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兜油子,如何快速找到手感乒乓球?
我是第六人,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受到疫情影响,很多球迷至今没有上台打过乒乓球,急得手痒痒,确实是个现实存在的问题。第六人觉得虽然我们暂时没法上台练球,但是完全可以找些方法来维持住手感,下面我结合自身的体会,来分享下几点经验:
这个方法相信很多球友都有过体会,只需要一副拍子和一个乒乓球。不管是横拍还是直拍,我们最好按照平时的抓拍习惯,将球拍水平放置,然后把乒乓球抛起来,开始颠球。第六人觉得对于不同水平的球友来说,颠球的要求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自行设置。有以下几种情形:
1,对于刚刚开始接触乒乓球的球迷来说,建议不要着急颠球训练,每次颠球之前,可以先看看自己的抓拍动作是不是合理,这个很重要,横拍和直拍的握拍方法看似简单,其实里边有很多门道。关于直拍或者横拍的握拍方法,网上有很多介绍,大家可以看看。养成正确的握拍习惯,这样再配合颠球训练,对于今后乒乓球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2,对于有一定乒乓球基础的球迷来说,颠球的时候可以稍微增加些难度,比如你可以在球拍上画个小圈,颠的过程中,基本都是圈内的部位来颠球,这样来增加控制球的能力。
3,对于打了很多年的老球迷来说(俗称球油子),颠球训练可能让他们感到索然无味,内心觉得没意思,不过第六人觉得可以效仿下方动图的花式颠球方法,不用球拍胶皮颠球,该用球柄头或者板边来颠球,还可以效仿下方的吸球练习。非常有创意,能提升你对乒乓球的控制能力,对培养手感也很有帮助。
颠球训练看似简单平常,其实想颠好也绝非易事。专业队刚开始学习的时候,都是要经历颠球训练的。我们业余球迷更应该重视起来,尤其在没有球台打球的情况下,每天练习下,对于培养手感和球感大有裨益。
方法二:对墙练习回合球相信很多球迷都有过对着墙练习打乒乓球的经历。这个刚开始练的时候有点难度,但是在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后,还是很容易上手的。有几点注意事项:
1,对墙练习不要保持一个节奏,要做到可远可近。例如,你在比较远的位置对着墙打乒乓球,这个时候需要你自身发力撞击来球,尽量不要加太多摩擦,不好控制。找到感觉后,自己再向着墙的位置靠近,记住,你距离墙越近,回球的速度就会越快,留给你的反应时间就会越短,此时不要发大力,应该多借来球的力量回击球。
这种由远及近或者由近及远的对墙练习,能够很好的提升你对乒乓球的控制感觉。为了提高练习的效率,你可以设置一个数量目标,比如对着墙来回200个不失误。
2,对墙练习要选择干净的白色乒乓球,要不然容易把墙面“污染”了;
3,对墙练习不要影响邻居的作息,这个第六人是有体会的,对着墙噼里啪啦的,有时候这种声音会干扰到隔壁的邻居。
方法三:徒手挥拍训练徒手挥拍训练的好处有很多,一个是可以纠正你的错误动作,另一个是可以帮着你找到打球感觉。
徒手挥拍练习,需要的道具很简单,一副球拍足矣,有条件的可以准备个大一点的镜子,这样更容易看清镜子里的自己打球动作是否存在明显问题。
由于是无球挥拍练习,所以我们练习的时候不用考虑球体的运动,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来自查自省我们的击球动作是否合理。例如,挥拍时我们有没有用到重心转移的力量?我们存在不存在夹大臂的习惯?我们有没有收小臂?我们有没有用身体引拍?我们是不是存在架肘动作或者吊腕动作?等等。练习徒手挥拍,应该格外注意的几个关键点:
体会重心转移的感觉,从左脚到右脚,再从右脚到左脚
蹬腿--顶胯--转腰--收前臂的动作要朝着同方向一气呵成。现在的乒乓球越来越大了,更加注重向前发力,所以顶胯的动作要比转腰还明显,这种感觉要找到,最后的收前臂击球动作,一定要有个加速的过程,切忌匀速收前臂,最后阶段有个紧急制动的感觉。
引拍动作一定是腰带着手进行还原引拍,不能用手带着腰,顺序不要反。
方法四:脚下的步法和手法结合起来训练在乒乓球界有个说法,想练好乒乓球,必须学会用脚打球。这是我们业余爱好者容易忽视的问题,总觉得小小的乒乓球用手打打就够了,这个观点必须摒弃。
上面介绍的几种方法都没有强调步法训练,这里重点说说如何练习步法。其实步法练习很简单,只需要配合几个基础的步法即可,例如并步、小碎步、跨步。
另外,步法的训练可以跟徒手挥拍训练很好的结合起来,记住,每一次都是脚先到,手再去做动作,脚一定要比手快。通过这种训练,我们还可以体会到跑动中击球的感觉,这个对于实战非常有帮助。如下图(把球台去掉一样可以这样练习):
总结:以上是第六人结合自身练习体会分享的一些方法,希望对球迷朋友们有所帮助。乒乓球是我们的国球,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现阶段,受到疫情的影响,有些地方的球馆还没有完全放开,球迷们只能在家猫着练习。
不管是颠球训练,还是对墙打,抑或徒手挥拍,还是跑动中去想象击球。只要你肯花心思去琢磨,就一定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法。第六人认为乒乓球是个非常考验手感和球感的运动项目,技巧性很强,每天拿出10-20分钟的时间来练习下,相信等到你走上赛场的时候,水平会再上一个台阶。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对球迷有所帮助,你是如何待在家中练习乒乓球手感的,欢迎下方一起讨论,共同提高球技。
乒乓球中一些转速超快的合力发球要怎么接?
乒乓球常见的发球有上旋和下旋以及侧旋,而上旋和下旋又可以分为侧上和侧下旋。伊藤美诚那花里胡哨的发球其实也是围绕这三种类型展开的。只不过她的发球动作稍微显夸张一些罢了。
而一名专业的的乒乓球发球动作或多或少都会存在合力成分。只要在规则允许范围内,这样的合力是合法且有效的。那么问题来了,这种超转的来球,我们如何接发球,那么就要先判断是如何旋转,已经如何合力的。第一,尽可能地判断旋转类型,这是接发球的前提。理论上,合力发球只要不遮挡,我们就能判断旋转类型,说白了,还是要盯触球瞬间的板形、用力方向和触球位置这三个要素。一般来说,板形平行于台面,或者呈现一定的夹角,一般是30度,当球抛起,接触板面的一刹那间向下切球,这个球最起码是个下旋球,如果是用力向下切,则是旋转极强的下旋球。一些高手过招还会给球加一些侧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侧下旋。在下旋的基础上,发球还具有左或者右侧旋的性质。我们专业术语常说就是左侧下或者右侧下旋。那么我们如何接这类下旋球呢?一般来说,简单点说,合力球一般都是长球,而且来球一般比较拱。我们可以后退一步,采用拉球的方式。就是在来球要慢接,等到判断出它的旋转后可以采用你旋转的方式。比如对方发的是左侧下,你可以拉上旋,球拍要稍微向右调整。目的是抵消对方的来球旋转。当对方发的是右侧下,你可以拉出上旋,球拍要稍微向左调整。这是对付下旋球的方式,对付上旋球同理。如果拉球的小伙伴没有很好的功底,可以在接发球时退半步,采用削球的方式回接,具体来说,用自己的力量克服来球的旋转,使得回过去的球带有强烈的旋转,不给对手上手机会。其实,无论是拉球还是削球,都需要有很强的基本功,否则无论怎么打球基本都是出界,或者冒高,给对方拍死的机会。第二,对付合力球,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这个是很重要的一点。既然已经看出发的是合力球,那就要暗示自己允许先吃两个再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通过试错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业余球友来说,对付合力球比较困难,主要是加了旋转的球很容易出界。而对于专业选手来说,对于出台的球基本都是弧圈球,而且一般是前冲弧圈球,因为拉出这样的球进攻威力大,旋转强,可以抵消合力发球的威胁。当然,如果接球冒高也没有关系,可以防守这样的球。形成多拍。总之,合力球并没有想象中可怕,只要多实践就可以,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战斗力,就没有那么可怕了。反之,你越是紧张害怕,越是担心接不好这种球,那你吃球的概率就越大。好了,以上就是我的分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为什么德军再也打不过苏军?
很多人认为,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其实斯大林格勒战役只是德军走下坡路的开始,库尔斯克战役才是真正的转折点。
德国军事学家卡雷尔也是这样评价那场战争的:“德国的胜利提前结束于斯大林格勒,而德国的失败始于库尔斯克”。
库尔斯克会战是二战中最大规模的一场对攻战役,在此战中,德苏双方共出动了近8000辆坦克、投入了约280万名士兵,双方参战飞机超过了5000架,开始了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和最大规模的空战。
会战结束,德军损失50万人、坦克1500辆、火炮5200门、战机1000架。
苏军损失80万人、坦克6000辆、火炮3000门、战机1600架。
从损失上看,苏军损失远远高于德军,为什么库尔斯克会战后,德军失去了战争主动权?
德国生产能力不如苏联库尔斯克会战中德军损失的50多万兵力,莫德尔和霍特的十几个装甲师和装甲掷弹兵师(机械化师)受到重创,他们都是东线国防军和党卫军的精锐装甲部队。
1942年:2号坦克322辆,38t型坦克198辆,3号坦克765辆,4号坦克994辆,虎式坦克78辆,总计2357,平均每月产量196辆。苏联每月坦克平均产量是2000辆。
1942年德国坦克总产量是3926辆坦克,苏联坦克总产量是24643辆;1943年德国生产了5315辆,苏联生产了坦克19934辆。
用军事专家的话说,“漫山遍野都是T34”。
1943年苏联坦克产量下降,不是因为其制造能力下降,而是美国援助的谢尔曼坦克大量到货,他们没有必要生产那么多。
即使这样,苏联坦克产量依旧是德国的4倍,即使按照1比4的战损,苏军依旧处于绝对优势,德军显然无力与之抗衡。
德国后备力量捉襟见肘苏军投入6个方面军,德军投入2个集团军群。由于投入部队少,在战斗中,德军都是整建制被消灭,经验丰富的老兵损失殆尽,即使重新组建,没有老兵带队,短期内战斗力无法恢复。
而苏军投入部队多,各部队都是不同程度受损,只要补充新兵,以老带新,战斗力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德国人口基数少,只有苏联人口的三分之一,动员能力有限,兵源捉襟见肘。
同时为了增援意大利战场,希特勒又从东线兵力抽调了部分兵力,在东线的野战陆军只剩下了300多万人的规模;这让德军不再有能力组织有效的进攻,就是防御也非常吃力。
苏军在库尔斯克会战中虽然也损失了80万兵力,但几个月内就完成了补充,至1943年秋苏军还能投入660万兵力作战。
德军两面受敌库尔斯克会战之后,德军需要对方的仍旧只是苏军,还有机会翻盘。可是就在库尔斯克战役爆发第五天,美英开始动手。
1943年7月10日,英美联军在意大利西西里岛实施登陆作战。
这就意味着,欧洲战场的形势发生了改变,德军的对手多了两个,不得腾出一只手对付英美,面临三国群殴。
这样一来,德军还会有能力在东线对苏军发动进攻吗?
也就是说,库尔斯克战役是苏德战争的分水岭,是希特勒的滑铁卢。战役之前德军尚能战略主动权,能够自主选择什么时候、在什么地点发动战略进攻。
库尔斯克会战之后,德军兵力锐减,坦克不够用,机械化程度大大减弱,兵力不能及时补充;从而完全丧失了战略主动权,不得不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
苏联红军则凭借着主场优势,根本不给德军喘息机会,从此开始了咄咄逼人的攻势,达到德军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
局势的发展我们都看到了,库尔斯克战役结束后,欧洲东线的战局演变成了苏联红军的长途进攻,苏军不但收复了所有失地,还向东欧大踏步挺进。
库尔斯克战役后,德军再也不能反击或阻止苏联红军的推进,更没有能力发动大规模进攻,只能被迫开始战略撤退,德军的末日越来越近。
怎样使一个人脱胎换骨?
1.至少经历一次重大打击或巨变。如果你已经经历过了,就续往下看。2.相信你要的脱胎换骨效果,肯定不是换一身行头那么简单。但是要“速成”,或让自己快速体验到从而增加自信,能坚持下去,还是要从“换头换脸”,换风格,换个人形象的画风开始。
毕竟后面,无论是习惯养成,还是诸如阅读,参加一些圈子、学习培训、换朋友、甚至跨越阶层所需要的能力,都不是一日之功。
3.经济允许的话,找个形象设计师,给你倒扯倒扯,从头到脚趾盖。当天,你就可以实现形象上的“改头换面”了。如果预算有限不着急,这类视频课程网上很多,顶多十几二十几个小时的课程,差不多就能知道自己该怎么打扮自己,男女都一样,你不妨大胆一点,尝试不同颜色和风格的服饰、修饰和装饰。
平时黑白灰的,把五颜六色都往身上挂一挂。色彩也是有生命的,所代表的优雅、大气、妩媚青春、活力、成熟、温暖等,会帮助你塑造出你原本没有的气质,并慢慢与你融为一体。
4.早起做事。没起过早,或不知道做什么的,先把床爬起来,再琢磨,到时候自然就找到事做了。古代皇帝卯时上朝,就是早上5点到7点,而大臣们要在寅时就在午门外等着,就是早上3点到5点。
咱们也不要用大臣们的标准要求自己,就按皇帝上朝的时间好了。
早上5点到7点,你爬起来洗漱收拾收拾,就差不多上班了,其实就算睡懒觉能多睡几分钟。起来什么都干不了,拿笔写好今天要做的几件重要事情,也是个好习惯。
5.培养新习惯。比如看书阅读,看记录片,看经典电影,写吸引力日记等。如果不做这些,想想你会做什么。玩手机?约朋友约饭?逛街购物?相亲找对象?
当新的习惯逐渐替代掉以前常做的事后,那些事自然而然成为占用时间的事,你会越做越少,慢慢也就有了全新的生活状态、思考方向、和个人气质。
以前如果是个混日子的形象,后面就是大好青年,当然,更重要的是,你看到了前面无限的希望,精气神养起来了。
6.替换故交旧友。不是绝交,而是通过让他们感受到你的变化,从而筛选出谁是同道中人。那些没事只找你吃喝玩乐的人,他们会慢慢淡出你的生活,你其实什么都不需要做。
那些有不同兴趣爱好的人,他们会看到你的变化,会被吸引,会主动接近你,如果你单身,那么你的正缘伴侣大概率就会在其中,甚至非常优秀出色,人生大事就有眉目了。
7.重新建立与父母的关系氛围。如果家庭成员相处融洽,那么你的变化,他们看得到。但如果你主动告诉他们,你要脱胎换骨的计划,以及未来的想法,他们会更加开心。如果和父母的关系不够好,你的改变,会让父母有新的认识,转变看法。或者更加尊重你,再或者,以后不再轻易插手你的决定。
8.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你脱胎换骨的过程,让它留下痕迹。很多人坚持几天就蔫了。盲目冲,盲目跑,盲目的变,然后就迷路了,坚持不下去了。
这就是每天写日记的必要性。不需要什么文笔或长篇大论,可以像记账一样,标上序号,每天做了几件事,都是什么,看了几页书,看了什么电影,听到什么好听的歌,见了什么人......至于读后感,观后感,心得体会,个人想法那些,初期你可以不必写。
当每天翻开日记,看到前一天,前些天一项一项的记录时,你就知道自己在路上,那短短的几行字,就是一个脚印。还有什么坚持不下去的呢。
9.定期总结收获。同样,先不用像写论文交作业一样,搞得苦大仇深负担沉重。只需要列出几条,整体上完成的事就好,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比如看完了什么书,认识了几个新的朋友,看了几个哪些方面的记录片或电影,个人穿衣打扮喜欢什么风格,尝试了那些衣服感觉也不错,或者哪几个牌子的东西很适合自己气质,等等,其实可以随便写,目的就是把自己收获的都记录下来。
长期下去,一个月两个月,你回头再看,自己就会惊讶于那些总结里提到的收获数量之多。当你终于发现自己看完了几十个经典电影记录片,读完了百八十本书,自己的自拍比以前更漂亮了等等,你其实已经和一起大不一样了。
其实,当我们能连续好好的看完十本八本书,十部八部电影或记录片的时候,某种程度上,就已经开始摆脱掉了旧的自己的模式。
10.最后,量变引起的质变,自然会推向你走上和以往不同的路。而前面讲的,至少经历过一次打击或巨变,只是说,如果那一次事情的发生,一定会在我们内心种下某种种子,它通常会影响我们未来看待很多事情的心态。比如关于背叛、关于生死离别、关于欺骗,或者说,关于人性。
结语
在目标和结果之间,过程可以是愉快的,也可以是煎熬的。古代习武之人,要练新的神功,还得先把内力散尽,重新开始呢,何况我们随时有机会坐地开始。大不了就当之前武功全废,重新再练好了。
好啦最后@雕刻时光君祝愿各位朋友,往后余生,遇良人,得好事,财运旺盛,桃花朵朵开~
昆虫各个地方的叫法?
一.天牛,各地其它叫法:天水牛,八角儿,牛角虫,花妞子等。
二.斑衣蜡蝉,各地其它叫法:花姑娘,花蹦蹦,灰花蛾,椿蹦等
三.屎壳郎,各地其它叫法:推车客,圣甲虫、铁甲将军、推丸客等。
四.双叉犀金龟,各地叫法:独角仙,兜虫等
五.土元,各地叫法:土鳖虫,地乌龟,地鳖等。
六.蝈蝈,各地不同叫法:油子,聒聒等
你还愿意拥有现在的父母吗?
因为有父母温暖羽翼的保护,孩子从小到大,几乎没受过外来伤害。
为了孩子能过好一点,父母披星戴月、有干不完的活。
有好吃的总是留给孩子,什么好事都是孩子优先。
如果孩子半夜生病,就是再累,父母也会立马送孩子及时到医院治疗,诚恐诚惶地守候着。
孩子在成长中的坎坎坷坷,父母一直都在,无论孩子变成了什么样子,都依然是他们的宝贝。
父母一生都为了孩子不吝惜消耗自己的一切,有苦就咬牙坚持,有泪就使劲咽下去!
他们只希望孩子好好的,一生平安。
如果,孩子一不小心有个三灾八难,父母不管自己年龄多大,不管自己条件如何,立马就会坚定地为孩子撑伞,他们,永远是孩子避难的港湾。
如果轮回还能遇见,想做父母的父母,好好照顾他们、好好爱护他们,给他们生生世世的健康平安,让他们做最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