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神像,最终被蛇追杀5年杀死?
捕蛇人会不会被蛇追杀不知道,但蛇记仇是确认无疑的,因为我小时亲眼见过。如果不是那条蛇不算太大的话,那位族叔可能就因此丧命了。
滚龙河记得小时,我们的村子是沿河而建的。所以,全村500多户实际上是沿着河门对门住着的。这条大家平时喝水洗菜洗衣服的河,是汉水的一条支流,是当时为了解决村尾的水田灌溉问题而人工开凿出来的,到现在约莫有百年历史了。
它没有名字,却有着自己的传说。记得小时,老人们经常跟我们讲滚龙河的故事。说是这里本没有河,后来有一天,一条地龙拔地而起,在村子里翻滚了几下,然后就飞天不见了,再然后村里就有了这条河。我居然深信不疑。
以至于后来每次见到木质的闸门(现在成了混泥土的),我就会觉得只要打开就会放出一条龙来。后来发现,龙是没有放出来,蛇倒是有了几条。那是一种小青蛇,三角脑袋,两根筷子长短,不知道准确的学名,所以我们称之为“水蛇”。
异蛇传说乡下多传说。有人说见到过长着两只脚的蛇,浑身赤红,游走于水田之中,速度奇快,突的一下就不见踪迹;也有人说见过长了鸡冠的蛇,能够犹如眼镜蛇一般挺起来一米多高,却不是盘起来,而是以尾部为支撑直接立起来,剧毒无比,曾有某村有人被咬过,当场毒发而不得治;还有人说见过长着翅膀的蛇,能够飞起一丈多高,相当玄乎。这对翅膀生在靠首的腹下,形如蛙掌。林林总总,不知真假。好在人是天性怕蛇的,见到一般避而远之,所以多少年下来相安无事。蛇也一般不主动伤人,有时即使你误踩了它,也不见主动攻击的,比如那种叫做“土聋子”的蛇。只是,就怕有人不信邪的。
遇蛇那位不信邪的族叔姓杜,排行老三,人称杜老三。这一日,杜老三锄地回来,按着习惯到河边洗洗,不想见到“水蛇”了。见到水蛇倒也不奇怪,可他偏偏碰到的是两条,目测应该是一对。可能怪蛇搅了他的兴子,又或者被吓了一跳,他二话不说,抡起锄头打死了一条,另外一条则成功溜走了。
村里无秘密。很快杜老三杀蛇的事情就被大家知晓了,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只是自此以后,他就有了种奇怪的感觉,总感觉被什么东西盯上了。后来证实,确有一条蛇每日跟踪他,像极了逃走的那条水蛇。
说来也怪。杜老三这日骑着自行车到村尾的水田去干活,一路上心惊肉跳,总觉得那种被人盯着的感觉又来了。不信邪的它索性加快了骑车的速度,专门到村尾的地方候着,没想到真的遇到了那条蛇。那条蛇眼里满是戾气,相当吓人,正是当初逃走的那条,看样子是来替同伴报仇的。好在蛇不是太大,也不是什么剧毒的蛇。在大家的帮助下,灭杀了那条追踪了他多日的蛇。
事后据正好在河边人讲,当时就看到一条蛇在水里急速前行,似乎在追什么东西一样,当真非常惊奇。也不知道蛇是如何定位到他的?
万物有灵所谓“打蛇不打双”,万物皆有灵,无论人或者蛇都需要遵守一些种族间的默契。一旦违反了,往往就容易造成遗憾。
一般认为,蛇的智慧不会太高。实则不然。蛇其实是非常具有灵性的动物,特别是因为一些原因要发起报复时,它们展现的能力简直让人匪夷所思。它们是最接近于龙的动物,也是民间传说最多的动物。在“智人”尚未诞生的年代,它们就已经存在了,它们是比人类存在历史更悠久的动物。有人说它们的冷血属性是因为需要沟通阴阳,它们实际上来自九幽,有着莫名的能力。如果说自然界中哪种动物最有可能成精,那肯定是蛇无疑了。
所以,题主所说的报复我是信的,至于还是不是5年的那条就不得而知了。
农村俗语为什么说宁可夜宿荒坟?
在《聊斋》原著里,宁采臣和聂小倩的邂逅就和“古刹”有关,书里写两人的故事比电视上更阴森。
所谓的“古刹”指的其实就是废弃(破旧)的寺庙,原著中写宁采臣步入破庙中,而后就遇到聂小倩了,现实生活中,更多的人不愿意选择在古刹中休憩,为什么呢?看看宁采臣就知道了,他遇到的聂小倩并非人类,常人碰到这类事情,还不吓破胆,哪还有心思呆得下?农村俗语里就有不可居古刹的说法,事实上还真是如此。
古代书生家境困难,不得已选择在寺庙中将就过夜,这就有了很多文学作品中的住破庙的桥段,若是现在,想必很多人不敢这么做,原因有几点:
1.古刹中还真有“不干净”的东西,让人感到害怕寺庙在有人供奉时,可谓是金碧辉煌,一旦疏于打理,很快就呈现出另一番景象,尤其是那些居于野外的寺庙,很快就破旧不堪,里面结满了蜘蛛网,各种设施布满灰尘,沦为一些小动物们的居住场所,如毒蜘蛛,毒蛇以及老鼠等等。
那些小动物并不干净,随手一触碰就有可能染上毒物,危险性可想而知有多高,甚至有生命危险。
你想想,外面风吹日晒,还被雨淋,那些小动物们自然会选择更舒适的地方来作为自己的巢穴,当你在寺庙里歇息的时候,身旁有多少生灵在用明亮的眼睛注视着你?那画面简直不要太美。
2.古刹内的东西已经有了年代感,有倒塌的可能还没沦为古刹之前,寺庙内灯火通明,和尚们定期打理和清扫,所以每天都焕然一新,如果变得破烂不堪,人在里面呆的时候就有生命危险,比如那些佛像可能会倒塌,又或者是庙内的柱子突然下坍,这些事都有可能发生,谁都不能保证一定安全,明天和意外,我们谁也猜不准。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非要住在古刹中?那在是给自己找事。
3.古刹空间有限,一旦出现意外,人们很难逃生且不说里面会发生坍塌,坍塌时很难逃生,万一遇到了土匪,那被挟持的可能性也很大,因为根本不能往四周跑,古刹的空间小,正好帮着土匪们把人困在其中,碰到这种事,基本上是只能束手就擒。歹徒不费吹灰之力,只要把出口堵住,里面的人只能乖乖地投降了,无法逃生。
要是在外面,你还能到处瞎跑,不至于到任人鱼肉的地步。
为什么宁愿住荒坟旁也不愿住古刹?答案很明显了。
主要还是外面的空间大,若是碰到什么危险的事,疏散会更方便,不存在倒塌事故出现,就算是碰到带“毒”的动物,也能迅速起身逃跑或是向别人求助,它会比在古刹里住宿更加有优势。可能有的人会觉得,荒坟旁更可怕,其实在我们农村,荒坟并不可怕,因为里面什么也没有,人们已经把死者的骸骨进行了第二次殉葬了,里面的东西早已转移,已经没什么可怕的了。
所以说,这句俗语很有道理。村里的老人生怕小孩跑到破旧的寺庙里玩耍而发生事故,这才编出了“宁可夜宿荒坟,不可旅居古刹”这句俗语,都是为了孩子们好。一些有想法的家长更是说到:“你看宁采臣在里面碰到了什么,你还敢跑到里面玩?”更多时候,只是为了吓唬小孩罢了!
你觉得这句话有道理吗?关注老邪,说说你的想法。
塞尔达传说哪个传送地点可以祈祷?
时光之神殿遗迹。
塞尔达传说:荒野之息返回时光之神殿遗迹。直接可以通过传送前往时光之神殿遗迹。向神殿中央的神像祈祷。
塞尔达山顶青蛙石像放什么贡品?
塞尔达传说中有四种贡品供玩家选择来唤醒山顶的青蛙石像,分别是: Naydra 的心脏、 《 时光之歌》、《 夜晚之歌》、力之泉。
玩家要是在迷宫中找到了 Naydra 的心脏,就可以把心脏献给神像,唤醒神像。
如果玩家没有获得 Naydra 的心脏,也可以在三个地点找到另外两个贡品 《 时光之歌》和《 夜晚之歌》,或者力之泉。
玩家需要选择正确的贡品才能唤醒神像,如果选择错误,则需要更正,才能再次选择。 无论献上哪个贡品,神像都会告诉玩家它的真正身份,并询问玩家是否要“与众神为敌”。
为什么吴哥窟不能入选世界新的七大奇迹?
吴哥窟确实是一座规模宏大历史悠久的庙宇遗迹,却还不能评委世界新的七大奇迹。
吴哥窟(Angkor Wat),又称吴哥寺,位于柬埔寨,被称作柬埔寨国宝,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类建筑,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高棉式建筑。吴哥窟原始的名字是Vrah Vishnulok,意思为“毗湿奴的神殿”,中国佛学古籍称之为“桑香佛舍”。苏利耶跋摩二世(1113—1150年在位)时为供奉毗湿奴而建,三十多年才完工。吴哥窟是吴哥古迹最精华的部分,也是柬埔寨早期建筑风格的代表
1992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依据标准C(i)(ii)(iii)(iv),吴哥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吴哥窟建筑群代表了从9世纪到14世纪的整个高棉艺术范围,包括一些无可争议的艺术杰作(如吴哥窟、巴戎、班提寺)。在吴哥窟发展起来的高棉艺术对东南亚大部分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在其独特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根本性的作用。9 -14世纪的高棉帝国包括了东南亚的大部分地区,并在该地区的政治和文化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个文明所遗留下来的就是它的丰富的砖石的宗教崇拜建筑遗产。高棉建筑很大程度上是从印度次大陆的建筑发展而来的,由于发展了自己的特色,高棉建筑很快就变得明显不同,有些是独立发展的,有些则是从邻近的文化传统中获得的。其结果是在东方艺术和建筑中开辟了一个新的艺术视野。吴哥窟是东南亚最重要的考古学遗址之一。吴哥窟遗址公园占地面积达400多平方公里,包括森林地区,有9至15世纪高棉王国(the Khmer Empire)各个时期首都的辉煌遗迹,其中包括了著名的吴哥寺(Angkor Wat),以及坐落在吴哥索姆(Angkor Thom)以无数雕塑饰品而著称的白永寺庙(Bayon Temple)。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经对这一遗址及其周边制定了一项覆盖范围广泛的保护计划。
吴哥窟之所以不能入选世界新七大奇迹,并不在于其不够优秀,其实吴哥窟也是在世界新七大奇迹候选名单当中的,只是另外七个候选名单更加优秀而已
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万里长城
长城(The Great Wall),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且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
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这15个省区市。其中河北省境内长度2000多千米,陕西省境内长度1838千米 。根据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千米,总长超过2.1万千米。 现存长城文物本体包括长城墙体、壕堑/界壕、单体建筑、关堡、相关设施等各类遗存,总计4.3万余处
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二:佩特拉古城
佩特拉为公元前4~公元2世纪纳巴泰王国首都,在希腊语里是“岩石”之意,这个名字取代了《旧约圣经》中的“塞拉”(Sela)一词。据一些神话传说,这里是摩西(古代希伯来人的领袖—译注)点出水的地方。这个事件发生在古代希伯来人从埃及出逃后处于一片荒野的40年里。公元前 1 世纪,在国王阿雷特斯三世统治时极其繁荣,疆土曾扩大到大马士革。公元 106年被罗马帝国皇帝图拉真军队攻陷,沦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曾作为商路要道盛极一时。3世纪起,因红海海上贸易兴起代替了陆上商路,佩特拉开始衰落,7世纪被阿拉伯军队征服时,已是一座废弃的空城。1812年为瑞士人J.L.伯尔克哈特重新发现。 佩特拉遗迹有一条长约1.5公里的狭窄峡谷通道。建筑物雕凿在悬崖峭壁面内,其房间也隐没在岩石之中。大约公元前312年,纳巴泰人(古代阿拉伯部落)在此定居。峡谷最宽处约7米,最窄处仅2米左右,两侧雕凿有洞窟、岩墓等。峡谷尽头豁然开朗,耸立着一座高约40米、宽约30米的依山雕凿的哈兹纳赫殿堂(意为金库)造型雄伟,有6根罗马式门柱,分上、下两层,直至洞顶。横梁和门檐雕有精细图案。穿过哈兹纳赫殿堂前面的小谷,有古罗马剧场遗迹。剧场后面有一片开阔地,城市依四周山坡建筑而成,有寺院、宫殿、浴室和住宅等。还有从岩石中开凿出来的水渠。在东北部的山岩上开凿有石窟,其中有一座气势雄伟的三层巨窟,正面为罗马宫殿建筑风格,是历代国王的陵墓。现设有佩特拉石窟博物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该处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特拉城地处从阿拉伯半岛到地中海的贸易之路上,所以它成了那些横越干旱乡村地区疲乏的旅行者们喜欢的歇脚地。
公元106年古罗马人接管佩特拉以后,该城市仍然十分繁华。但后来因贸易路线改变了,佩特拉的重要性因此大为削弱。最终它被遗弃了,直到1812年后才被人发现。
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三:马丘比丘遗址
秘鲁马丘比丘遗址(Machu Picchu,Peru)令人敬仰的马丘比丘(Machu Picchu)城建在库斯科西北130公里处的马丘比丘山脊上,海拔2000多米。是南美洲最重要的考古学中心,也因此是秘鲁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
在山顶上马丘比丘的悬崖边,人们可以欣赏到落差600米直到乌鲁班巴河的的垂直峭壁。要消除高原反应,人们可以嚼古柯叶——一种有香味的多项功效超过青霉素的草。在1981年,马丘比丘周围32,592公顷土地被列为秘鲁的“历史保护区”。这个地区不仅包括遗迹本身,还包括附近的地貌和动植物群,尤其是当地生产的兰花。
马丘比丘是印加统治者帕查库蒂(Pachacuti)于1440年左右建立的,直到1532年西班牙征服秘鲁时都有人居住。考古学的发现(对早期殖民文件的解读)显示马丘比丘并非普通城市,而是印加贵族的乡间修养场所(类似罗马庄园)。围绕着庭院建有一个庞大的宫殿和供奉印加神祗的庙宇,以及其他供维护人员居住的房子。据估算,在马丘比丘居住的人数在高峰时也不超过750人,而在没有贵族来访的雨季时就更少了。
印加王国选择在此建立城市可能是由于其独特的地理和地质特点。据说马丘比丘背后的山的轮廓代表着印加人仰望天空的脸,而山的最高峰“瓦纳比丘”代表他的鼻子。印加人认为不该从大地上切削石料,因此从周围寻找分散的石块来建造城市。一些石头建筑连灰泥都没有使用,完全靠精确的切割堆砌来完成,修成的墙上石块间的缝隙还不到1毫米宽。
2003年有大约400,000人参观马丘比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大规模旅游对遗址带来的损害表示关注。秘鲁当局坚称这不是问题,遗址的偏僻会给旅游业形成天然的限制。不断有建议要在遗址修建缆车,但至今一直未获批准。
智利诗人巴勃罗·聂鲁达最著名的作品,受马丘比丘启发的“马丘比丘之巅”:“我看见石砌的古老建筑物镶嵌在青翠的安第斯高峰之间。激流自风雨侵蚀了几百年的城堡奔腾下泄
新世界七大奇迹之四:墨西哥金字塔
墨西哥奇琴伊查库库尔坎金字塔(Chichen Itza,Mexico)这座金字塔的设计数据均具有天文学上的意义,它的底座呈正方形,其阶梯朝着正北、正南、正东和正西,四周各有91层台阶,台阶和阶梯平台的数目分别代表一年的天数和月数。52块有雕刻图案的石板象征着玛雅日历中52年为一轮回年,这些定位显然是经过精心考虑的。
在库库尔坎金字塔的东面一座宏伟的四层金字塔被称为勇士庙,庙的前面和南面是一大片方形或圆形的石柱,名为“千柱群”,这些石柱过去曾支撑着巨大的宫殿。它的入口处是一个用巨大石头雕成的仰卧人形像,古玛雅人称它“恰克莫尔”神像,它的后面是两个张着大嘴的羽蛇神。环绕着这片中心区方圆几公里内还有很多奇琴伊察旧城的石砌建筑,均为同一时代的遗址。
库库尔坎”是玛雅语,意为“羽蛇风神”。库库尔坎金字塔是奇琴伊查古城中最高大的建筑、占地约3000平方米。它9层叠建,塔顶高达30米。其塔基为四方型,越往上越小,四周各有91级台阶通向塔顶平台上的神庙。为保护这所建筑,除重要客人外,一般游人是不准上登的。金字塔北面塔基下有一条通道通向塔的里面。原来,塔内是一个更加陡峭的台阶,共有61级,顶端也有一个神庙,里面有只美洲豹的石头雕像,眼珠是用玉石镶嵌的。
羽蛇神是墨西哥古代印第安人崇拜的神,掌管雨水和丰收。羽蛇神头部的造型和中国的龙非常相象。包括墨西哥和我们中国的一些学者在内,世界上许多研究者都认为,墨西哥印第安人的祖先可能来自中国,中墨两国古代文明可能有某种联系。人们在奇琴伊查古城遗址所在的尤卡坦半岛上已经发掘出多处古玛雅人的建筑,但据说还有大量的玛雅人建筑仍被埋藏在莽莽的热带雨林中,等待着考古学家去发现。
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五:罗马斗兽场
意大利罗马斗兽场(The Roman Colosseum,Italy),亦译作罗马大角斗场、罗马竞技场、罗马圆形竞技场、科洛西姆、哥罗塞姆,原名弗莱文圆形剧场(Amphitheatrum Flavium),位于今天的意大利罗马市中心,是古罗马时期最大的圆形角斗场,建于公元72至82年间,现仅存遗迹。 斗兽场专为野蛮的奴隶主和流氓们看角斗而造。
从功能、规模、技术和艺术风格各方面来看,罗马斗兽场是古罗马建筑的代表作之一。它的施工速度之快也是一个奇迹。
斗兽场平面式长圆形的,相当于两个古罗马剧场的观众席相对合一。斗兽场长轴188m,短轴156m,中央的“表演区”长轴86m,短轴54m。观众席大约有60排座位,逐排升起,分为五区。前面一区是荣誉席,最后两区是下层群众的席位,中间是骑士等地位比较高的公民坐的。荣誉席比“表演区”高5m多,下层观众席位和骑士席位之间也有6m多的高差,社会上层的安全措施很严密。最上一层观众席背靠着外立面的墙。观众席总的升起坡度接近62℅,观览条件很好。
罗马斗兽场由弗拉维安王朝的三个皇帝建造,它正式的名字是弗拉维安竞技场。它的建造是这个新王朝的家族为提高自身在公众中的地位而发起的一系列运动的一部分。韦斯帕西恩(公元69-79年)是这个王朝的缔造者,他的出身并不高贵;在尼禄自杀后的一年中,罗马又经历了三个短命皇帝的失败的统治,韦斯帕西恩随后坐上了皇位。那时尼禄并未被遗忘;他所吞噬的广袤的土地和其他的奢侈物已经激起民愤。因此,当韦斯帕西恩决定填平那属于尼禄的豪华金色宫殿的人工湖
新世界七大奇迹之六:里约热内卢基督像
巴西里约热内卢基督像(Christ Redeemer,Brazil)位于里约热内卢(Rio de Janeiro)的科尔科瓦杜山上,高达38米左右,雕像中的基督似乎正深情地俯瞰着美丽的里约热内卢。这座基督像是由一个叫Heitor da Silva Costa的巴西人和一个叫Paul Landowski的法国雕刻家分别设计和创造的,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古迹之一。巨型雕像的制作共花费了四年时间,最终于1931年10月12日完成了落成典礼。巨大的基督像张开双臂,似乎正在欢迎来参观的游人。如今,基督像已成为美丽的里约热内卢和巴西人热情的象征
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七:印度泰姬陵
印度泰姬陵(Taj Mahal,India),全称为“泰吉·玛哈尔陵”。莫卧儿帝国著名建筑。在今印度距新德里200多公里外的北方邦的阿格拉(Agra)城内,亚穆纳河右侧。莫卧儿帝国国王沙杰汗为他死去的皇妃蒙太姬修建的陵墓。公元1630年始建,1653年建成。它由殿堂、钟楼、尖塔、水池等构成,全部用纯白色大理石建筑,用玻璃、玛瑙镶嵌,绚丽夺目。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伊斯兰教建筑中的代表作。1983年根据文化遗产评选标准C(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评为遗产的报告:世界遗产委员会第7届会议报告。
从数不清的照片中使人非常熟悉的泰姬陵的外形被作为饭店的标志、酸辣酱和调味品的商标,实际上它被用在随便什么地方,人们看到立刻就想到是印度的地方。尽管如此,很少有人看了泰姬陵感到失望的。
泰姬陵是用从322公里外的采石场运来的大理石造的,但它却不是有些照片里的那种纯白色建筑。成千上万的宝石和半宝石镶嵌在大理石在表面,陵墓上的文字是用黑色大理石做的。从一道雕花的大理石围栏上可以看到出色的手艺。阳光照射在围栏上时,它投下变化纷呈的影子。从前曾有银制的门,里面有金制栏杆和一大块用珍珠穿成的布盖在皇后的衣冠冢上(它的位置在实际埋葬地之上)。窃贼们偷去了这些珍贵的东西,许多人曾企图挖取镶嵌在大理石栏上的宝石,但泰姬陵的雄伟壮丽仍使人为之倾倒。
关于沙贾汗想在朱木拿河的另一边为自己建一座同样的黑色大理石陵墓的传说似乎没有太多的真实性。他的儿子奥朗则布于1658年宣布为帝,并把他的父亲软禁在阿格拉一个城堡内达9年之久,一直到他去世。沙贾汗能从城堡远远眺望泰姬陵。后来他也被葬在泰姬陵。
泰姬陵是一座白色大理石建成的巨大陵墓清真寺,是莫卧儿皇帝沙贾汗为纪念他心爱的妃子于1631年至1648年在阿格拉而建的。泰姬陵是印度穆斯林艺术最完美的瑰宝,是世界遗产中令世人赞叹的经典杰作之一。
这座世界七大建筑奇迹背后其实有一段哀怨缠绵的历史,了解它的历史的背景,确能增加观赏泰姬陵的趣味。17世纪莫卧儿帝国皇帝沙杰汉为纪念其爱妃慕塔芝玛,动用了数万名工人,以宝石镶饰修建陵寝,图案之细致令人叫绝。泰姬陵最引人瞩目的是用纯白大理石砌建而成的主体建筑,皇陵上下左右工整对称,中央圆顶高六十二米,令人叹为观止。四周有四座高约四十一米的尖塔,塔与塔之间耸立了镶满三十五种不同类型的半宝石的墓碑。陵园占地十七公顷,为一略呈长形的圈子,四周围以红沙石墙,进口大门也用红岩砌建,大约两层高,门顶的背面各有十一个典型的白色圆锥形小塔。大门一直通往沙杰罕王和王妃的下葬室,室的中央则摆放了他们的石棺,庄严肃穆。泰姬陵的前面是一条清澄水道,水道两旁种植有果树和柏树,分别象征生命和死亡。
俗话说一人不入庙?
俗语:“一人不住庙,两人不观井,三人不抬树”,其实后面还有两句更经典的哲理,是“四人不回头,独坐莫倚栏。”这句俗语是古人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总结。那么,这句俗语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一人不进庙
庙是始于西周的金文,原本的意思是供祀祖先的地方,在汉朝以后,人们逐渐把庙和原始的神社混成一体,再后来随着佛教的兴起,人们把佛教的寺院也称为庙。
庙本是供奉祖先和各路神仙菩萨的地方,属于方外人士的清净之地,那么为什么古人却说,一人不进庙呢?其实,这句话有三种解释。
一.主要和古代的治安有一定关系,古代寺庙多数建在深山老林,孤独清幽之处,而这些地方往往容易被强盗土匪占据,如果一个人冒冒失失的进入,很可能是羊入虎口,所以,一人不进庙是告诫大家,一个人的时候,最好不要贸然进入寺庙,免得遭遇危险。
二.庙里不仅有慈眉善目的菩萨,也有怒目相向的金刚,有些雕像高大威猛,会对人产生一种极大的心理压力。特别是严肃的环境,威严的雕像会让人,容易产生恐惧感,越看越害怕。所以,才有了一人不进庙的说法。
三.庙是供奉祖先和各路神仙的地方,人们在祭拜的时候,都会投入香火钱,当你一个人进入寺庙的时候,若是这寺庙丢了什么财物,那么就算是佛祖相信你,但是庙里的和尚也未必信任你,最后便是百口莫辩。所以,为了产生不必要的误会,告诫人们一人不进庙。
二人不看井
其实这句话,是出自古代一个两人进京赶考的故事。故事是大意是,在古代有两个秀才,为了自己的前途,不远万里进京赶考,由于路途遥远,刚刚走到一半的路程,就快要把带的粮食和水吃完了,哪个时候也没有便利店和外卖啊,怎么办呢?就在他们准备放弃的时候,在前面发现一口井,其中一个秀才就蹲在井边喝水,而另外一个秀才却起了杀心,于是把他推落井中,拿走了食物,夺走了钱财,还少了一个竞争对手。最后,事情败露,这才有了二人不看井的说法。
当然,现在有井的地方,少之又少了,这句话主要是出于自保的目的,告诉我们,当两人结伴时,防人之心不可无,毕竟知人知面不知心。
三人不抱树
其实这句话,也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抱树,一种解释是抬树。
一.古代有三个抬木头的人,其中两人要加害其中一人,于是在三个人抬一棵大树的时候,这两人就劝被害之人去抬前面,剩下两人一个中间,一个后面,当抬起大树后,中间的人不断悄悄地往后移动,最后和后面的人一起抬,并且在前面的人还看不到,一段时间后,被害之人被压垮,内脏受伤,这才有了三人不抱树的说法。
二.还有一种解释就是,当三个人同时抱一棵树的时候,如果其中两个人有加害之心,那么这个时候,就很容易把被害之人手脚绑在树上。这句话也是告诉我们防人之心不可无的道理。
四人不回头
这句话有个传说,话说当年诸葛亮去世后,曾留下“四人抬棺不回头,绳断之后需磕头”的遗命。
所以,当诸葛亮去世后,蜀汉皇帝刘婵就按照遗命,在军中挑选了4名士兵,让他们四人抬着诸葛亮的棺木,从定军上一直往南走,并命令中途不能回头,直到绳子自己磨断,然后在绳断处磕头下拜,再将棺木就地下葬。
可是这四名士兵,走了很久实在是太累了,于是就决定用石头砸断绳子,就地掩埋,然后返回。可是,最后刘禅派人调查,发现绳子有被石头砸断的痕迹,于是拆穿了四人的谎言,并将四名士兵处死。这才有了四人不回头的说法。
独坐莫凭栏
这是这句俗语的最后一句,说的是一个人不要去河边或靠着高处的栏杆。为什么要这么说呢?话说古代有个武功特别高强的人,遭到自己师兄弟们的嫉妒,于是就在他每天休息的栏杆上做了手脚,他们把其中的一处栏杆弄断,在粘好,等到这个人,在栏杆处休息时,栏杆断了最后掉下去摔死了……
而且,当我一个人独坐的时候,很容易想到一些不好的悲伤的事情,很容易想不开,所以告诫大家独坐莫凭栏。
最后,“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树,四人不回头,独坐莫凭栏。”虽然很多已经脱离了实际生活的存在条件,但其背后的道理,仍发人深思。主要还是告诉我们,“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要让我们明白“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