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发生在哪一年几月几号,汶川地震的原因?
5·12汶川地震的发生及龙门山向东南方向推覆的动力来源是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碰撞及其向北的推挤,这一板块间的相对运动导致了亚洲大陆内部大规模的构造变形,造成了青藏高原的地壳缩短、地貌隆升和向东挤出。由于青藏高原在向东北方向运动的过程中在四川盆地一带遭到华南活动地块的强烈阻挡,使得应力在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上高度积累,以至于沿映秀-北川断裂突然发生错动,产生8.0级强烈地震
512大地震是农历几号?
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是公元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星期一,农历戊子鼠年四月大初八日)。
5·12汶川地震是一次浅源地震,震源深度为10~20千米,破坏性巨大。地震可按照震源深度分为浅源地震,地震发生在60千米以内的称为浅源地震,浅源地震大多分布于岛弧外缘,深海沟内侧和大陆弧状山脉的沿海部分,大多发生在地表以下30千米深度以上的范围内;
而中深源地震,最深的可以达到650千米左右,并且形成一个倾斜的地震带——称为本尼奥夫带。把浅源地震和深源地震在“血缘”上联系在一起的,是板块构造学说这一被称为“地球科学革命”的全球构造理论。
汶川地震多少级?
5·12汶川地震,又称“汶川大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4秒,震中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北纬31.0°、东经103.4°)
根据中国地震局修订后的数据,5·12汶川地震的面波震级为8.0级,根据日本气象厅的数据,5·12汶川地震的地震波确认共环绕了地球6圈,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以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国内北至内蒙古,东至上海,西至西藏,南至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区均有震感,中国之外的泰国、越南、菲律宾和日本等国均有震感。
汶川地震地理位置?
汶川大地震的震中是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和北川县县城。汶川地震的震中烈度高达11度,汶川地震的10度区面积则为约3144平方千米,呈北东向狭长展布,东北端达四川省青川县,西南端达汶川。
以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和北川县县城两个中心呈长条状分布,面积约2419平方千米。其中,映秀11度区沿汶川—都江堰—彭州方向分布,北川11度区沿安县—北川—平武方向分布。
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北至辽宁,东至上海,南至香港、澳门、泰国、越南,西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
汶川地震一共死了多少人?
民政部报告,截至6月1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9016人遇难,368545人受伤,失踪18830人。紧急转移安置1514.74万人,累计受灾人数4555.2965万人。 总参谋部报告,截至5月31日24时,抢险救灾人员已累计解救和转移951975人,从废墟中挖掘出来的生还者6541人。 卫生部报告,截至6月1日12时,因地震受伤住院治疗合计91762人,已出院61597人,仍有12243人住院,共救治伤员541258人次。重庆、江苏、浙江、广东、湖北、湖南等20个省区市共接收四川伤员10015人。 中国地震局报告,5月31日12时至6月1日12时,汶川地震主震区监测到3.9级以下余震188次,4.0至4.9级余震3次。主震区已累计监测到余震9710次。 电监会报告,截至6月1日12时,四川新增小金县基本恢复供电,目前共46个县基本恢复供电,8个县部分恢复供电。
512汶川大地震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专家分析汶川大地震产生原因 这次地震具体的发生机制一开始主要是挤压,到地震快结束时可能还有走滑的能量释放. 四川地区很长时间内没有发生强烈地震了,用业内的话说叫缺震,就是强震缺失,按照历史的经验,缺的时间越长,将来发生(强震)的可能性越大。 虽然龙门山地区看上去构造活动不强,但是可能是处在应力的蓄积过程中,蓄积到了一定程度,地壳就会破裂,从而发生地震。 公众普遍关心的是,汶川这个地方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地震? 从大的方面来说,汶川处于中国一个大地震带——南北地震带上。 中国地震局的专家认为,因为中国东部和西部的地质分布、地壳厚度、地壳运动速度差别很大,而这次地震发生在东部和西部变化差别最大的这个带上,即南北地震带——包括从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直至云南,都为地震密集带。 宏观的解释是,“印度洋板块由南向北碰撞欧亚板块,碰撞的地区拱起青藏高原。”中国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院倪四道教授对南方周末记者分析说,“青藏高原在隆升的同时,也同时向东北方向移动,挤压四川盆地向东北走滑,而汶川地震就发生在青藏高原的东南上。” 倪四道说,这次地震具体的发生机制是挤压,“一开始主要是挤压,到地震快结束时可能还有走滑的能量释放。”倪四道说,这次汶川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川西龙门山的中心,位于汶川-茂汶大断裂带上。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二七说,四川盆地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地块。从历史记录来看,尽管龙门山主体没有发生过大地震,但它北边的松潘在上个世纪初曾经发生过强震。因此,虽然龙门山地区看上去构造活动性不强,但是可能是处在应力的蓄积过程中,蓄积到了一定程度,地壳就会破裂,从而发生地震。 不过王二七也说,目前我们对这一地震发生的机制还不清楚,不知道是由地壳的挤压、伸展还是水平走滑造成的。 而从小的方面说,汶川又在四川龙门山地震带上。龙门山是新的西藏隆起板块和原来的老的云南、四川板块交错的地方,从这个角度讲,这个地方是个地震多发区。 根据1999年9月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预报管理处整编的《中国强地震目录》,四川地区共有18次7级以上地震,其中1800年以来发生过8次7级以上地震。1973在四川的炉霍发生了7.6级地震,之后三年发生了四川松潘——平武7.2级地震。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陈学忠研究员曾在2002年对四川省7级以上地震危险性做过分析:“四川地区很长时间内没有发生强烈地震了,用业内的话说叫缺震,就是强震缺失,按照历史的经验,缺的时间越长,将来发生(强震)的可能性越大。这是一种定性的估计”。 这种背景下,陈学忠研究了四川地区的地震危险性,发现从历史经验性上看,以前四川地区7级以上强震发生之前几年,周围都有一个接近8级左右的大震发生,根据这种现象,然后往后推,昆仑山2001年已经发生了8.1级地震,如果这种规律延续的话,几年之后四川地区就会发生这种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