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牌空战7:突击地平线,洲际导弹是怎么导航的?
首先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洲际弹道导弹是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象征、是一个国家本土安全的重要保证。目前世界上真正拥有洲际弹道导弹的国家也就五个:中、美、俄、英、法,也就是传说中的五常国家。一般的弹道导弹其实很多国家都有了了,例如:印度、以色列甚至连伊朗都有。可是洲际弹道导弹是有标准的,一般国际上认为:射程必须达到8000公里以上才是标准的洲际弹道导弹。说白了就是:必须要从一个大洲打到另外一个大洲,这才是洲际。于是乎,总体上已经完全被世界承认的拥有洲际弹道导弹的国家也就剩五个了。洲际弹道导弹一般是要配上核弹头使用的,这样才能发挥出这款大杀器的终极威慑力和杀伤力。世界上目前最厉害的洲际弹道导弹有,俄罗斯的白杨系列、“萨尔马特”系列;美国人的三叉戟、民兵系列;我们当然是东风家族了。
一般洲际弹道导弹有两种发射方式,路基模式和海基模式,也就是用固定发射井或者机动的路基发射,另外还可以通过战略核潜艇在水下潜射。
前段时间,俄罗斯就试射了一枚“萨尔马特”洲际弹道导弹,号称:射程16000公里以上,可是携带15个分弹头,威力是当年日本被炸的那颗原子弹的1600倍。
不得不说,这玩意确实可以防身用。当年中东土豪沙特花了35亿美元买了我们35枚东风系列,回家就派上了大用场了。海湾战争中,沙特就把东风系列拿出来展示给伊拉克看了,意思很明确:别惹我,哥们家里有货。
简单地介绍完了洲际弹道导弹的厉害之处以及作用之后,我们再来分析一下:洲际弹道导弹这样的大杀器是如何攻击目标、靠什么来实现导航的呢?我看了有些人居然说洲际弹道导弹是用GPS、用什么北斗来导航的,这种说法肯定是不太懂洲际弹道导弹的作用和目的。
首先告诉大家的是:洲际弹道导弹唯一的追求就是毁灭性以及极大的杀伤力,其实精准性并不是洲际弹道导弹的核心要求。
试想一下,啥时候用洲际弹道导弹呢?说白了就是:要么致对手于死地的时候才用,要么就是核反击的时候用。一般到了用洲际弹道导弹的时候,基本上离生死存亡也就不远了。
另外洲际弹道导弹一般都是携带核弹头使用的,目前各大国配在洲际弹道导弹上的核弹头起步都是50万TNT的当量了。很多洲际弹道导弹都是携带多弹头、分导式模式的。
这么做的好处:一是可以有效的规避对方的拦截,二是可以更加有效的对敌国进行毁灭性的打击。
那么一旦到了要用洲际弹道导弹进行战争的时候,往往都是到了万分紧急的时刻了。有可能天上的卫星早就被打没有了,什么GPS、什么北斗恐怕都无法正常工作了。
于是乎,基本上所有大国的洲际弹道导弹的制导方式只有一种:惯性制导模式。这种制导模式的最大好处就是:几乎不受任何外力的干扰,最多跟地球引力和大气摩擦力有关。这样一来,才能保证在任何时候都能有效地杀伤或者毁灭对手。
那么什么是惯性制导呢?说白了就是利用物理学的基本概念惯性来控制和导引运动物体驶向目标的制导系统。
惯性制导的原理是利用惯性测量装置测出导弹的运动参数,形成制导指令。然后通过控制发动机推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时间,把导弹自动引导到目标区。
前面说过了这种制导方式的最大好处就是稳定性极高,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出去以后基本上就不受到外界干扰了,反正参数、角度、方向都是提前设置好的
这种制导方式最大的问题就是误差会比较大,一般误差个几十米到上百米都是正常的。于是乎,洲际弹道导弹必须要携带核弹头才有打击效果,要是用来做精准打击基本上没有意义。
不过现在的核弹头都是成百上千万吨TNT当量的,一般是用来毁灭一整座城市用的。这样一来,偏离目标几十米、甚至几百米也就无所谓了,关键是要稳定。
后来为了适当地降低洲际弹道导弹利用纯惯性制导产生的巨大误差,美、俄等国又在惯性导航的基础上研发出了星光测量仪器。
这玩意能利用宇宙空间恒星的方位来判断初始定位误差和陀螺漂移,能对惯性制导误差进行修正,提升了洲际导弹的命中精度。
不过精度的提升也没有那么高,误差个几十米也是正常的,其实也无所谓了:一枚上千万吨TNT当量的核弹,放到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任何地方都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的。
我们再来简单地分析一下:为什么世界上真正拥有洲际弹道导弹的国家会如此之少呢?其实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原因一:洲际弹道导弹的研究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科技力量以及时间,世界上95%以上的国家没有这种资金、技术。
洲际弹道导弹推进系统上面的基本要求是:你要有多级点火推进,才能逐级让导弹以足够的速度穿越大气层;材料这一块也必须要过关,要不然高速情况下与大气摩擦,估计都能给气化了,一般用高强度的钛合金材料。
原因二:一般洲际弹道导弹需要配备核弹头才有打击力
这一点也就没啥好说的了,全世界事实上的拥核国家只有九个而已。如果洲际弹道导弹不携带核弹头使用的话,由于受到打击精度和成本限制,那将变得毫无意义。
原因三:五常基本上不让别国制造
这一点大家都应该知道的,国际上经常签署关于裁军的文件,说白了就是:五常已经有了好东西了,然后就开始阻止别国继续有。基本上在技术这一块那是会严密封锁的,短程的估计没啥问题,你要搞洲际弹道导弹的话那就不好意思了。另外除了技术封锁以外,还可以搞经济压力、外交压力等等。还有一点原因就是: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发生:生死存亡之战的概率是比较小的。二战以后,整个世界由于有了各种国际组织、核威慑力以及国际秩序的限制,发生灭国之战的概率已经几乎没有了。
这样一来,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其实拥有洲际弹道导弹也没啥意义,各个国家有各个国家的生存方式和办法。
最后我想说,洲际弹道导弹配上核弹头使用,往往就是最好的护身符了。一般只要有个几百枚在手的话,全世界估计没有哪个国家敢于进攻你本土的。为了保证这个大杀器在关键时刻能够起到一锤定音的打击效果,惯性制导是其最好的选择了。你最喜欢的纯音乐是哪一首?
1.《寂静之声》-----排箫、笛子版
由保罗·西蒙创作的一首歌曲名字,这首歌也曾作为电影《毕业生》的插曲和片尾曲,这首歌作为历史上最经典的音乐之一,打动了全世界亿万人的心灵,传唱至今久久不息。细细听来,仿佛在诉说着年轻无助的一种宣泄。眼前似乎看到一个懵懂无知的女孩,独自一人行走在铺着鹅卵石的狭窄、清冷的小巷里,喧嚣的人群在她身后渐渐远去,前面是没有尽头的黑夜……
朋友有趣的活动舞蹈节日
2.《孤独的牧羊人》----排萧版一个孤独的牧羊人在旷野、在星空下独自吹着曲,似在倾诉:孤独的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排箫的歌声总是带着些许的感伤,好像在与过去道别,而那娓婉带着热带热情和北国幽郁的笛声,也向来被认为是最浪漫的声响,自从古希腊时代,人们以芦苇串成排笛,而牧神潘更以这种乐器作为调戏戴芬的工具,这就是人类音乐史上最古老、最具有煽动情绪的乐器。
3.《最后的莫干西人》-----尺八版亚厉桑德罗,最后的印第安人————一个差点被灭种的文明的呐喊。我仿佛看见他站在广袤的密林中,身后是他热爱的部落。我看见他站在倒下的尸体旁,身后是他死去的伙伴。我看见他站在敌人的枪口前,身后是他心爱的女人。我再也看不见他,只能听见他最后的哀嚎,只能听见他最后的哭喊,只能听见他最后的长啸……只有他,最后的莫西干人。
4.《Beyond the trails of tears》----------尺八版印第安纯音乐,从这首曲子里,仿佛看到了很多当地的部落从兴起,到成长、到繁华、到没落。也许现代文明的诞生,就是建立对其他文明的摧毁上的。
5.《山鹰之歌》----排萧版印第安纯音乐,闻之让人心灵为之震撼,高飞的山鹰无畏无惧的遨游在高山俊林之巅,在遥远神秘的他乡,是谁在用天籁之音以空灵绵绕的旋律诉说着家园与自由之歌……
6.《故乡的原风景》----陶笛版陶笛大师宗次郎先生的名曲,故乡历来是游子词人的心中净土,第一次听到《故乡的原风景》的纯音乐时,想到了遥远的家乡,远在他方的亲人,一时之间心情感慨莫名。不同人有不同的故乡,千万人对本曲有千万种感受。在每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总会想起儿时的故乡,那里有高山、有流水、有花鸟、有亲人……春日里故乡的小溪边,牛羊如织, 一阵清风吹过,牧羊人的羊鞭一甩,咩咩细语的低吟伴随着东去的溪水,渐渐的不见了踪影·········
在这一天里都有什么风俗与禁忌呢?
农村的二月初二龙抬头,在这一天里都有什么风俗与禁忌呢?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家家户户吃炒豆。”在我们这里,二月二是吃炒豆的。记得小的时候,这句话在我们胶东农村很是流行,甚至有很多农村小孩子将这句俗话改成了诙谐幽默的顺口溜“二月二炒豆,大姑娘喜欢老头儿”,每到那个时候,满街的小孩子都会嘴里念着顺口溜,兜里捞出炒豆,边吃便比较一下谁家的炒豆香。
现在的小孩子生活条件好了,对于吃的不是特别向往,所以过节对于现在的小孩子来说,吸引力不是很大了。但对于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们来说,过节最大的吸引力,那就是“吃”。春节期间好吃的很多,都是平日里捞不着的,而出了正月,就盼着二月二这天了。因为这天,不光能吃上香喷喷的炒豆,还能吃上过年时的“圣虫”。
二月二,吃圣虫胶东农村过年的时候,都有做圣虫的习俗,这圣虫分为盘虫和跑虫,必须留到二月二这天早上吃。据说老人们吃了盘虫会健康长寿,小孩子吃了跑虫将来能够有出息。
二月二,打灰囤二月二这天,胶东农村还有打灰囤的习俗。早上天不亮的时候,人们便早早起来,从土灶里掏一些草木灰,在大门口打出灰囤,里面撒上五谷杂粮,寓意五谷丰登,来祈求有个好年景。
二月二,吃炒豆二月二正是惊蛰前后,所以农村老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经过了一冬的冬眠,一些虫类开始苏醒,听老人们说,炒豆子吃,是炒蝎子爪,有辟邪祈福的意思。豆子也是我们当地主要的农作物之一,所以二月二炒豆子吃,一直以来就是我们当地的习俗之一。如今,人们有时候去超市里买那些现成的炒豆,不仅花样多,口味也与自家的炒豆不同,什么样的口味都有。
二月二,照房梁老一辈的时候,农村的屋顶都没有顶棚,起床后还要用灯笼照一照屋顶的房梁,而且口里念念有词,“二月二,照房梁,蝎子娱松无处藏”。
二月二,去理发农村人有正月里不理发的习俗,所以到了二月二“龙抬头”这天,男子大多会去理发,有“理发去旧”的习俗,正好借“龙抬头”之日,理一理长了一整月的头发,一年有一个新的开始。
二月二的禁忌听老人们说,二月初二这天家庭妇女不能做针线活。因为这一天龙要抬头观望天下,怕在做针线活的时候,不小心针会刺伤龙的眼睛。还有的地方二月二这天不去水井挑水,怕碰了龙头。所以头一天提前将水缸挑满水。不推磨,用石头将磨盘支起来,怕压了龙头。
有的地方,二月二这天,出嫁的闺女不能会娘家,老人们说“二月二踩了娘家仓,不死公爹死婆娘。”但因为地域不同,习俗与禁忌也不一样。像山东一些农村,还有接出嫁女二月二回娘家小住的习俗,俗语说“二月二,龙抬头,家家接女诉冤愁 ”,人们反倒要把出嫁的女儿接回来住几天,唠唠知心话呢。
“二月二,龙抬头”是个寓意很好的节日,这时候正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季节,如今很多的年轻人对于二月二这个节日,已经不是很关注了,但我觉得一些民俗还是应该继承下去。你说呢?欢迎留言谈一谈你的观点。世界上有哪些未解之谜现在已经解开了?
1.百慕大三角
秘密:也称为魔鬼三角,这是北大西洋中一个定义松散的区域,据说许多飞机和船只在神秘的情况下失踪,再也看不见了。
解决:根据研究,这里消失的的平均数量与海洋中任何其他人迹罕至的地方一样。这意味着,以海洋中任何一个交通流量相当大的地方为例,你会以类似数量的“失踪”告终。这个故事在不必要的炒作下幸存了下来。自1999年以来,没有发生重大失踪事件。
2.布洛普 神秘:这是一种神秘的超低频和令人难以置信的巨大声音,来自南太平洋,被相隔5000公里的两个站听到。人们开始认为它可能是由一种从未见过的巨大动物产生的。
已解决: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通风口项目将声音归因于一次大的冰震。许多冰震与布洛普有着相似的光谱图,尽管范围超过5000公里,也有必要的振幅来识别它们。
3.埃及金字塔 秘密: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奴隶工人如何运送这些巨大的石块穿过国王谷建造雄伟的金字塔,这个问题困扰了世界很多年。它经常被称为外星人的作品。
解决:荷兰研究人员发现,埃及人将重物放在雪橇上,由数百名工人拉动,然后简单地将水倒在雪橇前面的沙子上,这样雪橇就更容易在沙子上滑行。 我们确实花了成千上万年才破解出这么简单的东西!或者,你认为我们花了很多年才相信事情会这么简单吗?
4.Ica石头
神秘:它们是在伊卡省发现的印加帝国安山岩的集合,上面有各种各样的图表。据说其中一些描绘了恐龙和先进的技术。我想知道在那个时代,人们是如何预测这一切的!
已解决:哈维尔·卡夫雷拉·达尔奎亚收集并推广了这些石头,从一个名叫巴西利奥·乌舒亚的农民那里获得了其中的许多石头,他在声称这些石头是真正的古代文物后,承认他通过在牛粪中烘焙石头以赋予其真实的外观而产生了铜锈,并使用刀子制作了这些雕刻。
5.德里铁柱 神秘:作为一个主要的旅游景点,它已经成功地避免生锈大约1600年了,尽管它是露天的。大多数人自然会把解释留给古代超自然因素。
已解决:科学分析证明柱子涂有含磷的铁,防止腐蚀。
6.荷马奥德赛中的旁注
神秘:这本书边缘的注释让人们困惑了很长时间。这是一条更重要的线索,还是隐藏着一条信息?
解决:原来旁注只不过是用古老的法语速记潦草地翻译了这本书。
7.玛丽·塞莱斯特的船员 神秘:玛丽·塞莱斯特的全体船员都像噗一样消失了!仿佛整艘船凭空消失了,没有任何解释,让每个人都感到困惑和担心!
已解决:她后来被发现了。看起来船员们在船上的酒精燃烧时抛弃了船。然而,船员们再也没有出现过。科学家确定基于蒸汽的爆炸不会损坏任何东西,但这仍然是一次石化的经历。
8.尼斯湖水怪 神秘:尼斯湖水怪尼斯湖水怪是水怪史上最著名的水怪。一些人认为它是一种活着的恐龙,甚至是一条海蛇,在它变成内陆之前就游进了湖里。但是尼西成为了很多人的现实,并在一张展示他头和脖子的怪物照片发布后一举成名。
已解决:这张照片是由伦敦的一名外科医生拍摄的,后来被承认是一场骗局。
9.相信有鬼的人 神秘:我们所有人都见过至少一个人,无论如何都会让我们相信他/她见过鬼(至少一次)。我们大多数人被他们的故事冲昏了头脑,不安地担心类似的事情会发生在我们身上。
已解决:他们可能有活跃的左侧颞顶叶连接。科学家们发现大脑那部分的轻微电击会导致人们看到房间里的其他人。下次你遇到别人的时候记住这一点,而不是让它让你的血液变冷。
10.神秘地点
秘密:据说它们是磁场行为不稳定并使物体坠落的地方。
解决:它们旋转并倾斜20度。它干扰了你的判断力,所以你无法分辨地平线在哪里
xgp评分最高游戏?
推荐《哈迪斯:杀出地狱(Hades: Battle Out of Hell)》。这款游戏作为XGP中不可错过的瑰宝,可是拿到雨果奖表彰的哦,目前在XGP上评分排第三。玩家扮演的是冥王哈迪斯的儿子:匝格瑞俄斯,主要目标很简单——突破冥界并到达地表。
该游戏如此出色的因素之一是它的可重复游玩性,无论在每轮中死得多快,玩家都会回到开始时并获得提升。
谁能给我推荐几个大型单机游戏?
说起开放世界怎么可以没人说我《巫师3》那,游戏界的宝藏,荣获15年TGA年度游戏,甚至还被波兰印刷成了邮票。
如今标签上写着开放世界的游戏种类繁多,有的名副其实,有的却是徒有其表。所以在这里我想依据自己的一点心得,来说说《巫师3》的伟大之处,以及将它推荐给题主,祝题主游戏快乐。
先放几张美图,领略一下这片大地的风光。
然后我们再来聊聊游戏的内核。
广阔的世界、丰富的互动
谈到开放世界的游戏地图,这可是玩家们最热衷的对比项。确实,大地图所带给玩家的游戏体验是丰富生动的,景象是真实壮观的。我在游戏中可以穿梭在一座完整的城市中,也可以尽情地游历于山水之间,感受着游戏自身世界的无穷魅力及人文地理,从基础层面扩大玩法范围。
但这并不是说地图越大就越好,相信题主应该也有过刷本时间一半都花在了跑图的经历。我认为单纯的为了扩大世界而扩大世界是不可取的,而《巫师3》是如何在拥有广袤的世界基础上解决这一问题的那?很简单,用丰富的地图内容来弥补简单的赶路。如果地图设计只有大这个概念,那么它只是一-个空壳,食之无味。但如果在这个地图上加入了丰富的互动元素,那就可以让这个木偶一般的世界活起来。
我们来看一下《巫师3》的地图元素有哪些——素材收集、强盗窝点、怪物巢穴、据点收复以及地图事件,其类型异常丰富。这样干巴巴的叙述可能说不清楚,那我来举个例子。当你在野外赶路时路过一个残破的小屋里,发现一地的尸体,而独生的孩子告知你他的亲人被谋害,哀求你陪同他前往报仇雪恨。此时面对几个凶狠的匪徒对你露出夺目的刀锋时,你是选择拔刀相助还是事不关己?其实此刻的选择已经不重要,因为设计师的目的并不是要你权衡利弊。当玩家已经被代入事件时,设计师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地图元素已深深地使你融入到了游戏世界中。
淡化主线,强化支线
其实线性游戏与开放游戏最大的区别就是在于主线支线的设计上,但也造成了很多人觉得只要有多支线,地图大就叫开放世界的错觉,但实际上并不只是如此。当然并不是说《巫师3》的主线不够优秀,只是除此之外,我还想谈一点颇有新意的东西。
淡化主线这个设定的核心思想是给予了玩家充分的选择权,不再循规蹈矩,可以随心所欲的发现游戏的世界,享受游戏的乐趣。从玩家角度来讲,就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从游戏设计角度来看,传统的通过主线来讲述游戏已经无法将广大的开放世界尽善尽美地展现,世界观之大则需要从各个侧面才能反映。《巫师3》在这个方面下足了功夫,巧妙的为支线和狩猎设计了生动的剧情,不仅与游戏的世界观设定相互呼应,也让玩家从多个层次对巫师世界感同身受。
不论是那个月圆之夜独自舔舐伤口的狼人,还是被困枯井下执着未完心愿的女鬼,在《巫师3》中,游戏剧情一次又一次地感染你,让你做每一次选择时都是那么身不由己,好似置身其中难以自拔,而这,都是支线任务所完成的。在《巫师3》的世界里,女儿等着我去救,老婆等着我去找,狂猎即将入侵这个世界,而此时,我杰洛特,伟大的猎魔人,决定先去帮农夫找他丢失的羊。
虽只是个玩笑话,但也从侧面体现出了强化支线任务的思想,你很难想象一-款游戏能将支线任务做的如此完美,足以一点一滴渗透到你的内心深处。
写在最后
回到开放游戏,顾名思义,打破传统游戏的束缚,给予玩家最大程度的自由,让游戏不仅是游戏,开放游戏代表着创造和改变。我们可以在丛林飞奔、在原野穿梭,攀上最高的山、潜入最深的海。越来越多的游戏让这世界越来越大。而这,就是开放世界独特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