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慎独”嘞,乍一听有点绕人,可其实意思不复杂,咱们乡下人也能理解。所谓“慎独”,简单说就是咱自己一个人呆着的时候嘞,也得老老实实、规规矩矩,不管旁边有没有人看着,都不能乱来。
什么是“慎独”呢?
其实“慎独”这两个字嘞,最早是从咱们老祖宗那时候传下来的,是《中庸》和《大学》里说的。意思就是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要谨慎小心、守住道德,不做那些不对的事。咱们不管是白天黑夜,外头人多还是人少,都应该保持一样的行为,不能人前一套、背后一套。
比如说,有的孩子在家里,爸妈一不在,就开始偷懒不做功课,或是偷偷玩游戏。这个就是没做到“慎独”呀!要是懂得“慎独”呢,哪怕爸妈不在旁边盯着,你也该自己把作业做好,这样才算是老实。
“慎独”在生活中的例子
有个故事挺有名,叫“杨震四知”。杨震这个人嘞,是东汉时候的一个清官。有一次,有个叫王密的人半夜送礼给他,四周黑灯瞎火的,王密悄悄说:“这大半夜的,没人看得见,您就收下吧。”杨震听了呢,不高兴了,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这不就是四知吗?怎么能说没人知道?”你看,杨震就是守住了“慎独”的道理,自己心里有个标尺,不因黑灯瞎火就做坏事。
“慎独”就是不分白天黑夜,不管周围有没有人,都得心怀老实和正直。这种品德看起来平常,但能坚持住的人还真不多。
为何要“慎独”呢?
为啥说“慎独”重要呢?这就是修身做人最基础的一步嘞!咱不管是谁,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些诱惑,有时候心里稍微放松警惕,就容易犯错。你说要是人家在旁边盯着,咱当然不敢胡来,可一没人看着,心里稍微一放松,谁知道会不会干点糊涂事?
老话说得好,“君子慎独”。这话啥意思?意思是说嘞,一个真正的君子,不管独处还是在众人面前,都得自律,不能因为没人看就放任自己。咱们做什么事情都得对得起自己,不让自己心里有亏欠,这样活着心里才踏实。
“慎独”对咱们普通人的好处
“慎独”这事儿嘞,看似高深,其实对咱们普通人也很实用。比如说,你白天上班,别人盯着你,自然做事认真。可要是自己一个人干活,老板也不在,你还能不能坚持一丝不苟?要是有了“慎独”的心,就会知道,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咱自己,把该做的事情做好。
再说,生活里很多诱惑,吃喝玩乐的多了去了。人总是有懒散的心,尤其没人管的时候最容易放松。可“慎独”就是提醒咱们:做人要有原则,不能因为周围没人看着就想怎么来就怎么来,得有个道德底线。人只有学会“慎独”,心里才能真踏实,才能对得起自己。
怎样做到“慎独”?
其实要说做到“慎独”吧,也不是什么大难事,关键就是自己得管好自己。比如说,每天咱们都要自我反省,想想今天做的事情有没有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别人。还有,遇到事儿时,要多问问自己,“这样做我心里能踏实吗?”要是自己都觉得心虚,那肯定就不该去做。
要是大家都能做到“慎独”,社会也会更和谐,人人都能心安理得,日子过得踏实舒坦。做人呢,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凡事都得有分寸,讲道德。别人看不见的地方,更得小心谨慎。
结语
总的来说呀,这“慎独”就是让咱们做人不能双面,要做到心里和表面都一致。咱人常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说到底,就是“慎独”的意思。守得住自己的道德底线,做事才心安,这就是咱们该有的态度。
有些人觉得“慎独”是啥大道理,其实它就是教咱做人诚实、守规矩,不因环境变化而随意变心。就像种地一样,咱既然把种子撒下去了,就得用心去管它,不能马虎。做人也一样,只要心中有“慎独”的原则,不管啥情况,都能活得自在踏实。
Tags:慎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