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里有什么,海底主要是由什么岩石组成的?
大洋地壳从结构上可分为3层,层1为沉积层,层2以玄武岩为主,层3包括辉长岩和超基性岩等。洋底的岩石大多属于层2的范畴,是深部岩浆溢出,在洋底冷凝而成的岩石。
一般认为在深约数十至一百公里的洋底岩石圈以下为高温的软流圈,它具有缓慢的流动性,其成分大致相当于二辉橄榄岩。在大洋中脊下方形成地幔对流的上升流,软流圈地幔物质在上涌的过程中,由于负荷压力的减小,部分熔融产生拉斑玄武岩浆,溢出海底就形成广布的玄武岩被。板块内部玄武岩浆的形成,可能与热点或地幔柱有关。拉斑玄武岩浆和碱性玄武岩浆,可出现程度不同的分异作用,生成一些中、酸性和碱性岩石。
扩展资料
在漫长的地质时期,远古时期的沉积物,通过自然压实、高温作用会变成坚硬的岩石。海底和洋底由于受不同的地壳运动和成岩环境的影响,会产生多种多样的岩石。因此,海底岩石的种类繁多。
早在1947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所属的拉蒙特一多尔蒂地质研究所的“阿特兰蒂斯”号海洋考察船,就曾在北纬30度的大西洋中脊,采集到几块变质玄武岩样品。
也有广阔的森林和草地仿写句子?
金沙有快乐的肯德基,有卖早点的大娘水饺,也有繁忙的包福记和唐记。
海洋中有哪些资源?
一、生物资源
据统计,海洋中有鱼类、贝类等动物和藻类等植物20余万种。在古代,生活在海边的人们就捕鱼虾,以海洋生物作为食物的重要来源。到20世纪80年代,海洋水产品产量已达到 6 000多万吨,占世界水产品总量的85%以上。水产品作为人类的食品,潜力还很大。
例如,仅南大洋的磷虾,据统计常年可维持在几十亿吨,若每年捕几亿吨,即可满足全人类对水产品的需求。许多海洋生物还是重要的医药原料和工业原料。贝壳、珊瑚可加工成很受欢迎的工艺品。海鸟粪是极好的肥料。
二、矿产资源
人们最熟悉的是海底石油和天然气。海底石油已探明的藏量占世界总藏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海底固体矿物如煤、铁等已发现的有20多种,其中多金属结核平铺深海底,总量达1万亿吨以上,含有锰、铁、铜、钴、镍等多种金属。
三、化学资源
海水中有丰富的化学物质,如氯化钠、镁、澳、碘、钾、金、铀等。其中氯化钠总储量可达4亿亿吨;铀的储量约40亿吨,是陆地储量的四千多倍。
海底的鱼有哪些形态?
纺锤形、侧扁型、棍棒型、平扁型等。
1、纺锤形
又称基本型,是一般鱼类的体形,适合在水中游泳,全身呈梭形,稍平。在三个独立轴中,头尾轴最长,后腹轴为第二,左、右轴最短,使整个身体流线型或稍微变平,从而减少在水中向前移动时的阻力。因此,这种鱼擅长游泳。通常生活在水的中上层,可以远距离迁移。
2、侧扁型
在这类鱼的三个体轴中,左右轴最短,头尾轴与背腹轴的比例差异不太大,左右两侧形成对称的扁平形状,使全身显得扁平、宽阔。因此,游泳能力不如纺锤型,生活在中下层水域,很少有长途迁移。
3、棍棒型
又称鳗鱼型。这种鱼的头部和尾部轴线很长,而左右两轴几乎等于腹轴,两者都很短,使得整个身体都像棍子一样。其游泳能力优于侧平式和平式,适用于在水下土壤中挖洞和生活在水下沙中。
4、平扁型
这类鱼的三个独立轴中,左右轴很长,背、腹轴很短,使体形上下平展,运动缓慢。不像前两种类型那样灵活,生活在底栖环境中。
海洋矿产有哪些?
海洋矿物资源有石油、海滨砂矿、可燃冰、锰结核、富钴结壳等。1、石油石油,地质勘探的主要对象之一,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
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
石油的成油机理有生物沉积变油和石化油两种学说,前者较广为接受,认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属于生物沉积变油,不可再生;后者认为石油是由地壳内本身的碳生成,与生物无关,可再生。
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液、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 。
2、海滨砂矿海滨砂矿是指在海滨地带由河流、波浪、潮汐和海流作用,使重矿物碎屑聚集而形成的次生富集矿床。
它既包括现处在海滨地带的砂矿,也包括在地质时期形成于海滨,后因海面上升或海岸下降而处在海面以下的砂矿。
它主要有金红石、钽铁矿、磁铁矿、磷钇矿、金矿、铁矿、金刚石、石英砂、煤等矿种组成。
海底及海底以下埋藏着丰富的固体矿物,主要包括海滨砂矿和锰结核、海底热液矿等深海矿产。
其中海滨砂矿广泛分布于沿海国家的滨海地带和大陆架。
世界上已探明的海滨砂矿达数十种,主要包含金、铂、锡、钍、钛、锆、金刚石等金属和非金属。
3、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Natural Gas Hydrate/Gas Hydrate),有机化合物,化学式CH4·xH2O。即可燃冰,是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
因其外观像冰一样而且遇火即可燃烧,所以又被称作“可燃冰”(Combustible ice)或者“固体瓦斯”和“气冰”。其实是一个固态块状物。
天然气水合物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在大陆永久冻土、岛屿的斜坡地带、活动和被动大陆边缘的隆起处、极地大陆架以及海洋和一些内陆湖的深水环境。
4、锰结核锰结核又称多金属结核、锰矿球、锰矿团、锰瘤等,它是一种铁、锰氧化物的集合体,颜色常为黑色和褐黑色。
锰结核的形态多样,有球状、椭圆状、马铃薯状、葡萄状、扁平状、炉渣状等。
锰结核的大小尺寸变化也比较悬殊,从几微米到几十厘米的都有,重量最大的有几十公斤。大洋底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矿藏资源,锰结核就是其中的一种。
锰结核是沉淀在大洋底的一种矿石,它表面呈黑色或棕褐色,形状如球状或块状,它含有30多种金属元素,其中最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是锰、铜、钴、镍等。
5、富钴结壳富钴结壳又称钴结壳、铁锰结壳。生长在海底岩石或岩屑表面的皮壳状铁锰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因富含钴,名富钴结壳。
表面呈肾状或鲕状或瘤状,黑色、黑褐色,断面构造呈层纹状、有时也呈树枝状,结壳厚05~6厘米,平均2厘米左右,厚者可达10~15厘米。构成结壳的铁锰矿物主要为二氧化锰和针铁矿。其中,含锰2.47%、钴0.90%、镍0.5%、铜0.06%(平均值)、稀土元素总量很高,很可能成为战略金属钴、稀土元素和贵金属铂的重要资源。
地球上最深的海洋在哪里?
地球上最深的地方在日本旁边,也就是马里亚纳海沟,全长2550千米,平均宽70千米,曾探明最深11034米,是目前发现的全球海洋最深的地方,是少有的人类禁区之一。
太平洋是世界上平均深度最深的大洋,平均深度3900多米,而马里亚纳海沟又是太平洋之最。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前苏联首先测到这片海域最深深度11034米(36201英尺),此后英美等国家也在此测得,确认了这全球海洋最深的地方。不过英美测到的最深深度是10900米左右,前苏联测得的数据因为再也没能重现,因此被认为不做准。不过今年我国奋斗者号成功坐底马里亚纳海沟,测得深度10909米,和英美曾经测得的结果相近,不过前苏联测得的结果也比较接近。原本它被称为马里亚纳海凹,原因就在于这处就是个巨大的凹陷深沟,类似于倒立的山形。
总的来说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度在11000米左右,这个至今没有多大的争议。深海的深度探测还是挺难的,因为实在是太深了,我国奋斗者号潜入马里亚纳海沟后,海面上的记者在采访参与坐底项目的三名乘员时,无法再通过无线电和海面通讯,而是利用声波通过海水传播来实现双向通信。这种通讯方式也还只能保证有效的交流,但是信号的保真度不高。据当时坐底的乘员透露,他们在海底没有见到什么大型动物,但是见到了一些像海参一样的体积不明的东西,说明这海洋最深处还是有生命活动的,但是整体上看起来比较像荒漠,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比较少。
马里亚纳海沟之所以可以这么深,原因在于处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板块之间,板块由于地球地幔下岩浆的活动,岩浆也有剧烈的对流运动,而岩浆又十分粘稠,对地壳有相当强烈的冲击,导致地壳的运动。两块大陆往一块怼,海洋板块由于岩层密度更大、所处的位置更低,所以向大陆板块下俯冲,海洋板块向下弯曲,而大陆板块在交界处也因为岩层巨大的摩擦力也被向下拉,于是形成了巨大的岛弧构造,日本列岛就是在这种冲击中形成,而这种冲击也造就了世界上最深的海域,长度两千多公里、宽度七十多公里,大约自6000万年前开始构造。
各国测得的海沟深度不大一致,除了由于探测技术不同的原因,还可能有海沟自身的原因。如今的趋势是太平洋板块还在向大陆板块下俯冲,所以日本岛弧构造还有继续抬升的趋势,未来日本的面积可能会进一步扩大,而不是网传的日本会在一场地震中沉没,而这种俯冲的趋势还会改变海沟的深度。如今它的深度变化虽然不是很明显,但是应该还在变化,所以会导致测得的数据不同,但大差不差,目前测得的深度都在11000米左右。而未来这种俯冲的趋势或许会停止甚至反向,也就是马里亚纳海沟的发育可能会完全变样。
在非洲大陆上就有一个巨大的深沟,就是著名的东非大裂谷,未来两大板块的分离没有了板块挤压、大陆褶皱变形的趋势,拉开之后也可能在马里亚纳海沟的基础上再拉出一道深沟,造就更深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