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风雨情,你读过最孤独的诗词是什么?
“无人与我立黄昏,无人问我粥可温”,化用自沈复《浮生六记》中的“闲时与你立黄昏,笑问灶前粥可温”,原本就是一句非常孤独的话。
沈复的《浮生六记》,详细记载了自己的生平经历,其中有生活情趣,有少年夫妻,有颠沛流离,有家庭悲剧。沈复和他的妻子芸娘,自小相识,感情甚笃。无论沈复是荣华富贵,还是落魄潦倒,芸娘都与他不离不弃。
但这份珍贵的感情,并没有陪伴沈复到人生的终点。芸娘体弱,盛年而逝,失去伴侣使沈复痛不欲生。
还有什么,比所爱之人驾鹤西归更加孤独的呢?
贺铸有《鹧鸪天》: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苏轼有《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元稹有《遣悲怀·其三》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白居易有《为薛台悼亡》
半死梧桐老病身,重泉一念一伤神。手携稚子夜归院,月冷空房不见人。
潘安有《悼亡诗·其一》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
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髣髴,翰墨有馀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恍如或存,周惶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晨霤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诗经中有最早的悼亡之作:《绿衣》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悼亡诗词,可能是所有古典诗词题材中,最孤独的一种。
每一句,都是喋血之作。
真实的杨广应该是什么样的?
纪录片《大隋王朝》的主题曲对这位饱受非议的君王做了最好的诠释:
文质彬彬,
威风凛凛。
只道是并吞八荒,
功盖万古;
横槊赋诗,
笑傲前尘。
却不料,
南征北战竭民力,
予雄予智失民心。
眼看着,
如画的江山都丧尽,
好头颅也与那肝胆分。
只落得,
一代英雄归黄土,
几行烟柳掩孤坟。
这才是,
运河悠悠连今古,
载舟覆舟俱凡人。
我们所认识的隋炀帝,都是从电视剧或是小说、评书 《隋唐演义》里面的隋炀帝,这里面一般是这样介绍他的 :隋炀帝, 姓杨,名广。陕西华阴人。隋文帝之次子。其父杨坚,为北周静帝之外祖父,弑君篡位,即隋文帝也。杨广唆父贬兄,夺得太子位,后欲早登基,弑父杀兄。即位后,好大喜功,大兴土木,修长城,建离宫。荒淫无度,为欣赏琼花,开运河,造龙船,载美女,游扬州,乐而忘返,劳民伤财,怨声载道,民不聊生,被宇文化及所弑。因之,引起群豪蜂起,各据一方,大者称帝,小者为王,天下大乱,黎民遭受涂炭,流离失所,无家可归。这里面塑造的隋炀帝形象是昏庸、淫荡、爱好女色、治国无能、任用奸臣的隋炀帝,甚至有书中对他做了如下评价:
评曰
弑父篡国 性凶心拙 荒淫无道 丧失山河
至死不悟 崇尚干戈 暴君如此 阿弥陀佛
偈曰
虎狼蛇蝎凶又毒 畜鬼地狱堕三途
为赏琼花运河辟 因饱思欲泰山欺
男女裸体逞游戏 百姓含羞作马牛
独夫无知失天下 古今唾弃传万秋
这真的是杨广吗?一生在位就只是淫乐?就只是荒唐?
我认为这并不是真正的杨广,他应该是像秦皇汉武一样有为的君主,只不过是他太心急,太想看到成绩,加上自己原本就有的好大喜功的缺点,所以急功近利,不顾人民死活,不断征发劳动力,最终酿成惨剧。
首先我们说说让隋朝走向灭亡最重要的一件事-----开凿京杭大运河
唐代诗人皮日休诗曰: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并非是为自己南游,目的有三:
1.漕运带动军事动员能力和物流能力
2.减少物流成本,提高运输量
3.利用南方军备为征伐高句丽做准备
现在我们仅仅知道大运河是605年开凿沟通的。隋政府投入了包括妇女在内、人数达100多万的劳力。难以置信的是,整个工程在短短的5个月里就完成了。
再说说另一件事-------三次征伐高句丽
首先为什么打高句丽:高句丽的位置很重要。 东北是东亚地区第二大平原,仅次于华北平原,而且还有山脉阻隔,是帝王基业。它就跟关中平原一样,自己可以固守,又可以打出去。不像蒙古高原干旱缺水,东北水利充沛可以发展农业,有农业就可以发展手工业,而且隋唐时期气温高,东北比明代可以容纳更多人口。所以在东北能扎下根的政权都是中原王朝最大的隐患之一。 唐玄宗时期,渤海国就能跨海攻打山东半岛,还烧了登州城,这就是东北巨大潜力的体现。后来的契丹、女真、满清也不例外,都是以东北为根据地的。 所以隋炀帝打高句丽是很正确的,如果不灭掉它,等高句丽逐渐发展起来了,尤其是向西进入大兴安岭一代接触游牧民族获得马匹,变成农耕-游牧二元帝国,足以吞并中原。连唐太宗说都,高句丽不除,后世必为大患?
虽然隋炀帝失败了,但他做的事情是很正确的,后世号称千古一帝的李世民基本延续了他的政策。隋炀帝打高句丽,唐太宗也打高句丽。隋炀帝开大运河,唐太宗也开大运河。只不过唐太宗节奏把握得好,这些事情做成了,于是他就是圣君。
总之隋炀帝这个人败就败在急功近利,好大喜功上。
五个月完成大运河的开凿任务,这对百姓是个多大的负担,一次征发百姓一百万人使得百姓苦不堪言,田园荒芜。隋文帝给隋炀帝留下的家底连唐朝最兴盛的“贞观之治”时期都比不上,直到唐玄宗时期才和文帝时期的家底差不多。可隋炀帝在位十几年竟然挥霍一空。
面对民变四起、国库空虚、士族门阀离心离德的境地,隋炀帝仍然决定征伐高句丽,损耗了民力,《资治通鉴》记载: “先是,诏总征天下之兵,无问远近,俱会于涿。” “五月,敕河南、淮南、江南造戎车五万乘送高阳,供载衣甲幔幕,令兵士自挽之,发河南、北民夫以供军须。秋,七月,发江、淮以南民夫及船运黎阳及洛口诸仓米至涿郡,舳舻相次千馀里,载兵甲及攻取之具,往还在道常数十万人,填咽于道,昼夜不绝,死者相枕,臭秽盈路,天下骚动。” “四方兵皆集涿郡” “诏征天下兵集涿郡。”
《隋书 列传第三十五》:【 会帝复征辽东,征兵吴会,士卒皆相谓曰 :“去年吾辈父兄从帝征者,当全盛之时,犹死亡太半,骸骨不归;今天下已罢敝,是行也,吾属其无遗类矣 。”于是多有亡散,郡县捕之急】 刘元进起义,【三吴苦役者莫不响至,旬月众至数万】。
但三次都失败了,隋炀帝见陆路失败,便决定走水路,他命大造战船,不顾工匠们的死活,有的工匠常年泡在水里,腰部以下竟然生蛆。
隋代五牙战船
如此暴虐怎能不败。 隋炀帝征高句丽,既用北方士兵,也用南方士兵。而南方士兵的损失、死亡率还很高,一征高句丽南方士兵“死亡太半,骸骨不归”(太半,是三分之二,裴駰 集解引 韦昭 曰:“凡数三分有二为太半,一为少半。“);二征高句丽,征兵于南方时,造成了逃亡与刘元进等人的起义,起义军很快达到数万人。
就连对他自己带到扬州的军队出现逃跑的情况,他也是气急败坏的出台了连坐制度,通俗的讲,就是士兵逃跑杀排长,排长逃跑杀营长,营长逃跑杀团长,一路杀下去,搞的人心惶惶,人人自危,逼的自己身边人没办法,只好军队哗变,杀了他。
开凿运河和征伐高句丽两件事方向都是正确的,奈何太急功近利,想要毕其功于一役,连唐太宗也晚年也受挫于高句丽城下,以他一代如何能做成,要知道如果隋炀帝能够眼光放长远一些,把这些事放在三代四代人去完成,那可能不止能够避免天下动荡,农民起义频发的局面,甚至被称为千古一帝也犹未可知。
江山风雨情中吴三桂谁演的?
不是同一个人,易水寒是应该高曙光自己配音吧,吴三桂 是丁海峰演的,配音演员叫 陆揆,查了一下陆揆配音作品,没风云争霸。
以人在江湖写藏头诗怎么写?
写三首特色新藏头诗,
七绝《人在江湖》
人生百态律规严,
在观社会身其间。
江水涛声红色险,
湖风骇浪涉足坚。
还可以深情一点的
七绝《人在江湖》
人美心慈酷男恋,
在公园里手拉牵。
江岸途行拥抱现,
湖上求婚单跪宣。
还可以宣传正能量的,
七绝《人在江湖》
人间正道现国梦,
在富军强科技兴。
海望航母核艇盛,
湖边东风北斗升。
江山风雨情满清入关在第几集?
江山风雨情:第39集满清入的关。
《江山风雨情》是一部古装历史题材电视剧,由朱苏进编剧,陈家林执导,唐国强、陈道明、陈宝国、鲍国安、刘威、李强、王刚、王绘春、张澜澜、牛莉、丁海峰、李建群等主演。
该剧以明末清初为背景,描写了以大明、大顺、大清三国鼎立的争霸传奇,朱由检、李自成、爱新觉罗·皇太极三大帝王逐鹿天下的故事,暗示农耕文明的衰落。
江山风雨情是哪年出品的?
《江山风雨情》于2003年由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出品,2005年6月30日广东南方电视台影视频道首播。是一部古装历史题材电视剧,由朱苏进编剧,陈家林执导,唐国强、陈道明、陈宝国、鲍国安、刘威、李强、王刚、王绘春、张澜澜、牛莉、丁海峰、李建群等主演。该剧以明末清初为背景,描写了以大明、大顺、大清三国鼎立的争霸传奇,朱由检、李自成、爱新觉罗·皇太极三大帝王逐鹿天下的故事,暗示农耕文明的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