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老人游戏,你们会告诉小朋友圣诞老人不存在吗?
您好,我是[诺妈亲子时光],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要不要告诉小朋友圣诞老人不存在?
当然是[不要告诉啊!!]
为人父母,都希望把最好的爱给孩子,希望她永远幸福和快乐。那什么又是[最好的爱]呢?怎样让他幸福快乐呢?给予他好的生活环境,满足他日常的物质需求,这当然很好。
我认为:如果能再给他愉悦的精神世界,守护孩子的童真,让他长大以后回忆起他的童年,过节热闹的画面,都是满满的幸福感。那么我们的孩子内心将会更丰盈,更强大,也会更懂得如何回报父母的养育。
而圣诞老人🎅,圣诞节的存在就是这样一个[媒介],我们精心给孩子准备礼物,使他能够跟我们产生爱的链接。亲子关系也会更亲密。
父母或者爷爷奶奶假扮成圣诞老人给孩子送礼物,有什么好处呢?至少有3个好处。
一.守护孩子的童真
我女儿在几天前,就闪着充满期待的小眼神问我:“妈妈,圣诞节快到了,圣诞老人🎅会不会给我送礼物🎁呢?”我顺着她的话说:“哦,你只要表现好,会送的,想要什么样的礼物呢?”
“呃”,她想了一下,开心的说:“我想要一个小兔子做的发夹和小熊饼干”(你看,小孩子是多么容易满足啊!)。我再问她:“还有吗?”“没有了”(女儿4岁,其实她这么小,对圣诞节并没有多大的概念。)
小兔子发夹和小熊饼干,才几块钱,我问她的时候,她也是瞎说的。
我们成人总是怀念小时候的自己,小孩子就是天真,浪漫,无邪的。他们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对一切事物都充满热情,世界在他们眼里是鲜活的。你只要不说圣诞老人是假,不存在的,他就会真的相信,他们的世界就是这么简单。
二.收获感知幸福的能力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老师,在书中提到过:女儿小的时候,她每年圣诞节都会为女儿准备一份礼物,并告诉她,是圣诞老人送的,女儿非常的开心,感觉很神奇,对圣诞节充满了期待。
她会提前告诉妈妈她想要什么礼物。尹建莉老师当然会按女儿的愿望一一满足。
后来女儿十二三岁了,好像已经知道圣诞老人是虚构的,却没有戳破父母,依然享受着“圣诞老人”给她准备的小惊喜。
再后来,长大的女儿开始给别人制造惊喜,尹建莉老师假扮圣诞老人送礼物,实际上是培养孩子幸福的感知力,“传递爱”,有能力去爱别人。
三.收获一份节日的仪式感
“圣诞节”,“圣诞老人”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呢?过节了,会收到圣诞老人的礼物🎁,有可能是糖果,饼干,或者是几天前他告诉父母想要的礼物,圣诞老人真的送给他了。
他会记住父母对他的关注和爱,会记住那个闹哄哄的,温馨的画面,樊登老师曾说:
人一辈子都是被画面治愈的。
当我们成年人回顾童年,能记住什么呢,哪些美好的瞬间,温暖的画面。
记得小时候,我最期盼的就是过年了,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不好,父母把我们给奶奶带,只有过年才回家,我们特别渴望过年,因为过年才到见到亲爱的爸妈,有新衣服,新鞋子,走亲戚,上街买平时吃不到的[好吃的]。过年就是与平时不一样。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有特别的感动和惊喜,这就是童年的生活[仪式感]。
当孩子察觉,疑惑“圣诞老人的身份”,该怎么做呢?
知乎博主@挽狂澜 ,分享了女儿和圣诞老人的故事:女儿在头天晚上,跟他说:“不知道今年圣诞老人会不会给我打电话,爸爸,为什么我觉得圣诞老人的声音跟你很像呢?”
他的女儿快8岁了,已经开始质疑圣诞老人的身份,然后他就耐心的解释,他是圣诞老人的朋友,不过女儿还是不太相信,她写了一张小纸条来验证:是不是真的有圣诞老人。
爸爸机灵的给她回了。
看到“圣诞老人”的回复,女儿又重新相信了圣诞老人的存在,当天晚上和爸爸的对话是那样的:
“爸爸,圣诞老人给我写信了,你要不要拍照片发朋友圈。”
“你有什么要对圣诞老人说的吗?我发在朋友圈里他可能会看到的。”
“感谢圣诞老人给我的礼物,我会乖乖的!我要换衣服了,爸爸你出去!”
“好哒!”
看到这个爸爸对待“圣诞老人”的态度,很多网友纷纷点赞,在评论处,他说:
童真总会失去,但我想让她晚点失去。
如果我们的孩子已经开始怀疑圣诞老人是不是真的存在,也许孩子已经不会轻易像上面这个女孩子一样相信,我们也不用担心对孩子造成什么不好的影响,就算他已经明白是假的,他仍然会记住父母给他过圣诞节的用心,以及对待节日的态度。
不用管要到几岁告诉他,圣诞老人的身份,长大他会明白的。
这就是假扮圣诞老人给孩子送礼物的意义,让这个可爱憨憨的老头一直陪伴我们的孩子过节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