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兽军阀,十大军阀简介?
皖系军阀段祺瑞
奉系军阀张作霖
直系军阀冯国璋
直系军阀曹琨
直系军阀吴佩孚
西北王冯玉祥
山西王阎锡山
粤系军阀陈炯明
桂系军阀陆荣廷
北洋军阀鼻祖袁世凯
军阀在清朝以前的历史中出现过吗?
军阀在“汉典”中意为:旧时拥有军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军人或军人集团。简单来说,军阀就是凭自己的拳头或者其他手段获得权利迫使中央承认或者让步。军阀基本上已经脱离了中央,自成一派、裂土称雄、拥兵自重,这样的军事组织往往是在国家大乱,趁着中央力量薄弱之时才会招兵买马、割据一方、伺机而动。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群雄并起,逐鹿中原。公约前221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这里的诸侯受到中央分封,并不是军阀),直至明末清初,国家分分合合了,其中不乏军阀割据一方。
1、东汉末年
东汉末年,内有朝政腐败,宦官和外戚两方阵营纷争不止,外有灾祸饥荒、苛捐杂税,致使困苦不堪的百姓在张角的带领下揭竿而起。中央政府自顾不暇根本没有能力镇压起义,只能号召各地方州郡征兵自保,致使每个州牧、刺史有粮有兵又有钱,逐渐演变成军阀割据。东汉时天下分为十三州,州下设一百零五郡,到了末年,中央政权名存实亡,汉献帝成傀儡,十三州一百零五郡也被各路军阀占据,他们之间相互兼并、火拼,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2、隋末唐初
隋炀帝是一个褒贬不一的皇帝,政绩不俗,但骄奢淫逸,年年征发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对外穷兵黩武,造成国力衰竭,百姓民不聊生,最终激起了全国范围的农民起义,义军多达百支,人数多达百万。其中以河南的瓦岗军,河北的窦建德军和江淮的杜伏威军为主。与此同时,隋朝的许多官吏豪强也趁机招兵买马,割据一方,群雄四起 ,各路军阀纷纷自立为王。617年唐国公李渊攻入长安,拥杨侑为隋恭帝,隋炀帝死后,逼退杨侑称帝,建立唐朝,隋朝覆灭。直至622年,才将盘踞各地的军阀豪强剿灭殆尽,至此统一汉地。
3、唐末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同南北朝时期一样的“乱”,不同的是南北朝时的北朝因为民族问题使得政权更迭频繁,南朝是因为门阀贵族的利益得不到统一。而五代十国的纷扰是因为藩镇军阀割据,谁也吃不掉谁。唐朝时为了防止外族进犯,设立藩镇节度使。节度使们在驻守边境期间逐渐培养起只忠于自己的亲兵卫队。到了唐末,军阀割据的情况已经十分严重。在唐朝彻底覆灭之后,各地大小军阀摩擦不断,战火四起,使得整个社会都是十分动荡的,实力强悍的大军阀都想过一把皇帝瘾,纷纷自立为王。在中原地区先后有五个政权更迭称之为五代。在中原之外几乎与五代同时存在的十个割据政权称为十国。4、元末明初
能马上打天下却不能马上治天下。不足百年国运的元朝和历朝历代一样,它的覆灭离不开天灾人祸,除此之外还有蒙古统治者对汉人持续不断的残酷压榨和剥削,逼得汉人不得不反。元末农民起义后,义军占领了南方大部,割据一方。其中最有帝王相的陈友谅盘踞荆楚一带、笑到最后的朱元璋在苏西、浙西、皖东、最富有却不知进取的张士诚占据苏东和浙北,资历最老的方国珍在浙东......南方不太平,元廷自己地盘上也不安定,北方的孛罗帖木儿和察罕帖木儿两大军阀在北部经常有摩擦,关陇军阀李思齐和张良弼,也经常火拼,还公然违抗元廷。大大小小的军阀加之朱元璋的崛起,让蒙古人不得不放弃中原往北方大本营逃去。
之后就是我们最为熟知的民国时期的军阀混战时期了。东汉末、唐末和清末是最典型的军阀,在中央羸弱不堪时,受益地方武装自己,在羽翼丰满后,对于中央听调不听宣。而隋末和元末属于农民起义太厉害,把中央的军队压制了,但推翻不了政权,只能割据一方,伺机而动。
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
码字也不容易
点个赞鼓励一波再走咯
多大的势力才能叫军阀?
统制一个省或数个省的地盘,一定规模的人囗数量,拥有数万士兵的军事力量,拥有自己控制的政府机构和文官,这样的人物称为军阀。如东三省军阀张作霖,北洋军阀段其瑞,吴佩孚,曹锟,冯国璋等,山西军阀阎锡山,山东军阀张宗昌,新疆军阀盛世才等。
民国时期的军阀的怎么产生的?
军阀的形成原因有二,一是中央政府允许养兵,二是有足够的地盘和钱养兵。
公元1850年洪杨之乱使清政府命令省在籍官绅举办团练,组织武装。各地方部队领导人同时又兼各省督抚,在拥有兵权的同时握地方大权。如曾国藩督两江,左宗棠督办浙 江军务,李鸿章出任江苏巡抚,曾国荃统辖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四省军务等。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南方各省宣布脱离清政府,从此各地基本以省为单位进入军阀混战。军阀割据大多源于中央在面对动乱而无兵或养的兵不能打仗的情况下把权力放给地方,从而导致各地拥有军事,财政大权,导致拥兵自重。为何没出现过鲁系军阀?
1899年冬,袁世凯因为告发戊戌政变获得慈禧的信任升任山东巡抚,这是袁世凯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地盘,所以山东可以说是袁世凯的大本营,又怎么可能还容许有人在此做大。
中国近代军阀是怎么来的?中国近代军阀割据其实最早可以追溯到乾隆那,由于乾隆任内挥霍得太离谱,导致到了乾隆晚期地方上就已经很难在阻止白莲教做大了。
如此一来,到了嘉庆一朝,为了镇压白莲教,朝廷不得不放权给地方,让地方自行组织团练。
所谓团练,说白了就是地主的私人武装,这就给地方拥兵自重提供了条件。
到了清末,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瞬间席卷南方,曾国藩,吕贤基等人纷纷回乡组织团练,这就是最早的地方武装湘军和淮军。
我们都知道太平天国灭亡后,曾国藩还曾与慈禧爆发过权力斗争,最终曾国藩妥协请求裁撤湘军。
当然,这只是明面上的,曾国藩暗地里依旧指示李鸿章继续编练淮军,而这支淮军可以说就是后来北洋军阀的基本盘。
袁世凯之所以能有之后的成就,除了他自身审时度势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淮军背景。
我们都知道袁世凯出身书香门第,但他对考试显然没啥天赋,投军后就跟着吴长庆去了朝鲜,这个吴长庆就是淮军一系的。
虽然袁世凯在朝鲜主要的任务就是练兵,但如果不是他有着淮军的背景,李鸿章怎么可能将新兵的编练交给他,如果帮大清编练新兵的不是袁世凯,袁世凯又怎么可能有后面的成就。
淮军成就了袁世凯,袁世凯对淮西出身的将领自然也就很看重,冯国璋、段祺瑞这些后来搅动风云的大军阀,哪一个不是淮军出身?
除了出身淮军的外,中国近代军阀的出处还有一个,那就是袁世凯在担任北洋大臣期间督办的军校,什么北洋速成武备学堂(后来的保定军校)、天津武备学堂,还有各地地方武备学堂。
从这些军校毕业的人自然就属于袁世凯一系,所以其中比较出色的肯定会被袁世凯重用,成为军中的大佬,而袁世凯死后,这些同样手握兵权的人自然也就成为了军阀。
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曹锟、吴佩孚。
最后就是比较特殊的,凭本事被认可,代表人物就是张作霖。
张作霖身为兽医,虽然在清朝时期他就在东北组织剿匪,但真正崛起还是在徐世昌主政东北期间,徐世昌可是袁世凯发迹之前就跟着袁世凯的人,所以张作霖也完全是袁世凯一系的。
值得一提的是,袁世凯复辟时,张作霖还是为数不多表示支持的军阀之一。
当然,由于北洋军阀的派系斗争,你方唱罢我登场,所以这些北洋大佬的手下也同样有机会割据一方。
冯玉祥、王占元、张宗昌、于学忠、徐树铮这些名字哪一个不是响当当的人物,就连冯玉祥手下那个叫韩复榘的小兵都在老蒋那混了个山东省主席。
由于袁世凯的势力主要集中在北方,而北方也是当时的权利中心,所以“皖系”、“直系”、“奉系”几个大军阀都在北方。
而南方则主要是以省为单位的地方军阀割据,南方的军阀基本也都是从各地武备学堂中出来的军人组建的军政府。
比较著名的像早期的“滇系”,和五省联军总司令“东南王”孙传芳。
“滇系”代表人物是蔡锷、唐继尧、龙云,巅峰时期控制着云南、贵州加上四川大部分地区。
孙传芳虽然有着留学日本的背景,但他却不属于“皖系”,反而是“直系”军阀的代表人物。
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广东的陈炯明、陈济棠,湖南的唐生智等等。
全国军阀大混战,四川军阀小混战,四川从头乱到了结束。
山东为什么没有出现“鲁系”军阀?是不是因为山东没有出现过什么牛人?
显然不是,别的不说,上过《时代周刊》的那个吴佩孚就是山东人,但他确属于直系军阀。
其实,只要看了前面再仔细思考一下就会发现问题出在哪了。
上面说过,袁世凯担任北洋大臣时弄了很多军校来替自己培养军事人才。
乍一看有点新式军队的味道了,五湖四海的朋友只要从军校毕业就能在北洋军中担任重要职位。
可实际上当时的情况是已经在北洋军中担任重要职务的人会把自己家乡的人举荐到军校中学习。
这么做当然是为了巩固自己在军中的地位,同时扶持自己的势力,袁世凯死后北洋政府直接分裂的原因就在此。
所以其实北洋新军的本质其实还是一支裙带关系复杂的旧军。
我们都知道袁世凯担任过直隶总督,但别忘了文章开头我说过袁世凯在揭发了戊戌政变后获得了慈禧的赏识,被升任了山东巡抚。
山东巡抚才是袁世凯发家的地方,是袁世凯真正的大本营,加上后来的直隶地区,这些地方出来的军官自然就是袁世凯的嫡系,不会再出现什么山头。
袁世凯死后,北洋政府迅速分裂,其中袁世凯的这支嫡系部队就是后来的直系军阀,其中山东籍的北洋将领自然也就认为自己属于直系军阀,吴佩孚就是直系军阀的代表人物。
山东虽然没出现过“鲁系”军阀,但土皇帝还是不少的上面说过北洋军阀时期就是一个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时代。
袁世凯死后,两次府院之争后,皖系代表段祺瑞成为了北洋政府的实际掌舵人。
随着冯国璋病逝,直系在曹锟、吴佩孚的带领下发动了直皖战争,段祺瑞下台。
皖系长久不了,直系自然也别想好过,很快,两次直奉战争,主角变成了趁机发动政变的冯玉祥。
被捡了果实的张作霖自然不甘心,把张宗昌派到山东,联合南方军阀、山西阎锡山把冯玉祥给围了。
也就是这个时候,山东出现了一代头目,张宗昌。
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张宗昌被张作霖派到山东,此时的张宗昌虽然还隶属奉系军阀,但实际上已经是封疆大吏了。
只是好景不长,随着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张宗昌害怕势如破竹的北伐军,向张学良请求出关,结果张学良怕被这位功勋老臣取而代之,于是拒绝。
最终张宗昌率残部五万余人被白崇禧包围,张宗昌无奈出逃日本。
张宗昌时代结束。
时间来到1928年底,身为冯玉祥“十三太保”的韩复榘被任命为河南省省主席,但很快又被罢免了。
韩复榘和冯玉祥产生嫌隙,并萌生了投靠革命军的想法。
1929年5月22日,韩复榘通电,接受老蒋对他的第三路军总指挥的任命。
1930年,中原大战期间,韩复榘率部开赴山东,于同年9月被老蒋任命为山东省省主席,山东从此进入了韩复榘执政的二代头目时期。
这一时期的山东虽然名义上隶属南京政府,但实际上由于韩复榘是西北军降将,又在山东拥兵自重,老蒋并不敢过于刺激这位封疆大吏,所以这一时期韩复榘和南京政府的关系属于听调不听宣。
韩复榘在山东的统治一直持续到了抗战时期,徐州会战期间由于韩复榘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消极抗日,要知道当时抗日是唯一的主旋律,韩复榘此举自然成为了众人口诛笔伐的对象。
老蒋看准机会,在开封随便开了个会就把韩复榘给枪毙了,一次性解决了这个在山东统治了八年之久的土皇帝。
结语山东没能出现“鲁系”军阀可以说是必然,因为在袁世凯时期,直鲁本就是一家,都是袁世凯的大本营,袁世凯死后由于直隶地区的重要性以及几大军校都在直隶地区,毕业将官对直系很认可,所以干脆就叫“直系”了。
木乃伊3中的军阀是谁?
木乃伊3的历史背景是民国早期,毕竟是虚构剧本,军阀寓意指的是孙殿英为首的军阀集团。民国早期军阀割据混战严重,盗墓猖獗。其中又以盗墓军阀最为猖狂的是孙殿英军阀,称东陵大盗。但影片秦陵内部被盗纯属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