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胤禛福晋,清穿带空间宫斗文?
大清一梦
清谈岁月
彼岸花
表哥你别跑(游戏系统)
穿越之慧贤皇贵妃
带着空间成为宋格格
带着空间穿越清朝
带着空间生包子
带着空间游红楼
带着空间游清朝
反甄嬛传之凤凰涅槃宜修静好
还珠之皇后修真记
琳琅BY最爱嗑瓜子
平安容华
清穿之我是宋氏
清穿之乌雅格格
清穿之小妾难当
清穿之漪兰小筑
清穿之幽篁居
清风过晓
清风颂音词
清宫我最大
清色莲华
清心游
世间情深至兰极
四爷有空间
随身空间之大福晋
随身空间之佟皇后
完美四福晋
修真菜鸟的清朝之旅
烟禩隐清
一世清华
一笑倾国
元亨利禛
重生之再世为后
完美侧福晋
雍正当四阿哥时?
·宋氏,下五旗汉军包衣,主事宋金桂之女。约于康熙二十七年入侍为皇四子(11)格格。生有二女。
【侧福晋(齐妃)】·李氏,下五旗汉军包衣,知府李文烨之女。约于康熙二十九年入侍为皇四子(13)侧福晋。生有三子一女,二格格、弘昐、弘昀、弘时。【嫡福晋(皇后)】·乌拉纳喇氏,正黄旗满洲,正一品步军统领内大臣费扬古幼女。生于康熙二十年辛酉(1681)五月十三。康熙三十年奉旨指为皇四子(12)嫡福晋。生有一子弘晖。薨逝于雍正九年九月廿九,年51岁。【格格(熹妃)】·钮祜禄氏,镶白旗满洲(乾隆初抬入镶黄旗满洲),四品典仪凌柱之女。生于康熙三十一年壬申(1692)十一月廿五。康熙四十三年(13)六月赐为四贝勒(27)格格。生有一子弘历。
【格格(裕嫔)】·耿氏,镶白旗汉军包衣(雍正初抬入镶黄旗旗鼓佐领),不知何时(约康熙四十初年)入潜邸为格格。生有一子弘昼。
【格格(宁嫔)】·武氏,镶黄旗汉军,潜邸格格,雍正元年封宁嫔。
若曦为何只能是侧福晋?
因为若曦家世不够显赫,父亲只是一个小小的驻边将军,一般嫁给皇子的女人都要家世显赫人品端庄,若曦很明显是没有达到这个要求的。
雍正王朝年羹尧跪一天?
第176期宋安之独家雍正王朝分析开始。
因为年羹尧不服雍正啊,并不想真心实意的当奴才!
不得不说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的神剧之称,可并非是浪得虚名,细节之处把握的可谓是恰到好处。
今天宋安之就来给大家说说,关于年羹尧被雍正惩罚以后,主动为其洗脚,却在倒洗脚水时犹豫了,最后还没有倒的细节。
雍正王朝中,主题虽然是围绕着“改革”而来,但古代帝王家的宫廷政治斗争也是一大特色。在九子夺嫡的博弈中,几位皇子是各显神通,以天下苍生为棋子,以期成为父亲康熙那般决定天下苍生,言出法随生杀予夺的九五之尊。
在这个过程中,年羹尧一夜之间屠灭江夏镇,七百多人口,也不过是几位夺嫡皇子口中的数字罢了。老八和老十四等人为了夺取兵权,更是一力促成了西北传尔丹的六万大军全军覆没,都说一将功成万骨枯,而一帝上位的背后,争权夺利造成的尸山血海也是不遑多让啊!
几位皇子以天下为棋局,以各方势力为棋子,都想成为下一个操纵全局的棋手。但天下之大,终究是有异数存在的,比如说年羹尧就是一个异数。
年羹尧这位主儿,神人邬先生评价他“杀伐果断”。其实年羹尧更厉害的是,几位皇子以各方势力为棋子,而年羹尧也妄想以雍正、老八、老十四等皇子为棋子,以左右逢源来达到自己更进一步,身为雍正的包衣奴才,可是毫无忠诚可言。
众所周知不论是真实历史上,还是电视剧演绎中,雍正在九子夺嫡时是不显山不露水的,走的就是那种孤臣路线,孤臣是雍正逆袭的原因之一,但也是他最大的短板之一。因为孤臣原因,所以可用之人,并不是很多,虽然兵不再于多,而在于精,但雍正可用之人的确是太少了。
尤其是遇上年羹尧这个不听话的奴才,主要能力太强,舍不得放弃,只能一路敲敲打打,到了最后干脆赐死了事。
那么年羹尧到底有多不听话呢,多皮呢?
可以说很是不听话,很皮很皮的。
以最早追缴国库欠款之时,雍正追缴失败以后,贤王老八为了分化雍正的势力,竟然一反常态的举荐年羹尧为四川提督时,在这个主子雍正处于追缴失败的低谷时期,势力庞大的贤王老八抛来橄榄枝时,年羹尧马上就想改换门庭了,抱老八的大腿了。
老八当时出于时机并未成熟的想法,并没有接受年羹尧的投怀送抱,而是以为国为民的大义凛然理由拒绝了。
可见年羹尧这个人还真是自视甚高,并没有以雍正府里的包衣奴才自居,也没有忠诚可言。不论是雍正亦或老八都不过是年羹尧向上的踏板罢了,看雍正势单力薄,就想抱老八的大腿,看老八不要,就又马上回去当老四的奴才。
到了竞选大将军王之时,老四与邬先生密谋以后,干脆顺水推舟举荐老八一党的老十四为大将军王,借此换取年羹尧为陕甘总督,控制着大军的命脉后勤,等于是实际控制了兵权。
雍正知道年羹尧这个奴才桀骜不驯,甚至可能知道年羹尧前去老八府邸的事情,但还是猜错了这个奴才的心思,没想到这个奴才的心这么野。
依剧情来说,年羹尧刚开始并不知道雍正是以举荐老十四的条件,换来年羹尧成为陕甘总督的。或者说年羹尧就是知道了,但当时朝野议论纷纷,都认为谁成为大将军王,谁就是下一任皇帝,因此年羹尧再次急迫的想改换门庭,进京以后,直接见了老十四。
雍正能成为最后的夺嫡者,自然不是简单人,早已通过李卫的信,知道了年羹尧来到了北京,但还没有过来。又通过府上总管太监高勿庸得来的情报,知道了年羹尧到了老八府上,自然是暴跳如雷。
雍正既然会用年羹尧,自然有收拾他的方法。身为王爷兼领侍卫内大臣,还是掌管户部的皇子,当下直接去了吏部扣下了年羹尧陕甘总督的任命文书,说还要与上书房再议。
此时老十四也没有闲着,这位早有夺嫡之心的皇子,这时候表现出来高超的手段。一方面他虽然在竞选大将军王事件上与老四大臣一致,但他不可能真的将自己的命脉交给雍正,因此开始策反年羹尧,年羹尧正想抱大腿呢,自然是求之不得。
一方面老十四一直以来身为老八的马仔,此时颇有反客为主的趋势,自己还想着靠老八的支持呢,因此并没有想着撕破脸皮,而是直接带着年羹尧前往老八府上,表示虽然我现在是大将军王了,但我还是听八哥你的。
老八也是不放心老十四,派手下鄂伦岱密切监视着老十四。
由此可见九子夺嫡背后的残酷,充满着背叛、欺瞒、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而这恰恰符合真实的历史。
老八、老十四、年羹尧三人和气融融得相谈下,年羹尧再表忠心之际,吏部大臣带来年羹尧的任命文书被扣下的消息时。这三个人都是始料不及,老八看看老十四,老十四又看看年羹尧,年羹尧不由得心中紧张。因此并没有说话,而是借着喝茶来掩饰自己的心虚,并且看看老八和老十四他们什么反应。
此时雍正如此反击,老八的反应是问年羹尧进京以后还没有去见雍正吧,年羹尧哎了一声。老八让他快去吧,想必老八的意思是,现在我们都是自己人了,你先回去稳住了雍正再说。
年羹尧此时却才发现,原来真正决定自己命运的还是雍正。因此年羹尧乖乖认命,直接跑到雍正府里,跪求原谅。
雍正为了敲打年羹尧,自然是视而不见。在哪里与邬先生下棋,年秋月想过来求情,还没有开口,直接被轰到一边去。福晋也过来劝说,说虽是府上出去的包衣奴才,好歹也是朝廷大员,有什么错误不能当面教训吗。雍正就开始爆发起来,说道自己没有这样的奴才,年羹尧现在位高权重了,有忙不完的事情,昨天就进了京为何今天下午才到,心里压根没我这个主子,我那敢认这个奴才,我又没叫他跪那,叫他走!
雍正当时对着福晋说,年秋月也在一旁,自然知道自己哥哥年羹尧做错了。
当然雍正实在没多少人可用,总不能真的放弃年羹尧。像他对福晋说的那些话,也不过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罢了,到了晚上,又开始不着痕迹的给年羹尧台阶下,当时一个下人给雍正端洗脚水,年羹尧马上端过来拿着进屋,而那个下人也并没有反对,可见肯定是福晋提前交代好了。
年羹尧进来以后,自顾自的开始为雍正脱袜子洗脚,而雍正假装在看书,其实已经看到年羹尧在为他洗脚,但并没有反对。
等到年羹尧为雍正脱完袜子洗起脚,叫起主子来,雍正假装惊讶的说怎么是你呢。然后说道不行不行,意思是自己受不起。
端洗脚水的仆人到了以后,雍正又踢了他一脚,说道没规矩。意思是不应该让“年大人”干这种事情,然后又要责罚他,年羹尧求情了,雍正才说道看在年大人的面子上,记下这顿打,话里话外不无讽刺之意。
雍正接下来又开始了真正的敲打,直接问年羹尧“见过八爷了?”意思是别以为你现在官做大了,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你做什么了我都清楚。
年羹尧见隐瞒不过,索性承认道“是”。
雍正继续问道“大约还有九爷、十爷想必都拜望过了吧。”意思是你去老八哪里,投诚八爷党了吧?同时没有说老十四,是想看看年羹尧什么反应。
年羹尧赶紧说道“回主子,奴才敢对天发誓,绝没有自外于主子的心思,因为奴才接到的是兵部的文书,一进京就去了兵部,没想到十四爷把奴才带到了八爷哪里。”年羹尧一直叫着主子,是想强调自己是雍正的奴才,没有忘记。又发誓表忠心,再以公事为理由,说道自己不去雍正府上的原因,又全盘托出了老十四带他去八爷府上,说自己像是被逼无奈一般,这样一来,最大程度将自己背叛主子的嫌疑推的一干二净,看来年羹尧是真的害怕了。
雍正哼了一声说道“我几曾说过你不该到八爷那儿去的?”这就体现出雍正的御下之术,明明是不得不用年羹尧,却还要对于年羹尧的小动作表现的云淡风轻,以示一切尽在自己掌控之中。
雍正一放下书,年羹尧低头马上递上擦脚布,雍正继续说道“天理良心,八爷、九爷、十爷还有三爷,我们都是骨肉兄弟啊。十四弟就更不甭说了,我们还是一个娘肚子出来的呐。你若是替主子去拜望他们,我巴还巴不得呢,我还会怪你?”雍正的话还真是越来越高明了,意思先是说了他们兄弟之间都是一家人,不管怎么说,也轮不到你一个奴才在哪里左右逢源。还有特意突出他与老十四一奶同胞的关系,意思是你别把责任推老十四身上去,我们的关系铁着呢,这样一来还使年羹尧怀疑,自己是不是被老十四当猴耍了呢。接着雍正以替主子拜访他们,来给年羹尧找了个台阶下。
给年羹尧台阶下了以后,雍正继续说道“我指的是你的心,不要盘算着天上这块云那块云,你头上只有一块云,那就是我!”意思是你那点小心思,我清楚的很,我懒得说破你,别一天天的想抱这个大腿想抱那个大腿的,你只有一个主子一个选择。
年羹尧听到以后,抬头看了看雍正,想说什么,却又欲言又止。
雍正继续敲打起来“你知道不知道,这次为什么升你做陕甘总督,哼,你还不知道吧,今天呐我要是晚去一步上书房,这个陕甘总督就换了别人!不要以为你现在是一方封疆大吏,起居八坐,建牙开府,只要朝廷里有人一句话,就可以把你剥的干干净净。”这番话意思再明显不过,别以为你现在官越来越高,就飘起来了,记住你的权力来源于你主子我,而不是你想投靠的老十四老八他们,他们可给不了你什么,你现在就是站的再高,也不过是皇子眼中的棋子罢了,主子看好你了,你可以平步青云可以保护你,不看好你了,要放弃了,不论是主子亦或其他皇子,想要收拾你,只是一句话的事情。
年羹尧再次抬了抬头,赶紧表忠心,说道“奴才再糊涂这一点也不会忘记,奴才这颗树枝叶无论长到哪里,根总是在主子这里。千错万错总是奴才做事不当,才惹得主子生气。这一回奴才能接任陕甘总督,就一定替主子争气,如不能接任陕甘总督,奴才也一定在四川好好干,决不辜负主子的深恩厚意!”意思是我明白我的一切都是因为主子而来的,没有主子我什么都不是!都是奴才的不对,同时适当为自己辩解了一下,自己不是想去改换门庭,而只是办事不当!又主动说出来不管能不能接任这个要职,都会好好干的,以示对主子的忠心,还有想假装显示自己的权力欲望没有这么大,真的不会因为这个去背叛主子的。
雍正一看敲打还可以,这小子也知道轻重了,打了一巴掌,该给甜枣了!
因此雍正长叹一口气,说道“我教训你为的是你好,你要知道,你是我奴才中出去最大的官,我对你期望越深,责你越严。北京这么乱,你一个人出去胡走乱闯,惹出事来谁来保你,你当你委屈啊,就连我也是不敢多说一句,乱走一步路啊。”言下之意是我是为了你好啊,对你希望越大所以失望越大,才对你这般苛刻的。北京是藏龙卧虎之地,你还是老老实实待着吧,不要妄想左右逢源,我收拾你易如反掌,在北京都是小心翼翼的,你竟然还想投机取巧,小心机投不了,就把自己搭进去了!
雍正无奈的叹了一口气,继续说道“还没吃饭吧,正好我也没吃,我这就吩咐厨房把饭菜端上来,咱们一块吃吧。”主子叫奴才一起吃饭,在平常都是好事,更何况此时,说明雍正的意思是我原谅你了!
年羹尧马上说道“谢主子”。
雍正转身想走,又回过身来,以示亲近的弯腰拍了拍年羹尧肩膀,用这种亲热的动作对他说道“起来吧”。说明他想通过这种亲热的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对于这个奴才的亲近,意思是虽然我责罚你,但是事情说完了,我原谅你了,我们还是亲密无间的主仆。
年羹尧默然起身,转身下意识的弯腰想端走洗脚盆,迟疑了一下,停住动作,就没有再管了,直接跟着雍正去吃饭去了。这说明什么,说明年羹尧自始至终就没有把自己当奴才来看,所谓主子雍正、大将军王老十四、贤王老八都不过是自己向上的基石罢了,自己现在只不过是大丈夫能屈能伸的隐忍罢了,可不是真的心甘情愿的当奴才,真的心甘情愿的供雍正驱使!
雍正有着识人之明,自然看的出来年羹尧这小子不老实,并没有真正的心服口服,可现阶段又不得不用他。所以这番敲打过后,为了保险起见,又纳了年羹尧的妹妹年秋月为侧福晋,这样一来,有了亲亲之谊,年家是彻底绑在他夺嫡的战车之上了,年羹尧又多了一重顾虑,只能不再起小心思。
不过君臣二人的裂缝由此而生,雍正登基后,年羹尧平了西北之乱,立下大功,像是为了证明自己,又像是为了寻找安全感,开始飞扬跋扈,很多规格向皇帝看齐,多有僭越之处。还通过年选想操纵百官,妄图成为西北王,与主子雍正平起平坐分庭抗礼。
而猜忌的种子一旦在帝王心中落下以后,自然是疯狂生长,年羹尧有了之前投靠老十四和老八的不忠前科,雍正自然是不放心他,到了最后,索性赐死这个不听话的奴才。
在这里说个话外题,其实历史比小说精彩多了。真实历史上,雍正对于年羹尧的妹妹年妃可谓是情深义重,年羹尧虽然罪大恶极,但雍正并没有处置他,害怕刺激年妃的病情,直到年妃死后,雍正才赐死了年羹尧,这在薄情的帝王家可不是常见的。
雍正王朝关于雍正敲打年羹尧这一幕,虽然不是真实历史,但它的精彩之处,宋安之不认为是剧情演绎的出彩,而是在于它深刻反映出清朝那个时代的奴性特色,奴才文化在这个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中是登峰造极,成为这个时代的标志之一。
再以年羹尧对比李卫,年羹尧是被动才说出来,自己是树枝叶,主子雍正是根。而李卫是主动对邬先生说道,自己是树枝叶,主子雍正是根,不能忘本。年羹尧是妄想左右逢源,在主子眼皮子底下就想改换门庭。而李卫这个奴才看的很明白,知道自己是奴才,所以一直小心翼翼的,外地回京以后,到了街道口,就自觉的下轿步行到王府,以示尊敬主子雍正,也难怪年羹尧最后被赐死凄凉落幕,而李卫区区一个小乞丐,最后竟官至两江总督,还得以善终。
当然现实历史上,李卫并非是乞丐出身,而是富裕家庭出身,电视剧出于艺术加工,才进行了这样的身份调整,大家姑且一看哈,切勿当真实历史哈,还有宋安之的分析也就是雍正王朝电视剧而言,切勿当真哈。
最后不得不说年羹尧这个反面教材,还有李卫这个正面教材,对于清朝那个时代的奴性特色刻画的是淋漓尽致,大家现在看明白了吧?
我是宋安之,主打历史文章和分析经典电视剧中隐藏的人生道理。故事在笔下,我们都在路上,茫茫人海中你我这么有缘分,正好让你看到我的文章,那么还请继续这种缘分,点个赞关注一下吧!
第176期宋安之独家雍正王朝分析到此为止!
下期再见!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觉得分析的还可以就点个关注呗~
求雍正还是皇子时所有的妻妾名字及入府时间?
雍正皇帝立有皇后2人,妃子6人,贵人7,雍正后宫表共录入29人。
1.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舒兰,步兵统领费扬古女,生母觉罗氏追封多罗格格,是贝子穆尔祜第四女,穆尔祜长女嫁乃孝献皇后嫡母。育有一子,弘晖,八岁夭折。雍正为皇子时,圣祖册后为嫡福晋。1723年(雍正元年),册为皇后。在掌管六宫时,和嫔妃、宫娥之间关系也很好。1731年10月29日(雍正九年九月二十九日)逝世。与雍正合葬于清西陵之泰陵。谥号:孝敬恭和懿顺昭惠庄肃安康佐天翊圣宪皇后。
2.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生于1693年1月1日(康熙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满洲镶黄族人四品典仪官凌柱之女。1704年(康熙四十三年),13岁入侍雍王府,名号为格格,为雍正胤禛之侧福晋。1711年(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生下后来的乾隆皇帝弘历。1723年3月(雍正元年二月),册封为熹妃,入居景仁宫;1730年(雍正八年),进熹贵妃;1735年(雍正十三年)九月,弘历即位,尊封为崇庆皇太后,移居慈宁宫。卒于1777年3月2日(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三),葬泰东陵,享年85岁。谥:孝圣慈宣康惠敦和诚徽仁穆敬天光圣宪皇后。
3.敦肃皇贵妃:年秋月,湖北巡抚、后加太傅、一等公年遐龄之女,原授一等公、抚远大将军、川陕总督年羹尧之妹。雍正帝妃嫔之一,雍正帝在藩邸时年氏为侧妃,1715年(康熙五十四年),生皇四女。1720年(康熙五十九年),生皇子福宜。1721年(康熙六十年),生皇子赠怀亲王福慧。1723年6月(雍正元年五月),生皇子福沛。十二月,册封贵妃。1725年12月(三年十一月),病亟,晋皇贵妃。12月27日(十一月二十三日)逝世。
4.纯懿皇贵妃:耿氏,据名雯杨,1690年12月3日(康熙二十八年十一月初三)生,管领耿德金之女,满洲镶黄旗,比雍正帝小11岁。早年入侍候潜邸,为格格。1712年1月5日(康熙五十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生皇五子弘昼。胤禛登基后,于1723年3月20日(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册封耿氏为裕嫔,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行册封礼。雍正八年四月晋封为裕妃。胤禛驾崩后第14天即1735年10月22日(雍正十三年九月七日),新即位的清朝皇帝乾隆遵封她为贵妃,因为当时正在胤禛的大丧期间,册封礼推迟到乾隆二年九月举行。1778年2月27日(乾隆四十三年二月初一),乾隆帝以是年十一月为裕贵妃90岁大寿,晋封耿氏为皇贵妃,在她生日的前五天即12月26日(十月二十八日)为耿氏举行了册封皇贵妃典礼,以90岁高龄而被封为皇贵妃。1785年1月27日(乾隆四十九年十二月十七日),耿氏终因年事过高而寿终正寝,终年96岁。1785年3月(乾隆五十年二月)册谥耿氏为纯懿皇贵妃。5月17日(四月初九)纯懿皇贵妃金棺奉移泰陵妃园寝,5月24日(四月十六日)辰时葬入地宫。
5.齐妃:李桂芳,汉族,知府李文烨女。雍正帝妃嫔之一。清世宗雍正帝为雍亲王时,李氏为侧福晋。早期很受雍正宠爱,1695年8月15日(康熙三十四年七月初六)未时生皇二女,后封和硕怀恪公主(也是雍正唯一存活的女儿),下嫁星德。1697年7月19日(康熙三十六年六月初二)子时生皇子弘昐,1700年(康熙三十九年八月初七日)酉时生皇二子弘昀,1704年3月18日(康熙四十三年二月十三日)子时生皇三子弘时,但男孩中只有弘时活了下来。
1723年2月18日(雍正元年正月十四日)被诏封为齐妃,同年3月28日(二月二十二日)行册封礼。但后来儿子弘时得罪雍正,李氏身为其母,也失尽恩宠了,仅仅封为齐妃而已。1738年5月30日(乾隆四年四月十二日),齐太妃病重,次日,移到北海五龙亭。乾隆奉皇太后亲自到五龙亭看望齐太妃。6月11日(四月二十四日)齐太妃病逝,终年62岁。齐妃死后,乾隆亲自到五龙亭殡所齐太妃金棺前奠酒行礼。四天后,齐妃金棺奉移到一田村殡宫暂安。1739年2月2日(乾隆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齐妃金棺奉移泰陵妃园寝。在1739年3月(乾隆五年二月)入葬。其券座位于纯悫皇贵妃东侧,前排东数第二位,其地位仅次于纯悫皇贵妃,居于第二位。
6.谦妃:刘谦莹,管领刘满女,生于1714年(康熙五十三年),1729年(雍正七年)入宫,初为刘答应,雍正八年晋为刘贵人,1733年7月16日(雍正十一年六月十一日)亥时生皇六子弘曕,即果恭亲王,弘曕是雍正帝最小的皇子,当时雍正已56岁,晚年得子,自然异常高兴,在弘曕降生的第二天,就晋封刘贵人为谦嫔,册封礼在第二年举行。乾隆即位后,于1735年10月12日(雍正十三年九月初七)诏封为谦妃,乾隆二年九月举行册封礼。1767年6月17日(乾隆三十二年五月二十一日)去世,终年54岁。乾隆辍朝三日。谦妃金棺于6月20日(五月二十四日)奉移到京师北郊的曹八里屯殡宫。同年11月7日(十月十六日)谦妃金棺奉移泰陵妃园寝,11月16日(十月二十五日)入葬。其宝顶在前排,纯懿皇贵妃之右。
7.宁妃:武淑宁,知州武柱国女。汉军镶黄旗,1703年(康熙四十二年)出生,1723年12月(雍正元年十一月),入宫选秀,赐号武常在,年19岁;雍正三年七月,晋封为宁贵人,年21岁;雍正七年正月,晋封为宁嫔,年25岁;1733年11月(雍正十一年十月),晋封为宁妃,年29岁;1736年(乾隆元年),尊为宁太妃,年31岁;1747年7月1日(乾隆十二年五月二十四日)逝世,享年43岁;葬清西陵泰陵妃园寝,葬礼同康熙朝良妃。
8.懋嫔:宋氏,主事金柱女。康熙年间入侍雍亲王府为才人。1694年4月10日(康熙三十三年三月十六日)丑时为刚17岁的雍正生了皇长女温德公主,13岁崩。1707年1月8日(康熙四十五年十二月初五)生皇三女温瑶公主,36岁崩。1723年3月20日(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封为宋常在,十二月,生温宜公主,42岁崩,宋氏卒于雍正十二年九月。由于当时泰陵刚刚兴工,妃园寝尚未营建,懋嫔金棺暂安于田村殡宫。1737年1月(乾隆二年十二月)随同齐妃金棺奉移西陵泰妃园寝。懋嫔券座位于前排右边第一位,她是泰陵妃园寝中唯一的嫔。
9.郭贵人:雍正初年封为郭常在,雍正七年进位郭贵人。乾隆五十一年正月卒,彩棺暂安于京师北郊的曹八里屯殡宫。乾隆五十一年三月初七日辰时,郭贵人彩棺奉移清西陵泰陵妃园寝。三月十三日葬入地宫。
10.李贵人:雍正7年封李贵人,1761年6月1日(乾隆二十五年四月二十八日)逝世,二十九日奉移,七月二十一日百日礼致祭。
11.张贵人:初入宫为常在,1735年(雍正十三年四月)封张贵人,即亡。张贵人很可能是雍正帝最后一位亲自进封的贵人。
12.安贵人:逝世于乾隆十四年四月到十五年底之间,彩棺安于田村殡宫.
13.海贵人:雍正三年为常在,十三年九月底进为海贵人。乾隆二十六年十二月逝世。
14.老贵人:1736年逝
15.马常在:雍正七年七月已入宫,称马答应,八月正月晋为马常在,乾隆三十三年夏季卒。她的棺椁在田村殡宫一放就是7年,无人理睬,被乾隆皇帝发现后,很是恼火,处罚了一大批官员。四十年十月奉安于泰陵妃园寝。
16.那常在:出身低微,记载较少,雍正十三年前卒,暂安于田村,后奉安泰陵妃园寝。
17.李常在:雍正八年已进宫,封为李答应。雍正十年闰五月进位李常在,乾隆五十年十一月尚健在。
18.春常在:生卒年不详,奉安于泰陵妃园寝。
19.高常在:雍正七年四月已入宫,称高答应,八年十一月,称高常在,约卒于雍正十年七月到十二年底之间。
20.常常在:雍正七年一月已入宫,1732年9月(十年八月)卒,暂安于田村,后奉安清西陵之泰陵妃园寝。
21.顾常在:雍正七年四月已进宫,为常在,雍正七年九月卒。暂安于田村,后奉安泰陵妃园寝。
22.吉常在(原称吉官):生卒年不详,葬在泰陵、泰东陵、泰陵妃园寝之外,待考。
23.英答应(原称兰英):生卒年不详,葬在泰陵、泰东陵、泰陵妃园寝之外,待考。
24.德答应:生卒年不详,葬在泰陵、泰东陵、泰陵妃园寝之外,待考。
25.汪答应:生卒年不详,葬在泰陵、泰东陵、泰陵妃园寝之外,待考。
26.苏格格:生卒年不详,奉安于泰陵妃园寝,疑为苏答应。
27.张格格:生卒年不详,葬泰陵妃园寝。
28.伊格格:生卒年不详,葬泰陵妃园寝。
29.马佳氏云惠:生卒年不详,葬在泰陵、泰东陵、泰陵妃园寝之外,待考。
慈禧有没有情人?
慈禧虽无女皇之名,却行女皇之实,风流韵事,深宫男宠,江湖颇有传闻,笔者试做总结,大致包括以下几款系列情人。
NO1之异域风情系列。外国情人。名叫巴克斯,英国人。他在慈禧去世后第一时间承认自己是慈禧的情人,这个人写了两本书,一本叫《太后治下的中国》,一本叫《清室外记》。书中揭示了很多宫廷秘闻,慈禧被他描绘成了一个放纵自我的人,号称中国的梅莎丽娜。关键是戊戌变法以后康有为逃到国外,就经常说慈禧是个骄奢淫逸的女人,所以双方佐证。巴克斯写了这俩书以后,外国人称这俩书最还原慈禧性格真相的书,好评如潮。
NO2之朝夕相处系列。安德海善于察言观色,做事机灵。据当年咸丰在热河驾崩,安德海充当慈禧太后与恭亲王之间的信使,为辛酉政变立下汗马功劳。而慈禧26岁即守寡,宫中已无依靠,安德海常伴左右,所以宫中一时沸沸扬扬。后来安德海有点自大,去南方办事竟然船头挂龙旗,最后被同治命丁宝桢给除掉了。李莲英,为人比安德海低调,不像安德海那么嚣张,最擅长给慈禧梳头,慈禧非常喜欢李莲英,据说又好吃的东西都会留给李莲英。有这样的传闻不足为奇
NO3之两小无猜系列。荣禄与慈禧年轻时候即相识,据说他曾经救过慈禧,可以说是慈禧的初恋情人。众所周知,事关慈禧生死的戊戌政变得益于荣禄的帮助。之后荣禄一直官运亨通,官至直隶总督,文华殿大学士。八国联军侵华,慈禧西狩,荣禄常伴左右。
NO4之势均力敌系列。最后笔者要说的是恭亲王奕䜣。作为三朝重臣,恭亲王在许多关键的事情上帮过慈禧。所以在辛酉政变以后一直官运亨通,同治中兴与他有莫大的关联。但奕䜣在两件事上没做好,一个是中法战争失败,一个是阻止慈禧修颐和园,遭到慈禧的打压和压制。据说慈禧很早就认识奕䜣,这俩人的叔嫂关系也常为人所论。
喜欢请关注文史工作坊,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