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居几品破解版,明清六部尚书都只是二品?
以清朝官制来讲一下品级:
清朝官制共有九品十八个级别,从正一品到从九品,分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类。
清朝中央官职分中枢部、佐理部和帝室部三类,例如内阁、军机处、六部等。清朝地方官职分文官、武官等,例如总督、巡抚、将军、提督等。
接下来为大家带来品级为一品的中央、地方大员。
中央官职1、大学士、协办大学士
殿阁大学士,是指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废除丞相后设置的辅政官员。在乾隆朝时,基本上定格为三殿三阁,即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体仁阁。
自傅恒之后,保和殿大学士再未授他人
“三殿三阁”设满汉大学士各二人,又有满汉各一人作为替补,称为“协办大学士”,因前有议政王大臣会议制约,清内阁实际权力受到限制,雍正朝成立军机处后,成为了当时名义上的百僚之长。大学士为正一品,协办大学士为从一品。
2、领侍卫内大臣
十三爷胤祥曾担任领侍卫内大臣
清代设“侍卫处”,领侍卫内大臣是皇帝贴身警卫的指挥、调度人,领侍卫内大臣是 正一品,穿戴一品麒麟补服。
3、掌銮仪卫事大臣
清代銮仪卫的长官,掌管舆卫政令并总理卫事。初名“总理銮仪卫事内大臣”,顺治九年改为掌卫事大臣,正一品。
4、太保、太傅、太师
太保、太傅、太师:《清史稿》记载“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 正一品……初沿明制,大臣有授公、孤者。嗣定为兼官、加官及赠官。”有监护与辅弼皇帝之官职。
5、内大臣
“三藩叛乱”时,时任内大臣的佟国维曾在京师逮捕过吴三桂之子吴应熊
清代仅次于领侍卫内大臣的侍卫亲军统领,负责协助领侍卫内大臣。清代制度,设“侍卫处”,《清史稿·职官志》说:“侍卫处设领侍卫内大臣,正一品;内大臣,从一品,各六人”。
6、步军统领
隆科多是步军统领中比较著名的一位
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简称九门提督或者步军统领,设立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主要负责北京内城九座城门内外的守卫和门禁,还负责巡夜、救火、编查保甲、禁令、缉捕、断狱等,实际为清朝皇室禁军的统领,品秩初为正二品,后于嘉庆年间升为从一品。
7、左都御史
左都御史明清时期都察院主管,掌院事。雍正八年(1730年)俱升为从一品。其右都御史为总督之兼衔,不设专员。
8、少傅、少保、少师
封建时期素有太师教文、太傅教武、太保保护其安全之职责。少师、少傅、少保均是他们的副职。后来已是名存职异,只是一个荣誉称号,品级上均为从一品。
地方官职1、总督加授兵部尚书衔(加授大学士)
曾国藩曾担任过武英殿大学士兼直隶总督
清朝时对统辖一省或数省行政、经济及军事的长官称为“总督”,尊称为“制台”、“制军”等,品级为正二品,,但可通过兼兵部尚书衔高配至从一品。
还有一种情况是兼任大学士,可升至为正一品衔。
2、驻防将军
清代以八旗兵分驻各省要地,称为“驻防”。后陆续在各省险要之地增派八旗兵分驻,驻防将军为正一品,乾隆年间改为从一品,部分地区仍为正一品。将军凡与总督同驻一省者,如会同奏事,以将军领衔,实权虽不及总督,但地位高于总督。
3、提督
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
提督,全称为提督军务总兵官,为武职官名,负责统辖一省陆路或水路官兵。提督通常为清朝各省绿营最高主管官,官阶为从一品。若以职能分,提督分为陆路提督与水陆提督,掌管区域达一至两省,清朝共在中国各地设置12名陆路提督,3名水师提督。
4、都统
福康安二十二岁时便官居正白旗满洲都统
八旗都统是清代八旗的长官, 八旗有满洲八旗,蒙古、汉军八旗。每旗设都统一人,品级为从一品。
模拟当官审犯人的游戏有哪些?
第一个我在大清当皇帝v5.6.0.0
第二个抖音宫廷秘传游戏v20.0
第三个官居几品v1.0.0309
第4个官道奇才v1.0.4
第5个叫我万岁爷v2.5.0
第7个极品芝麻官v2.3.12519
第8个人生若初见
第9个皇帝成长计划2v1.0.8
第10皇帝传v1.0.0
第11个我在大清玩暖暖v1.0.5
第12 入宫当皇后v1.0.1
第13个 鹿鼎后宫录v1.0.1
第14个 全民当官v1.0.2
大概就这一些希望喜欢
第14个 大唐升官路V1.
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闽浙总督陕甘总督四川总督云贵总督的封疆地盘都有多大?
满清时期,清廷在全国相继设立了22个省,而这些省的最高行政长官就是各省的巡抚。但是在当时清廷为了能够更方便的协调各省和各镇之间的关系,统一事权,防止各省、各镇互不相属,互相推诿的情况出现。同时也为了加强中央对于地方的控制,遂决定在一省或数省设立一些相对自主的片区,由总督来总领亦或节制这个片区军政事务和文武官员。
而终清一朝,清廷一共在全国设立了九个由总督领导的片区。即东三省总督、直隶总督、两江总督、两广总督、湖南湖北总督、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云贵总督和四川总督。那么这九个总督所管理的区域有多大呢?他们的职责都有什么呢?最后的结局都是如何的呢?这里我就为大家一一揭晓。
东三省总督东三省总督辖奉天、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并总管三省的军民政务,可以说按照地位来说,东三省总督可谓是天下第一督,毕竟他管理的是满族的龙兴之地满洲啊。东三省总督的前身是盛京将军,在当时东三省的军政事务几乎都有盛京将军管理,但是在晚清随着封禁政策的松弛,流民陆续出关垦殖,而这就是后世熟知的“闯关东”。
随着大批的关内汉人进入到东北地区,东三省曾经的旗民并治体制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于现今的需求。最终在光绪三十三年,清廷在东三省建立行省,改盛京将军为东三省总督,兼管三省将军事务,并增设奉天、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巡抚,而徐世昌就是东三省第一任总督。 但是与内地总督不同的是,东三省总督的权力远远大于内地的总督。在清廷设立东三省总督时就明确规定了该总督是高于三省巡抚之上的总揽行政、军事、财政等各项大权的最高长官,而不似内地的总督只能是节制巡抚,而不能直接管理巡抚。甚至直到宣统元年,东三省总督更是直接兼领了奉天巡抚。
可以说东三省总督正如后人所说“盖除封建时代割据一方之诸侯,殖民地镇压异族之总督外,权任未有若此者。” 但是权力如此大的东三省总督却只有三人担任过,未代总督就是赵尔巽。1912年2月12日宣统在袁世凯的逼迫下被迫退位,满清灭亡而随之东三省总督在东三省的统治也宣告终结。而民国则不再在东三省设立总督,而是分别设立了奉天督军、吉林督军和黑龙江督军,由中央统一管理。
直隶总督直隶总督辖直隶、山东和河南三省,总领三省的军民政务,并负责管理海河水系各河及运河事务;管理直隶、山东、奉天三省通商、洋务,办理有关外交、海防、关税及官办军事工业等事宜;兼管长芦盐政,及兼管直隶巡抚事。
顺治五年为了更有效地组织力量抵抗南明的军事进攻,清廷遂在直隶、山东和河南三省设立了三省总督一职。顺治十五年改直隶巡抚,后顺治十八年,清廷决定先后在浙江、江西、四川、广东等十五省设立总督一职,于是直隶巡抚就变成了直隶总督 ,自此遂成定制。直隶第一任总督是清朝重臣苗澄。
1912年2月12日满清宣告灭亡,直隶总督在直隶地区的统治也宣告终结,末代直隶总督是张镇芳。后北洋政府时期将直隶长城以北改属热河、察哈尔两个特别区域,分别由热河都统和察哈尔都统负责管理。之后1928年国民政府时期,改直隶为河北省,由河北省主席管理。
两江总督两江总督辖今江苏、安徽、江西三省和上海市,总领三省一市的全部军民事务,并负责操江,江苏河道的疏浚及堤防,两淮盐政,及管理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及潮州、琼州、淡水各通商事务及各项“洋务”等事务。
两江总督的前身是顺治四年在江宁所设的江南江西河南三省总督。后河南归直隶总督管理,而江南则被分割成江苏和安徽两省,之后在康熙二十一年清廷将江西、江苏和安徽设立成一个总督区,而这个区的总督就定名为两江总督,后成定制。第一任两江总督为于成龙。
随着满清的灭亡,两江总督遂被废,未代两江总督为张勋。后北洋时期分别在江西、江苏、安徽和上海设立了督军和民政长职,分别管理各省的军务和政务。
两广总督两广总督辖广东和广西,总领二省军民事务。两广总督的前身就是广东总督,当时的广东总督还兼辖广西。康熙二年,清廷在广西也设立了总督一职,但不久遂废,广西政务再次归广东总督管理。后在雍正十二年,广西和广东正式归一个总督管理,而也就是两广总督。第一任两广总督是鄂弥达。
满清灭亡后,两广总督遂废,未代两广总督是张鸣岐。而后北洋政府时期,两广总督曾经的职责被广西、广东督军和广西、广东民政长所取代。
湖广总督湖广总督辖湖南和湖北,总领两省的军民政务,并兼任湖北巡抚事。其实在清康熙二十六年后湖广总督就不再叫湖广总督了,而是叫湖北湖南总督,只不过在明朝时期湖南和湖北归湖广省管理,所以人们就习惯称这个总督为湖广总督。第一任湖广总督为蔡毓荣。
满清灭亡后,湖南湖北总督遂废,未代湖南湖北总督为段祺瑞。北洋时期湖南湖北总督被湖南、湖北督军和民政长所取代。
闽浙总督闽浙总督辖福建、浙江和台湾,总领三省军民政务,并兼任福建巡抚事。闽浙总督的前身是福建总督,顺治五年该总督改名为浙闽总督,并辖福建。顺治十五年,浙江和福建分别设立总督一职。后在康熙十二年,浙江总督被废,浙江改有福建总督管辖,三年后改名为福建浙江总督。直到乾隆三年合并浙江和福建总督为闽浙总督,自此成定制。后光绪十一年台湾建省,台湾巡抚也归闽浙总督节制。第一任闽浙总督为杨廷璋。
满清灭亡后,闽浙总督遂废,未代闽浙总督为松寿。北洋时期闽浙总督职权有各省督军和民政长接任。
陕甘总督陕甘总督辖陕西、甘肃和伊犁三省,并总领三省军民政务,及兼管茶马和巡抚事务。陕甘总督前身是顺治二年所设的陕西三边总督,初期先后兼管了四川和甘肃两省,后在康熙五十七年四川单独设立总督后,三年后该总督改名为川陕总督。乾隆二十五年经过反复的几次兼管和改名后,陕甘总督总成定制。第一任陕甘总督为尹继善。
满清灭后,陕甘总督遂废,未代陕甘总督为长庚。北洋政府时期陕甘总督被陕甘边防督办替代。
云贵总督云贵总督辖云南和贵州两省,总领二省军民政务,并兼管云南巡抚事。云贵总督的前身是贵州总督,康熙三年,清廷废除了云南总督,将云南交由贵州总督管理。康熙二十六年,云贵总督始立并成定制。雍正十年,云贵总督还兼管广西,二年后废,重新掌管云南和贵州。第一任云贵总督严格意义上是洪承畴。
满清灭亡,云贵总督遂废,未代云贵总督为李经羲。北洋时期云贵改有督军和民政长管理。
四川总督四川总督辖四川,总领一省军政事务,并兼四川巡抚。顺治十四年四川总督始立,后被废,四川相继被川湖总督、陕甘总督和湖广总督兼管。乾隆十三年,因大小金川之战,四川总督被再次恢复,并成定制。第一任四川总督为刘兆麒。
满清灭亡后,四川总督遂废除,未代四川总督为赵尔丰。后北洋时期四川有四川督军和民政长共同管理。
可以说满清九位总督在满清灭亡都被废除,之后北洋时期再未复立,自此曾经无比荣耀的封疆大吏再未出现。各省也有督军和民政长共同管理,再无巡抚和总督。
刘伯温是几品官?
刘伯温是正一品官。
1、刘伯温生前被封为弘文馆学士、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正二)、上护军(正二),封诚意伯,食禄二百四十石,死后被追赠太师。要按生前级别,伯爵为超品三等爵,其他官都在正二品左右,其死后级别,是正一品。
2、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洪武三年(1370年)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3、元至顺年间举进士。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时人比之诸葛亮。至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闻刘基及宋濂等名,礼聘而至。他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倍受宠信。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吴元年(1367年)为太史令,进《戊申大统历》。奏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
4、朱元璋即皇帝位后,他奏请设立军卫法,又请肃正纪纲。尝谏止建都于凤阳。洪武三年(1370年)十一月封诚意伯,岁禄240石。四年,赐归。刘基居乡隐形韬迹,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寻以旧憾为左丞相胡惟庸所讦而夺禄。入京谢罪,留京不敢归,以忧愤疾作,胡惟庸曾派医生探视。八年,遣使护归,居一月而卒。刘基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诗文古朴雄放,不乏抨击统治者腐朽、同情民间疾苦之作。著作均收入《诚意伯文集》。
5、刘基佐朱元璋平天下,论天下安危,义形于色,遇急难,勇气奋发,计划立定,人莫能测。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康熙微服私访记里的法印是什么身份?
我很喜欢看张国立老师主演的《康熙微服私访记》这部电视剧。
在剧中,张国立老师塑造了一位栩栩如生的康熙的形象。他嫉恶如仇,明查秋毫,查贪官,除恶霸,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太监与和尚: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在康熙微服私访的时候,他的身边,除了一位妃子,一个太监,一个宫女之外,很奇怪的还有一个和尚。
这个和尚叫做法印,深得康熙信任,可是又无官无职。虽然我们知道这个人物是历史上没有的虚拟人物,那么,历史上是不是有这个和尚的原型呢?
康熙私访真的会带着和尚吗? 其实,在历代封建王朝里,是有很多皇帝是信奉佛教的。康熙的祖母孝庄太后是信佛的,康熙帝的父亲顺治帝也是信佛的,民间还有顺治出家的传说。对于康熙来说,从耳濡目染,他也受到佛教的影响。
康熙皇帝笃信观音菩萨,所以他在位时,封普陀山为中国佛教第一圣地,1699年,康熙第三次南巡时,对普陀山法雨寺布施黄金千两,并赐额“普济群灵”,改名宝陀寺为“普济禅寺”。
1703年二月,康熙第四次南巡时,又遣侍卫到普陀山进香,赐普济寺御书心经一卷,币金二百两。所以说,康熙对和尚还是不排拆的。 和尚参政的事,清代也发生过。
据清《尤西堂集序》记载,顺治年间(1644-1661),憨璞性聪、木陈道忞、玉琳通琇等,先后入宫说法,各赐紫衣及尊号。
康熙四十五年封章嘉呼图克图为灌顶国师。
《啸亭杂录》也记载“帝尝以法司案卷命师判决,师合掌答曰:此国之大政,宜由皇上与大臣讨论,非方外之人所预也。”可见,和尚参政的事也不是没有。法印做为一个和尚,能朝夕陪在皇帝身边,而且皇帝这么信任他,他的身份肯定不是一般的和尚。根据剧中情节估计,应该属于“国师”一类。 法印这个和尚,是个很有意思的和尚。
下面咱们分析一下他到底哪里有意思。
首先,这个和尚是个酒肉和尚。虽然剧中没有他大口喝酒,大块吃肉的情节,但他有一个绝活,能闻一闻就能知道是什么菜,尤其是荦菜,更是一猜一个准。如果他没有吃过荦菜,我是死也不相信他能鼻子一闻就知道是啥菜。
法印:
第二,这个和尚会武,而且通晓江湖帮派各种“切口”和黑话。说通俗点,这和尚以前肯定是走江湖的。要知道那么多江湖帮派,那么多江湖规矩,你不是圈内人,怎么可能了解那么清楚?最蹊跷的是,他会摔跤!要知道,在汉族的武术中,很少有人练摔跤,摔跤是蒙古和满人中流行的一种搏技。
所以,我们几乎可以肯定,这个和尚出身蒙古或者满州,应该是王公贵胄之后,否则怎么会被封为“国师”?
第三,法印正直善良,嫉恶如仇。在电视剧中,他是典型的正面形象。这个不用我多解释了吧!看过的人都知道。
所以,我对法印和尚的评价是:这是一个出身蒙古或者满州的贵族子弟,天性好武,为人正义,被皇帝封为国师。但同时也会偷吃酒肉,老实憨厚的好和尚。
最后,我们从历史真相的角度来说一下,事实上,康熙虽有过几次南巡,但每次都是前呼后拥,扈从上万,不可能存在单独行动的私访;同时,康熙也没有带着和尚私访过,还让和尚和自己的妃子朝夕相处,这都是电视剧,千万别当真。
1陆贞最高到了几品?
陆贞的亲生父亲是威烈候,亲生母亲是郁皇后的侍女,官居五品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