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世纪,摄影艺术的起源是什么?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末期,路易·雅克·芒戴·达盖尔首次成功地发明了实用摄影术。
1887年达盖尔出生在法国北方的科梅伊镇,年青时是位艺术家,他约在三十五岁时设计出西洋镜,用特殊的光效应展示全景画。在从事这项工作的同时,他对一种不用画笔和颜料自动再现世界的景色装置──换句话说就是照相机──发生了兴趣。先前达盖尔为发明可使用的照相机作出了努力,但没能获得成功。1827年他遇见约瑟夫·尼塞福尔·涅普斯,他也一直在努力发明照像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获得了成功。两年后他们成为合作人。1833年涅普斯逝世,但是达盖尔仍在继续努力。1837年他成功地发明了一种实用的摄影术,叫做达盖尔摄影术(银版摄影术)。1839年,达盖尔把他的技术公布于世,但未获得专利权,然而法国政府为达盖尔和涅普斯的儿子提供终生恩给金作为酬谢。达盖尔发明的宣布在公众中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达盖尔成了一代英雄,享尽了荣华富贵,与此同时达盖尔摄影术迅即得以广泛的使用。达盖尔本人不久就隐退了,1851年他在巴黎附近的家乡去逝。与达盖尔成就接近的前辈是涅普斯,他后来成为达盖尔的合作人。约在1820年涅普斯发现朱迪亚沥青感光。通过把这种感光物质和投象器结合使用,涅普斯成功地制出世界上第一批照片(他1826年摄的一张仍然存在)。由于这个原因,有些人认为涅普斯理应是摄影术的发明者。但是涅普斯摄影术根本就不实用,因为它大约需要八个小时的曝光时间,而且在当时产生的图像也相当模糊。使用达盖尔方法,图像就被记录在镀有碘化银的平板上。曝光时间需要十五分钟,这种方法虽然麻烦,但是却具有实用价值。在达盖尔把他的方法公布于世不到两年的时间,有人就建议要稍稍加以修正:在用作感光物质的碘化银里加入溴化银。这个小小的修正有着重要的作用,大大地减少了所需的曝光时间,使摄影术照像广为实用。(转载)
摄影的4个历史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893年—1924年)
照相机的机身由木箱改变为金属机身,镜头由单片新月形透镜发展为校正像差的多组多片正光镜头,镜头上设置了光圈和快门,以控制曝光量。
第二阶段(1925年—1953年)
1925年德国莱茨公司改进了巴纳克照相机,生产出采用埃尔玛镜头的平视取景的135照相机,命名为徕卡I型。徕卡135照相机便于携带和抓拍,对新闻摄影的发展和摄影的普及起了推动作用。
第三阶段(1954年—1984年)
1954年德国阿克发公司生产出第一台有镜头外测光功能的阿克发EE(电眼)型135平视取景照相机。从此,电子技术应用于照相机领域。
第四阶段(1985 年以后迄今)
1985年2月和9月日本美能达公司生产由微型计算机控制的135单镜头反光AF照相机—美能达 X7000型、 X9000型照相机的问世,标志着照相机制作进入以电子技术为主导、并逐步智能化的阶段。
14世纪横行欧洲的黑死病造成约5000万人死亡?
14世纪欧洲的很多房屋上会写上一个大大的黑色“P”字,看着十分触目惊心和瘆人。这是在提醒周围的居民和过路人,此屋住有黑死病人,要迅速离开、避免传染。“P”是“pest”的缩写,当时的人们用“pest”来称呼这场黑死病大瘟疫!
佛罗伦萨突然一下子就成了人间地狱:行人在街上走着走着突然倒地而亡;待在家里的人孤独地死去,在尸臭被人闻到前,无人知晓;每天、每小时大批尸体被运到城外;奶牛在城里的大街上乱逛,却见不到人的踪影……
这是亲历者薄伽丘对当时黑死病的真实描述!
“成也风云,败也风云”,欧洲中世纪黑死病的爆发和老鼠有关,而它的结束也得益于一群远道而来偷渡的亚洲老鼠!
成吉思汗西征,噩梦的开始公元13世纪初,成吉思汗为建立庞大的蒙古帝国曾先后三次进行大规模的西征,时间跨度长达四十余年。足迹遍布中亚、东欧,甚至打到了西欧莱茵—多瑙河沿岸。
由于西进过程中征服下来的土地太过辽阔,成吉思汗没有足够的兵力来驻守打下来的城池。为了稳定大后方,每征服下一座城池,成吉思汗都会采取“焦土政策”。即:用屠杀、袭击、破坏、焚烧的方式将该地扫荡一空,这样既能给阵亡的士兵报仇,又能让征服下来的地方不生叛乱。据波斯的编年史记载,仅在你沙不儿战役中,蒙古人屠杀的准确数字是一百七十四万七千人。那么整个西征下来死亡的人口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
正是由于几十年的这种大规模屠杀,导致当时从中亚到中欧的人口急剧减少,很多城市尸横遍野,成为了一座空城。
人类减少后,像老鼠等繁殖力极强的啮齿性动物开始大量出现,城市的腐尸以及以前人类留下来的生活物资为它们提供了食物来源。而这一切终于到14世纪的时候开始发生了质的变化。
从水陆两路入欧,七年内席卷全欧洲所谓“黑死病”,实际上就是鼠疫,是一种被称为“鼠疫杆菌”的细菌所造成的。这种细菌寄生在跳蚤上,并借由黑鼠等动物来进行大规模的传播。后世人称之为“黑死病”,一是因为是由黑鼠携带瘟疫传播的,二是因为感染病逝的患者身上会出现大量的黑斑,三是象征着这场疾病的可怕,像黑色的阴云笼罩着大地一样。
蒙古西征结束后,虽然有四大汗国的存在,但中亚与欧洲的商途却在慢慢恢复。由之前的屠城,中亚的很多城市存在着大量的老鼠,当时已经有人开始感染这种可怕的病毒了。欧亚之间的水路商途,正好给这种疾病传入中世纪的欧洲提供了重要媒介。
俄罗斯考古学家奇沃尔松曾在中亚地区伊塞克库湖南边的一个小镇发现了1338年至1339年居民大量死亡的情况,并且认定这批人就是黑死病的第一批受害者。这个发现已经被考古学界和现代传染病研究者认可,可见在黑死病肆虐欧洲前,中亚已经爆发了严重的鼠疫。
另一说法是,因为气候的变化导致了中世纪欧洲这场黑死病灾难的发生。
13世纪末,地球进入小冰期,气候变得十分恶劣。位于欧洲沿海的地区十分湿润,而受撒哈拉西罗科风影响,中亚地区变得十分干旱,甚至出现了荒漠化。于是当时中亚的游牧人不得不向西迁徙,啮齿类动物老鼠等也开始寻找新的栖息地。于是黑死病就这样被带入到了欧洲。
1347年9月,黑死病抵达欧洲的第一站——意大利南部西西里岛的港口城市墨西拿,11月经水路一下子蹦到北部的热那亚和法国地中海港口城市马赛,1348年1月攻破威尼斯和比萨,1348年3月一鼓作气占领了居于意大利中心位置的工商、文化重镇佛罗伦萨。自此以后,黑死病一发不可收拾,以佛罗伦萨为中心,四面八方向全欧洲辐射。仅仅几年时间,维也纳、巴黎、伦敦、法兰克福、科隆、汉堡、不来梅等城市相继爆发,最终在1353年,黑死病在东欧的俄罗斯结束。这中间整整持续了七年时间!
当时的人们为了阻止这场疾病的蔓延,也尝试过采用集中隔离的方法,例如:船员不能下船、居民集中定点隔离。但是人可以隔离控制,老鼠却不能尽数拦住,所以这种隔离最终失败了。
据记载,当时的黑死病导致了整个欧洲人口锐减了三分之一,约有2500万欧洲人因患此病而逝世,还有很大一部分人因为黑死病引起的饥荒、盗贼、宗教迫害而死亡,加上亚洲及北非的感染死亡人数,所以整体算下来,这次黑死病瘟疫差不多导致了5000万人死亡。
黑死病的结束,远道而来的亚洲老鼠由于当时瘟疫得不到控制,人们也不明白传染源是什么,所以人们开始陷入恐慌,各种各样的猜测纷纷出现。有人认为这是上帝的惩罚;也有人认为是女巫的杰作;甚至有人认为这是犹太人搞的鬼(可怜的犹太人遭到了屠杀)……
为了生存,各种匪夷所思的防治手段开始出现。例如:给病人放血(认为血液受到了感染);喝葡萄酒不喝水(瘟疫存在于水源当中);尽量少洗澡或者不洗澡(洗澡毛孔会增大,瘟疫会乘虚而入)……不过这些防治手段一点效果也没用,甚至危害了正常人的身体健康。
稍微能够起到点作用的是鸟嘴面具。鸟嘴面具是当时的医生们为了对抗黑死病发明的,通常为银制,前端有一个很长的鸟嘴,鸟嘴中塞入草药用来过滤空气,眼睛处装有透明的玻璃(类似于现代的防毒面具)。
为了杜绝感染,医生们不仅带上鸟嘴面具,而且还需要穿上“防护服”,用蜡浸泡过的亚麻帆布衫。头上戴着黑帽,手上戴着白手套,持一根长木棍,用来挑开患者的被单或衣服。
真正让黑死病消失的是一群从亚洲远道而来的老鼠——印度褐鼠。
14世纪,南亚大陆发生大地震,大量的人员死亡和当地的炎热潮湿气候使褐鼠疯狂繁殖。到14世纪中叶,褐鼠在南亚大陆已经没有足够的食物和生存空间了,于是他们开始向西迁徙,成功偷渡至欧洲。
由于褐鼠体型、团队协作力、智商都明显高于欧洲黑鼠,所以没过多久,鸠占鹊巢,欧洲黑鼠被印度褐鼠成功消灭。
虽然褐鼠像黑鼠一样,身上也携带有寄生“鼠疫杆菌”的跳蚤,但是寄生在褐鼠身上的“角叶蚤”对宿主有极强的忠诚度。宿主无论是存活还是死亡,它们都不会转移到其他物种身上,寻找新的宿主。
所以这就从根本上阻断了黑死病的传播途径。一段时间后,黑死病就慢慢消失了。
【文/若木 图/网络】
(关注@若木小记 ,为您分享更多精彩!)
18世纪欧洲大学特点?
17、18世纪,除去某些例外,可以称为欧洲高等教育的黑暗时代。各地新教教派的兴起,在学术界树起了宗教的藩篱,使学术的基本价值观念从属于教派和地方势力,严重破坏了知识普遍性的观念,传统大学开始带有地方、区域和民族的特点。欧洲各国大学或高等教育机构更加注重民族、国家和地区的利益,力求将大学改造成为为地方政治或民族、国家发展服务的机构。在这一时期,欧洲各国大学日渐由开放走向封闭,大学也与现实社会严重脱离,逐渐走向衰落。入学人数的骤降,标志了17、18世纪的欧洲大学走向衰败。
各种世纪名称及来源?
太古代,
元古代,(震旦纪),
古生代,(二叠纪,石炭纪,泥盆纪,志留纪,奥陶纪,寒武纪,)
中生代,(白垩纪,侏罗纪,三叠纪,)
新生代,(第四纪,第三纪,)
人类是从第三纪出现的
中世纪(Middle Ages)(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由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数百年后,在世界范围内,封建制度占统治地位的时期,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53年)之后,资本主义抬头的时期为止。“中世纪”一词是从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的早期在欧美普遍称作“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
早期法国留学的绘画人有谁?
20世纪初中国大批青年出洋学习油画,他们力主将西方的写实传统融入中国的传统绘画中去,以改造他们看来已经衰败不堪的中国画。其中赴法留学的有徐悲鸿、方君璧、林风眠、潘玉良、周碧初、颜文樑、吴作人、常书鸿、吕斯百、唐一禾、李瑞年、周方白、吴大羽、方干民等人。
徐悲鸿(1895-1953)1919年赴法留学,后考入巴黎国立美术学校。回国后,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等职。擅长油画、国画,作画主张:“尽广大,致精微”,不遗余力地推行写实绘画主张。创作上主张以:“师法造化,寻求真理为原则”。作品多取材现实生活,代表作有《九方皋》《愚公移山》《漓江春雨》《泰戈尔像》《奔马》等。
《奔马》
方君璧(1898-1986)1912年到法国留学,1920年作为第一个中国女生考入国立巴黎高等美术学校。1924年,作品《吹笛女》入选巴黎美术展览会,也是她最具代表作的作品。1984年,巴黎博物馆为她举办了“方君璧从画六十年回顾展”,给予这位东方女子最大的欣赏与充分的肯定,被誉为:“东方杰出的女画家”。
《吹笛女》
林风眠(1900-1991)1918年参加勤工俭学赴法留学,后就读巴黎国立美术学院并在各大博物馆研习美术。1925年回国后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1979年在巴黎举办个人画展,取得极大成功。主张把西方现代艺术风格与东风传统艺术相结合,形成了“中西融合”的艺术思想,创造出全新的绘画风格。作品有《春晴》《江畔》《仕女》《山水》《静物》等。
林风眠风景作品之一
潘玉良(1895-1977)中国著名女画家,雕塑家。1921考得官费赴法留学,先后进了里昂中法大学和国立美专,与徐悲鸿是同学,1923年又进入巴黎国立美术学院。1929年回国后任教,曾任巴黎中国艺术会会长,多次参加法、德、英、日及瑞士等国画展。曾为张大千、王济远雕塑头像。画风多以印象派的外光技法为基调,再融合自己的感受,用笔干脆俐落,用色大胆,画作造诣颇深,主张中国风的中西融合。作品有雕塑《张大千头像》《矿工》《王义胸像》《中国女诗人》,仙画《塞纳河畔》,水彩画《浴后》等。
潘玉良作品之一
周碧初(1903-1995)1924年厦门美专毕业,翌年赴法国巴黎,入法国国立高等美术学校,留法期间师承印象派的技法,又融入中国民间艺术的精华的文人画的点、线、面之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与徐悲鸿、颜文樑、林风眠等为同窗好友。1930年归国,多次参加重要联展和举办个人画展。作品有《沙浪岸村(印尼)》《古城水乡(常熟)》等。
周碧初画作之一
颜文樑(1893-1988)1927年留学法国并考察欧洲艺术,次年入法国巴黎高等美术专科学校,是早期留学欧洲的油画先驱者之一。回国后主持美术专科教育教学,推动了近现代中国美术的创新和发展。作品有《厨房》《国庆十周年》《南湖》《船厂》《英国议会》《祖国的脉搏》等。
《国庆十周年》
吴作人(1908-1997)1930年赴欧洲学习,先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后考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美术学院学习深造。1935年回国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并先后在英国、法国、瑞士举办画展。1979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院长,曾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副主席。他主张“西画民族化”,吸收西方绘画之长,融会贯通,发挥自己民族特色。主要作品有《齐白石像》《三门峡》,中国画《牧驼图》等。
《牧驼图》
常书鸿(1904-1994)1927年赴法留学,后入法国巴黎高等美术专科学校学习油画,回国后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之后扎根于敦煌,从事多年敦煌艺术研究和保护工作,为保护和研究莫高窟做出了卓越贡献,被称为敦煌艺术的“守护神”。
常书鸿画作之一
不为熟知人士还有一些我们不为熟知的杰出人士,包括吕斯百、唐一禾、李瑞年、周方白、吴大羽、方干民等同样为中国的近现代美术做出了卓越贡献。
精灵世纪主题曲?
精灵世纪《精灵世纪》是熊汝霖演唱的《精灵世纪》第二季主题曲,歌曲时长为1分37秒,填词为梁芒,谱曲和编曲为孟可。
歌曲歌词
一群翅膀集结 信心变成钢铁
他们坚信这是勇敢者的世界
We can make it my friend
我要得到一个勇士的光荣
We can make it my friend
没有什么阴谋我们击不破
We can make it my friend
谁要敢阻拦我我向谁进攻
We can make it my friend
无论黑暗的活力有多么猛
爱是我们心中永恒的能量
释放无穷的光芒 即使失败它也辉煌
星球碰撞 谁不会受伤
让我们忍痛成长 坚强的路很漫长
爱是我们心中永恒的能量
释放无穷的光芒 即使失败它也辉煌
星球碰撞 谁不会受伤
让我们忍痛成长 寻找理想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