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5 众神与国王,有什么游戏可以推荐给我吗?
多谢邀请,不知道题主是想要找什么类型的,是大型的还是小型休闲的。下面列举几个看看。
如果您喜欢策略类的,而且可以肝的,选择《率土之滨》,想休闲一点那就选《萌军天下》,这款号称不伤肝的率土
《率土之滨》
《萌军天下》
卡牌的重点推荐《志霸三国》和《骁将三国》,这两款虽然说是卡牌的,但他们都有各自的特点,《志霸三国》融入了RPG式的即时战斗模式,《骁将三国》画面十分精致,战斗属于即时战斗,横版推进的,两款都脱离了传统卡牌的范畴,可以试一下
RPG角色扮演类可以看下《楚汉争雄》、《至尊神王》。一个是历史题材的国战手游,一个是魔幻题材的,不过至尊神王属于探索性手游,高级别后可以开启远航海战,还是很刺激的。
五祖是谁?
五祖分别为:
其一,有巢氏,简称“有巢或巢”,号“大巢氏”,华夏人,位列五氏之首,被誉为华夏“第一人文始祖”。中国上古时期部落首领 ,相传他建立了古巢国。祖籍在安徽巢湖流域,立都河南舞阳(也有学者认为在山东、四川等地)。据说有巢氏教会族人建造房屋、袭叶为衣、食果为粮、发明土葬、族外通婚等事,在先秦古籍即有记载:《庄子·盗跖》载:“且吾闻之,古者禽兽多而人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韩非子·五蠹》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
有巢氏是人类原始巢居的发明者、巢居文明的开拓者,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具有积极深远影响,因此被人尊为“华夏人文初祖”。
其二,燧人氏,风姓,名允婼,相传为上古时期今河南商丘一带部落首领,《尚书大传》尊为“三皇”之首,有秦后史料记载燧人氏为有巢氏与缁衣氏之子,妻华胥氏,生伏羲氏、女娲氏,是宓妃与女登(任姒)的祖父,或为杜撰,不可尽信。燧人氏钻木取火,成为中国古代人工取火的发明者,教人熟食,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开创了中国火文明,被后世奉为“火祖”;死后葬于商丘古城西南3里处的燧皇陵。
其三,伏羲氏,风姓,又名宓羲,史记中称伏牺,在后世与太昊、青帝等诸神合并,在后世被朝廷官方称为“太昊伏羲氏”,亦有青帝太昊伏羲(即东方上帝)一说。位列“三皇”,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相传他创造了太极八卦,文字,渔猎,婚姻,定都陈地,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有太昊陵一座,祭祀不绝。
其四,神农氏,即一般所指炎帝,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神农故里有多处,存在争议,有史料称炎帝最初定都在陈地,后来又将都城迁移到曲阜。传神农为辨识草药,亲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他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两种翻土的农具,教民垦荒种植粮食,还带领部落人民制造出了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今医学和农学多奉之为祖。
其五,轩辕氏,即黄帝公孙轩辕,姬姓,又称姬轩辕。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其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教化民众。笔者将在以后的文章里详细介绍。
用一个历史名人证明你的家乡?
大作家艾無
阿波罗一共几个妻子?
太阳神阿波罗的妻子有两个,分别是缪斯女神卡利俄帕和塞萨利公主科洛尼斯;
阿波罗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光明、音乐、预言与医药之神,为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是众神之王宙斯与黑袍女神勒托之子,狩猎神阿尔忒弥斯之弟;阿波罗又被称作福珀斯阿波罗,福珀斯的意思是“光明”或“光辉灿烂”;
他主管光明、预言、医药、畜牧、音乐等,是人类文明的保护神、光明之神、预言之神、迁徙和航海者的保护神、医神以及消灾弥难之神。
伏羲的三个妻子是谁?
伏羲只有一个妻子女娲。
伏羲娶了女娲做妻子分别生了四个儿子。
伏羲的儿子有四个,分别叫曦仲、曦叔、和仲、和叔,他们各有所长,都是很优秀的人,后来成为四神,代表四时。
因当时没有日月,没有时节之分,人类生活混乱不堪,四神轮流代表四时,让时间有一定的规律。
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天地虽已分开,但还是处于混乱状态,天地都没有明确的管理者和管理方案,这时四神开辟大地,发现大地的奥妙,创造出越来越多的新思想和新法则,便于指导人类文明社会的发展。
传说中的炎黄始祖黄帝是凡人吗?
我是小七,一个喜欢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一个沉迷于扯淡的萌妹子。
最近由于怀孕了,干活越来越没有心力啦,后面文章估计大多数就靠好基友们支撑了,这篇文章是我的好基友知北游写的,希望你们像喜欢我一样喜欢他。
黄帝是凡人吗?这个问题要回答起来还真有点儿纠结,因为这个牵扯到古人的观念的问题。
首先,得弄清楚“黄帝”这个名词是怎么来的,才好继续说。
杨宽先生在《中国上古史导论》的第五篇里,早就指出来“黄帝”来源于“皇帝”,也就是“上帝”,这个看法是很正确的。在殷墟卜辞中,有“帝”、“上帝”、“下帝”,看不到有“皇帝”的称谓,最早见于出土文献的资料的,是西周中期的《师訇簋》铭文(《殷周金文集成》04342),里面说:“肆皇帝亡旲(斁),临保我氒(厥)周”,可见“皇帝”一词很可能是周人的发明。
师訇簋“皇”是个形容词,有伟大、光明之类的意思,看看《诗经》里经常用“皇”作为赞美上帝的词汇,比如“有皇上帝”(《小雅·正月》)、“皇矣上帝”(《小雅·皇矣》)、“上帝是皇”(《周颂·执竞》)、“皇皇后帝”(《鲁颂·閟宫》)。在《尚书》里也能看到,如“皇帝清问下民”(《吕刑》)、“皇天上帝,改厥元子”(《召诰》)。
所以“皇帝”的意思就是“伟大光明的上帝”的意思。
因为“皇”、“黄”古音同可通假,所以“皇帝”也会被写作“黄帝”,这个写法最早大概要数战国中期齐国的《陈侯因齐敦》铭文(《殷周金文集成》04649),上面说“绍緟高且(祖)黄啻(帝)”,这个“黄帝”就是“皇帝”。
可见,“黄帝”一词本来就是对上帝的一种赞美的称谓,或者说它是一个神的尊称或敬称,所以单就“黄帝”这个词来说,他准定不是凡人,而是神,而且是最高的至上神。
但是事情总不能说得这么绝对。
陈侯因齐敦
郭沫若先生在《先秦天道观之进展》一文中曾经详细论述,殷人的“上帝”观念和周人的“上帝”观念是不同的,殷人的上帝是有意志的一种人格神,同时又是宗祖神,其至上神(上帝)是殷民族自己的祖先,同时指出殷墟卜辞中的“高且(祖)夒”就是帝喾、帝舜、帝俊,他就是殷人的上帝兼高祖。
那么在殷商人的观念中,皇帝绝对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神,而是确有其人(或神),自己就是他的子孙。
同时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他们的“黄帝”就是高祖夒,也就是帝喾、帝舜,《山海经》里写作帝俊,是到了战国时期人们编排历史,把黄帝、帝喾、帝舜分化成三个人,而且逐渐都历史化为人间帝王了。
周代则把“上帝”和“天”等同起来,认为上帝是天的化身,开始变得很虚化,而且对天的权威产生了各种的怀疑。可有一点我们需要注意,就是根据《史记》,殷人和周人都认为自己是帝喾的子孙,帝喾的妻子有娀氏简狄生了契是殷人的祖先,另一个妻子姜嫄又生了后稷是周人的祖先,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在周人最初的观念里,他们的上帝也一定是帝喾,也是他们的高祖。
至于说黄帝名“轩辕”,那是战国时期的人对于天文星占学的附会,根本就不可靠,或者说并非是古传。
到了战国时代,五行学说大兴起来,其中有一项就是用五帝配五行、五方、五色,好了,炎帝被说成是“赤帝”配在南方,中央呢,正好有个“皇帝”也写作“黄帝”,所以就拿来当了中央黄色的帝,就铁定被写成了“黄帝”。
因为五行学说在战国中后期的广泛影响,“黄帝”这个写法就这么大致确定下来,可是仍不能避免古书里混用,比如《易经·系辞》里说“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风俗通义·声音》则写作“皇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
好了,说了这么多,总结一下吧,“黄帝”就是“皇帝”的另一种写法,是一个神的尊号,指的就是上帝,他就是卜辞中高祖夒、传世典籍中的帝喾、帝舜、帝俊。商、周时期人们的观念认为上帝也是他们最远的祖先,是真实存在的,所以称为“高祖”。
那么古人的观念里就是:黄帝本来是神性、人性兼有的神,既是最高神祇也是最高祖先,他是许多方国氏族的始祖,这种情况,大概类似希腊神话中的宙斯,他是最高神祇,却又能和凡间的女子媾和生出一堆英雄来,这些英雄常常就是一些国、族的祖先。
我是小七,一个沉迷于研究山海经与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喜欢可以关注我,有不同意见也欢迎指正。
参考文献:
杨宽:《中国上古史导论》,《古史辨》第七册上编,上海书店出版社1982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修订增补本),中华书局2007年
郭沫若:《先秦天道观之进展》,《郭沫若全集》历史编1,人民出版社198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