多嘲讽3个怪,还是远距离嘲讽,但是会卡视角,需要注意嘲讽的判断是怪的目标,要是你和怪的目标间有挡视野,那就会卡视角。
熟练防骑可以利用无敌和保护躲避致死性伤害,比如残血时瞬间开启无敌嘲讽怪强制3秒让怪打你后点掉,熟练的用宏可以在BOSS高伤害技能来到时或请DEBUFF时使用。
你如何给一句名言诗词匹配图片祝贺高考生们?
我用一句诗仙李白的诗:“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勉赠天下高考学子。
这首诗出自李白《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大意是为:志向远大的人总有一天会凭借风力直上九霄云外。即使风停下来,他的力量仍然能够掀起波涛,兴起风浪。世人们都因为我好发些奇怪言论,听了我的这些豪言豪语都嘲笑,不以为然。孔夫子还能敬畏后生,大丈夫岂能轻视这些年轻人啊!
这是一句特别豪迈、充满激励、满含希望的诗。年轻的高考学子,经过宝剑磨锋、寒窗苦读,迎来这一飞冲天、一鸣惊人、改变命运的好机会!一旦乘风而起,将成天之骄子,前途无可限量,正所谓“扶摇直上九万里”!因此特别适合赠予高考学子。
谁有文言文王猛的译文和原文拜托各位了3Q?
孝宗穆皇帝永和十年(甲寅,公元三五四年)北海王猛,少好学,倜傥有大志,不屑细务,人皆轻之。猛悠然自得,隐居华阴。闻桓温入关,披褐诣之,扪虱而谈当世之务,旁若无人。
温异之,问曰:“吾奉天子之命,将锐兵十万为百姓除残贼,而三秦豪杰未有至者,何也?”
猛曰:“公不远数千里,深入敌境。今长安咫尺而不渡灞水,百姓未知公心,所以不至。”
温嘿然无以应,徐曰:“江东无卿比也!”
乃署猛军谋祭酒。
温与秦丞相雄等战于白鹿原,温兵不利,死者万余人。
初,温指秦麦以为粮,既而秦人悉芟麦,清野以待之,温军乏食。六月,丁丑,徙关中三千余户而归。以王猛为高官督护,欲与俱还,猛辞不就。 ——《资治通鉴》卷第九十九【晋纪二十一】 孝宗穆皇帝开平元年(丁巳,公元三五七年)东海王坚,素有时誉,与故姚襄参军薛赞、权翼善。
赞、翼密说坚曰:“主上猜忍暴虐,中外离心,方今宜主秦祀者,非殿下而谁!愿早为计,勿使他姓得之!”
坚以问尚书吕婆楼,婆楼曰:“仆,刀镮上人耳,不足以办大事。
仆里舍有王猛者,其人谋略不世出,殿下宜请而咨之。”
坚因婆楼以招猛,一见如旧友,语及时事,坚大悦,自谓如刘玄德之遇诸葛孔明也。 …… 威,苟太后之姑子也,素与魏王雄友善。生屡欲杀坚,赖威营救得免。
威得幸于苟太后,坚事之如父。
威知王猛之贤,常劝坚以国事任之,坚谓猛曰:“李公知君,犹鲍叔牙之知管仲也。”
猛以兄事之。 …… 秦王坚行至尚书,以文案不治,免左丞程卓官,以王猛代之。
坚举异才,修废职,课农桑,恤困穷,礼百神,立学校,旌节义,继绝世;秦民大悦。
孝宗穆皇帝升平二年(戊午,公元三五八年)王猛日亲幸用事,宗亲勋旧多疾之。特进、姑臧侯樊世,本氐豪,佐秦主健定关中,谓猛曰:“吾辈耕之,君食之邪?”
猛曰:“非徒使君耕之,又将使君炊之!”
世大怒曰:“要当悬汝头于长安城门,不然,吾不处世!”
猛以白坚。
坚曰:“必杀此老氐,然后百寮可肃。”
会世入言事,与猛争论于坚前,世欲起击猛。
坚怒,斩之。于是群臣见猛皆屏息。
孝宗穆皇帝升平三年(己未,公元三五九年)秦王坚自河东还,以骁骑将军邓羌为御史中丞。八月,以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领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强德,太后之弟也,酗酒,豪横,掠人财货、子女,为百姓患。猛下车收德,奏未及报,已陈尸于市,坚驰使赦之,不及。与邓羌同志,疾恶纠案,无所顾忌,数旬之间,权豪、贵戚,杀戮、刑免者二十余人,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坚叹曰:“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 …… 秦王坚以王猛为辅国将军、司隶校尉、居中宿卫、仆射、詹事、侍中、中书令,领选如故。猛上疏辞让,因荐散骑常侍阳平公融、光禄、散骑西河任群、处士京兆朱彤自代。坚不许,而以融为侍中、中书监、左仆射,任群为光禄大夫、领太子家令;朱彤为尚书侍郎、领太子庶子。猛时年三十六,岁中五迁,权倾内外;人有毁之者,坚辄罪之,于是群臣莫敢复言。以左仆射李威领护军,右仆射梁平老为使持节、都督北垂诸军事、镇北大将军,戍朔方之西;丞相司马贾雍为云中护军,戍云中之南。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晋纪二十二】 太宗简文皇帝咸安二年(壬申,公元三七二年)八月,秦丞相猛至长安,复加都督中外诸军事。猛辞曰:“元相之重,储傅之尊,端右事繁,京牧任大,总督戎机,出纳帝命,文武两寄,巨细并关,以伊、吕、萧、邓之贤,尚不能兼,况臣猛之无似!”章三四上,秦王坚不许,曰:“朕方混壹四海,非卿无可委者?卿之不得辞宰相,犹朕不得辞天下也。” 猛为相,坚端拱于上,成官总己于下,军国内外之事,无不由之。猛刚明清肃,善恶著白,放黜尸素,显拔幽滞,劝课农桑,练习军旅,官必当才,刑必当罪。由是国富兵强,战无不克,秦国大治。坚敕太子宏及长乐公丕等曰:“汝事王公,如事我也。” 烈宗孝武皇帝宁康三年(乙亥,公元三七五年)六月,秦清河武侯王猛寝疾,秦王坚亲为之祈南、北郊及宗庙、社稷,分遣侍臣遍祷河、岳诸神。猛疾少疗,为之赦殊死以下。猛上疏曰:“不图陛下以臣之命而亏天地之德,开辟已来,未之有也。臣闻报德莫如尽言,谨以垂没之命,窃献遗款。伏惟陛下,威烈振乎八荒,声教光乎六合,九州百郡,十居其七,平燕定蜀,有如拾芥。夫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是以古先哲王,知功业之不易,战战兢兢,如临深谷。伏惟陛下,追踪前圣,天下幸甚!”坚览之悲恸。秋,七月,坚亲至猛第视疾,访以后事。猛曰:“晋虽僻处江南,然正朔相承,上下安和,臣没之后,愿勿以晋为图。鲜卑、西羌,我之仇敌,终为人患,宜渐除之,以便社稷。”言终而卒。坚比敛,三临哭,谓太子宏曰:“天不欲使吾平壹六合耶!何夺吾景略之速也!”葬之如汉霍光故事。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三 【晋纪二十五】
淝水之战前秦为什么输了?
淝水之战,历来被人们津津乐道。可是,却又因它实在太离奇,令人匪夷所思。
今天,我们不谈大道理,一起分析下苻坚在战役战略和指挥上的问题。
苻坚的计划:兵分三路,决战淮南力排众议,决心灭晋的符坚,作出了兵分三路的决策:
东路,直接由徐州攻广陵,直接威胁东晋都城建康;
西路,沿长江、汉水顺流而下,进攻荆州;
苻坚自率中路军,攻略淮南,推到长江北岸。
这个大策略,问题不大。历来由北向南的统一战争,基本都是这么多点开花。不过,在这个计划中,符坚选择淮南作为决战地点,准备在淮南歼灭晋军主力。而相比于长江流域,淮南显然是前秦最理想的决战战场!
需要注意的是:在此战中,淮南战场的部队,是以氐族子弟为主要力量。因此,淝水之战在战场上的失败,其内部矛盾并非决定性因素。
恒谢齐心,共赴国难由恒冲率西路军死守荆州。兵力十几万;
由谢石率东路军重点防守淮南。兵力八万。
淮南是主战场,部署的兵力还少于荆州?
恒冲也是这么想的,他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他派三千精骑前去支援东线。
谢安微笑着说:朝廷不缺兵。退货了。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谢安的淡定,是关键的,也是有底气的。
关键,是因为东晋最需要的,是抵抗的决心。
苻坚给东晋的各皇室、高官都封好了官爵。这对东晋是十分危险的。如果谢安都显得慌张,那大规模投降、不战自溃的风险是不小的。
底气,是因为此时淮南前线的力量对比并非想象的那么悬殊。
苻坚前期夺取了梁、益州、襄阳,并准备水师,本可以顺流而下。但却急于求成,仅仅一年后就发起进攻,显然,前秦水军尚未成势!
此时,前秦大军尚远远在后,抵达前线的只有苻融的二十五万军队。这二十五万军队,又分了几万给慕容垂在襄阳方向,又分兵包围胡彬,分兵五万驻扎洛涧,用于寿阳附近的兵力不过十几万,只是2:1左右的兵力优势。而且,正如苻融在之前劝阻苻坚时所说,征集的富家子,战斗力参差不齐。
误判话虽如此,苻坚毕竟依然占据巨大优势。
苻坚早期的进军还算顺利。破寿阳、围胡彬,气势如虹。
此时,胡彬粮尽,向谢石求援:“敌人强大,我粮尽,恐怕要来生再见了!”
这封信被苻融截获后,苻融急忙告诉苻坚:“敌人少,容易歼灭,我们应该防止他们逃走,请您快快来!”
苻坚听信,立刻把大军留在项城,自己率领八千轻骑赶往前线。
这是苻坚在淝水之战中一个大错!作为总指挥,离开了项城大本营,企图仅仅依靠前军进行决战。
月盈必亏,是因为得意时还冷静者太少了。显然,二苻都认为,靠前军歼灭晋军主力已有把握。他们怕的,是晋军撤离淮南,依托长江防守,影响歼灭晋军主力于淮南的企图。因为,对于缺乏水军的前秦军来说,尽管淮南也是河网纵横,但淮南依然是最理想的决战战场。歼敌于长江以北,对北方军队来说,是最有利的选择。
洛涧之战,前秦的命门前383年十一月的一个晚上,洛涧。刘牢之和他的五千北府军将士目光如炬。听到号令后,五千汉家男儿冒着如雨的箭矢,踏着冰冷的河水,冲向十倍于己的敌军。尽管秦军早有准备,但依然被晋军的气势所震慑。又因夜晚,只听见杀声震天、一往无前的敌军,并不知道晋军多少,一时心生胆怯。刘牢之趁乱杀到秦军阵后,秦军更是混乱。秦军主将梁成来到阵前,试图稳定局面。晋军奋勇而前,阵斩梁成!秦军一片混乱,纷纷败退,自相踩踏,又有许多将士掉入淮水,不慎淹死。
北府军,五千破五万,一打十,大破前秦军!
比起歼灭的这几万秦军来,这一仗,晋军更大的战果是:看到了前秦军的命门!
北府军再是神勇,一个打十个,也是很难的。
如果在北方,北府军一阵冲杀后,以骑兵为主的前秦军完全可以迅速后撤,在后方重新集结,然后翻身再战!这样,即使打不过北府军,也断然不会有灾难性后果!可是,在河网纵横的淮南战场,秦军机动调整的空间十分有限,一旦溃败,恐怕就没有机会通过机动来调整了!
因此,淝水之战,有进无退。因为,退者,将无路可退!
离奇的大灾难洛涧之战后,晋军与前秦军又进行了一些战斗。其中,晋军先头部队与前秦军张蚝军接战不利,退却。可见,仅就战斗力而言,晋军并不具备太强优势。
此时,谢玄激苻坚:您百万大军到这里来,却隔岸看着我,有意思吗?要不你稍微退一下,腾出地方来,我们来场决战,好不好?
苻坚急吼吼发起进攻,就是为了歼灭晋军主力,现在晋军自己要上来送死,能不答应吗?
于是,悲剧开始了。前秦军撤退就混乱,晋军趁势猛攻,晋军的内应朱序在阵后大呼“秦军败啦!”,秦军更加混乱,结果,全军大败!
真的这么简单吗?
苻坚、苻融,久经战阵。后退这种基本的战术动作,是能够组织好的。要说一撤退就混乱,那他们是开了什么外挂统一北方的?
而苻坚原本是希望“半渡而击”。苻坚可不是宋襄公,即使有些部队出现混乱,他完全可以把握部分尚可控制的部队发起进攻,即使不能全歼晋军,至少不至于让秦军崩溃呀!
这涉及到了前秦军的命门,和刚刚发生过的一场战术革新。
苻坚的构想中,秦军后退,晋军渡河。直接后撤的秦军显然会比逐次上岸的晋军更早完成队伍的整顿,列好阵势。到秦军整顿好队形后,直接进攻晋军,绝对碾压!标准的半渡而击。
可是,苻坚显然忘记了另外一位英雄——石勒。
在前后赵的洛阳之战中,石勒采取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战术方法。他未经列阵,直接冲击前赵中军,一举擒获刘曜,灭前赵。
这是对经典战术的一次前所未见的革新:未经列阵,从行进间投入战斗!
以骑兵为主的前秦军,他们重新调整队形最大的难处是:缺乏空间。骑兵冲起来速度快,可是,要掉头,总不能原地打转吧!至少需要10平方米的机动空间。这还不算后退中因地形变化(比如后面一座小丘陵)造成的调整时间。
如果晋军上了岸再整顿阵型,堂堂正正来打,那前秦军是来得及调整的。
可是,晋军上岸后,八千最精锐的先头部队就立刻发起进攻。
大家应该还记得,之前的洛涧之战中,五千北府军的冲击,击败了严阵以待五万的前秦军梁成部。梁成也是前秦宿将,他的军队战斗力在秦军中也是上乘的。
因此,八千精锐的冲击力是巨大的。前面的秦军尚未完成调整,一触即溃。
在这种突然的混乱中,后面的秦军一时也有混乱(如苻融所说,富家子战斗力参差不齐)。在这种情况下,朱序军大呼“秦军败了”,才可能加速秦军的崩溃!
与洛涧之战一样,淝水战场也缺乏调整空间,前秦军无法采取后退调整的方法。因此,苻融只得和洛涧之战中的梁成一样,亲自来到败军中制止败退。结果···命运也和梁成一样了。
由于苻融被杀,苻坚逃走,前秦军失去了指挥,彻底失去了组织,风声鹤唳,一败涂地!
淝水之战,苻坚的组织是十分混乱的。
战略上,他放弃了前期积累的优势,急切地发起灭晋战争。历史上,除了长江流域开发水平低的楚国和组织混乱的南明,没有北方军队可以在没有足够水军实力的情况下灭掉南方。
而他又误判形势,离开中军调度位置,直接来到一线参与战事,直接把绝对兵力优势转换成了不足2:1的微弱优势。假如他能一直坐镇项城,调度全局,那即使淝水大败,前秦也不至于灾难性地就此灭亡。
战术指导上,前秦军显然没有对水网纵横地带作战做好充分准备。不管是洛涧还是淝水决战,都没有调整方案,一败,就是全军大败!
当然,最后还是要赞一下他们的对手——骁勇的北府军。正是他们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一往无前、有我无敌的英雄气概,才使得敌人的弱点瞬间爆发,一败涂地!
虽千万人我往矣!力挽狂澜,英雄本色!
郭沫若的后代怎么样?
郭沫若是争议很大的一个近现代文人。不过,我们这里只谈谈他的子女。
郭沫若跟他的几任妻子共生育11个子女。
其中,郭沫若和日本妻子佐藤富子(后改名郭安娜)生育5个子女:郭和夫、郭博、郭复生、郭淑瑀(女)、郭志鸿。
后来,郭沫若和于立群生育6个子女:郭汉英、郭世英、郭民英、郭庶英(女 )、郭平英(女)、郭建英。
1,郭和夫,曾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有机化学博士生导师。1917年12月12日,郭和夫出生于日本冈山市。
1941年3月,郭和夫自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工学部应用化学科毕业,后留校任教。
1949年,回到大陆,到大连大学科学研究所工作。
1994年9月13日,郭和夫病逝,享年77岁。
2,郭博,曾任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1920年3月15日,郭博出生于日本福冈县。毕业于京都大学建筑系,曾给东芝公司做过许多建筑设计。
1955年,郭博从日本回到了中国,进入上海建工局设计公司工作,代表作是上海希尔顿大饭店。
3,郭复生,中国科学院动物所工程师。1922年1月19日,郭复生出生于日本。
4,郭淑瑀(1925-1984),日语教授。1945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女子大学数学系,并在该系攻读研究生。
1974年,天津外国语大学日语系任教。
5,郭志鸿,中央音乐学院教授。1932年,郭志鸿出生于日本。
郭志鸿5岁开始学琴,拜日本东京艺术大学著名钢琴教授田村宏为师。
1950年,在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学习。
郭志鸿主要钢琴作品有:《变奏曲》、《新疆舞曲》、《喜相逢》、《春到公社》、《伊黎民歌》等。
6,郭汉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39年4月6日,郭汉英出生于中国。
1964年,郭汉英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核理论专业。
1978年 ,“关于引力规范理论的研究”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状和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奖二等奖。
1987年,“量子场论大范围性质的研究”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规范场的主纤维丛表述与Kaluza-Klein理论”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989年,“量子场论大范围性质的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001年,“量子对称性与量子群”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10年6月5日,郭汉英因病逝世,享年71岁。
7,郭世英。1942年,郭世英出生于重庆。
1962年,郭世英转入北京大学哲学系。传说郭世英只用三个月的时间就把黑格尔的主要经典著作通读了一遍。
郭世英和周国平是同班同学,周国平评价他为“最具人性魅力”的青年学者。
1963年,小组事件爆发,郭世英被宽大处理,到农村劳动两年,后转入北京农业大学。
1968年4月,郭世英被农大造反派扣押,双臂反捆从四楼跌下致死,死因成谜,年仅26岁。
8,郭民英。1943年11月,郭民英出生于重庆,后考入中央音乐学院。
1964年,郭民英将一架唱盘带到班上,与同学们欣赏古典音乐。被同学告发为炫耀“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热衷“封资修”、崇拜“洋名古”。并得到最高领袖的批示。
郭民英在巨大压力下患了精神病,后退学入伍。
1967年,郭民英自杀。
9,郭庶英(女 )。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物理系。
曾任北京市经济技术发展中心总经理。
10,郭平英(女),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1946年8月,郭平英出生,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
11,郭建英。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硕士,后移民美国,著名音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