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尼娜和厄尔尼诺,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的成因及其对我国气?
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是全球气候系统中的两个重要现象,其成因和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如下:
1. 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
厄尔尼诺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海域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其成因主要是由于大气环流的变化,即南美洲东岸的热带气旋异常活跃,导致大量的热量和水汽被输送到赤道太平洋东部海域,使得该区域海水温度升高。此外,太阳辐射、海洋流动等因素也会影响厄尔尼诺的发生。
1. 拉尼娜现象的成因:
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海域海水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其成因与厄尔尼诺类似,也是由于大气环流的变化导致的。具体来说,拉尼娜现象发生在厄尔尼诺之后,是由于南美洲西岸的热带气旋减弱或消失,导致该区域海水温度下降。
1. 厄尔尼诺现象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我国也不例外。在我国北方地区,厄尔尼诺年均会引发多次暴雨洪涝灾害,给农业生产和城市安全带来严重影响;在南方地区,厄尔尼诺年则可能引发干旱、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此外,厄尔尼诺还可能影响我国的夏季气温、降水量等气象要素。
1. 拉尼娜现象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拉尼娜现象相对于厄尔尼诺来说对我国气候的影响较小。在我国北方地区,拉尼娜年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气象灾害;而在南方地区,拉尼娜年可能会引发一定的降雨减少和干旱发生。此外,拉尼娜年还可能导致我国部分地区的冬季气温偏低。
2022是拉尼娜还是厄尔尼诺?
2022年是拉尼娜现象。而且是双拉尼娜现象。
拉尼娜现象就是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的情况。厄尔尼诺现象是发生在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增暖的一种气候现象,大范围热带太平洋增暖,会造成全球气候的变化。
2022年由于气温降低,比往年更冷,因此符合拉尼娜现象。
怎样理解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
这样理解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就是沃克环流圈东移造成的。厄尔尼诺现象的基本特征是太平洋沿岸的海面水温异常升高,海水水位上涨,并形成一股暖流向南流动。它使原属冷水域的太平洋东部水域变成暖水域,结果引起海啸和暴风骤雨,造成一些地区干旱,另一些地区又降雨过多的异常气候现象。
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混乱,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
拉尼娜现象和厄尔尼诺现象的周期各是多少年?
拉尼娜现象大约每3年~5年发生一次,但也有时间间隔达10年以上的。拉尼娜多数是跟在厄尔尼诺(El Niño)之后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出现频率并不规则,但平均约每4年发生一次。基本上,如果现象持续期少于五个月,会称为厄尔尼诺情况(condition);如果持续期是五个月或以上,便会称为厄尔尼诺事件(episode)。
拉尼娜和厄尔尼诺带来的影响?
1、海洋表层的运动主要受海表面风的牵制。信风的存在使得大量暖水被吹送到赤道西太平洋地区,在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暖水被刮走,主要靠海面以下的冷水进行补充,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比西太平洋明显偏低。
当信风加强时,赤道东太平洋深层海水上翻现象更加剧烈,导致海表温度异常偏低,使得气流在赤道太平洋东部下沉,而气流在西部的上升运动更为加剧,有利于信风加强,这进一步加剧赤道东太平洋冷水发展,引发所谓的拉尼娜现象。
影响:
对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岸的影响:东岸更干旱,西岸更湿,易引发洪涝。对全球气候的影响:造成气候异常。对中国气候的影响:与厄尔尼诺的影响相对。
2、当地球自转减速时,“刹车效应”使赤道带大气和海水获得一个向东惯性,赤道洋流和信风减弱,西太平洋暖水向东流动,东太平洋冷水上翻受阻,因暖水堆积而发生海水增温、海面抬高的厄尔尼诺现象。
影响:
最为确定的影响是,厄尔尼诺事件导致全球降水量比正常年份明显增多。这导致太平洋中东部及南美太平洋沿岸国家洪涝灾害频繁,同时印度、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一带则严重干旱,世界多种农作物将受影响。
拉尼娜年,由于热带太平洋海温西暖东冷的结构,造成西太平洋暖池区对流活跃,容易造成夏季台风活动偏多,初夏生成台风和汛期影响中国的台风可能较为活跃,并有利于北上台风的活动。
对于中国来说,厄尔尼诺易导致暖冬,南方易出现暴雨洪涝,北方易出现高温干旱,东北易出现冷夏。比起单纯的气温变化,极端天气更容易引发危险。
西太平洋热带风暴(台风)的产生次数及在我国沿海登陆次数均较正常年份少。
什么是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是太平洋中部和东部的热带海域表面水温比平时上升0.5度以上,这种现象一般发生在圣诞节前后。拉尼娜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是指太平洋中部和东部的热带海域表面水温低于平时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