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乌托邦,田园乌托邦特征?
1、岛屿与世隔绝,难受外界干扰,绝对安全;2、人民教育程度高;3、劳动是第一需要;4、重视农业;5、生产极其富余,没有商业交换,按需分配倾向;6、财产公有,抽签取得房产;7、分级分片区选举管理者,最高层民主讨论(人民代表);8、服饰式样不变,分门别类(男女有别,已婚未婚);9、单一性,不灵活,不考虑个体差异,规定一切,几乎一切相同;10、人民易满足,减少了自由度和选择性;11、强调精神追求;12、控制人口数量,多时调出人口移民殖民地,少时调回人口,宣扬殖民主义;13、相同富裕,消灭个体情感;
描述人性黑暗的电影有哪些?
从古至今一直争论不休的话题就是:到底是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呢?
不过,基督和儒家学说各有说法
至今没答案!我也没琢磨清楚,大家只能自行体会
那么针对这个问题
我就来推荐下10部人性黑暗的影片,保准你看完能体会一二
真的是将人性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越看越心惊
第一部《薄荷糖》李沧东导演用一个人的一生反映韩国近代社会二十年的变迁
李沧东导演的名字随《绿洲》蜚声海外而《薄荷糖》令他在国内名声大噪在韩国本土的观看人次达50万。影片讲述的,是一个深受时代大背景所影响的个体的悲剧故事。它从一个自杀边缘的中年男子临死前一秒起开始倒带一步退一步地分析这一复杂的、极令人厌恶的性格的成因,直到让我们看到命运之锤砸下之前他脸上的阳光。导演说:"我的初衷就是要给20岁的观众做生活的背景,是给他们拍的,我想提醒他们思考,‘时间意味着什么’。而有的年轻观众甚至看了两遍,可见效果出奇的好。”强烈推荐,它有金狮的分量!第二部《发条橙》该片荣获了第44届奥斯卡金像奖
是20世纪鬼才导演库布里克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反人类反社会、荒诞又有趣,暴力大尺度惹得争议不断曾一度被世界许多国家列为禁片但它却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电影,没有之一。它是非常经典的作品,现实和假象的冲突,很震撼影片中讲述了一个无恶不作的浪荡小混混Alex被关进监狱,在参加了监狱“罪恶改造疗法”后,被改造成了“好人”回到社会,又被一群人伤害(报复)的故事。人心有多黑暗,变态无极限第三部《卡比利亚之夜》该片豆瓣评分9.1分,捧回了奥斯卡、戛纳金棕榈奖等大奖
在我心中,此片可谓是登峰造极之作片中的主角卡比利亚,只是个在罗马街头的妓女天真愚蠢,不知道天高地厚,常常夸夸其谈她遇见了各种道貌岸然的男人表面上帅气、绅士,实则自私、贪婪卡比利亚一次次的全身心投入爱情,次次被骗然而她最大的优点就是乐观她有着“明天会更好”的劲头是一株真正的野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然后,我才明白了卡比利亚就是每一个永不停息地追逐爱的灵魂第四部《白丝带》迈克尔·哈内克的这部获得奥斯卡和戛纳大奖的《白丝带》
也让我们看到了另一个德国导演用了一把锐利的手术刀将一个个纯洁的、罪恶的、压抑的、躁动的、平静的、痛苦的灵魂,冷静地一层层地解剖给了我们看。故事发生在一战前德国北部的一个小村庄伴随着医生的坠马,农夫妻子的意外身亡男爵儿子被鞭笞以及谷仓被恶意焚烧似乎一场蓄谋已久的罪恶正在展开…被“恶”浇灌长大的孩子们,成形、长大踏上战场:他们即将成长为纳粹。全片由“罪恶”堆叠而成,人性背后,背脊发凉!第五部《可可西里》看完《可可西里》后,心里很不是滋味
感觉人类真的很残忍影片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讲述了一个生与死的故事全片只有绝境中的挣扎,与自然抗争,与盗猎者抗争,与自己抗争。故事发生在美丽的可可西里,巡山队员们与疯狂凶残的藏羚羊盗猎分子展开殊死斗争,最终全部惨烈牺牲…影片并不是单单在反映了环保的主题而是突出了一个人性的重点在无人区里,坚守还是逃避,贫穷还是富有?作为一部“真实,且有力量”的影片应向陆川导演致敬,向巡山队员们致以崇高的敬意!第六部《狗镇》除开演员片酬,不得不说,这部电影的成本是相当的低,极简的场景构架,将所有保护性遮挡全部卸掉。但却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观影体验,出乎意外的十分精彩。
拉斯·冯·提尔的这一部惊世之作,采用了别出心裁的舞台剧形式,妮可·基德曼在片中也达到演技和颜值的巅峰
那么,这片子为何让观者震惊呢?因为,影片有力揭露了最赤裸的人性
神秘女子格蕾斯在躲避追杀的情况下,闯进了一个堪称世外桃源的平静小镇“狗镇”,并用日以继夜的劳作换取留在小镇的机会。
然而,在一次警察搜捕后,村民们揭开了善良的面具,对善良热情的格蕾斯进行了集体施虐,人性的邪恶还不断升级,最后她成为狗镇的囚徒,也成为狗镇的公共妓女。
导演将人性最黑暗最污浊的一面一一地摊开了
直到最后格蕾斯的身世揭开,一声令下,狗镇只剩一条狗为活物。
第七部《黑皮书》保罗·范霍文和有才的编剧杰拉德·舒伊特曼(作品《纳粹军旗下》《黑皮书》的第一编剧)联手炮制了一部足以让人呼吸急促、热血激流的间谍片!
被誉为欧洲版的《色戒》,但远比《色戒》出色!这里提示下,推荐看荷兰版本的。
荷兰的犹太姑娘在二战末期,亲睹家人惨死。为了复仇,她化身为一个声色俱佳的歌女,又成为勇谋兼备的抵抗组织成员,化作黑色间谍,用性感美貌换取情报救下了很多同胞,然而战争结束后,纳粹失败后,她却反遭到同胞羞辱,甚至赤裸浇大粪,人性之恶让人心寒。
最后只能说,这部电影“简直是精彩得令人吃惊!”
第八部《晨曦中的女孩》影片和我前段发的视频电影:《美国田园下的罪恶》的题材类似,让人看后极其压抑,是的,《晨曦中的女孩》也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一提到真实事件,便更为沉重。
美丽如天使一样的小女孩奥若蕾在母亲去世后,她生活里的阳光就消失了!父亲立刻与心如毒蝎的继母结婚,她随即被继母折磨到全身没有一处好肉,在寒冷的冬天里,她只能躺在肮脏的地板上,最终没逃离死亡的命运。
影片不仅仅是拍摄了这起惨剧,同时也涉及到了更多人性社会中存在的问题。
第九部《蝴蝶的舌头》西班牙片子是真的狠!彻底的反思历史
影片背景是1936年西班牙内战前夕,前80多分钟像儿童散文诗,效外扑蝶捕虫,在日光下讲文学说自然,清新美好。然而,最后8分钟急转直下,对政治一无所知的纯洁孩子,还是朝着他最喜爱的老师扔出了石头,如同一把寒冷利刃般毫不留情的刺破那面温情面纱,把那人性的丑恶与懦弱剖析出来。
他的委屈、愤怒都写在了脸上,泪水噙满那双大眼睛
可他甚至不知道为什么,那一刻,童真死了。
第十部《总有一天》这是一部来自丹麦的冷门佳片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的故事发生在1969年,同《熔炉》一样的题材
你能想象得到吗?
老师对孩子的见面礼不是鲜花、微笑,而是一记重重的耳光
这是一所地处偏远的山区的寄宿学校,几乎与世隔绝,孩子们只能依靠书信与外界联系,这群孩子基本上是被社会遗忘的孩子,他们的父母或许也许太忙、或许是去世了,总之,他们未成年、没有监护人,然后就被送到这所寄宿学校里。
这是一个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一群小孩也在这里遭受暴行、承受着不为人知的苦楚。
老师们道貌岸然,不仅摧残孩子们的肉体,更甚的是内心!
影片多次出现“总有一天,一切都会变好。”这句台词,透露着无限的希望,但也充满了沉痛和压抑。
这是一部沉重到令人落泪的电影,残暴、变态的老师,甚至被同化作恶还一脸淡漠的学生,人性之寒在从众之恶,集体作恶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所幸结局还是饱含温暖和希望的。
全国初中升高中的入学率最终会被定为50?
完全有可能,因为陕西在2019年的高中阶段招生中职普比已经达到了4:6,早就有传言2020年会达到5:5。
国家政策方面。1、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2、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9年全国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同时增设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见下图)
这些政策的出台都充分说明国家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了。
我国要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二战后的德国只所以能够迅速站起来靠的就是精益求精的制造业。我国虽为制造大国,但与德国、日本相比还有差距,“Made In China”时常被人认为是假货、劣质品的代名词。我们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一大批优秀的技工,所以只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才能使我国变为制造强国。
职业教育为孩子打开了另一扇窗,只要奋斗,世界同样精彩。社会上很多家长认为上高中考大学才是正道,但在国家政策已经发改变的今天,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明显就不合时宜了。我曾见到过这样的一幕:一位父母长年在外打工的孩子中考总分152,英语、数学均在30分以下,电话中父亲严励训斥儿子,必须上普高,那怕花再大的代价……”我不知道这位父亲从哪来的底气,最后这位父亲花了10万元将孩子送进了一所私立高中,结果孩子跟不上,高二会考完就当兵去了。
其实对于学习比较差的学生,如果上职中学一门技术照样可以出人头地,还能让他们在调整和重塑自我中找回自信。我身边有几个职中学生在方太厨具、紫翔电子、一气无锡柴油机厂实习时月工资就超过了6000元,超过了有些二本、三本毕业生。
另外选择中职,既能就业,也能选择继续升学,升学的比例还高于一般普通高中。
我省高职单招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三门文化课考试和职业技能考试,其中文化课考试每科满分150分,总分450分;职业技能考试满分300分。高职的分数线为100分,如果能在技能大赛中拿奖还可以免试入学。
总之,职业中学是国家重点发展的对象,所以全国初中升高中阶段中职普比达5:5(即普通高中入学率为50%)完全有可能。
城市中的乌托邦什么意思?
意思是幻想中的城市。
乌托邦是尽善尽美的理想世界,或完美的最终解决。理想与乌托邦有一根本不同点,这就是理想未必是无法实现的,而乌托邦则肯定无法实现。乌托邦永远只能存在于人类的意识和文字中。乌托邦必然要有完美的性质,理想却不必。
理想与乌托邦之间有重要的区别。但它们有一共同的本原,这就是人类希望与梦想的本能。理想是它的一般表现,而乌托邦是它的最高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