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连2遭遇战,破冰行动中马云波妻子于慧你怎么看?
于慧死了,对马云波是一种解脱。可我,却有点想哭。一方面,于慧是一个人,她是马云波的老婆;另外一方面,她又不是一个“人”,她代表了千千万万缉毒战警们。所牵挂,所寄托的亲情与爱情。
《破冰行动》的“马云波”之所以好看,是因为这个人物充满了普通人所拥有的人性,他来自老百姓。
马云波的“沉沦”跟老婆的吸毒密不可分。但,如果这个女人不替马云波挡子弹,也不会受伤,身染毒瘾。
如果马云波不是缉毒警察,也不会受到打击报复,更不会连累老婆受伤。
归根结底,这都是马云波的锅。
以小见大,我们的缉毒警察,所面对的工作的压力,生活的压力,是我们常人,经历不了,想象不到的。
就像《破冰行动》东山缉毒大队大队长蔡永强所说,他为什么把老婆孩子都送到外地,不得不夫妻两地分居?就是因为有受到打击的毒贩,跟踪,威胁,甚至殴打他的孩子,出于被迫,他把家小送到了外地。
同样,剧情映照现实,现实中的我们缉毒干警,所面临的压力与威胁,远比电视剧中描述的,要大的多。疯狂的毒贩,开着车,车上不仅有手枪,甚至有手榴弹,一旦发现无路可逃,就拉响手榴弹同归于尽,很多战警,在跟毒贩的搏斗中,英勇牺牲。
缉毒战警的家属,被特意与战警隔离,就是害怕受到毒贩团伙的报复。
君不知,最疯狂的墨西哥毒贩,前脚家属们举行完缉毒警察的葬礼,后脚就被毒贩灭了满门。
感谢我们生在中国,感谢我们缉毒战警无私的奉献。
再回到马云波,我其实挺喜欢他,他是个男人,真正的男人。都说,夫妻都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马云波如果是个无情又热衷功名的男人,早就跟老婆离婚了,更有甚者会把她送到戒毒所,以绝后患。
可是马云波,宁愿被毒贩抓住老婆的这个软肋,为了老婆,有限度的妥协,委曲求全,也不愿抛弃结发夫妻。这个,其实很难。
《破冰行动》把马云波的人性,刻画的很好,演员张晞临,把这个角色,演透了。
他对老婆的“疼惜加无力”,对林耀东的“不齿却无奈”,对李飞的“愧疚加失落”,对李维民的“惭愧加埋怨”,这一切,都在戏里。再说到于慧,这个角色,其实就代表了缉毒警察的亲属群体,她不是单单特制个人。
作为家庭妇女,她是称职的,可是丈夫的职务,也给她带来了额外的麻烦,甚至是痛苦,没有嫁给马云波,她原本不会受到枪击的伤害,嫁给了马云波,嫁给了缉毒警,有时候就意味着,一种承担,一种夫妻间的共患难。从这个方面来看,于慧很伟大,缉毒警的家属们,很伟大。
于慧最后死了,作为局外人,无情一点,我替马云波庆幸,庆幸他没有了软肋,再也不受毒贩林耀东的要挟,他可以完成自我的救赎。
但是从夫妻的角度看,功名利禄,在亲情,爱情面前,有时候就是过眼云烟。别看鹏哥说的简单,功名与爱情,孰轻孰重,又有几个人能分得清?古代的陈世美,考取功名,皇帝许配公主,不是也抛妻弃子了么?
现在的很多人,为了情欲,为了金钱,为了利益,不也宁愿离婚,也不想再受拖累?
老婆重病将死,也有那携款潜逃,留下老婆在医院苦捱的“禽兽”。
有时候,做人很简单,做“马云波”很难。
剧情映射人生,也道尽人间千般情,珍惜眼前人,共勉。我是大鹏哥,喜欢就关注我。
推荐10部百看不厌的经典电影?
谢谢邀请回答
对于我个人来说百看不厌的电影真的极少,特别是内地拍的一些,真的很烂,不是演员都是小鲜肉就是精品了。
下面来说说我给推荐的几部百看不厌的电影吧。
第一部《大话西游》和《月光宝盒》
虽然是两个,但是我觉得这两个是必不可分开的,1995年香港和内地上映的,直到1997年网上流传才开始迅速走红。主演周星驰、吴孟达、朱茵等等无厘头喜剧真的百看不厌,那一句“曾经有一份爱情……”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
第二部 林正英主演的《僵尸先生系列》
要说僵尸电影,林正英的僵尸系列必须要看啊,不管是多么可怕,只要有英叔在,啥都不怕了。
林正英的其他一些比如《一眉道人》《鬼打鬼》《人吓鬼》等等都是很不错的。
第三部 《古惑仔系列》
提起古惑仔都知道郑伊健、陈小春那时候真的是很火啊,可能还有一个更让人又爱又恨的人就是(乌鸦),哈哈,这人可不是好惹的,可能00后的都不知道,也不足为怪。
古惑仔主要是洪兴的陈浩民、山鸡、等人出生入死的故事。
第四部 《人在囧途》
人在囧途是由徐峥、王宝强主演的喜剧电影,电影以春运为主,讲述的老板李成功和讨债挤牛奶的牛耿前往长沙的旅途故事
第五部 《东方不败系列》
说起东方不败,我相信大家想到的第一个就是林青霞。
东方不败系列有二部,第一部就是《笑傲江湖》,第二部是《东方不败风云再起》。
最美的女人和最美的男人合体,非林青霞莫属。
第六部 《功夫》
这是一部周星驰自导自演的顶级大师作品,我相信很难再超越了。
看了功夫后最让人忘不了的就是抽烟的包租婆、和穿拖鞋的火云邪神。可能大家看完整部电影都不知道男主角叫什么名字。
“少年,我看你骨骼惊奇,是万中无一的武学奇才……”
第七部《无间道》
主演,刘德华、梁朝伟、曾志伟等等,值得一看
第八部《倩女幽魂》
倩女幽魂由张国荣、王祖贤、午马主演
第九部《唐伯虎点秋香》
周星驰、巩俐主演,整部电影的笑点无数,虽然时间过去了二十年,但是这部电影真的能令人捧腹大笑。
第十部《黄飞鸿》
徐克导演的黄飞鸿系列很金典,李连杰主演,特别喜欢的就是李连杰的佛山无影脚,不知道你们小时候会不会这一招呢?
以上是我个人纯手工打字推荐的值得百看不厌的电影,喜欢会喜欢,谢谢
部队突围时伤兵怎么安置?
部队在突围时,对于伤兵的安置无外乎就是尽一切最大的努力救治,或者就任其自生自灭。
及时止损军队在战斗中,如果面临伤员占到部队人数的三分之一时,就要考虑是否撤退了。这个指标是安全撤离的临界点,毕竟一个伤员一般都由两名士兵或者医护兵负责抬担架。而当伤员占到部队人数一半的时候,这就相当危险了,考虑到轻伤或者一对一照顾伤员的情况,部队还能勉强撤离。而一旦突破上升到三分之二的伤员,几乎不可能安全撤离了,一名健康的士兵拖着两名伤员撤离难度是非常大的。此时就是与敌方一决雌雄的时刻了,如果在这种危急情况下还想撤离,很可能就会被敌方全歼,只有拼死一搏战胜对方才有活命的机会。
因此,很多将军都会提前做好打算,在不同伤亡的情况下做风险评估。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保存有生力量才是关键。当然如果是战略要地的进攻或者防守,那只有做玉石俱焚的打算,这时就没有突围时怎么安置伤兵的问题了,就是拼到一兵一卒也要干。
就地疗养部队在面对野外的遭遇战时,机动性非常的高,很容易就可以化整为零,各自突围。在红军长征中,对于重伤员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会将其寄养在同情革命的群众家里,并且会留下适当的疗养费给当地的老乡,多则六块银元,少则两块银元。在甘孜藏区,很多沿途的百姓就安置了人数上千的伤病员,留在西康的红军伤病员约3000余人。而如果是在有群众基础的地方,伤员就会留给驻地地下党员照顾。
在二战期间,欧洲战场上的部队都普遍能遵守《日内瓦公约》。本着人道主义精神,盟军不会向德军运送伤员的救护车和医护兵开枪,德军同样也不会向盟军的医护兵和救护车开火。这些伤员都会被送往附近的各自军队医院或者伤兵营救治。
但是这种情况对于日军来说是不存在的,日军在淞沪会战时,就公然轰炸标有红十字标识的医院,难民收容所,而且日军在攻陷香港后,进入圣斯蒂芬医院,屠杀64名英军伤员,并强奸杀害了78名女医生和护士。
自生自灭常德保卫战中,余程万带领8000名“虎贲军”驻守常德。三万日军浩浩荡荡对其发起了猛攻,余程万在日军的优势兵力和猛烈炮火下,败下阵了。全军将士英勇殉国,余程万率300残部突围,最后仅剩83人。当留在常德城内2000余伤兵看到余程万带领少数人坐船突围时,就像被抛弃的感觉。最后余程万也因丢下部下突围而落下了逃跑将军的恶名,被送交军事法庭审判,虽然没受到处罚,但是也留下了终生挥之不去的黑历史。
当然也有撞大运的伤员。盟军在二战时期发起的市场花园行动,由于事前情报失误,在盟军空降兵预定着陆的地点,德军已经提前部署了党卫军第二装甲军的两个装甲师和空降第一集团军的部分部队。孤军深入又缺乏重武器的空降兵损失惨重,盟军损失1.7万人,德军伤亡仅3300人,英军王牌第一空降师只有不到2000人突围。幸运的是德国医院救治了大批英军伞兵员,当时纳粹德国已是强弩之末,想必很多人想留下好名声,为以后铺路。
投降西方军队当面对敌军围城时,一般都会选择投降以保性命。但是投降在东方的价值观里是非常屈辱的,将军一旦选择投降,注定要承担历史的指摘。
衡阳保卫战中,第十军军长方先觉原本可以选择抛下7000受伤的官兵,独自突围。当时杀火了眼的日军,势必会对衡阳城里的伤兵大开杀戒。方先觉为了对城里的伤兵和百姓尽最大的责任,选择与日军求和,并且开出了要求日军不得伤害城中的百姓,伤兵和医务人员。日军在围困衡阳城的第47天凌晨,方先觉正式缴械投降。
根据《抗日圣战中的衡阳保卫战》一书中描述:此时仍有7000余伤患员官兵,于颓壁中痛苦呻吟,或举枪自杀,或跳井投江,或悬梁而亡;重伤不能行动者,争求轻伤者或持械官兵补他一枪,以了残生。
衡阳保卫战是空前惨烈的城市争夺战,据战后统计,中国军队伤亡17000余人,日军伤亡19380人。但是日军在1945年8月接受投降时,日军将领回答是48000余人。日军战史称,方先觉为骁勇善战之虎将,第十军寸土必争,其孤城奋战之精神,实令人敬仰。
方先觉在战后并没有被追究,但是却一直饱受争议。方先觉让日军停止屠杀伤兵,被迫投降。但方先觉本来是可以突围的,他放下武器只是一个交换条件,而不是贪生怕死。谁都愿意当道德楷模,但是如果为了顾全大局,谁又能像方先觉那样挺身而出,愿意承担万世的骂名,这所需要的勇气比马革裹尸还要大。
为什么锐雯的剑是断的?
锐雯手中的符文大剑是她自己弄断的,但是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锐雯来自诺克萨斯这个威名震天的强大帝国,诺克萨斯是一个有序的城邦,在这个国家,不管你来自哪里,不管你背景如何,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只要有能力的人都可以平步青云,也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权利、地位与尊敬。
同时,这个国家也是冷酷的,人们为了追求更高的地位而选择了不择手段,这也是一个侵略性很强的国家,所有敌人之间的战争都显得异常激烈,且不胜不归。
在这个实力就代表了一切的国家,锐雯和所有人一样,也怀着坚定不移的信念,也不断努力付诸行动去追求更加远大的前程。她还是士兵的时候就能够挥舞着和自己一样重的名叫“鸢盾”的巨剑,在战场上的她骁勇善战,从不畏惧死亡,于是她也成功的得到了诺克萨斯的赏识,也得到了诺克萨斯最高指挥官的馈赠,得到了一把的由巫术巫术锻造而成的符文大剑。
诺克萨斯是一个典型的军国主义国家,不断的入侵,不断的战争,锐雯也带领着部队一次次冲锋陷阵。在一次战争中,她的部队被艾欧尼亚的军队包围,屡次尝试也无法突围,只好像诺克萨斯请求救援,但是救援没到,等来的却是炼金术师辛吉德的生化弹幕,看着身边纷纷倒下的士兵和敌人,锐雯奋力逃了出来,开始了一段没有归期的流浪,而诺克萨斯却以为她已经阵亡在这次的生化轰炸之中。
逃出来的锐雯彻底的看清了诺克萨斯的无情冷酷和不择手段,这一切与她之前所信奉的诺克萨斯价值观相去甚远,于是她弄断了她的剑,以示切断与过去的联系,并以自我放逐为名,开始了流浪之旅,去寻找救赎,所以才会有这样的台词:
“我的双手沾满了罪孽”“我已经流浪了如此之久……”“不要回首过往”……扩展阅读:锐雯是一个从小被诺克萨斯文化所吸引,也受到了这个国家制度的影响,她深刻的知道只有自己超强能获得更高的地位,于是这样的理想一直左右着她,也成为了她的动力,直到达成了目标之后却发现现实与理想相去甚远,只好拖着疲惫的身躯和满是失望的灵魂去流浪,断了的剑就像断了的过去,一切重头开始。
断剑重铸之日,其势归来之时!
最后记得关注台长哦,一个有趣、有用、有态度的游戏自媒体。本文由悟空问答签约作者【游戏电台】所著,未经允许,禁止擅自转载。历史上的薛丁山真的把自己亲爹薛仁贵射死了吗?
历史上确有薛仁贵这个人,他是唐初名将,和评书《隋唐演义》书中牛鼻子老道徐茂功(又称徐世绩、李绩)同为唐太宗李世民的股肱之臣。
薛仁贵(614~683),名礼,字仁贵,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其祖上乃官宦世家,但到了父亲薛轨这一辈家道中落,加上父亲死的早,家境贫寒的薛仁贵以种田为生,18岁上娶妻柳氏。
(薛仁贵塑像)
有一天,薛仁贵去田里干活,遇到了一位白胡子老头,这老者是一位相师,他上前仔细端详薛仁贵的面容,尔后大惊失色道:“我看你五官有将相之貌,为何在这里荒度时光?现在太宗募兵准备征辽,你何投军干出一番事业!”说吧,老者飘然而去。
薛仁贵谨记老者的话,回家告别了妻子当兵去了,他要博一个功名,光宗耀祖,这一年是贞观十六年(642年),薛仁贵28岁。
(薛仁贵)
薛仁贵入伍后的第二年,他就随平辽大总管徐茂公参加了征辽之战。
活该薛仁贵露脸,初次参加战斗就在一次遭遇战中,单枪匹马的薛仁贵救出了被敌军围困顶头上司——郎将刘君邛。
白袍小将,威风凛凛,这一幕被唐太宗李世民看在眼里记在心中,这为以后薛仁贵的升迁打下基础。
贞观二十年(646年),唐太宗李世民遣徐茂公率10万唐军攻打高句丽。
原来当时高句丽的大将盖苏文杀了国王夺权引起内讧,盖苏文就是评书上所说的单雄信转世反唐的一个人物,唐太宗李世民想趁高句丽内乱平灭辽东。
这次征辽唐太宗御驾亲征,薛仁贵有幸参加了,在这次战斗中,他再次表现出可圈可点的战绩,随后薛仁贵被太宗升为游击将军,这是薛仁贵走上仕途的开始,这一年薛仁贵32岁。
在平辽战役中,唐军胜多败少,但就在回军的时候,徐茂功犯了一个兵家大忌,他下令屠城。
李世民知道后急忙制止,但是晚了,成千上万的老百姓血流成河,这更加坚定了辽东老百姓守城的决心,唐军不得不无功而返。
在回返的路上,太宗对薛仁贵感慨道:“徐茂公老矣!朕的旧将都老了,朕每次都想提拔骁勇雄健的将领,没有比得上你了,朕虽然没有得到辽东,得到你足矣!。
回到京城,李世民提拔薛仁贵为右领军中郎将,镇守宫城玄武门,要知道这个位置相当重要,之前程咬金就做过这个职务。
(李世民)
李世民去世后,他的儿子李治继位。
永徽五年(654)这年夏天下大雨,皇宫里积水严重,这时臣子、嫔妃们慌作一团,自顾自逃命去也!
此时薛仁贵站在高处大声呵斥指挥士兵救险,经过一番折腾,皇宫没有被水淹没,李治转危为安,事后为了表扬薛仁贵临危不惧,李治赐给他一匹御马。
显庆四年(659),45岁的薛仁贵再次随军征高句丽,由于战绩突出,事后被李治拜为左武卫将军,封河东县男。
龙朔元年(661年),一向和唐友好的回纥九姓铁勒部落谋反,李治大怒,于是拜郑仁泰为主将,薛仁贵为副将前去平叛。
在誓师大会上,李治对薛仁贵说,“我听说古代有善于射箭的人能穿透7层铠甲,你的箭能穿透5层吗?”
薛仁贵拉弓放箭,只听“嗖”的一声,利箭穿过五层而过,李治大吃一惊,当即命人赐给薛仁贵金甲一副。
郑仁泰、薛仁贵率军到了天山后,九姓特铁勒率领10万大军迎战,双方摆开阵势,叛军命十个骁勇善战的勇士打头阵。
此时薛仁贵摘弓在手,“嗖嗖嗖”三箭射死了三位勇士,其他勇士一看吓尿了,扑通一声跪下求饶。
后面的大军马上就乱了,此时薛仁贵大手一挥喊道:“给我冲”。九姓铁勒的士兵转头就跑,经过一番掩杀,薛仁贵取得了最后胜利。以上就是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史实。这一年薛仁贵47岁。
(薛仁贵)
乾封元年(666年),薛仁贵和徐茂公再次征高句丽,原来此次是因为盖苏文病逝,他的儿子们为了夺权发生了内讧。
经过三年的死磕,唐朝最终灭了高句丽,唐太宗李世民平灭辽东的遗愿最终实现,薛仁贵因功封为平阳郡公。
永淳二年(683年),薛仁贵因病去世年,享年70岁。
我讲了这么多,意思是想让亲们了解一下真实历史上的薛仁贵。
历史上有薛仁贵,但没有薛丁山这个人。也就是说薛仁贵没有薛丁山这个儿子。
(薛丁山)
薛丁山是评书演义中虚构的一个人物,书中还虚构了薛丁山有个儿子叫薛刚,说薛刚因为在正月十五观灯的时候,误杀了唐高宗李治的儿子,吓死了李治,为此惹来了灭门之祸。
李治的老婆为报仇杀了薛家满门,唯有薛刚逃了出去,逃出去的薛刚投奔了西凉,然后带兵反唐,其实薛刚反的是武则天,并不是反唐朝。
书中还说薛丁山用箭射死了他的父亲薛仁贵,事情是这样的:在一次战斗中,薛仁贵在白虎庙误入了敌人的陷阱,薛丁山赶过去,却看到一头白虎突然向薛仁贵扑过去,薛丁山本想射白虎,却在白虎庙当中误射死了自己的父亲。
这段书其实是回应之前薛仁贵和儿子初见面时,薛仁贵为射一只白老虎,不小心射中了丁山,白老虎突然背着薛丁山不翼而飞,其实是找师傅学武功去了……
综上所述,历史上有薛仁贵这个人,但没有薛丁山,薛丁山是评书演义虚构的一人物,说薛丁山射死了父亲乃是小说家之言,当不得历史。
文/秉烛读春秋
士兵的子弹打光了好像从来不会捡地上敌军的武器?
战争电影里一挺捷克造横扫起来堪比水冷马克沁,导演会让子弹数影响自己火爆的大场面?
这年头,神剧里肯让人给枪压个弹都算很良心了。
其实战场上捡别人武器是很正常的事儿,尤其是在后勤不足的情况下,太多这种事了。
我有长辈曾经讲过战争年代捡枪扒装备的往事。
那时候抗美援朝,我军打到没什么弹药的时候,就会想办法去舔美军的包。
影视剧很少表现出来,志愿军阵地经常遭受数倍之敌的围攻,联合国军才是最喜欢打人海战术的那位。
在敌人众多,且火力高于你几十上百倍的情况下,弹药消耗极为恐怖,而我方后勤运输这时候几乎断绝。
像上甘岭,牺牲了那么多人,送个苹果进坑道都艰难无比。
所以有时候阵地上舔包是习惯性操作,不舔就没法坚守阵地。
一般是两三个人配合,趁着夜色,偷偷摸摸跑出去。
需要没有夜盲症的战士,而且还得经验丰富,大胆警惕,方位感强。
人的行为就跟老鼠一样,先找个能藏人的坑躲进去,然后再以这个坑为中心,去扒拉周围的死人。
摸到尸体了,就开始抠子弹盒,翻口袋,解手雷,搜绷带,找吃食……有些枪不好拿,会趴那儿把子弹退出来装走,这样能一次性带走更多的弹药。
能扒拉的东西都扒拉进坑了,把零碎的子弹、手榴弹啥的装个布袋先运回去。往往这就要消耗大半夜。
枪非常不好带,除非很好拿,否则很缺武器,或者运气好碰到机关枪等大家伙的时候,一般是不动这个心的。
多半只能捞自己阵地前沿的一些东西,远了尸体较零散,危险性还大。
当年美军已经装备了带夜视仪的步枪。
而且,漆黑的夜晚,又在地上爬,人容易失去方位,连己方阵地在哪都搞不清。
白天也会去捡枪捡子弹,阵地守卫弹药消耗量极大,打到一定程度,什么都缺,必须捡装备舔包。
这方面又有个诀窍,要快,敌人一退就要出去捡。
阵地每每击退敌人的时候,对方接到的是撤退命令。
所以,可以趁联合国军回逃的时候,冲几个人出去快速地摸东西,摸一把就走,决不能贪心。
有时候弹药不够了,只能瞅着机会打个小反冲锋,借机囊走大量枪支弹药
说起来简单,实际上这些所谓“捡武器”,都是拿人命去换。
对方有支援火力,有压阵的重机枪,有掩护撤退的炮火,可不会让你轻易占便宜。
可要命也得捡,不捡就真要命了。
再就是最后一招——把敌人放进阵地,杀了他们武器弹药就有了。
不然呢?我方弹尽粮绝,除了依托阵地与对方拉近距离白刃战,还哪去变武器?
志愿军有些钢铁战士极为骁勇,往往拼杀到最后,连搜集带缴获,1个人的阵地上摆着一堆美国武器。
如果是进攻作战就不一样了,捡对方装备司空见惯,这是“缴获”。
军队不会那么死板,一切缴获要归公不错,但也得打完了仗再说。何况指挥员最后还是要把东西再分配下去的。
熟不熟悉,好不好用,会不会用,那就是另一件事儿了,当年打仗一般不管这些。
当年的高烈度战争可没今天这么精致,什么校枪、配套战术滚犊子去吧,万国造的武器遍地都是,打多了都一样。
特别是南朝鲜军,当年简直成了志愿军的ATM机。用李奇微的话说:
“恼火啊!韩军一次一次被中国人追得抱头鼠窜,还在溃逃时毫无道理地抛弃大量昂贵又难以补充的武器装备……”
“韩军这不叫打仗,他们是在扔装备,从开战到现在,他们已经扔了逾10个师的装备!”
不过美国人自己也没好到哪去。
1950年38军113师奉命穿插三所里,但刚刚经过德川血战的部队已经弹尽粮绝。为了完成任务,113师开始扫荡战场,获取了大量美军遗弃的,成卡车的武器装备。装备1个师都绰绰有余。
正是因为“捡”走了联合国军大量的武器装备,志愿军某些部队才迅速地由日械变成了美械。
别以为这种事儿只有我军做过,二战苏德双方这种事儿干得太多了,德军甚至把抢来的苏、英、法、美武器换了名称正式列装了。那些老照片里看到汉斯扛着波波沙,端着SVT-40一点都不令人意外。
如今军队已经完成了自我的体系化,所以在装备不匹配的情况下,战场上很难再出现捡对手武器的事情,更不会大规模的列装对方的武器。
即便出现了捡拾敌方武器的情况,也都是一些临机行为。毕竟子弹打光了,能捡敌人的枪战斗为什么不捡?难不成拼刺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