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贯钱是多少个铜钱,1贯是多少克?
一贯钱是一千枚铜钱,各个时期的重量是不一样的。比如 “五铢钱”,一枚铜钱重五铢。每铢重1.3021克,五铢重6.51克,一贯铜钱重6510克,就是大约6.51公斤。 康熙所记,“银每两换钱一千文”,这一千,俗称一吊。
万贯铜钱等于多少黄金?
古时候的铜钱一般是用绳子穿着的,每1000枚铜钱叫“一贯”。明朝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发行了纸制“大明通行宝钫”,面额为“壹贯”。当时,壹贯等于铜钱1000枚或白银1两,又或黄金1/4两。
由此看来,万贯等于黄金2500两,的确是一笔为数不少的财富了。一贯等于多少两?
一百两。
金银以两为单位,铜钱则以斤、两、钱为单位。
古时的铜钱中有方孔,常用绳子穿着,每1000枚铜钱1串叫一贯。
十枚铜钱等于一两,十六两为一斤(我国长期使用十六两为一斤的货币单位),等于160枚为一斤。
一般都把铜钱穿起来。每一百六十枚用麻绳穿成一串(穿时每边放六十枚,底盖各加一枚,实际上是一百六十二枚),所以也叫一串、一吊、一贯。
一贯是多少银子?
一两银子
正常来说,一贯钱是指一千个铜钱,但问题宋时流行省陌,“以七十七钱为百”。即一贯钱为七百七十钱。
至于铜钱与银两的换算,则随着朝代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北宋宋初银钱兑换比为一两银兑一贯钱
到徽宗时,一两银兑两贯钱。
至于南宋中期,则是一两银兑换三贯钱。
王曾瑜先生一个考据,南宋绍兴年间,80贯钱,折合成20两银子,1两金子。
但值得注意的是,宋朝平时市面流通的,一般是铜钱,而不是银两。
古代钱是单位贯是指什么?
贯是指一千个铜钱。贯的原意是绳子,后来因为古人把铜钱穿在绳子上,所以成了钱的单位,一般是一千个铜钱称为一贯。
一吊钱和一两银子的区别?
“文”和“吊”是古代铜钱的计量单位,相互之间的换算是:1吊钱等于1000文;“钱”和“两”是古代重量单位,相互之间的换算是:1两等于16钱。又因为古代作为钱币的银和铜可以混用,相互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两白银等于1吊铜钱。它们相互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吊=1两=16钱=1000文。当然,这里是特定白银和铜钱在货币换算关系上说的,作为重量单位的钱和两也可用在其他物品上,所以就不能一概而论了。理解上面的换算关系,需要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1、换算关系并非一成不变。使用“文”和“吊”来称呼铜钱,早在唐代就开始了,而“钱”作为重量单位,也是从宋朝开始的,在一千多年的历史演变中,相互之间的换算关系也在发生不同变化,就拿一吊来说,有的时期也可以是100文、500文等等。上面的换算关系主要参考的年代是清朝后期。

2、所代表的价值也在发生变化。最为显著的是“文”了,“一文不值”这个成语说的是没有价值,也一个铜板都不值。可是我们要知道,“一文”有时候也并非不值钱,在唐太宗贞观年间一斗米只卖5文钱,如果按照1两换算1000文的话,就可以买200斗米。但是到清朝后期的时候,一两银子也就相当于现在的200块钱左右。而到解放后,人民币壹元的由来,就是说它代表一块银圆。而一文铜钱缩水也非常厉害,也就2分钱左右。

3、不同年代的度量衡也略有差异。比如说,唐开元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8斤12两。
古代的货币换算比较混乱,各个朝代的度量衡也有差别,所以要精确弄清楚它们在每个时间段的换算关系,应该只有历史学家才能解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