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举例说明尊重风俗原则?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就是要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原则出发,尊重各民族的平等权利,不能因某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同就歧视或侮辱他们;实践证明,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保护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和民主权利。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由此说明,各民族无论是保持还是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都是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和民主权利。
二是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每个民族对自己的风俗习惯都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往往把其他民族对本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看作是对本民族的尊重,把对本民族风俗习惯的轻视,看作是对本民族的歧视。因此,任何不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言行,那怕是出于开玩笑,都容易刺激以致伤害民族感情,不利于民族团结。 三是有利于繁荣和发展民族文化。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的一些风俗习惯本身就是以歌曲、舞蹈、体育的形式来表现的。
因此,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有利于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和繁荣。
少数民族民俗特点?
少数民族民俗有其独特的特点。
2. 这是因为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民俗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少数民族的民俗特点包括但不限于:宗教信仰、节日庆典、婚嫁葬礼、服饰习俗、饮食习惯等方面。
3. 在方面,可以进一步介绍少数民族民俗的具体特点,如藏族的藏戏、彝族的火把节、哈尼族的田园节等,以及这些特点背后的历史、地理、社会等因素对其形成的影响。
同时,还可以探讨少数民族民俗的保护与传承问题,以及其对社会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10个少数民族的节日和风俗10个字?
1.藏族——除夕之夜,举行盛大的“跳神会”,人们戴上假面具载歌载舞,以示除旧迎新,祛邪降福。2.彝族——春节期间集会跳“阿细跳月”,有些村寨年初一取水做饭都由男子承担,让妇女休息,以而对她们劳累一年的慰问。
3.苗族——把春节称作“客家年”,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烤酒打粑庆丰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还要唱《开春歌》、歌词大意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4.白族——白族人民从除夕开始互拜、赠送礼品。除夕岁守夜。子夜过后,男女青年争先挑水,以示勤劳。清晨,全家喝泡有米花的糖水,以祝福日子甜美。大家或结伴游览名胜古迹,或耍龙灯,舞狮子,打霸王鞭。
5.壮族——年三十晚上,家家的火塘上要燃起大火,终夜不熄,叫做“迎新火”。民间习惯包粽子过春节。节日期间还要组织丰富多采的民族文体活动庆祝,唱“采茶”、舞狮龙、跳打扁担舞、闹锣、打陀螺、赛球、演地方戏等。
6.京族——初一要拿上香烛到井边烧拜,叫“买新水”,藏族妇女初一的天不亮就要从河里背回“吉祥水”。认为初一的新水可以带来福音和好运,能保一年的吉利。
7.东乡族——喜欢在春节期间打土仗,以示对养育自己的土地的热爱之情。
8.羌族——每家每户要做各种油炸面粉小牛、小羊、小鸡等祭品,用以祭祀祖先和天神,过年要喝咂酒,大家围坛而坐,由最长者唱《开坛词》,然后用约二尺多长的麦管从左至右,依次咂饮。
9.鄂温克族——正月初一,互相拜年,特别是对自己的长辈和亲戚必须在初一那天去磕头拜年。在年初一晚上,男女老幼集合在一个较大的房子里尽情地快乐,一般都由老年人召集这个娱乐晚会,由妇女们先开始跳或唱,接着不分男女大家都跳起舞来。
10.达斡尔族——正月初一,天亮起来,妇女准备早餐,男人烧香拜天拜地拜诸神位,祈求天神及神恩赐太平丰年,拜完神,向长辈敬酒叩头接受老人的祝词。吃完水饺,穿起新衣服,近亲男女聚集在一起,由长辈年老者带领,按辈份高低进行各种娱乐活动。
9个少数民族传统?
1、维吾尔族:男子多穿长袍,称袷袢;男女老少都爱戴四楞小花帽,称朵帕;
节日:肉孜节、古尔邦节、那吾鲁孜节
2、壮族:崇拜祖先,信仰多神,有嚼槟榔和用槟榔招待客人的传统习惯;
节日:中元节、牛魂节、三月歌、吃立
3、土家族:崇拜土王,哭嫁
节日:赶年,四月八、六月六、大端午、七月十五等
4、黎族:妇女耳环多且重,熟称儋耳,男子以红或黑布缠头,称吊襜
节日:三月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5、苗族:自由对歌,恋爱
节日:芦笙节、苗节、春节、四月八、吃新年、龙船节、清明节等
6、藏族:信仰藏传佛教,以糌粑为主食,献哈达
节日:藏历年、雪顿节、望果节、沐浴节、萨葛达瓦节等
7、彝族:男子头顶留一小块头发,称天菩萨
节日:火把
8、白族:信仰佛教,以白色为贵
节日:年节、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鱼谭会等
9、纳西族:披羊披肩
节日:三朵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火把节等
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及其生产方式?
风俗习惯,是指个人或集体的传统风尚、礼节、习性,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 我国民族风俗习惯具有社会性、规范性、地域性、稳定性、敏感性等特点。 风俗主要包括民族风俗、节日习俗、传统礼仪等,是社会道德与法律的基础和相辅部分。这是一种社会传统,某些当时流行的时尚、习俗、久而久之的变迁,原有风俗中的不适宜部分,也会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