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板块,亚洲板块为啥要和印度洋板块挤压形成青藏高原?
地壳运动结果,大自然之力
印度洋板块包括亚洲和大洋洲哪些地区?
印度洋板块为地球六大板块之一,又名澳大利亚板块。印度洋板块包括印度洋的北部,亚洲的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大陆及邻近的海洋。
板块是地理概念,是相对稳定的地壳结构,板块边缘是地震和火山的高发地区,而板块内部的地质运动相对平缓。
为什么不把亚洲板块打下来合并啊?
我们说,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民族和人民,这当然包括中国古人甚至古代皇帝。所以,不能说中国古代皇帝好战,既然不好战,也就不会将整个亚洲板块都纳入中国封建王朝。
那就又有一个问题出现了:既然中国人民爱好和平,为什么中国的疆域还能够从上古的中原地区一小块扩张到近代的大国疆域呢?
就题中所问及我提出的问题,我的回答如下:
一,中国人民包括古代皇帝是爱好和平的。
我们就以千古一帝秦始皇来说,他消灭了韩、赵、魏、齐、楚、燕六国,统一了中国,可以说是很“好战”吧,但他统一中国的战争,是国内战争,并不是对外战争。因为,他所面对的这些国家,原来都是周天子的诸侯国,是周王室这个统一王朝之内的“地方政权”。既然是国内战争,那是形势所迫,即面对分裂势力,不得不为之的统一战争。而对外呢?秦始皇根本不愿意发动对外战争,否则,即使秦朝有十分强大的军队,也取防御态度,这就是秦始皇为什么要征调军队和苦役,派遣公子扶苏和大将军蒙恬去修筑万里长城的原因!秦始皇希望和匈奴及其他北方少数民族和平相处,虽面临他们的威胁和骚扰,也不愿意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采取攻势而只取守势。
△秦始皇
二,中国古代皇帝爱好和平还体现在实行和亲政策上。
和亲,是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与少数民族首领之间,为了汉族与少数民族和平友好相处而进行的联婚。西汉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实行和亲的王朝。汉初,刘邦采纳臣下提出的“和亲”建议,把汉室公主嫁给匈奴单于,每年还送去大量的丝绸、粮食、酒等,同匈奴结为兄弟,以求得与匈奴和平共处。到了唐代,唐太宗为了社会稳定,各族友好,也大力推行和亲政策,他把自己的妹妹衡阳公主嫁到突厥,又把弘化公主嫁给吐谷浑可汗,从而建立了唐朝与突厥、吐谷浑之间的友好关系。特别是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王松赞干布,缔结和发展了藏汉两族的亲密友好情谊,更被传为佳话。
△和亲促进了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三,中国古代皇帝发动了一些大规模的“对外战争”,那也是被迫的。
我们就以汉武帝刘彻为例,到他统治时期,西汉国力已经强盛,便放弃了退让的和亲政策。可是,和亲政策一旦放弃,匈奴便又卷土重来,继续侵扰汉王朝边境。汉武帝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对匈奴接连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反击,并且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后来匈奴内部发生分裂,汉王朝并没有落井下石,乘机一举全歼匈奴,而是帮助南匈奴呼韩邪单于重新统一了匈奴。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第三次来到长安,提出愿做汉家的女婿,复通和亲之好,汉元帝刘奭欣然应允。平民出身的宫女王昭君主动“求行”,呼韩邪单于封她为“宁胡”阏氏(yān zhī,匈奴君主的正妻),表示了匈奴的和平愿望。史载昭君出塞前后数十年间,长城内外,出现了“边城晏(晚)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百姓)无干戈之役”的兴旺和平景象。
△汉武帝
也许有人会说,成吉思汗不是一个好战分子吗?然而,我认为,成吉思汗尽管是中国人,但他是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人士,当时他还没有接受汉文化的熏陶。假如他像他的孙子忽必烈那样,接触大量的汉族知识分子,并深受汉文化熏陶的话,他也许不会那样“好战”了。
四,中国近代的辽阔疆域是中国各民族融合发展的产物。
中国近代的辽阔疆域绝不是因为历代封建统治者“好战”而扩张得来,而是由各民族融合发展而来。在中国漫长的岁月里,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除了汉族之外,曾生活过数之不尽的少数民族。比如,从秦汉以来,中国封建王朝周边的少数民族,包括匈奴、突厥、吐谷浑、藏族、契丹族、党项族、女真族、蒙古族,等等等等,他们向中原地区渗透、内迁,迫使中原汉族王朝反击和外迁,从而使中国历史成为汉族与少数民族融合发展的历史。汉族和少数民族经过了漫长岁月的融合,最终形成了我们如今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也就形成了中国近代以来的辽阔疆域!
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时间?
大约在2.4亿年前印度洋板块以较快的速度向亚欧板块移动并发生猛烈撞击,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底下,使得碰撞区域的地表出现强烈的褶皱断裂和抬升,伴随着印度洋板块的继续北移,在漫长的地质作用下形成了青藏高原。
如果德军来到亚洲?
苏联能把日本的屎给他拧出来您信不信?二战时期的德国和日本的军队对调,虽然在战局上会有一些不一样,但是依然不能摆脱这两个国家最终败亡的命运。德国或将在亚洲的陆地战争上有所作为,甚至可能彻底击败国民党政府和苏联远东,但是最终德国还是无法取胜。将日本军队放在德国的位置上,估计分分钟被几个大国捏死!
将二战的日本放在德国的位置上,会死得有多惨?二战时期日本的军事力量表现两极分化,主要表现是海军强大而陆军弱小。如果将日本放在欧洲,海军实力上不足以击垮英国,陆军又不能击败苏联,甚至想占领法国都困难,所以会在战争一开始就被几个大国联合起来按在地上摩擦。
日本的陆军装备放在欧洲,基本上就是垫底的存在。再看看二战时期搞笑的意大利,无论打谁最后都被打得满地找牙,主要还是意大利的装备不行,而且作战意志也很差劲。而日本的陆军装备甚至连意大利都不如。欧洲战场以坦克决战为主,日本那种重量只有两三吨的豆坦克,在欧洲重型坦克面前,估计不用开炮,重型坦克撞就可以将日本的小坦克撞报废了!
从二战时期海军力量来看,日本的实力应该是弱于英国,但是在开战之初是强于美国的。而二战时期的空中力量放在欧洲那就是个渣渣,英法等任何一个大国都比日本要强大。加之德国的地理位置不好,即便日军海军力量强大,可是很大可能会被封在港口中出不去。所以,二战时期的日军和德军换个位置的话,其海军力量或许也不大可能有什么大的作为!
解释一下开篇的问题,为何日本在面对苏联的时候会那么惨呢?因为日本的陆军实力跟苏联的差距太大。日本陆军主要以步兵为主,火力不足,陆战依托的火炮要么口径小,要么射程近。在面对苏联这种强大的陆军实力的时候,几乎需要十倍的兵力还占不到便宜,更不要说对苏联进行进攻作战了。
最能说明问题的就是诺门坎之战,日本在投入十倍的兵力的情况下,在面对苏联坦克兵团的时候,依然被虐杀。这一场日本陆军史上的惨败主要就是败于日本的装备太落后了。根据史料记载,这时候的日本关东军战斗意志坚定,不服输,属于日本关东军战斗力最强大的时候。不过在战斗中因为没有很好的反坦克手段,不得不用人海战术,拿燃烧瓶烧,甚至用刀去砍。这一场战争虽然规模不大,但是直接打消了日本北上进攻苏联的勇气。
到了二战末期,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的时候,日本军队在苏军面前就跟纸糊的一样。75万大军才几天?就全线溃败了。而苏联出兵东北的时候,人家的损失可是小得离谱,战斗力差距有多大?把日本放在欧洲,基本上就是去送死的节奏了,没有什么悬念可言!
德国在亚洲的成就会远超日本,但是最终无法取得彻底的胜利!如果将二战时期亚洲战场上的日军换成德军,那么德国还是和日本一样,回去打珍珠港,去打美国。不过在这之前,可能苏联远东和中国大陆都已经被德国拿下来了,而国民党政府或许没有能力在德军手中长期地抵抗下去!甚至苏联的远东地区都要丢失!
以二战德国的实力,当时的中国军队在德国军队面前,根本没有一战之力。我们也只能依靠地形节节抵抗。不过中国无论怎么抵抗,最终都无法完全挡住德军的进攻,全部沦陷在所难免。如果国民党抵抗到底,唯有和我党学习以游击战的方式在敌后对德国实施袭扰战,并不能短时间内改变战争的态势。
一旦德军在亚洲取得优势,出于平衡的需要,美国还是会像制裁日本一样对德国进行战争禁运。届时德国要把战争维持下去只有两个办法,北上苏联或者南下南洋获得石油补给。而当时苏联远东地区的实力是绝对挡不住德国的。可是因为苏联的油田大多处于中西伯利亚,最终在欧洲方向上苏联收拾完日本之后还是会回头打击德军的,要知道,一个欧洲部分不被破坏的苏联在面对德军的时候战斗力将会变得更加强大。所以德国不得不通过陆上通道来获取南洋的石油。因为即便是能从苏联境内获得补给,最终还是会面临苏军的反扑。
德国的海军不行,只有通过占领中南半岛获取足够的橡胶和石油等战略资源,这一下和英美法三个国家会同时开战。战争的结果依然是德国一家孤战天下。很显然,美国苏联和英法联合的军队拿下德国还是很容易的,无论德军是处于欧洲还是处于亚洲。
就算德国被几个大国打击,仅仅只攻击朝鲜和中国,一样摆脱不了失败的命运。大家还记得毛主席的《论持久战》吗?只要我们不承认失败,无论多么强大的军队,在我国土之上,最终都将被我们赶出去,只是少了大国的支持,战争将会变得旷日持久而已!
架空历史,本身没有意义,因为历史不会假设,更没有预言。如果德军和日军在二战的战场上互换,二战的规模会大大减小,而战争的时间也会大大缩短。日军放在欧洲战场就是个战五渣的存在,战斗力不会比意大利军队强大到哪里去。而德军在亚洲虽然会造成比较大的破坏,但是最终还是会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亚欧大陆和美洲大陆谁最大?
亚欧大陆比美洲大陆面积要大。亚欧大陆包括亚洲和欧洲两大洲,其中亚洲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欧洲面积约1000万平方千米,亚洲和欧洲合起来面积为5400万平方千米。美洲大陆包括北美洲和南美洲,其中北美洲面积约2400万平方千米,南美洲面积约1800万平方千米,两大洲合起来约4200万平方千米。所以,亚欧大陆比美洲大陆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