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萨姆2中文版,你们看过哪几部关于狗的电影?
巧了,这几天出不了门在家找剧,正好看了一部关于狗狗的,感觉很棒,推荐给大家:《多哥》。
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聚焦1925年雪橇手和雪橇犬齐心协力为拯救阿拉斯加州诺姆市孩子的性命而奔波于血清接力路上的事件。1924年年底,阿拉斯加州诺姆市爆发了一场白喉(由白喉杆菌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者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可并发心肌炎和周围神经麻痹),好多孩子都住进了医院,有几个不幸离世。当时有一种疫苗能够用来对付白喉,然后诺姆市的疫苗全部过期,新疫苗在港口关闭前却未能送达,来年6月波罗的海才会解冻,也没有公路直通诺姆市、没有飞机,唯一运输货物的通道是邮路,然而冬天只有雪橇犬能够通行。
诺姆市曾经是出产金矿的地方,好多淘金者慕名而来。赛斐拉(威廉达福饰)曾经也是众多淘金者中的一员,而今,金矿淘尽,淘金者都走了。赛斐拉留了下来,取了比利时女孩康斯坦丝,成了一名赶雪橇高手(曾赢得3次全阿拉斯加锦标赛)。
多哥TOGO是赛斐拉家一只体弱多病的小二哈,先天的不占优,导致刚出生就被赛斐拉判了“无法成为雪橇犬”的“命运”,甚至不顾康斯坦丝的喜爱,两度把多哥送给了别人,不过多哥TOGO“生性一根筋”只认准赛斐拉一家,机敏过“狗”,不仅两次回到赛斐拉和康斯坦丝的身边,而且经过多次和赛斐拉“相爱相杀”,终究成了赛斐拉的一只领头犬。(相关回忆片段很精彩,在此就不细叙)
回到开头影片开头:诺姆市大雪纷飞,医院人满为患生命危机,但根据赛斐拉的判断,当时窘境可谓诺姆市百年一遇,连身经百战的他都对用雪橇去运送疫苗的事望而却步。
按照康斯坦丝的理解,此次冒险应该有涉及白喉的孩子父母去,可赛斐拉始终放不下,几经纠结,和在医生和市长等人的请求下,他还是决定参与任务。
彼时,最近的疫苗所在地为南纳,距离诺姆市1085公里,一般情况下狗拉雪橇需要费时25日。卫生局决定使用两组雪橇犬接力运输,20个雪橇手和150只雪橇犬,必须日夜兼程,经过河流,跨过平原,穿过森林,穿越冰冻的阿拉斯加邮路。
最终,他们5天半就完成了任务,拯救了多名孩子的性命。其中,赛斐拉被委任传送这场接力中最危险的一段,在零下30度、七级以上强风的环境下,从诺姆到奴拉托接收那批免疫血清,斐拉和多哥TOGO两次穿越结冰的海峡,缩短运送距离,最终跑了264英里(其它19只队伍平均运送31英里)。
电影远比文字来得精彩,篇幅所限,也没有过多展开,斐拉和多哥TOGO一路奔袭,窃以为,最精彩为四个片段:
其一,刚出发不久,雪橇在从山顶往山谷奔袭中,差点掉下悬崖,最终在多哥的带领下,转危为安,不过多哥也因此受轻伤,下面直接上图:
其二,去时穿越刚结冰的海峡(平时都不走,为了缩短时间,赛斐拉选择直接穿越结冰海峡),穿越时四周冰块断裂,一路颠簸,赛斐拉高吟(改编自)亨利五世的阵前演说,“我们不愿跟那样的狗死在一起……那些躺在床上的诺福的狗,将会埋怨命运,认为它们无缘在此是受了诅咒……”,那场面,不亚于任何一支士气满满冲锋的队伍。
其三,回程时再次穿越海峡,此时海峡冰面已融化成浮冰,更加不稳定,几次险境,最后都靠多哥TOGO力挽狂澜:
其四,最后由于雪太大,赛斐拉直接看不见,只能有多哥TOGO拼死带着它去找老乔:
与《忠犬八公》大多在城市去取景拍摄不同,《多哥》的背景都是粗狂广袤或凌厉高耸的雪山,故事简单,但情节扣人心弦,画面更是美得一塌糊涂,随手截几张,都是桌面背景的料:
当然,电影远比我写的丰富,为了不做更多剧透,很多细节都没有说,该剧豆瓣评分8.8,IMDM8.1,真心值得推荐,特别是爱狗人士,更是值得一看,难说看完此剧,你会原谅天天拆家的二哈,祝大家春节快乐~
游戏英雄萨姆1的大致剧情是什么?
萨姆1的剧情是围绕萨姆这个英雄展开的。在游戏中,萨姆必须拯救被邪恶势力所抢夺的公主,并打败最后的大Boss。剧情非常紧凑,充满了刺激和挑战,玩家在游戏中将体验到类似于玛丽奥兄弟等经典游戏所带来的感觉。英雄萨姆1是一款经典的横版动作冒险游戏,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和众多的粉丝,其紧凑的剧情和刺激的玩法一直是其吸引玩家的关键。除了萨姆1,其后的英雄萨姆系列游戏也非常受欢迎,如萨姆2、萨姆3等。这些游戏不仅继承了萨姆1的经典元素,还加入了新的玩法和改进,值得玩家一试。
求推荐几个外国情感电影?
推荐外国情感电影,所谓的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
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下面我来推荐几部外国情感电影,希望能够帮到你。
1、泰坦尼克号
影片以1912年泰坦尼克号邮轮在其处女启航时触礁冰山而沉没的事件为背景,讲述了处于不同阶层的两个人穷画家杰克和贵族女露丝抛弃世俗的偏见坠入爱河,最终杰克把生命的机会让给了露丝的感人故事。该片于1997年12月19日在美国上映,而且获得了第7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
虽然影片只是虚构的爱情故事,但是它的悲伤夺走了亿万观众的眼泪,成为影史上最成功的商业大片!
2.《美女与野兽》
该片根据迪士尼1991年同名动画电影改编,讲述了少女贝儿为解救父亲而与受诅咒化为野兽的王子朝夕相处,最终用真爱战胜魔法的故事。
从画面到情节都充满了唯美与浪漫的元素,油画一样的色调,让故事的童话色彩更加浓郁。
3.灰姑娘
剧情延续迪士尼经典动画的故事——灰姑娘母亲、父亲相继去世,继母和其女儿们对她百般折磨,但灰姑娘得到魔法相助,成为王子的意中人的故事。
影片值得一提的是:仙女教母施展魔法后,灰姑娘穿上了那条古典皇家风格的蓝色纱裙。当她与王子在宫殿里翩翩起舞时,那条裙子将浪漫和感动的氛围推向了极致。
4.人鬼情未了
电影讲述年轻的银行职员萨姆与未婚妻美莉相爱至深。而在一次看戏归来时,遭到歹徒的抢劫萨姆中枪身亡,美莉悲痛欲绝。从此萨姆变成一个幽灵,他发现朋友卡尔竟然是导致他死亡的幕后策划。为了窃取银行里的巨款,他想要获得萨姆所掌握的密码,又对美莉展开追求。
一部多情而伤感的电影,真诚而灵性,把一个浪漫、凄美的爱情故事演绎得荡气回肠、催人泪下,更巧妙的是配以悠扬乐曲,与片中故事完美结合,给观众一种超脱、唯美的精神享受。
喜欢的点个赞,你们的支持是我前进的动力!
中国军队第四大军种第二炮兵为何改成了火箭军?
我国的武装力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三部分组成。这其中人民解放军由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和联勤保障部队等军兵种组成。火箭军作为我国实施战略核威慑的核心力量在各军兵种中居于突出的地位。火箭军的前身是1966年成立的“第二炮兵”(简称二炮)。那么当年的二炮部队是怎么改成火箭军的呢?
1955年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的钱学森回到了祖国。钱学森回国后在火箭与航天领域提出了若干概念,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将中国航天系统工程的实践提炼成航天系统工程理论。钱学森是首先提出要建设中国火箭军的第一人。1956年1月5日钱学森出任新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其工作重心之一就是领导国内的火箭武器研制。
事实上最早把missile这种武器用汉语翻译成“导弹”就是由钱学森提出的。在此之前汉语中本来是没“导弹”这个词汇的。钱学森之所以把这种武器的汉语名字命名为“导弹”其实表达了两层含义:一是指这个武器是可控的、具备导向能力的;二是指这个武器在本质上是一个炸弹。“导弹”一词作为对“火箭武器”的最佳表达一直沿用至今。1956年元旦下午三点钱学森给军队高层干部讲授了一堂关于火箭武器作用的课程。
据参加听课的时任总参谋作战部副处长、后来的第二炮兵司令员李旭阁将军回忆称:“当时贺、陈、叶、聂四位元帅也特意赶来听课。这堂课的规格之高由此可见一斑。钱学森授课时在黑板上写下了火箭军三个大字。钱学森将火箭军(也就是导弹部队)定义为是一支不同于陆、海、空三军的新型部队,是一支能够远距离、高精度命中目标的部队,是现代化战争中及其重要的后起之秀”。
钱学森在这堂课上提出:“我们中国人完全有能力自力更生研制出自己的火箭。我建议可以组建一个新的军种。这个新军种的名字可以叫做火箭军——就是装备火箭的部队”。“火箭军”这一名称最早就是在这时提出的。1956年2月16日周恩来和陈毅接见钱学森时请他起草一份有关建立国防航空工业的方案。钱学森很快就完成了《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意见书》。
据当时主管科学院工作的张劲夫回忆:周恩来总理对钱学森关于尽快发展火箭喷气技术的意见书相当重视。事后周总理不仅把意见书送交党中央和毛主席审阅,还专门请时任国防部长的彭德怀约上在京的几位元帅一起研究火箭技术和导弹研制问题。1956年7月中央军委成立了负责领导火箭技术研究工作的国防部第五局(当时内部称为导弹管理局)。1956年10月8日我国首个火箭和导弹研制单位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
钱学森被任命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的院长。钱学森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1960年2月19日中国第一枚自制的液体燃料探空火箭T-7M在上海发射升空,但这枚火箭只飞行了8公里。短短的8公里当然没法和我们今天的火箭相比。
然而这短短的8公里在中国航天史上的开创性意义是不容低估的。当时毛主席对此评价道:“了不起,八公里也了不起,我们就要这样,八公里、二十公里、二百公里地搞上去”。1964年中国相继成功发射了第一枚弹道式导弹、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到了1967年中国又成功试爆了第一颗氢弹。中国成为了继美、苏、英、法之后全球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至此中国不仅已拥有自己的火箭导弹部队,而且已可以发射携带核弹头的导弹。接下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开始考虑按钱学森倡议的那样打造一支导弹部队。本来钱学森在1956年给中央军委诸位老帅授课时已为这支新部队设想出了“火箭军”这一名称,然而导弹部队在组建时出于保密的考虑并没直接采用“火箭军”这一过分显眼的名字。最终中国的导弹部队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
当时毛主席、钱学森有意把“二炮”打造成一个单独的军种,然而当时的“二炮”还达不到一个军种部队的规模。成立之初的“二炮”部队还没一个军的兵力多:原子弹、氢弹还处于试验阶段,其他的东风系列导弹也就研发成功了东风-1弹道导弹、东风-2弹道导弹、东风-3弹道导弹,而且都还处于试验阶段,并没做到大规模服役。“二炮”这个名称听起来像是陆军普通炮兵的升级版,实际上是为我国发展战略核力量起到掩护作用。
在2015年12月31日之前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由陆军、海军、空军三个军种和第二炮兵一个独立兵种组成。军种包括一个或多个兵种:航空兵是空军的主体,但海军也可以有航空兵部队,此外通信兵、雷达兵、气象兵、卫生兵等基本属于各军种都有的兵种。由此可见军种的概念是要大于兵种的:在一个军种内部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兵种,反过来一个或多个兵种可以共同构成一个军种。
陆军、海军、空军以及现在的火箭军这些凡是带“军”字的都是军种单位。陆军的装甲兵部队、航空兵部队;海军有潜艇部队、舰艇部队;空军有雷达兵部队、空降兵部队等等都属于兵种。过去的二炮部队以及如今的战略支援部队、联勤保障部队也属于兵种,不过这些部队是不同于一般兵种的独立兵种。作为独立兵种的二炮部队直接受军委领导而不隶属于陆军总部,所以其级别要高于其他普通的兵种。
有一段时间外界一度以为“二炮”只是我国陆军的一个普通兵种部队。实际上二炮兵作为一个独立的兵种从一开始就与陆、海、空三军同为正大军区级,也就是说二炮司令部跟陆海空军司令部是平级的。“二炮”作为直属中央军委掌控的战略部队除了身穿陆军制服之外实际上和陆军集团军没任何关联。由此可见“二炮”的命名一是出于保密原因,二是因为当时的“二炮”还达不到一个军种的规模。
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的二炮部队实际上已发展成为仅次于俄罗斯和美国的世界第三大核力量。这时再将其定义为一个独立兵种已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了,事实上二炮已完全发展成为同陆、海、空三军平起平坐的一个军种。况且时过境迁之后海外各国也早就知晓中国的二炮部队是一支怎样的部队了。这时“二炮”这个名称已完全起不到任何保密作用了。这时使用钱老当初提出的“火箭军”这一名称显得更加名副其实。
2015年-2016年之际我国展开了国防体制的改革。改革的目标是明确各军兵种部队的职能任务,强化遂行复杂多变任务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解放军七大军区被改为五大战区,从而更加明确了自己所属的战略防务范围;原18个陆军集团军被缩编为13个集团军;与此同时二炮部队也改称为“火箭军”。第二炮兵改成火箭军实际上是在顺应时代形势的发展。
当初二炮刚成立时我国的导弹武器尚处于起步阶段,所以二炮部队的规模实际上还达不到一个军种应有的规模。如果在当时就使用“火箭军”这个名称是完全名不副实的,反而可能会因为这个过于显眼的名字引起国际上对我国一些不必要的揣测,所以在当时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党和国家领导人选择用“二炮”这一名称作为一种战略掩护。时过境迁之后我国实际上已拥有了一支名副其实的“火箭军”。
这时改名也就是顺理成章之事了。二炮改成火箭军不仅只是名字的变更,同时也是从一个独立兵种发展成为了一个军种。这其中的含义和透露的信息还是非常多的:首先我们以此向世界表明我国的军事透明化是非常干脆的;其次我们也向全世界彰显了我们军事自信的提升;最后这也是为打造一支更加规范、更加具有战斗力的武装部队,从而进行更为“合理、科学、高效”的军事改革铺平道路。
英雄萨姆1最后一关?
最后一关的四周有4个跳台,必须每个跳台都去跳一次,再接着打才能打死!因为,每跳一圈,就会有一个飞碟飞过来给BOSS一个大打击,破坏它回血。
《英雄萨姆》一代的资料片《英雄萨姆二次出击》,似乎是在教堂前打的啊。一代的最后好像是在个金字塔里,利用机关打一个很大的怪兽。
英雄萨姆2如何窗口化?
答,英雄萨姆2如何窗口化的方法如下
1.游戏设置里面有一个转换游戏窗口,打勾就可。
2.进入游戏画面按住AIT键+左下第2个键+回车键, 就变成窗口化了。拓展:窗口界面:是指应用程序为使用数据而在图形用户界面中设置的基本单元。应用程序和数据在窗口内实现一体化。在窗口中,用户可以在窗口中操作应用程序,进行数据的管理、生成和编辑。通常在窗口四周设有菜单、图标,数据放在中央。窗口界面是指采用窗口形式显示计算机操作用户界面。
2.窗口区:是指在windows中显示的窗口对象。如果窗口区不足显示所有窗口对象,窗口区将会出现垂直和水平滚动条,通过鼠标拖动滚动条可以查看当前窗口中未显示的对象或将窗口最大化来进行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