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战神中级取经,西游记中假如红孩儿和黑熊精加入取经队伍?
观音菩萨是大智慧者,每做一件事必然会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利害关系,她之所以不收黑熊精和红孩儿去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就是害怕他们俩坏了大事。
如果为唐僧收了二人为徒的好处有哪些?综合实力提升了。由于二人实力都和孙悟空差不多,在孙悟空外出化缘时有能力保护唐僧,唐僧遇到的危险和磨难将明显减少。
着装统一了。二人都是桀骜不驯之辈,比孙悟空犹甚,唐僧肯定管不了他们,观音只好给他们戴上箍儿,和孙悟空一样,来硬的。
这样三个人装扮到是统一了,头上都戴着一个漂亮的箍儿,一看就是一个团队的,只是金、紧、禁三篇咒语就怕唐僧记不住,万一念错了惩罚错了人又是得不偿失。
如果为唐僧收了二人为徒的坏处有哪些?首先是这个辈分和称呼不好论。红孩儿明显是晚辈,他爹牛魔王是孙悟空正儿八经的结拜大哥,这样看他只能给唐僧做徒孙,连黑熊精都成了长辈,这样子红孩儿肯定不乐意。
其次是孙悟空大师兄的地位难保。因为二人实力都不低于孙悟空,红孩儿施展绝技更能打败他,关键时刻,孙悟空的话语权还能有吗,说不好三人还会打成一锅粥。
一个团队只能有一个领导核心,孙悟空要是说了不管用,那铁定就到不了灵山了。
再次是二人生活得都很舒服,不愿意西行受罪。二人都是占山为王的一方豪强,没事和朋友喝喝酒、谈谈道,顺便欺负欺负人,逍遥自在胜神仙,去西天取经受苦受难干什么?!
不像猪八戒和沙僧,都曾是天庭高官,但都又失去了曾经的荣华富贵。失去了的才是最珍贵的,而且他们在人间的生活又都特别苦,去西天取经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西天取经的生活比他们现在的生活好,所以他们乐意去。
但对黑熊精红孩儿来说,西天取经没有现在的生活好,所以他们没兴趣。
还有就是,唐僧对他们念紧箍咒有危险。他们不像孙悟空一样是尊师重仁之人,他们都是土生土长的野妖怪,野性未泯。
唐僧念的次数多了,他们说不准就敢对唐僧下毒手,然后一跑了之,毕竟凡人在妖怪眼里就是草芥。
因为有现成的例子,红孩儿他爹牛魔王当年为了躲避天庭的追捕,跑到大洋彼岸躲了起来,隐姓埋名低调生活,天庭至今都没有找到他。
黑、红、猴三人组合不符合取经本意如果红孩儿和黑熊精加入团队,最理想的结果,唐僧领导有方,三人团结互助,整个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空前高涨。遇到妖怪,甚至于不用孙悟空出手,他们俩就给收拾了。
如果这样组合,看到这阵势,一般的妖怪都不敢动手了,唐僧一路绿灯地往前走,九九八十一难估计用不了一半时间,走到西天恐怕还真如观音菩萨所说说的三年就到。
历时不足十四年,不合一藏之数,肯定取不到真经;
历险不够八十一难,不合九九归一之法,绝对成不了真佛。
所以,观音不敢收黑熊精和红孩儿给唐僧当徒弟,但放了二人又太可惜,所以只好收到了自己门下。
二郎神的本领在仙界属于什么水平?
鸿均老祖三个徒弟,大弟子太上老君,二弟子元始天尊,三弟子通天教主。二郎神是元始天尊门人玉鼎真人的弟子。善能七十三般变化,有九转宣阳之功,是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女儿临凡所生,名楊戬。在封神演义中有时能力超过十二大弟子的师叔!批山救母。孙悟空大闹天宫,天兵天将降服不了,在孝天犬和太上老君金钢圈的帮助下,战败孙悟空,將孙悟空抓获。
为什么能咬下九头虫一个头?
西游记中的哮天犬,是和二郎神配套的神话故事中动物。
在大闹天宫中它是作者为孙悟空和二郎神打斗杜撰的。意在表现孙悟空(李世民)大闹天宫(发动玄武门兵变)是着了鬼王二郎神(灌江口李冰)的鬼魂,又被哮天犬咬了疯了才不顾人伦干下了大闹天宫(玄武门兵变)之事。
而在二郎神和九头虫的打斗中,作者是要表现,是人都有像九头虫那样无穷无尽的鬼主意,二郎神是管鬼的,哮天犬是帮助二郎神看鬼的,自然能降服九头虫怪物。人人心中又都有正义之神,就是二郎神,每个人都能用自己心中的正义之心,克服九头虫似的邪恶之念。欲知详情可读《也说西游》山西侯荃著有详解!
德和才有怎样的关系?
首先,有道德之人不一定有才能,有才能之人不一定有道德,这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
其次,单纯的说有道德,那这个人可能是内心善良的,能得到他人尊重的,也可以理解为有道德的人一定不会做对他人或者社会有害的事,都会做一些乐于助人、积极贡献的事,是传播正能量的关键。可能唯一的缺陷就是在于能力的大小,但我们首先要认可有道德的人才行,古语有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是最好的诠释。相反,有才而无得的人,对人类文明、社会发展是不利的。这样的列子很多,比如“黑客”,他若有才有德,那他会运用自己的才能保家卫国,但他若有才而无德,可能就会利用他的才能做有损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事情德智体美劳,德排第一位的。德才兼备,先德后才。厚德载物,没有德不能承载财富,可见德的重要性。
用八字解释一下德和财,我感觉德为印,尤其是正印为用,人品都是一级棒的,印也为权利。所以没有道德支撑,想成为有名望的人基本不可能。官为才,官印相生,只有印也不行,权利没有根基。所以有才有德的人才是栋梁之材,缺一不可。首先,德重于才,所有用人者都希望自己能得到德才兼备的人才,但真正能找到的却寥寥无几,因为能做到这一标准的人毕竟很少,只能是选取相对好些的,人之根本,应是立心制行。一个人要是心术不正,再有才能也不能用。选拔人才应该还是应该将德放在首要位置,有德比有才更为重要。德行的标准比较单一,但才能就比较多了,并且各有各的要求,不能一概而论。使用人才时,要择优而用,不可强求齐全。全人是不存在的,天地能够包容一切,用人也应各取所长。
为啥他的同门师兄弟都没啥名气?
在《西游记》中有一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众多读者,那就是孙悟空的授业恩师菩提祖师,究竟是何来历,为什么后来再也没有出现过?
当然,围绕这个问题所展开的讨论,那也是海了去了,答案也是五花八门。什么菩提祖师就是如来佛祖啊,就是太上老君啊,就是燃灯古佛啊……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没有定论。同样,除了菩提祖师以外,还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一个个也都身怀绝技,历经千险聚在菩提祖师的门下,成为了孙悟空的同门师兄弟。可是,为什么后来这些人再没有出现,也没啥名气,连同他们一起消失的,还有菩提祖师,以及整个门派?一、孙悟空拜师菩提祖师,并非是巧合,也不完全是运气,背后都是他努力奋斗的血和泪!其实机会对于每个人来讲,啊不,对于每只猴子来讲,都是公平的。甚至在某些方面,孙悟空反而处于劣势,毕竟他是一只无父无母,无兄弟的石猴。别的猴子,遇到事情还能找兄弟姐妹商量一下,但孙悟空没得商量,万事得自己拿主意。所以,当花果山的群猴追溯溪水源头到达水帘洞前时,有一只老猴子提议:“那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机会就摆在面前,而且确实对每只猴子都是公平的,可惜,这只老猴子连喊三遍,都没有一只猴子跳出来。反而是猴群的边缘人物,此时藏在草丛中的孙悟空抓住机会,蹦了出来:“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所以,很多猴子之所以平庸,并非是他们甘愿如此,而是因为机会到来的时候,他们没有勇气去抓住,既没有心理准备,也没有冲动的欲望。而猴子一旦掌握权力,即使是尖嘴猴腮的雷公脸,人家也会夸你漂亮,冠以“美猴王”称号。甚至花果山以后的时尚潮流都得由孙悟空引领,每只猴子都梦想整容成猴王一样。当一只猴子坐稳了位置后,往往就会进入到职场的舒适区,而沉醉其中:“朝游花果山,暮宿水帘洞,合契同情,不入飞鸟之丛,不从走兽之类,独自为王,不胜欢乐。”二、孙悟空选择拜师菩提祖师,其实做出了巨大的牺牲,选择勇敢地迈出舒适区,走向了不确定的未来!其实不管任何一个掌门人,都要具备居安思危的意识,别看花果山风调雨顺,四季常青,群猴们在美猴王带领下快乐生活了三百年,但某一天猴王突然伤感了:“我虽在欢喜之时,却有一点儿远虑,故此烦恼。”为啥烦恼呢?就是因为孙悟空突然意识到,自己的花果山虽然不归凡间的兽王啊,人王管理。但是还是要受阎王管的,要想长久快乐下去,就必须去寻求一个不归阎王管的方法。是啊,不变就是等死,改变的话有可能是快死,也有可能置于死地而后生。其实去学习技术,作为猴王,他是可以派其他小猴子去探探路,找到路子了,自己再去便可。但作为一名优秀的首领,需要起到带头作用,如果他不能带头改变,那么所有的改革都是空话,废话:“我明日就辞汝等下山,云游海角,远涉天涯,务必访此三者,学一个不老长生。”孙悟空做事是非常果断的,在得知要想长生,则需要先找到佛、仙或神圣,这三者已经实现长生不老者,然后拜其为师。随后孙悟空便踏上了漫长的求学路,这个过程有多久呢?“猴王参访仙道,无缘得遇,在于南赡部洲,串长城,游小县,不觉八九年余。”三、孙悟空能拜师菩提祖师,就是靠着这种执着,怀着这种坚定的信念,才最终得以成功!试问,有多少决策者,在做出决定后,连续执行了八九年都毫无起色的前提下,还能坚持下去的?人家孙悟空就做到了,而且是边做边总结经验,并对自己的前进方向做出适当调整,最终跨过西洋大海,到达了灵台方寸山。他的这种执着,与历经万难到达此处的决心,连菩提祖师都觉得不可思议,一开始还不信他,说他不老实,说谎,要赶他出去:“你既老实,怎么说东胜神洲?那去处到我这里,隔两重大海,一座南赡部洲,如何就得到此?”这也说明,同样拜师菩提祖师门下的其他弟子,都不是东胜神洲的,,至少不会绕过南赡部洲以及两重大海到这里拜师。那么,此时的菩提祖师有多少弟子呢?加上给孙悟空开门的那个仙童,再加上孙悟空,一共有三十二个弟子:“直至瑶台之下,见那菩提祖师端坐在台上,两边有三十个小仙侍立台下。”虽说孙悟空拜了菩提祖师为师,但实际上头六七年,一直是师兄们在教他:“次早,与众师兄学言语礼貌,讲经论道,习字焚香,每日如此。”闲暇时间孙悟空就是在打杂,扫地啊,打柴啊,挑水啊,等等。纵使美猴王这种天赋异禀的猴,要想学艺也得打好基本功,也是得从打杂开始,试问有多少掌门人能做到这一点?四、虽然大家都拜师菩提祖师,但是真正能听到祖师讲课的机会并不多,孙悟空第二次听到祖师讲课已经是七年之后了。“在洞中不觉倏六七年。一日,祖师登坛高坐,唤集诸仙,开讲大道。”所以,也并非是孙悟空性子被时间磨平了,不然以他猴急猴急的性格,早追着祖师传授技艺了。实际上是,祖师好几年才会讲一次课,平时他的洞门是关着的,别人进不去。但这唯一一次听课的机会,再次被孙悟空把握住了,别的师兄们都一个个坐着不动。唯独他手舞足蹈,显得异常兴奋,果然就吸引了祖师的注意,问他为何乱动,孙悟空回答:“弟子诚心听讲,听到老师父妙音处,喜不自胜,故不觉作此踊跃之状。”其实跟我们在学校上课一样,老师自然喜欢这种学生,而不喜欢一问就说懂了,一考啥也不会的人,毕竟他们平时上课死气沉沉,连个互动都没有。也正是这次机会,让菩提祖师想起来自己门下还有一只猴子,好像还没教他什么东西,于是才问他你想学点什么呢?面对孙悟空这个徒弟,菩提祖师基本把常规课程,都讲了一个遍。什么“术”字门,什么“流”字门,什么“静”字门,“动”字门啥的,基本覆盖了道、释、儒等几大门类。但不管菩提祖师说啥,孙悟空就问一句:“似这般可得长生么?”五、那么,菩提祖师提到的术、流、静、动等门类,真的不可以实现长生不老吗?不能!因为这些本事,不管是佛家打坐修禅也好,道家炼丹悟道也罢,亦或者是儒家治国安民平天下,都脱离不了三界。脱离不了三界束缚,名义上都归天庭管辖,那么自然就会涉及到轮回。但,在这个框架下要想实现长生不老,也是有办法的,那就是把自己的技能做到一流水平,吸引天庭的注意力。是啊,我这么牛叉,拥有盖世绝伦的本领,玉帝快快招我去天庭当官吧?只有到了天庭做官,且安分守己,不做出格的事,那么蟠桃就会及时供应,长生不老呢也就并非不可以实现。但,这种长生不老在菩提祖师的眼中并非是长久之计,所以在面对孙悟空的询问时,他说“流”字门是壁里安柱,说“静”字门是窑头土坯,说“动”字门是水中捞月。啥意思呢?按照菩提祖师解释的意思,是说,学“流”字门实现长生,是附属在墙壁上的,墙壁倒了,柱子岂能不倒?学“静”字门实现长生,虽然不附属墙壁了,但自己是土坯,尚未经过水火锻炼,一朝倾盆大雨,必然塌陷。学“动”字门,也就是炼丹的那种,这玩意是空的,就像水中捞月一样。说到底,这些技能,都是依附天庭而存在的,也就是不管你是依附于某个大神,比如某些坐骑;或者自立门户,比如天蓬元帅,但还是会受天谴;甚至自己修炼成地仙,不去天庭当官,比如各种妖怪,他们还是会死,会轮回。六、虽然,他们的死法或许不同,但性质是相同的,也就是天庭可以给你一直活着的机会,同样也可以拿走这个机会。而孙悟空的那些师兄弟们,所学习的技能,就是这一类!这一类要想修成正果,实现长生,唯一的途径就是获得天庭赏识,争取能当个小官,哪怕是一方土地,也算。但就像刚才我(杨角风)说的一样,天庭可以赐予你这个地位,同样也可以拿走它。纵然你做到了天蓬元帅的位置,因为一个错误,同样可以将你打下凡间,从一头猪重新开始。因为,修仙这条路,不仅条件苛刻,而且人数众多,实在是太卷了!毕竟这些神仙都是终身制的,只要没犯原则性错误,他们是可以一直干下去,都不用退休的。这也导致,天庭基本不可能因为你在传统行业上做得好,就给你专门定个职务,或者把别的神仙换下来,让你上。就算是御马监的一匹天马,那也是凡间生灵修炼多年后,才被上天赏识提拔,得以上天被天兵天将们骑。这也并非是瞎说,后来孙悟空习得筋斗云之后,众位师兄虽然羡慕,但嘴上说的是:“悟空造化!若会这个法儿,与人家当铺兵,送文书,递报单,不管那里都寻了饭吃。”也就是说,在他们眼中,自己所习得的技能,就是为了混口饭吃而已。很多人甚至都不敢奢望到天上当官的事,能在凡间的官府当个驿卒就心满意足了。七、那么,同为师兄弟,孙悟空何德何能,他怎么可以从菩提祖师那里就学到长生不老术?其实,孙悟空也没有学到长生不老术,他所学的技能是属于前面菩提祖师提到的“术”字门。七十二变,虽然可以让修炼者的寿命大幅提升,但还得提防五百年一次的三灾利害。关于这一点,孙悟空的师兄弟们也是清楚的,看到菩提祖师给孙悟空开小灶,也是羡慕不已:“悟空,你是那世修来的缘法?前日老师父附耳低言,传与你的躲三灾变化之法?”这也说明,菩提祖师轻易不会传授弟子们三灾变化之法,至少在孙悟空这一波同门师兄弟中,只有孙悟空一个。不然的话,他们也不会喊着让孙悟空露一手瞧瞧:“趁此良时,你试演演,让我等看看。”也正是因为菩提祖师只教了孙悟空这一招,并没教其他徒弟,才会在事后训斥他:“这个工夫,可好在人前卖弄?假如你见别人有,不要求他?别人见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祸却要传他,若不传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这也从侧面表明,这项技能,其他师兄弟们确实是没有的!也正是这个原因,才导致孙悟空学成以后,在往后的日子里,再也没有碰到过师兄弟们。并非是他们不存在,而是因为一方面他们不是来自东胜神洲,所以孙悟空回花果山的那段时间,是不可能遇到他们的。其次则是,他们修炼的技能并不能保证长生不老,是活不到孙悟空从五行山下爬出来的。八、因为卖弄,所以孙悟空被赶出了师门,临走时,菩提祖师说了这么一句话:“你这去,定生不良。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之所以这么说,其实也是有缘由的!我们看菩提祖师教了孙悟空哪些技能?有铜头铁臂、力扛万斤、法天相地、避火咒、避水咒、三头六臂、分身术、隐身术以及七十二变。当然还有后来根据孙悟空体型特征,特意传授的筋斗云,以及孙悟空自己悟出来的拔猴毛神功。可是这些技能跟打坐参禅、炼丹修道、治国安民有关系吗?没关系!菩提祖师教给孙悟空的全都是战斗和逃跑技能,他是想把孙悟空打造成一名狂战士,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而这一做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孙悟空说的,他想真正实现长生不老。道理很简单,如果孙悟空想上天当官,走循规蹈矩那条路能成功吗?显然希望不大,甚至可以说非常渺茫,在现有的框架下,一只猴子,也没有什么背景,根本就拼不出来。可是,如果打破这个框架呢,不走靠领导赏识的路线呢?这倒是跟《水浒传》中宋江的人生路径类似了,一个小押司,要想爬上去,太难了。若是先反了,然后做大做强,随后招安呢?九、孙悟空跟其他的师兄弟完全不同,他是怀着坚定的信念来的,这一点菩提祖师是看在眼中的。其他师兄弟的境界根本和他不能比,看猴子翻筋斗云,首先想到的竟然是以后这猴子可以送快递,肯定送的快,这下子吃喝不愁了!就像你给乞丐一堆金子,他首先想到的是融了做个金碗,以后要饭再也不怕摔了。这样的师兄弟,你还指望他们会受人赏识,能上天当个小吏,哪怕是御马监弼马温手下的一名力士都不够格啊。孙悟空绝对是得到了菩提祖师的亲传,也帮他选择好了走怎么一条路实现长生不老,事实上,他确实做到了:学艺归来,立马像变了一只猴,以前可是彬彬有礼,异常谦虚,结果回去直接将混世魔王给砍了。随后到傲来国偷了人家整个国库的兵器武装小猴们,再下东海抢定海神针弄了一身美猴王装备,随后再到地府勾了生死簿。是啊,你天庭竟然还管我的寿命,什么三百四十二岁,老子说多少岁就是多少岁,打烂黑白无常,撕了你生死簿,连带整个猴族的都勾了,看你还怎么勾。这样一闹腾,孙悟空实现了多少修仙的人倾尽一生都达不到的高度,他是被玉帝钦派弼马温,甚至这个官职都是特为他设的。这样孙悟空就满足了吗?不满足啊,他还没把自己的防御点加满呢,不然以后天庭怪罪,即使没有生死簿,不是一样可以雷劈了自己?所以才有后来的偷吃蟠桃,偷喝美酒,偷食金丹,把自己的身体融成了比铜头铁臂都要强的钛合金,这下子就算你天庭抓到我,刀砍斧剁雷劈电打,外加八卦炉炼,也奈何不了我!所以,你能说菩提祖师不偏心吗?他当然偏心啦,谁让他遇到这么一个,逮到机会就上,意志力坚定,居安思危,还聪明绝顶的猴子呢,不把他培养成三界名人,怎么显得我菩提祖师的强大?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啊,好不容易遇到个伯乐,可惜你这群师兄弟们不是千里马,那没办法了,你们注定一生默默无闻。也许多年以后,回想往事,跟孙悟空同门学艺的那段时光,竟然是你的高光时刻,呜呼哀哉。关于沙悟净的六个经典故事?
误打破琉璃盏。王母降蟠桃,设宴瑶池邀众将。失手打破玉玻璃,天神个个魂飞丧。玉皇即便怒生嗔,却令掌朝左辅相。卸冠脱甲摘官衔,将身推在杀场上。多亏赤脚大天仙,越班启奏将吾放。饶死回生不典刑,遭贬流沙东岸上。
流沙河收沙僧。唐僧领着悟空和八戒去取经,走到流沙河,水深过不去了。碰到妖精要吃唐僧,悟空和八戒把妖精打到水里,不敢出来了,八戒下水引妖精出来,又被悟空打下水去,再不出来了。后得观音菩萨相助方得渡河,后经菩萨点化,那河妖才认唐僧为师,共取西经。此人正是沙和尚——沙僧。
三十回黄袍怪疑心浑家百花羞送信去宝象国请兵来救,要杀她,就拿她与被擒的沙僧对质。沙僧急中生智,说是国王画影图形,唐僧因较早时被捉在洞中见过公主,向国王说起经历,这才救了公主一命。
四十回婴儿戏化禅心乱 猿马刀归木母空,连悟空也想散伙,反而沙僧劝大家不要散伙,意志十分坚强。
孙悟空中了地涌夫人的分身计,回来不见了唐僧,竟将一腔怒火发到猪八戒与沙和尚身上。也不管好歹,捞起棍来一片打,连声叫道:“打死你们!打死你们!”沙僧近前跪下道:“兄长,我知道了。想你要打杀我两个,也不去救师父,径自回家去哩。”望兄长且饶打,待天明和你同心戮力,寻师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