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埃3存档,雍正亲自赐封的世袭罔替的怡亲王?
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端午节前的一天,雍正帝在圆明园的居所中得到了一个让他极度悲伤的消息:他最为信任的心腹重臣、唯一具有手足感情的爱弟、议政王大臣会议领班、怡亲王允祥,因多年操劳国事,长期在高负荷状态下工作,导身体不堪重负、油尽灯枯,尽管自去年冬天开始修养调理,“医祷备至”,到底也没能挽回康健身体,病势愈发沉疴,于当日病故于京师王府中,年仅四十四岁。
允祥的去世,让一向有着刻薄寡恩、御下严苛、冷酷刚毅面目的雍正帝展现出了异乎寻常地哀痛之心,他为允祥举办了盛大肃穆的葬礼,同时自己亲自穿素服前来祭拜,向允祥的灵位奠酒、致哀,甚至不顾身份在葬礼上嚎啕大哭,并当着诸臣的面,悲切地追忆自己年幼之时和允祥相处的往事:
“忆昔幼龄,趋侍庭闱,晨夕聚处。比长,遵奉皇考之命,授弟算学,日事讨论每岁塞外扈从,形影相依。贤弟克尽恭兄之道,朕兄深笃友弟之情。天伦之乐,宛如昨日事也。”
从这里可以看出,雍正帝的内心对允祥这个弟弟的深厚感情和近乎失态的缅怀。
允祥去世后,雍正帝著令将其名由之前的“允祥”改回“胤祥”(允祥原名胤祥,雍正帝登基后为避帝讳,改名为允祥),加赐谥号“贤”,赐“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敬语于谥号之前,以示对胤祥的恩宠怀念之情。雍正帝的这些超出常规的举动,显示了他对胤祥的思念和追忆溢于言表。
胤祥在世时,一直谢绝雍正帝给予自己以及后世子孙“世袭罔替”的爵禄待遇,多次把雍正帝想要将怡亲王爵位升为世袭封爵的旨意善意推辞掉,这使得雍正帝既感动又钦佩,愈发信任允祥,称呼他为“柱石贤弟”,并深有感触地赞誉允祥说:
““朕实赖王翼赞升平,王实能佐朕治平天下。咸谓圣王贤臣之相遇数千百载而一见,今且于本支帝胄之间得之。”
而雍正帝对于胤祥的倚重,在雍正一朝,再没有其他人可以相比。
允胤祥去世后,雍正帝除了追崇他本人之外,还特别下旨,将怡亲王世子弘晓册立为亲王,并明确了“世袭罔替”资格:
“吾弟之子弘晓,著袭封怡亲王,世世相承,永远弗替。凡朕加与吾弟之恩典后代子孙,不可任意稍减。”此外,雍正帝额外再给胤祥一系加恩,册立其第四子弘皎为郡王,一并赐封“世袭罔替”:“著令怡贤亲王子第四子弘皎加恩封授郡王,以嘉王之功勋。”弘皎因此得封宁郡王,世袭罔替。
从此后,怡亲王胤祥(允祥死后,经雍正帝特许,可以改回胤祥的原名)的后代,就得到了亲王、郡王各一位的世袭资格,这在整个清朝二百多年间都是罕见的(只有清初的礼亲王代善及其后裔中因军功封爵,有一个亲王、两个郡王的世袭爵位。而胤祥的后裔都是恩封世袭爵位,这就可以看出他被雍正帝宠信和加恩之深。)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雍正帝驾崩,第四子宝亲王弘历奉遗诏即位,即乾隆帝。乾隆帝继位后,按照雍正帝去世前的旨意,在怡亲王一系已经有了怡亲王、宁郡王两个世袭王爵之外,再授予胤祥庶长子弘昌贝子爵位(清代宗室封爵制度:亲王庶子只封二等镇国将军,弘昌以胤祥庶子身份得到贝子封爵,是莫大的恩典。)
乾隆四年(1739年)十二月,因为怨恨父亲在世时对自己的压制,以及想要进一步获取更大利益,心怀不满的弘昌暗中勾结同样对父亲乃至雍正帝、乾隆帝不满的四弟宁郡王弘皎(弘皎本来是胤祥嫡长子,应该承袭怡亲王爵位,但胤祥不想让成年儿子继承爵位、从而将来给皇权造成威胁,所以特地选择了嫡幼子弘晓继承爵位,雍正帝也同意胤祥改嗣,弘皎因此失去了继承权),参与了康熙帝废太子胤礽之子理亲王弘皙所牵头发起的宗室谋夺皇权之逆事,想要推翻乾隆帝,扶立弘皙继位。
但是诸人谋事不密(或者说根本就是以卵击石、痴心妄想),事情刚刚起了个头,就被洞悉一切的乾隆帝迎头击碎,弘皙、弘昌、弘皎等人还来不及有任何实际动作,乾隆帝就把他们一网打尽,软禁关押在宗人府,并严查其罪证。
在事情水落石出后,乾隆帝下令将弘皙革除王爵,永远圈禁在景山。弘昌革除贝子爵位,降为闲散宗室,收回御赐府邸,任其自生自灭。弘皎则因为是对国家立有大功的怡贤亲王胤祥嫡子(比弘昌这个庶子重要多了)、又是雍正帝生前亲封的世袭郡王,不好过分处置,所以乾隆帝没有加罪于他,吩咐将其释放回府,但宁郡王爵位从此由世袭罔替改为降等承袭,弘皎的郡王俸禄也终身停止发放,等于不废而废。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弘皎默默无闻地死于宁郡王府,身后谥号“良”,称宁良郡王。同时,宁郡王爵位在弘皎去世后三世降封,一路从贝勒、贝子、奉恩镇国公直降到奉恩辅国公,然后才以辅国公世袭。这一支怡亲王小宗后裔,因为始祖弘皎的不谨慎,永远失去了世袭郡王资格。(当然,百年后的机缘巧合之下,弘皎后裔又奇迹般获得了大宗宗子地位,承袭了世袭怡亲王爵位。)
在两个兄长不自量力挑战皇权的愚蠢行动中,第二代怡亲王弘晓因为才满十八岁,年幼本分、谨小慎微,所以没有被牵扯进“弘皙谋逆案”内,算是为怡亲王一系保住了根本。但乾隆帝还是对其没有主动出面举报弘昌、弘皎二人的作乱之事而心有猜忌,虽然表面上不予加罪,但私下多少有些恼怒。乾隆七年(1742年)三月和八年(1743年)八月,乾隆帝借口弘晓年幼不谙政事,将其所兼任“管理理藩院事”、“正白旗满洲都统”两职免去,让他回府“安心读书”。此后,弘晓再也没有担任过朝廷的重要差事,只是以世袭罔替的亲王爵位,参与朝廷大典、按例列班朝觐、名义上参与议政王大臣会议,仅此而已。
弘晓也乐得清闲,为了不让皇帝猜忌自己,于是尽量减少对朝政的参与,一心专注于收藏古文典籍,他在怡亲王府内修建了数座精美的藏书楼,分别取名“乐善堂”、“明善堂”、“安乐堂”,把费尽心思搜集而来的古典文献、善本孤本、传世典籍都藏于其中、时时观摩,并根据诸多藏书写出了《明善堂集》,作为自己一生志趣爱好的总结。
如此低调、内敛的处世哲学,和远离朝堂、以藏书家和诗人自娱自乐的态度,使得弘晓躲过了来自乾隆帝的打击,得以将世袭罔替的怡亲王爵位安稳守住,给父亲怡贤亲王胤祥保住了家族的荣耀,从这一点上来说,弘晓也算是怡亲王一系传承不断的功臣。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四月,第二代怡亲王弘晓在低调谨慎了大半辈子后平静去世,一共当了四十八年亲王,时年五十七岁。乾隆帝对于这个识相知趣的小堂弟还不错,赐其谥号为“僖”,称怡僖亲王,命礼部和宗人府、内务府按制度操办其葬礼,并额外加赠治丧金一万两,让弘晓的次子永琅世袭了怡亲王爵位(弘晓长子永杭,在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去世,没有子嗣。),永琅是第三代怡亲王。
在之后的四十七年内,怡亲王经历了五代传承,传到了始封亲王胤祥的五世孙手中,其世系为: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弘晓次子、第三代怡亲王永琅袭爵,嘉庆四年(1799年),永琅薨逝,朝廷追谥为怡恭亲王。
嘉庆四年(1799年),永琅之孙、第四代怡亲王奕勋袭爵(奕勋为永琅次子绵标之子,嘉庆四年(1799年)绵标先于其父永琅去世),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奕勋薨逝,朝廷追谥为怡恪亲王。
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奕勋长子、第五代怡亲王载坊袭爵,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年仅五岁的载坊薨逝,没有子嗣、朝廷没有赐谥号。
自五岁的载坊去世后,世袭罔替的怡亲王爵在长达五年的时间内一直空位,直到道光五年(1825年),道光帝才下旨以怡恪亲王奕勋次子、第五代怡亲王载坊异母弟、时年十岁的载垣承袭怡亲王爵位,延续这“世袭罔替”的王爵。载垣也是第六代怡亲王。
承袭怡亲王之后,载垣被道光帝、咸丰帝两代皇帝所倚重,年纪轻轻就先后出任正蓝旗汉军都统、正红旗汉军都统、镶蓝旗蒙古都统、镶白旗汉军都统、镶红旗满洲都统、御前大臣、阅兵大臣、十五善射大臣、镶黄旗领侍卫内大臣等要职。而在皇室宗族之内,载垣还担任过管理镶蓝旗觉罗学、正蓝旗总族长、宗人府右宗正、宗人府宗令、玉牒馆总裁等地位尊崇的职位,太庙祭祀大典、皇族近支婚嫁这些重要的差事大都由其主持。此外,銮舆卫、虎枪营、御枪营、善扑营等皇帝亲卫军队也由载垣负责统管。
在道光和咸丰两朝,载垣是道光帝和咸丰帝最为亲近依仗之宗室重臣,其所受到的恩宠是包括道光帝和咸丰帝亲兄弟在内的其他皇室宗族子弟都不能比拟的,载垣的权势地位和被皇帝倚重的程度几乎可以同他的祖先、第一代怡亲王胤祥受到雍正帝的圣恩眷顾相比。
道光三十年(1850)正月,道光帝驾崩,在临终前,道光帝亲授顾命,让族孙载垣为顾命大臣(之一),辅佐即将继位的皇四子奕詝(咸丰帝)。而咸丰帝即位后,也一直信任和倚重载垣,让他出任要职,参与朝政,掌握中枢大权。
咸丰十年(1860年)七月,载垣于危急时刻被咸丰帝任命为钦差大臣,与入侵的英法联军展开谈判。但是谈判最终破裂,英法联军在击败清军的抵抗,攻入了京师。咸丰帝被迫以“木兰秋狝”的名义匆匆逃往热河避暑山庄,载垣等重臣奉命随扈一同前往。
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咸丰帝驾崩于避暑山庄,临终前他再授予载垣顾命之责,让他以“赞襄政务大臣”的名义、与郑亲王端华、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肃顺等七人共同辅佐皇长子载淳登基,并主持中枢政务,并明确“顾命大臣”中以载垣为首(实际是以肃顺为首)。载垣“两受顾命”、“两辅新君”,权势和地位达到了其一生的顶点(这个待遇在名义上甚至比胤祥当年的议政王大臣地位还要高)。
咸丰帝驾崩后,顾命大臣们拥立其独子载淳登基,即同治帝(当时拟定的年号是祺祥)。不过同治帝登基后顾命大臣们和咸丰帝皇后钮钴禄氏(慈安太后)、同治帝生母叶赫那拉氏(慈禧太后)之间因为最高权力的控制和分配产生了尖锐的矛盾,乃至于不可调和。争吵最激烈的时候,小皇帝载淳都被吓哭、甚至尿了裤子。两宫皇太后因此深恨辅政的载垣、端华、肃顺等人,欲除之后快。
咸丰十一年(1861年)九月,在奉咸丰帝灵柩自避暑山庄返京途中,两宫皇太后秘密和早就暗中联络多时、制定了抓捕顾命大臣计划的咸丰帝六弟、恭亲王奕䜣合谋,设计将顾命大臣中的实际首脑肃顺和其他七人分开,然后突然在京师和密云两处发动政变,把载垣、端华、肃顺等顾命八大臣全部拿获,一举夺回了朝政控制大权。咸丰十一年是辛酉年,所以两宫皇太后和恭亲王奕䜣所发动的政变被叫做“辛酉政变”。又因为小皇帝载淳初定的年号是“祺祥”,因此后世史书上也称为“祺祥政变”。而两宫皇太后在政变成功后即改年号为“同治”,意在“协同治国”之意。
在夺回权力控制权后,两宫皇太后以同治帝的名义下旨,将肃顺斩首弃市,怡亲王载垣和郑亲王端华则免除显戮、“开恩赐死”,在宗人府内赐白绫自尽。载垣被赐死时,年四十六岁。他的被杀对怡亲王一系是一次最为严重的打击,世袭的怡亲王王爵因此几乎被废除。
同治元年二月(1862年),载垣被赐死半年之后,两宫皇太后已经开始了“垂帘听政”,为了收伏人心、也为了团结宗室,两宫皇太后以怡贤亲王胤祥功勋卓著、恩泽后人,其世爵不应因宗子有罪而彻底废封,于是以同治帝的名义下旨将怡亲王大宗封爵返还,但暂时没有直接归还亲王爵位,而是降为不入八分辅国公,以彰显载垣之罪不可轻易免除。
载垣的罪行十分严重,所以以他为代表的怡亲王大宗(怡僖亲王弘晓直系后裔)在朝廷返回封爵之后还是被取消了承袭资格,另以怡亲王小宗——胤祥第三子弘暾的玄孙载泰为新的怡亲王宗子,承袭朝廷返还的不入八分辅国公爵位,并代替原本的大宗—怡僖亲王弘晓一系,主持怡贤亲王胤祥及诸代怡亲王的祭祀(不包括载垣)。从此,原本的怡亲王大宗—怡僖亲王弘晓的直系后裔们在同治二年(1862年)之后再也没有了大宗资格,只被象征性地保留了两个奉恩将军爵位(清朝宗室爵位中最低一级),就此退出了怡亲王世序传承,实际上已经被废黜世袭亲王爵位。
同治三年(1864年),朝廷收复了江宁,因此对诸宗室及朝廷重臣加恩授爵,封赐甚厚。在“辛酉政变”中被废黜世袭罔替资格的怡亲王封爵,也因此得以复封。
这一年七月,两宫皇太后以同治帝的名义册封怡贤亲王胤祥第四子宁良郡王弘皎的玄孙奉恩镇国公载敦为怡亲王,并恢复了怡亲王封爵的世袭罔替资格,载敦也是第七代怡亲王。而原怡亲王府宗子、不入八分辅国公载泰则改袭因载敦入继怡亲王而遗留下来的弘皎后裔封爵——奉恩辅国公(宁良郡王弘皎在乾隆时期被取消世袭罔替资格、改为降等承袭,三降后以奉恩辅国公世袭传承)。
载敦在承袭了世袭的怡亲王爵位后,朝廷追封他的曾祖永福(弘皎次子)、祖父绵誉(永福第四子)、父亲奕格(绵誉第三子)为怡亲王,改为怡亲王大宗世系。
光绪十六年(1890年),第七代怡亲王载敦去世,朝廷赐谥号“端”,称怡端亲王,其长子溥静袭爵,为第八代怡亲王。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怡亲王溥静参与了庄亲王载勋、端郡王载漪、辅国公载澜等宗室王公支持义和团的行动,主张和联军开战。侵略军击败清军、侵入京师后,洗劫了怡亲王府,并抓住了来不及逃走的溥静。之后溥静在王府中莫名其妙死去,传闻是被侵略军故意报复鞭答致死。
之后,慈禧太后为向八国联军求和,惩办了部分主战宗室大臣,庄亲王载勋被赐死,端郡王载漪、辅国公载澜被革爵流放。而已经去世的怡亲王溥静也被以“纵庇拳匪、参与启衅”的罪名革除爵位,以示严惩之意。怡亲王爵位第二次被除封废爵。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七月,局势逐渐平息后,慈禧太后返回了京师,并以光绪帝的名义下诏恢复了空悬三年之久的怡亲王封爵。不过,因为原怡亲王溥静的“参与启衅”之罪,他的儿子们都被剥夺了大宗承袭资格,怡亲王爵改由怡端亲王载敦次子、溥静之弟溥耀的独子、时年仅仅两岁的毓麒承袭。毓麒是第九代、也是最后一代怡亲王。
宣统三年(1911年)八月,在武昌城外的隆隆炮声中,大清王朝终于走到了尽头。一九一二年二月,清朝的实际统治者隆裕太后以宣统帝的名义宣布退位,清朝灭亡。十二岁的怡亲王毓麒也因此失去了世袭亲王的身份,成为普通平民。
毓麒年少无知、不能持家,因此家道迅速中落,为了维持生计,他将历代怡亲王陵墓上的树木先后伐倒变卖一空,又将有一百多年历史的怡亲王府也抵押给了别人,以此换取养家糊口的经济来源。到一九四八年十月,四十九岁的末代怡亲王毓麒终于走完了他的一生,在默默无闻中于北平(北京)去世,而毓麒的去世,也标志着二百二十六年的怡亲王世系传承,从此彻底走进了历史的尘埃之中。
一次性无菌物品有哪些使用制度?
1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全院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购置、储存、发放、使用及使用后的分类处理进行统一管理; 2 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 (1)对新进或拟更换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产品进行相关审核,包括审核国家要求的有关证件,并做好登记 ; (2)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登记、储存、发放进行监督,并抽查产品的外观质量; (3)监督临床使用情况及用后的无害化处理,对临床出现的异常反应及时开展调查; (4)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实行日常和定期的监督、检查和管理,并及时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有关部门汇报与反馈; 3 医院设备科负责: (1)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采购、储存,并做好质量验收、登记等工作; (2)检查产品有效证件,登记并备案; (3)对入库产品进行登记,建立登记帐册,登记项目包括入库时间、生产厂家、产品名称、批号、数量、规格、单价、消毒或灭菌日期、失效期、经办人等,并进行质量验收,包括定货合同、发货地点和贷款汇寄帐号应与生产企业/经营企业一致,并检验合格证、生产日期、消毒或灭菌与失效期等,进口的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应有中文标识;库房要求阴凉、干燥、通风、室内保持清洁,物品置于物架上,离地≥20CM、离墙≥5CM、离天花板≥50CM不同种类、不同型号的产品应分开放置; 4 消毒供应室负责: (1)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发放,复检产品大、中、小包装情况,抽查产品外观质量,检验产品批检合格报告; (2)对入库产品进行登记,建立登记帐册,登记项目包括入库时间、生产厂家、产品名称、批号、数量、规格、消毒或灭菌日期、失效期、经办人等,并进行质量验收,检验每箱(包)产品检验的合格证、生产日期、消毒或灭菌与失效期等,进口的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应有中文标识;库房要求阴凉、干燥、通风、室内保持清洁,物品置于物架上,离地≥20CM、离墙≥5CM、离天花板≥50CM,不同种类、不同型号的产品应分开放置; (3)严格执行一次性物品发放制度,不得将包装破损、失效、霉变的产品发放至使用科室; (4)禁止为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重复使用进行消毒与灭菌; (5)在上述工作中如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并上报护理部和医院感染管理科; (6)不得一次下发科室多量一次性无菌物品 5 使用部门应做到: (1)使用部门负责人负责复查产品小包装情况、生产批号及产品外观质量、进口产品有无中文标识等; (2)使用人员使用前应检查小包装的密封性、有效灭菌日期和失效期、产品外观质量、进口产品有无中文标识等; (3)使用过程中密切观察,出现异常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做好留样与登记,样品进行热源检验,并及时报告值班医师和护士长,由护士长报告护理部、感染管理科、设备科,同批未用过的物品必要时封存备查; (4)用后的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严格按感染性废物分类处理,做好登及签字,不得随意丢弃或卖给任何单位或个人;严禁流入社会; (5)各科室不得自行购置任何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 (6)禁止科室领入多量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 6一次性使用无菌用品后的无害化处理,由护理部、总务科、进行管理,感染管理科进行监督管理; 7 对个人从院外带回的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原则上不得应用;若需应用,则应查验消毒灭菌日期、失效期,外观质量等,使用前在本科室登记备案,由科室主任审批签字后方可使用;如在手术室使用,还应在手术室护士长处登记备案。若发生质量问题,引起医疗纠纷等,由使用者及所属科室负责人承担相应责任; 8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禁止重复使用,否则由此引发一切后果,全部由当事人及其所在科室负责; 9对违反上述规定的科室与个人,由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责令限期整改,并视情节轻重,可处以500-1000元罚款;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执行,本院原有文件《关于一次性医用器具管理的若干规定》同时废止。 二00八年七月三十日 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防止医源性疾病的传播,加强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工作,制定本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科或专职人员负责对本单位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使用管理及回收处理进行监督,并对购入产品的质量进行监测。 1、医院所用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必须由设备科统一集中采购,使用科室不得自行购入。 2、医院采购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必须取得省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和卫生行政部门颁发卫生许可批件的生产企业或取得《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经营企业购进合格产品;进口的一次性导管等无菌医疗用品应具有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 3、每次购置,采购部门必须进行质量验收,订货合同、发货地点及贷款汇寄帐号应与生产企业、经营企业相一致,并查验每箱(包)产品的检验合格证、生产日期、消毒或灭菌及产品标识和失效期等,进口的一次性导管等无菌医疗用品应具灭菌日期和失效期等中文标识。 4、设备仓库负责建立登记帐册,记录每次订货与到货的时间、生产厂家、供货单位、产品名称、数量、单价、产品批号、消毒或灭菌日期、失效期、出厂日期、卫生许可证号、供需双方经办人姓名等。 5、物品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距地面≥20cm,距墙壁≥5cm。不得将包装破损、失效、霉变的产品发放至使用科室。 6、科室使用前应检查小包装有无破损、失效、产品有无不洁净等。 7、使用时若发生热原反应,感染或其它异常情况时,必须及时留取样本送检,按规定详细记录,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设备科。 8、医院发现不合格产品质量可疑产品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得自行作退、换货处理。 9、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使用后,须进行消毒、毁形,进行无害化处理,禁止重复使用和回流市场。 10、医院感染管理科须履行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采购、管理和回收处理的监督检查职责。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必须严格保管,不得将包装破损、超过“灭菌有效期”及包装上未注明灭菌日期和无菌有效期的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用于临床。 一次性无菌物品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距离地面>20cm,距离墙面>5cm,距离天花板>50cm。 供应室对每批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进行核查厂方该批细菌内毒素检测合格报告单后再向临床发放。并指定专人对用后的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具进行回收、毁形和无害化处理并记录存档,严禁重复使用和汇流市场。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拆除外大包装后方可传入无菌物品存放间。 加强库房管理,做到月有计划,出入货帐目相符。 消毒供应室按临床需要,同意下送至临床科室,双方经查对后办理物单签字手续。 发放要严格以旧换新,发放与回收保持动态一致。
世界上真的发现过史前核爆遗迹吗?
扒皮所谓的史前核爆谣言,提供给真相爱好者。
网上有大量复制黏贴的文章和帖子都言之凿凿的声称,印度古代城市焦特布尔和附近就是发生史前核爆遗迹的地区,发生时间大约在八千到一万年前,宣称者说,直到现在在焦特布尔都可以找到无可争议的发生过古代核战争的证据。这些证据听起来真的是坚如磐石,似乎无可争辩,但它们全都是编造的谣言,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许多相关谣言。
让我们总结一下这些流传的故事的核心观点吧。1、印度城市焦特布尔有着非常高的放射性,此地居民的患癌风险很高,而且新生儿的先天缺陷率也很高,很可能是古代核爆炸的证据。
抱歉,如果真是古代的核爆,它的放射性根本不可能存留至今,没看到广岛和长崎一直都在住人么,而且广岛和长崎的居民,并没有因此有更高的患癌率和新生儿先天缺陷。
图示:左上广岛被核弹袭击前,右上被核弹袭击后;下今日的广岛。
在原子弹爆炸中产生的绝大多数放射性同位素只具有极短的半衰期,以秒,小时或天来度量,因此它们将迅速衰变,辐射水平会极快地降低到安全水平。而那些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是铯-137和锶-90,它们的半衰期也只有30年和28年,如果真是远古核爆炸,那么它们也将早就衰减到低于自然辐射背景水平了。虽然核弹也会产生一些长寿命同位素,但它们的数量太少了,不需要考虑。更何况还有风吹雨打这些因素,放射性尘埃很快就会被冲洗走,不会长期呆在地表,一旦它们被掩埋到足够深的地方,也就无法对当地的现代居民造成什么危害了。
图示:印度城市焦特布尔,一座蓝色之城。它兴建于大约600年前。位于达尔大沙漠的边缘,关于这座城市某些地区的高放射性的谣言完全虚幻不实。
2、焦特布尔附近还有一个巨大的坑,这个坑似乎除了一次巨大的热核爆炸外,无法解释它是如何形成的,坑的名字是Lonar Crater。
的确有这么一个坑,但它不在焦特布尔附近,实际上它离焦特布尔大约数百公里之遥, 距离焦特布尔东南约775公里,甚至更远,它就是一个陨石坑,直径约1.8公里,它是在大约570,000年~656,000年前形成的。不论如何这个坑的历史远远超过传说中古代核大战的8,000~10,000年前。矿物学和喷射物的证据证明了它是一个超高速撞击形成的坑,而不是炸弹坑或火山爆发形成的,关于Lonar Crater并没有任何特殊的神秘之处,地球上的大型陨石坑也远不止它一个。
3、在焦特布尔西边发现了神秘的Mohenjo-Daro和Harappa古城
据说这些城市里有多达五十万骷髅,他们好像是同时死亡的,他们就这样零乱地躺在大街上没有被埋葬,而且这些骷髅是有史以来最具放射性的骷髅,放射性与广岛和长崎的骷髅相当。很难想象除了核武器还有什么办法瞬间杀死这么多人。
在古代要拥有数十万人口的古城,这事情要是真的,早就轰动考古界了,仅仅是数十万人这个数据就足以震惊世界。但实际上没有哪个远古城市,能拥有这么多人定居其中。而且,在焦特布尔西部的任何地方都没有古城,那里是塔尔沙漠,很早就是一个沙漠了,那里压根不适合住人。而Mohenjo-Daro和Harappa距离焦特布尔约500公里远,两个城市相距遥远,对它们的考古发掘没有发现任何奇怪的东西。
4、此外,还有一个古印度文献能够印证发生过核大战。这篇古印度文献就是著名的古印度梵文长篇史诗,名为Mahabharata(薄伽梵歌),据说其中有这样的记载,而它似乎描述了核战争:
一个单独的射弹充满了宇宙中的所有力量......一盏烟雾和火焰的白炽柱,一万个太阳一样明亮,它的辉煌升起......它是一种未知的武器,一个铁霹雳,一个巨大的死亡使者整个比赛都变成了灰烬。尸体被烧得太难以辨认了。他们的头发和指甲掉了下来,陶器没有任何明显的原因破碎,鸟儿变白了。几个小时后,所有的食物都被感染了。为了摆脱这场火灾,士兵们全身心投入河中。至于言之凿凿的《薄伽梵歌》史诗中关于似乎很像核武器的东西,压根在薄伽梵那这本书中找不到,号称这本书里有核武器描述的传言,肯定没有一个人懂古梵文,没有任何一个懂古梵文的专家说过上面那段话,所以传言只能来自各种译本,但只要去搜索一下《薄伽梵歌》的译本,就会发现这些描述完全找不到。编造谣言的人,相信99.9%的人要不会去验证一下,只要伪托一本足够古老的书,而且不是大众广泛阅读过的书,那么他编造的东西,就很难露馅。
图示:网上有在线版本,你绝对搜索不出来,这个古印度史诗中有上面那些看起来很像核武器的描述,不论中文版本还是英文版本你都可以尝试一下。
谣言的源头据考证,关于古代核战争的最初文章,是2000年9月在一家名为KeelyNet的新闻网站上发布的,但后来这篇谣言文章被网站删除了,因为总有明眼人会知道是造谣,只要坚持常识就知道只能是谣言,否则哪还需要到处找外星人呢。要真发生过史前核战,只能是高科技外星人到过地球嘛。虽然当初的网站删除了古代核战争的原始文稿,但著名阴谋论网站,
Rense.com
,存档了那篇文章,你可以在那个网站上读到许多阴谋论文章。没办法,许多人就是喜欢阴谋论或者稀奇古怪的事情,这大概也是基本人性吧。尤其互联网更是一个争夺眼球的地方,标题党满天飞,再耸人听闻的故事都有人敢编出来说。但作为科普博主,还是不要为了眼球传播谣言比较好吧 。这个问题下,一些标记着科普标签的博主也在传播这个谣言,让人叹息。
关注裸猿的故事,给智商充值,防止上当受骗关于档案的诗句?
1. 兰台虽小天地宽,尘埃落知泰山重。
2. 知千秋功过,理古今渊源。
3. 身置浩瀚铅海,胸装史册万卷。
4. 人生如档案,用心写灿烂。
5. 兼收并蓄,真假任凭当世说;立案存档,是非留与后人评。
6. 欲寻何处通古今,且到此厢探深浅。
7. 归档存记忆,留史鉴未来。
8. 存真求实对历史负责,鉴往知来为现实服务。
9. 件件卷卷流万古,字字句句耀千秋。
10. 鉴古知今,故纸堆里藏乾坤;资政育人,文书卷中学问深。
11.兰台虽小大世界,馆藏档案知春秋。
12. 库纳乾坤大世界,案容社稷万里川。
13. 地的伟大,在于孕育了无限的生机,档案的伟大在于它为社会的发展、历史的延续无私奉献。
14. 档案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15. 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
16. 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
17. 国步轨迹,档案尽藏。
18. 江河流万古,案卷鉴千秋。
19. 馆藏小世界,世界大馆藏。
20. 默默无闻守清贫,兢兢业业立兰台。
21. 以档为凭可正视听,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22. 一言一行不忘兰台形象,一举一动长思档案伟业。
23. 人类与档案同在,社会与档案同行,文明与档案同兴。
24. 以档存史传文明,以档资政鉴兴替,以档为镜育人才,以档作媒为人民。
25. 兰台传后世,鉴古照千秋。
26. 石室藏珍资治,翰墨飘香通鉴。
27. 字字句句皆史迹,件件卷卷是前鉴。
28. 是非成败铭史册,荣辱利患启后人。
每次自动存档出现失败?
游戏各方面都处理好了,就是不能存档这杯具一直纠缠着,游戏必备插件、GFW版本以及破解补丁等 各种方法都试过了 最后还是不能保存存档 对比尘埃2和尘埃3的存档位置及文档使用权限 完全没什么不同之处. 最后发现了一个问题 大多数不能存档的玩家都是因为使用过了 360C盘搬家功能 把C盘的My Documents文档搬家到C盘以外的盘并且命名为 “文档” 或者“我的文档” 将它改为英文名后发现 还是不能存档 这是因为你修改的只是表面意义上的字体路径而已 就好比一个文件包里的应用程序弄了一个快键方式在桌面上然后去修改这快捷方式的名字,怎么修改都没有影响原文件包里的主程序名字· 那这时候你就点击文档文件夹查看属性你会发现会多出一个“位置” 选项,点击查看 你会发现真正意义上的路径原来没有被修改 还是原来的 X:文档 或者X:我的文档 现在你知道该怎么做了 把这里的文档也修改为 “My Documents”吧!这样修改会以复制方式生成出英文名的文档出来 那么原来的中文文档我们就不用了·将它删除· 进入游戏 再试试 应该可以存档了 最后注明:转自3DM~
家藏的三十年以前的老物件?
三十年以前的老物件还真不少,如果晒照片恐怕没那么大的空间,只晒几个吧,其余以文字描述方式与大家共享:电器类有菊花牌电风扇。手动接纽,机械控时,铸铁底座,金属杆件,虽已三十八年,现仍完好如初。红旗牌照像机,索尼牌录放机及卡拉0K录像带。
文具书籍类:工作笔记(日记)本,各类图书杂志,珠算算盘。
收藏类有:四十五年前入伍的65式军装,水壶挎包,背包代,毛主席像。
日用品类:碗,勺,茶缸。上述物件,虽不贵重,但却有纪念意义和美好回忆,对自己来说也算“无价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