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有哪些,是否可以称为外交方面的民族英雄?
曾纪泽,中华民族的大功臣!
(曾纪泽)
曾纪泽是曾国藩的儿子,在晚清曾纪泽是少有的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级官员之一,另外一个就是左宗棠.
曾纪泽从小就接受了儒家传统教育,曾国藩不仅给他灌输传统思想,还让他瞪起眼睛看世界。
曾纪泽能够讲一口熟练的英语,这在当时的天朝高层简直就是恐龙一般的稀有存在。
(崇厚)
当崇厚被沙俄戏耍般的玩弄,伊犁眼看就掉进沙俄嘴里时,曾纪泽临危受命,出使圣彼得堡,重新修订条约。如果不是曾纪泽据理力争,伊犁今天就是俄罗斯的地盘了。
曾纪泽在外唇枪舌战,左宗棠在内磨刀霍霍,给俄国人持续施加压力,最终逼迫俄罗斯吐出伊犁。单凭这一件事,足以彪炳史册。
(中俄之间唇枪舌战)
据史料记载,曾纪泽到达俄罗斯时,就吃了闭门羹,俄国人认为曾纪泽不过是第二个崇厚,吓唬吓唬就跪了,我不见你,看你怎么办!没想到曾纪泽棋高一着,终日混迹于各国驻俄罗斯使馆之中。这一下各国都知道了曾纪泽来俄国的原因了,纷纷给他出谋划策。
这下轮到俄国人急眼了,立刻约见曾纪泽。当他一开口,一口流利的英语令俄国人刮目相看,大清居然有这等人物!俄国人讲:崇厚已经签字,没有什么可谈的,大清要讲国际信誉,否则就是对万国公约的践踏。
曾纪泽回击:你们俄国人才是肆意践踏万国公约。通过威逼利诱之手段,逼迫崇厚签约此其一。其二,崇厚并没有被授权出卖伊犁。
俄国人气急败坏:那就让枪炮说话吧。曾纪泽:好吧,那就战场上见。别的都好说,但伊犁我们绝不放弃。
曾纪泽料定刚刚和土耳其打完一架的俄国人绝对不会再和大清来一次生死对决。
与此同时,左宗棠在国内搞得声势浩大,令俄国人举棋不定。
最终,伊犁回归祖国。
曾纪泽功不可没。
中华民族有哪些民族英雄?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历史,每一个朝代都有英雄辈出,在中国的周边有着很多外部民族对我们的华夏民族虎视耽耽,他们为能掠夺我们的土地、财富,在每一个朝代都有入侵我们的国家,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我们民族的热血男儿也扛起保卫国家,保卫民族的重任。自汉代以来,就有霍去病、卫青;宋代的文天祥;明朝的戚继光,近代的就更多了。那么,我们着重来讲明朝的戚继光将军的抗倭故事。戚继光是在历史上最早的打击日本侵略的最为出名的民族英雄。
我们知道中日两国一依带水,很早以来,两国人民就友好的交往。但是在明朝时期,由于日本国内的变化,酿成了倭寇侵扰中国沿海地区的倭患,当时以戚继光为首的中国军民抗击倭寇的斗争。
其实倭寇在明朝以来就一直存在,在朱元璋建立明朝时,日本正处于封建割据的南北朝时期。早在元顺帝至元二年(公元1336年),打进京都的足利尊氏废黜了后醍醐天皇,另立天皇,自任征夷大将军,设幕府于京都。后来醍醐天皇南逃吉野,建立朝廷,在日本史称南朝,而京都的朝廷称为北朝。后来醍醐天皇为恢复皇权,推翻幕府,就派他的儿子在九州设征西府。当时的日本除了南北两朝以外,还有很多割据的势力,常常支持和勾结海盗商人骚扰和掳掠中国沿海地区,形成了元末明初的倭患。
在朱元璋即位后也曾经派使者到日本,以恢复两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为了能消除倭患。但是由于日本处于分裂状态,都没有成功。倭寇也日渐繁复骚扰,北起山东,南到福建,到处掠夺。而没海的一些官僚富豪下海经商的人又多,也有一些人与倭寇勾结,组成武装集团。明朝廷也派朱胯到浙江、福建抗击倭寇,杀了通倭的李光头等人,还进行海禁, 这就触犯了通倭的官僚富豪的利益,他们就指使在朝的官僚攻击朱胯,朱胯被迫自杀。此后倭寇更加猖獗起来。
戚继光(公元1528~1587),字元敬,山东牟平人。在嘉靖年间,任都指挥佥事,在山东准备抗倭,他就曾用“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表达自己消除倭寇的决心和志向。在嘉靖三十四年,戚继光从山东调到浙江抗击倭寇,招募农民和矿工3000人,加以训练,组成戚家军,他们 纪律严明,战斗力旺盛。戚继光也是针对倭寇的兵器特点,创造出出针对倭寇的的阵法的战术,利用长短兵器配合,大 大 的提高了战斗力,在抗倭战斗中屡建奇功,从此,戚家军名闻天下。在公元1561年,倭寇几千人袭击浙江台州、桃渚、圻头等地,戚继光率部队在人民群众的配合下,先后九战九捷,歼灭大量的倭寇,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在随后的几年里,戚继光和俞大猷在浙江、福建、广东的沿海持续抗击倭寇。戚家军所到之处,都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在公元1564年,俞大猷在广东也是招募农民武装,在海丰附近的战斗中英勇杀敌,最后歼灭了广东境内的倭寇,至此,东南沿海的倭患得以平定。
戚继光是一位出名的兵器专家、更是一个军事工程家,他在改造和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后;提高了不少的战斗力;他也把大小战船、战车也进行了改造,这样就使得明军水路装备都比敌人优越;他还在长城上修建了富有创造性的空心敌台,让长城上的新军事工程在战斗中攻可进退可守的极具特色的优点。戚继光是真正的抗倭英雄,也是一位军事家、诗人!
怎么样区分民族英雄和?
答:民族英雄指那些为了中华民族献身的人们,共和国英雄指为新中国而献身的人们。
能否延续大明的命脉?
麻花的故事,这回聊袁崇焕。
说实话,大明王朝的灭亡是历史的必然,并不是某一个人就可以改变的。就算是强如朱元璋坐在朱由检的位置上也不能。何况只是一个处处受制于人的领兵将领。
袁崇焕
明朝灭亡的原因明朝灭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基本上是在前几任皇帝时就已经出现了。总结了一下大概有以下几点。
直接原因:后金的崛起,努尔哈赤收拢了后金各个部落强势崛起。已经有了可以抗衡没落明朝的能力。根本原因:党羽之争,东林党和阉党的斗争长期争权使明朝内耗加剧是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准确点说应该是阉党的崛起是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其他原因:小冰河时期使得气候异常,土地连年歉收,百姓吃不饱,朝廷没有税收,没钱能干啥?崇祯本身的原因:志大才疏,优柔寡断,立场不坚定,好心办坏事,使得明朝加速了灭亡。党羽之争
详细点说,阉党崛起,导致朝廷需要制衡的力量,所以东林党诞生了。双方持续了多年的权利之争,加剧了明朝内部的消耗。
不巧碰上了小冰河时期,朝廷收入锐减不说,后金那边更是吃不饱,怎么办?南下打秋风呗。
明朝为了稳定边疆,出兵和后金打了几架,打仗打的是钱啊,明朝大,要养的人多,何况内部消耗还大,不像后金,地小人少,随便南下搜刮一次就够他吃上一段时间。
所以此消彼长之下后金越打越强,明朝越来越穷。突然又冒出个朱由检,上来就把会圈钱的魏忠贤杀了。
魏忠贤影视剧形象
朱由检自己为了维持每年高昂的军费,不得不穿打补丁的衣服。之后又听了袁崇焕的忽悠,他是遏制了后金南下的脚步,但他却把毛文龙这个牵制后金的棋子杀了。
杀了也就杀了,就因为后金派了小股力量邀约蒙古人绕过了宁远防线偷袭了一下山西和华北,围了下北京,把朱由检吓的立马就要把袁崇焕召回来勤王。
袁崇焕一走那后金大军岂不是长驱直入了。但袁崇焕还是回来了,就是慢了一点,少带了点人,朱由检就听信谗言把袁崇焕凌迟了。
这样的明朝能不亡?
朱由检
袁崇焕在防守后金时作用有多大?说实话,也不大。明末比袁崇焕能耐的人一大把,像孙承宗(老了点)、毛文龙、卢象升(小了点),孙传庭、满贵、秦良玉(女子)等等,只是他们没有袁崇焕能吹牛,所以袁崇焕上去了。
袁崇焕
袁崇焕守卫辽东分两个阶段,朱由校阶段和朱由检阶段,我们先看朱由校阶段。
宁远大捷:占着城坚炮利,两三炮就把只会拿着马刀砍城墙的八旗兵打的溃不成军,倒是把努尔哈赤吓了一跳。守住了之前收复的200多里地。
宁远大捷
在辽东经营了几年,弄的铁板一块。倒确实是一股可以抗衡后金的力量了,但朝庭也怕你了啊。
宁锦大捷:和宁远大捷差不多,只是其中有个小插曲,努尔哈赤死了,皇太极上位了。袁崇焕跟后金义和,后金去打朝鲜了,朝鲜打不过后金,于是和后金联合搞事情,可惜连毛文龙都没打过。
之后又来围锦州城,毛文龙势力比袁崇焕可小多了,连毛文龙都没打过能攻下锦州城?最后后金就退走了。
锦宁大捷
这都是朱由检上台之前的事,我们再来看看朱由检上台之后。
袁崇焕跟朱由检说自己5年平定辽东,说的慷慨激昂、热血沸腾,作为愤青的朱由检一听不就上头了。好,以后辽东你说了算。
然后呢?袁崇焕步步高升,权势越来越大。导致他初心变了,后金是要打地,权势也是要保住地。开始了和东林党的勾心斗角。
再然后呢?捍卫自己辽东霸主的地位杀毛文龙呗,开个玩笑啊。之后就是己巳之变,皇太极联合蒙古人绕过袁崇焕引以为傲的关宁锦防线。偷袭了明朝后方,顺便把北京围了。
明末辽东局势
袁崇焕知道这是范文臣给皇太极出的调虎离山之计,不敢全力调关宁铁骑回京勤王。于是就慢悠悠的回去吓唬了一下皇太极。
这不就让朝廷里那些臭酸儒抓到把柄了嘛。加上朱由检也被吓得不轻,再被有心之人点拨一下,立马就放弃了原则,丢掉了立场。
最后袁崇焕就被凌迟了。这样一看,那个木匠朱由校加魏忠贤的组合确实比朱由检靠谱一点。
这一切都是我皇太极的谋划...嘿嘿
结语袁崇焕明末抗金的贡献的确很大,但仅凭他一人确实不足以改变明朝腐朽的政治环境。毕竟他只是一个领兵打仗的将领而不是一个深谋远虑的政治家。而且就算他是,已经烂到骨子里的明朝,他一个人的力量终究还是太小了,他袁崇焕还决定不了大明的兴衰。
至于他是不是民族英雄?题主你是在挑事啊,对于明朝而言他是,但现在嘛,56个民族一家人,他自然不算民族英雄咯。
民族英雄有哪些文化?
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英雄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基因。中华民族是盛产英雄的民族, 在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无数英雄人物。在这些可歌可泣、彪炳史册的英雄人物的雄壮事迹中, 呈现的是为了民族、国家、社会、他人而慷慨捐躯、义无反顾、全心全意的奉献和拼搏精神。英雄品格镌 刻成中华民族铮铮铁骨,英雄形象筑就了中华民族伟岸气质。在新时代新事业新斗争中,更需要英雄文化作为文化标杆和精神指引。
继承英雄精神,弘扬英雄文化,是为了树立尊重历史、缅怀先烈的爱国情感。中华民族一路走来,历尽苦难,无数英雄人物为了民族大义、江山社稷慷慨赴难呕心沥血。历史不容忘记,从历史中可以汲取前进的动力;英雄不能忘怀,从英雄身上感受民族的自豪。今天的中国正奋进在伟大复兴的征途上,弘扬英雄文化,一方面是为了忆苦思甜、缅怀先烈的付出和奉献,另一方面是为了激励当代的建设者再接再厉、再创辉煌。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从历史中学习经验和教训,我们才能更好地推动新时代的伟大工程和伟大事业。
继承英雄精神,弘扬英雄文化,是为了培养家国情怀、民族情怀。真正的英雄往往能把国和家融为一体, 舍小家为大家,在英雄的世界里,没有个人的一己之私,没有个人的恩怨情仇。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高于一 切,国家继承英雄精神,弘扬英雄文化 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 福、为民族谋复兴”,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弘扬英雄文化,发扬英雄主义精神,忘我奋斗、舍己为人,为国争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继承英雄精神,弘扬英雄文化,是为了培养英雄气质,树立担当精神,开拓进取,夺取新的伟大胜利。我 们党从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为了新中国的诞生、人民 新生活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党员视死如归、前赴后继,在敌人的铡刀面前、在困难危险面前义无反顾、 面无惧色,这种英雄气概和精神鼓舞了无数革命志士。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同样需要一大批具有英雄气 质的党员干部群众,面对惊涛骇浪、狂风暴雨能够挺身而出、迎难而上,敢于担当大任,实现伟大梦想。
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跳海自尽?
其实这个工夫,南宋政权已经灭亡了,宋朝最后一个皇帝已经被蒙古人俘获。
而新立的小皇上,与南宋大臣陆秀夫,在被元朝的蒙古大兵团团围住,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背着那小皇帝翻身跳进大海,实属壮烈,但在历史的记载中,以及国家出版的历史通鉴和中国通史上,只是把它作为一个事件记载下来,并没有任何政治上的评价。
这时把他尊称为民族英雄,那是民间流传的说法,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流传下来。
在今天,如果我们把他说成是民族英雄,那是对他的敬佩,如果把它说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显得有些强牵,因为他们之间进行的战争,那是争夺政权的内战,但是如果把这个事件,引申说成是崖山之后无中华,那是大错特错。
其实我在别的评论里已经看到了这种说法。
崖山之后无中华,这并不是古代留下来的说法,在历史的记载中,更没有这种说法,史学家们更没有把它定为华民族就此沦没。
而崖山之后无中华这一说法,还是在日本酝酿侵华时,由一些个日本的中国通,以及中国的汉奸文人们,找出的一个侵华理论根据,当时的中国舆论界并没有把它当成回事,中国的百姓只是把它当成汉奸们放了一个没有味儿的屁,一个没有臭味儿的屁而已。
而就这个没有味儿的屁,却在现在被网络里的一些人,不顾大多数中国人的反感,重新的把他抬了出来,以低质量的文章,还不如小学生作文的写法,在网络里大书特书,一些个不明真相的人,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不知香臭的也跟着随声附和。
这些个人为什么要重新抬出崖山之后,无中华的理论呢?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搞乱中国的历史,欲灭其国,先灭其史,其实这种伎俩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被人们运用了,今天人们在运用古代的计量,恐怕就没有那么灵便了,还是醒醒吧。
崖山之后真的无中华了吗?
可不是那回事,首先我们可以确定,蒙古民族他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虽然他们的一些政策很不得民心,但并没有将中原的汉族文化彻底灭绝,在蒙古族的元朝统治时期,其于中原文化还很盛行,元朝的戏曲,仍然使用的是汉族的文字和汉族的语言,而在全国各地的汉族人,一直延续到明朝初年。
在历史上,有着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的小说,非常的盛行,同时也给中华民族的文化,留下了可贵的遗产,关汉卿老先生的《窦娥冤》就是杰出的代表作。
其实陆秀夫的悲剧,那是政权更迭的结果,至于与他一起葬身大海的人,都是朝廷的官员及随从,他们不肯投降保留性命,那是因为他们对南宋朝廷的忠诚。
其实在历史上战败不肯投降,而自杀身亡的人很多很多,霸王别姬,乌江自刎的项羽,也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他们都是以死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这些个有骨气的人,真的受到了后人的赞赏与崇拜。
其实如此的悲剧,在历史上有很多很多,我们把它定性为民族英雄,好像多此一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