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机世界操作,为什么现在大多数的战斗机都没有导弹飞的快?
谁说的?目前来说大多数的巡航导弹能够攻击距离更远,都是采用亚音速巡航,先进一些的采用未端超音速突防,飞得较快的就数各种对空导弹,因为这些导弹的目的就是要追上战斗机,自然速度基本都在3马赫以上,甚至最高的达8马赫;俄罗斯的超音速反舰导弹;还有现在各国正在努力发展的高超音速导弹(5马赫以上);以及各种弹道导弹(基本都在5马赫~25马赫之间,射程越远速度越快!)。
所以说从以上得出的数据来看,还是有很多巡航导弹的速度是不如战斗机的,比如大名鼎鼎的战斧了,而现在所有的战斗机的最大速度都在1.5~2.5马赫之间!
但是不得不承认,导弹的速度越来越快,大有将战斗机远远甩在身后的意思,像米格25、SR-71黑鸟侦察机等导弹都追不上的尴尬情形基本一去不复返了,目前现役战斗机的最大速度是米格31的2.8马赫,战斗机对快速度是由米格25创造,达到了3.2马赫,而发展了这么多年,现在主流战机最快的恐怕就是F15和歼20的2.5马赫速度了,这个战斗机最快速度记录恐怕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得到突破!
而发展比战斗机晚得多的导弹性能却还处于上升期,得益于尺寸大小、飞行适应性能、以及动力推重比率,设计一款导弹的技术难度和性能提升空间远远要小于飞机的难度,因此在越战后,导弹的发展就一直处于弯道超车的感觉。而且 没有“人类”这个拖油瓶的存在,目前最先进的空空导弹能够轻易的做出40G的机动动作,而战斗机受到飞行员的限制最大只能做到9G,战斗机不是不能设计得飞得更快,而是人类承受极限限制了战斗机的发展!
导弹不仅仅在速度、机动性上有着战斗机无法比拟的优势,在制导能力上也是大幅度的提高,10年前最先进的红外引导头在现在看来就是小孩的玩具一样,10年前战机还能靠红外特征更强烈的诱饵弹诱使导弹攻击假目标,现在的红外引导头已经有了成像功能,可以根据战斗机形状选择攻击正确的目标,红外诱饵弹的形状不对已经对导弹没有任何诱惑作用了。
综上来说,导弹的发展速度确实越来越快了,更切他的结构远远比战斗机简单太多,自然也就更容易取得突破和发展,而战斗机被人类的承受极限限制只能做到最大9G的机动,而且战斗机的复杂程度远超导弹,被导弹弯道超车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既然在速度和机动性上比不过,那么战斗机的选择就是不比速度了,“我能 看见你,但你却看不见我”成为战斗机发展的新方向,这也是各国争先恐后发展隐身战机、L波段雷达以及各种关学系统的原因所在!
单发动机的飞机更适合被当作战斗机使用?
主要因为有螺旋桨,导致弊端太大二战时期还是有出色的双发战斗机的,最典型的莫过于洛克希德马丁的P-38雷电,击落山本五十六座机的机型。以其强悍的火力和变态的生存能力著称。P-38雷电
除此之外,还有经典的“万能飞机”,木头做的蚊式战斗轰炸机。
导致大部分战斗机不使用双发布局,最主要原因在于螺旋桨飞机,双发收益太小,还不如研究马力更大的发动机实在。
在螺旋桨飞机飞行时,螺旋桨是产生拉力的主要来源,但螺旋桨本身也是飞行时阻力的主要来源。当飞机飞行速度越来越快时,螺旋桨的收益也越来越小。同时螺旋桨飞机是有极限速度,因为螺旋桨桨叶叶尖速度不能超过音速,否则产生强烈的激波效应。所以大部分螺旋桨飞机飞行速度接近800公里/小时的时候,就会导致阻力激增,飞机难以控制等情况。在二战后期,第一款喷气式战斗机Me-262投入空战时,有多名盟军飞行员试图利用俯冲的加速度攻击这种划时代的战机,虽然有少数战果,但包括后来第一个突破音障的耶格尔在内,都因速度最高导致的失控而坠机。
二战后期的螺旋桨战机速度已经达到700公里/小时,Ta-152记录最高速度达到惊人的760公里/小时,已经是螺旋桨飞机的极限。图中就是被称为“二战最强螺旋桨战斗机”德国的Ta-152。
收益不大,但是弊端很大,因为有螺旋桨,所以双发战斗机的发动机只能安装在机翼上,发动机间距很大。由此导致双发战斗机的滚转性能非常渣,灵活性能不好。例如P-38的滚转性能是出了名的渣,主要是依靠垂直机动进行BZ战术进行攻击。滚转性能在机炮战时期极其重要,摆脱对方咬尾攻击的最有效战术,Fw-190屠夫鸟就是依靠鬼畜的滚转性能吃遍天下。
战斗机是如何发挥军事力量的?
现代战争中,战斗机是夺取制空权的主要力量,没有制空权就没有战争的主动权,因此,消灭敌方战机、预警机和加油机,以及摧毁敌方的防空系统就是战争中优先考虑的作战方向。
为了争夺制空权,各国争相研制先进的战斗机就是大势所趋;比如,现在各国正在争相研制隐身战斗机就是最好的例子。现在世界上已经服役的隐身战斗机主要是美国的F22、F35和中国的歼20三款,这三款战机各有特点,战场定位和作用各不相同。
先从F35的主要特点说起吧!F35战机的机身肥大,凹凸不平,隐身性能比F22和歼20差很远;主要是因为建造过程中打破了原来的设计规划,不断增加先进的航电设备所造成的。F35战机因为超重而不能超音速巡航,短暂的加力超音速也会使尾喷管的火焰烧蚀两边尾翼;由于发动机推力大,尾喷管巨大,尾部红外辐射波也大;但是,对它的雷达隐身效果影响不大。
F35战机的机头上下方安装有红外光电扫描系统,六个方向全方位都安装有分布式孔径系统、电子感应系统和激光感应系统,以及雷达报警装置,并且支持网络数据链作战。
而F22由于诞生比较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已经定型,所以,没有安装红外光电扫描系统和分布式孔径系统,不能使用F35一样的头盔,不能360度看穿机身,不能关闭雷达攻击目标,不能使用网络数据链协同作战,不能A射B导借用友机导弹攻击目标。F22主要依靠优异的隐身性能、超机动能力、敏捷的电子感应系统和激光感应系统,以及强大的雷达性能来满足作战需求。
中国的歼20战机恰恰是吸取了F22和F35的优点,F22和F35的所有优点歼20都具备,并且增加了自己独特的专长;比如,歼20大量使用高强度碳钎维复合材料,使机体本身具有很强的吸波效能,而且还能大幅度减轻重量,增加载荷,在载弹量限额的情况下,大幅增加载油量,从而使得歼20的作战航程大幅增加;相比F22的作战半径760公里、F35作战半径1160公里而言,歼20的作战半径2000公里简直是逆天,因此,歼20可以攻击敌方的预警机和加油机,以及敌方的机场或航母。
在作战理念上,F22主要依靠隐身性能在视距外,利用强大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压制敌方战机并快速锁定目标;在态势感知能力上,利用敏捷的电子感应系统和激光感应系统,以代差优势压制三代机(美俄四代机);遇到电子战机更加强大的电子干扰能力就会很被动,遇到装备有强大的红外光电扫描系统和分布式孔径系统的战机时,隐身性能的优势就会被消减;如果双方都是隐身战机,对方可以关闭雷达进行作战,而F22则要开启雷达探测对方就会先暴露自己;由于F22设计初衷是对付苏联的苏30战机,并没有考虑到与其他国家的同代机作战。在网络数据链作战方面,F22只能单打独斗,而F35和歼20都可以指挥狼群作战,并且能够A射B导互相借用导弹,载弹量少就不再是问题,甚至没有导弹也可以引导友机发射的导弹进行战斗,在这方面F22很吃亏;这种网络数据链体系化作战是解放军空军的创新战法,中国大量发展歼10C、歼16与歼20配合协同作战就是这个缘故;而美国本身不打算再生产三代机(美俄四代机),决定用F35取代所有三代机(美俄四代机),由于美国看到中国不着急量产FC-31,而且大量生产歼10C和歼16,并且看到歼20与歼10C、歼16协同训练的图片,才知道网络数据链体系化作战的好处,因此,美国也开始生产新一代F15、F16战机,并且安装网络数据链系统,完全就是抄解放军的作业。由于F22战机的航电系统跟不上时代,未来美国主要依靠F35带领其它非隐身战机空战和对地攻击。
而歼20空战则是“围点打援”,发挥革命传统;对地攻击则由歼20指挥“攻击11”先刺瞎、刺聋敌方眼睛、耳朵,再引导歼16发射远程对地攻击导弹加强打击。可见,中美隐身战机性能不同,战术上肯定各有各的打法,不能一概而论。
怎样解读苏–57战斗机使用内置弹仓发射空对地导弹?
一直以来,俄罗斯的第五代苏-57隐身战斗机让外界众说纷纭,很多人怀疑苏-57战机是否拥有内部弹舱,俄罗斯也从没公布过苏-57开舱投弹的画面。由于苏-57的机身截面很小,很多军事专家认为苏-57的机身不足以设计大型内部弹舱。
近日,俄罗斯首次公开展示了苏–57隐身战斗机从内置弹仓投掷了一枚对空地导弹。粉碎了此前该机没有弹舱的谣言,视频显示一架苏-57隐身战斗机在空中打开了机腹下的弹舱,投掷了一枚红色的巡航导弹。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称这是苏-57战机于2018年2月份在叙利亚进行的测试,绍伊古还声称苏-57的巨大弹舱可以携带4枚远程巡航导弹。
苏-57是俄罗斯的第五代隐身战斗机,早期研制的时候被称为未来前线战斗机武器系统(PAK FA),后来被命名为T-50的试验型号。2017年8月俄罗斯空天军授予苏-57的正式型号。
俄军表示苏-57是一款强大的隐身战斗机,具有隐身能力,超级机动和超音速巡航能力的战斗机,机身采用复合材料制造,采用先进飞行控制系统和推力矢量喷管。一点都不比美国F-22战斗机逊色,而且大部分指标都比F-22更先进。
西方国家对苏-57的隐身设计评价不高,评价毁誉参半,认为苏-57的设计太多粗陋,采用保守但实用的传统布局,几乎完全继承了苏-27的中央升力体气动布局,雷达反射截面积很大,严格讲并不一款真正意义上的隐身战机。与美国F-22和中国歼-20不同,苏-57极端重视近距格斗性能,采用了全动垂尾、可动前边条等创新设计。
苏-57的研制进度比较缓慢,俄军计划苏-57在2018年正式服役,至2020年生产交付60架。目前看这计划不可能完成。2018年2月份苏-57到叙利亚的试验性部署,编号为T-50-9和T-50-11的预生产型的原型机,这意味着苏-57批量装备部队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苏-57采用一种狭长的中置内部弹舱。俄军声称这种弹舱能够很紧凑的内置4枚新型X-59MK2空射隐身巡航导弹。不过有军事专家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尽管X-59MK2的外形尺寸很紧凑,是一个0.4米x0.4米的正方形截面,但并排放置两枚,宽度也超过了苏-57的机腹下发动机之间的有效宽度。
X-59MK2导弹的是X-59MK空射反舰导弹的空对地改进型,早在2006年,中国空军从俄罗斯引进的苏-30MKK2战斗机上,就配备X-59MK空射反舰导弹。
X-59MK2导弹最大射程280~500公里,战斗部重量330公斤,全重770公斤,飞行速度0.8马赫,巡航段为惯性+格洛纳斯卫星辅助制导,末端采用图像制导。导弹的最大改进是将弹体隐身化,头部具有海豚鼻的隐身设计,弹身紧凑,弹翼折叠,适应未来先进战机所使用的机内弹仓。
我国歼-20隐身战机暂时还没有配套远程巡航导弹。不过歼-20的弹舱容积特别巨大,尺寸甚至超过了美国的F-22,可以内置尺寸更大或数量更多的空地弹药。对于隐身战斗机的对地攻击方式的理解,俄罗斯的苏-57显然是走歪了科技树。美国和中国空军对于隐形战斗机对地攻击的主要要求是在内置弹舱挂载廉价的制导炸弹,神不知鬼不觉的飞到敌人附近投弹,而不是在很远的距离上发射巡航导弹,发射远程巡航导弹这种活交给轰炸机来做不是更好么?
玩战机世界需要什么配置的电脑?
玩战机世界需要一台配置较高的电脑。建议配置包括:至少Intel Core i5或AMD Ryzen 5处理器,8GB以上内存,NVIDIA GeForce GTX 1060或AMD Radeon RX 580等独立显卡,至少50GB的可用存储空间,以及Windows 10操作系统。此外,稳定的网络连接也是必需的,以确保流畅的在线游戏体验。较高的配置能够提供更好的图形和性能,让玩家能够享受到更高质量的游戏画面和更流畅的操作。
战斗机在落地的时候怎么实现刹车?
战斗机落地时的刹车本质与自行车并无不同。自行车捏紧刹车把,通过刹车线将刹车片与车轮的钢圈紧紧贴在一起,起到制动效果;飞机降落,通过刹车片与刹车盘的摩擦降低机轮转动速度,将飞机的速度迅速降为零。
战斗机刹车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在航展和各种飞机起降的视频中,不少战斗机在着地后,仅仅数十秒即可完全制停。现代作战飞机重量大、速度快,能达到这样的制动效果,自有其过人之处。东西方战斗机刹车巧妙各有不同,不过效果基本一致。
西方战斗机普遍采用电子防滑刹车系统全电刹车系统由刹车机电计算机、刹车控制器、电机驱动器、机轮速度传感器、机轮及电刹车装置等组成。基本过程是:1、电传信号控制减速率、刹车工作情况和刹车性能指标并在计算机显示;2、飞行员输入跑道的长度、湿度等情况,飞机的着陆重量及发动机的反推情况;3、计算机根据上述数据计算降落安全长度,设定减速速率并实时调整。4、飞行员按下刹车制动开关,电流在电机内产生制动力矩,直流电机快速制动,战斗机完成刹车。
俄罗斯战斗机普遍使用机械式的防滑刹车。是改进的机械防滑系统,系统安全性高,工作可靠。效率高。实用性好。以苏27为例,刹车系统包括正常刹车、起飞线刹车、应急刹车和起落架自动刹车等组成。基本过程是:1、飞行员踩脚踏板脚踏板;2、供压系统油液经减压活门减压;3、通过调制器,电磁活门、自动防滑器、转换活门,到达机轮刹车装置,战斗机完成刹车。
战斗机的刹车系统实际非常复杂,上文只能给军迷朋友一个大致的了解。不过无论采用什么系统,首先要能满足飞机的安全降落,综合考虑本国的工业基础、技术力量选择使用。你们觉得哪一个更好、更加符合发展的方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