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三世佛,花剌子模到底有多强大?
花剌子模最早并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地理上的概念——是指位于中亚阿姆河下游、咸海南岸的地区(包括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以及土库曼斯坦的部分地区)。这一地区很早就发现有人类活动的遗迹,至少在距今公元前3000多年这一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已经具有很高的水准。公元前2000年这里的居民已掌握了较为原始的灌溉方式,开始进入到定居农耕生活时代。公元前7世纪这里已出现了早期的城邦国家。公元前6世纪间花剌子模成为波斯帝国的行省,波斯帝国被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后花剌子模又成为亚历山大帝国的一部分,此后这一地区又先后隶属于塞琉古王朝、巴克特里亚王国、贵霜帝国、萨珊波斯王朝。7世纪末前后花剌子模为阿拉伯哈里发阿卜杜勒·马利克征服,从此开始了伊斯兰化的进程。随着阿拉伯帝国分化瓦解之后花剌子模先后归属塔希尔王朝、萨法尔王朝、萨曼王朝和加兹尼王朝统治。1037年花剌子模被塞尔柱突厥人征服。
纵观花剌子模的历史就不难发现:长期以来这里只是一个地理名词,这一地区不断被新的征服者占据,从没兴起过一个强势的本土国家,直到1141年花剌子模迎来了命运的转机——这一年西征的契丹首领耶律大石与塞尔柱突厥人爆发了卡特万之战。这场战争的诱因是契丹人建立的辽国为女真人建立的金国所灭:在辽国灭亡前夕的1124年夏耶律大石率领200亲兵辗转来到蒙古高原上的可敦城,在这里耶律大石建立了西辽政权。1134年西域东喀喇汗国的阿赫马德汗死后其子易卜拉欣汗不得人心,造成康里人和葛逻禄人叛乱,被迫邀请西辽出兵协助平乱。耶律大石很快平定了康里和葛逻禄,并把东喀喇汗国降为附庸,割取其北疆一带为西辽直辖领地。当年耶律大石定都于八剌沙衮(今吉尔吉斯托克马克),改年号康国元年。耶律大石自称古儿汗即世界之王。历史上称耶律大石创建的政权为西辽或喀喇契丹帝国。不久西辽就实现了对于阗、喀什等地的征服,将昔日喀喇汗国的土地尽数收入囊中。西辽始终尊崇中国文化——将汉语定为官方语言,与此同时对原本游牧而居的当地原住民进行编户和征税。耶律大石在西域站稳脚跟后就开始东征金国,然而却遭遇了挫折,于是他转而向中亚地区扩张:1137年西辽军进入费尔干纳盆地,与前来抵抗的西喀喇汗国军队会战于忽毡,西喀喇汗国战败,可汗马赫穆德逃回撒马尔罕。战败的西喀喇汗国转而去进攻葛逻禄人以弥补在与西辽的战争中的损失,马赫穆德为增大胜算还向自己的舅舅塞尔柱帝国苏丹桑贾尔求援,塞尔柱帝国是当时中西亚头号强国,很快桑贾尔以圣战的名义召集了呼罗珊、西吉斯坦、伽色尼、马赞德兰、古尔等国的10万大军。葛逻禄人自然无法抵挡强大的穆斯林联军,于是向耶律大石求援,耶律大石写信为葛罗禄人,桑贾尔却回信要他信奉伊斯兰教并威胁恐吓他:若不改宗教信仰,将率大军将其消灭。为了显示自己军队的强大,桑贾尔在信中夸张的说:“他们甚至能用弓箭把头发射断。”耶律大石见到信后命令手下抓住使者,再递给他一根针,要他扎断自己的一根胡须,使者无论如何做不到。耶律大石就说:“你用针尚且无法扎断自己的胡须,你的同伙安能用箭射断头发?”随即耶律大石集合了由契丹人、突厥人和汉人组成的部队。
1141年9月9日两军在撒马尔罕城以北的卡特万草原相遇,相距两里对峙。战斗爆发前桑贾尔将自己的部队分为左右中三路:自己亲自率领中军,其卫队及后勤辎重压后,西吉斯坦国王指挥联军左翼,联军右翼是埃米尔库马吉指挥。战前耶律大石指出桑贾尔的联军人多少谋说:“敌军虽多但是没有智谋,遭到我们的攻击,他们就会首尾不救,我们的军队必胜。”在仔细观察对手的布阵情况后耶律大石也将自己的部队分为三路。六院司大王萧斡里剌、招讨副使耶律松山等率兵2500为右翼,枢密副使萧剌阿不、招讨使耶律术薛等率兵2500攻为左翼,耶律大石亲率部队作为中军。战场地形是一个依山的草原,西辽军队的背后是山脉,有一道长长的峡谷达尔加姆峡谷。耶律大石观察了战场的地形后让军队背靠达尔加姆峡谷安营。战斗开始后双方的中军出现僵持。经过一番激烈战斗后,桑贾尔的左翼部队插入西辽军队中军与左翼之间。耶律大石的中军和左翼部队被迫向左移动,这样西辽军队的阵营就出现了一个缺口。桑贾尔的部队对准缺口猛攻,试图突破西辽人的阵营。被分割开的西辽右翼部队2500名骑兵迂回到桑贾尔空虚的左翼,西辽左翼部队的骑兵则迂回到桑贾尔的后方并攻击其后卫,而耶律大石带领的西辽主力被挤压向左回旋时,恰好攻击了桑贾尔阵营的右翼。这样战场就出现了西辽正面洞开,而桑贾尔三面受敌的格局。西吉斯坦贵族作战英勇,桑贾尔的部队在战斗中受到挤压,只能向前继续挺进,进入耶律大石看中的那条达尔加姆峡谷。这时西辽军队中的葛逻禄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桑贾尔的部队有至少上万人在这条小峡谷内被杀,桑贾尔的妻子、左右翼统帅和伊斯兰法学家布哈里均被俘虏,桑贾尔和马赫穆德带残兵侥幸夺路而逃,奔至泰尔梅兹。
卡特万之战后西辽大将额布斯趁机攻入花剌子模境内,花剌子模的统治者此后被迫向西辽称臣纳贡。表面上看:花剌子模似乎不过是再次换了一个主子,然而此时塞尔柱帝国仍有相当的实力,因此在西域就形成了西辽和塞尔柱帝国对立的格局,而这恰恰为花剌子模提供在夹缝中悄然做大的天赐良机。1172年花剌子模的沙赫伊勒·阿尔斯兰死后他的两个儿子塔喀什和苏丹·沙赫争夺王位。在这场王位争夺战中失利的塔喀什跑到西辽寻求帮助,西辽随即发兵把塔喀什扶上了花剌子模王位,然而成功上位之后的塔喀什却摆脱了西辽对花剌子模的控制,从此羽翼渐丰的花剌子模开始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西辽为遏制花剌子模的发展势头,于是转而扶植塔喀什的兄弟苏丹·沙赫反对他。得到西辽支持的苏丹·沙赫尽管没能推翻塔喀什,但却成功在霍拉桑建立起割据政权,直到1193年他去世后塔喀什才重新把霍拉桑并入花剌子模的版图。塔喀什在成为霍拉桑的主人后又入侵了塞尔柱帝国的领地——在1194年3月19日的一次决定性战役中塔喀什甚至杀死了称雄多年的塞尔柱帝国的苏丹图格里尔三世,赖伊、哈马丹等地被并入花剌子模。1200年塔喀什之子阿拉丁·摩诃末继位,这时他所面对的最强劲的对手是阿富汗的古尔王朝。在此之前相当一段时期内阿富汗被突厥系的加兹尼王朝所统治,事实上加兹尼王朝除统治阿富汗之外还占据着印度的旁遮普地区。1118年阿富汗崛起了一个新的突厥系王朝——古尔王朝。1148年古尔王朝曾先后两次兴兵攻打加兹尼王朝,然而均以失败告终。1155年古尔王朝又组织了一次强大攻势,这次他们成功占领并焚毁了加兹尼王朝的首都。到1173年古尔王朝已占据阿富汗全境,加兹尼王朝的苏丹逃往旁遮普避难,将阿富汗完全让给了古尔王朝。然而古尔王朝并未就此罢手——他们攻入旁遮普并废黜了加兹尼王朝的末代苏丹,随后古尔王朝进一步向东从印度王公们手中夺取了恒河流域,至此古尔王朝已发展成为跨越阿富汗和北印度的一个大国。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对正处于国力上升期的花剌子模和古尔王朝而言:他们注定将会成为对手。
就在阿拉丁·摩诃末成为花剌子模最高统治者的1200年古尔王朝发动了一场掠夺花剌子模本土的战争,双方在阿姆河畔展开了第一次交锋。巧合的是此时古尔王朝的统治者也叫摩诃末(全名希哈布·丁·摩诃未),因此这场战争又被称为两个摩诃末之间的战争,最终双方的第一次交锋以古尔王朝胜出告终。花剌子模在战败后向西辽的古儿汗求援,撒马尔罕的喀拉汗王朝也站在了花剌子模一边,正是在西辽和喀拉汗王朝的援军支持之下才使花剌子模得以在1204年打败了古尔王朝。1206年3月13日古尔王朝的希哈布·丁·摩诃未死后花剌子模的阿拉丁·摩诃末趁机从古尔王朝手中夺取了赫拉特和古尔山区。1215年花剌子模夺取加兹尼城,完成了对阿富汗地区的征服。花剌子模的摩诃末把他对古尔王朝的胜利归功于及时援助他的西辽,然而随着花剌子模实力的提升已使这位穆斯林皇帝越发不能容忍身为异教徒的契丹人将自己视为封臣的举动——尽管在摩诃末之父塔喀什的时代已脱离西辽藩属的地位,走上独立发展之路,然而西辽一直视花剌子模为自己的藩属,而摩诃末向西辽求援之举无异于为西辽提供了一个重新控制花剌子模的机会。摩诃末自然不愿重新成为西辽的藩属,当时撒马尔罕的喀拉汗王朝也是契丹的封臣并有着和花剌子模人同样的情绪。摩诃末巧妙地利用这种情绪与喀拉汗王朝达成协议,从而使花剌子模得以兵不血刃就占领了布哈拉和撒马尔罕。1210年西辽军队攻入撒马尔罕,然而花剌子模人成功俘虏了西辽的塔延古将军。此后摩诃末还曾远征波斯和巴格达,一时间花剌子模赫然成为拥兵四十万的中亚强国。这时的花剌子模北以锡尔河为界,东以帕米尔和瓦济里斯坦山区为界,西以阿塞拜疆、卢里斯坦和胡齐斯坦山区为界,几乎囊括了河中、大半个阿富汗和整个波斯,甚至连阿塞拜疆的统治者也主动承认自己是花剌子模的纳贡之臣。从花剌子模的崛起历程来看:在摩诃末的父亲塔喀什之前花剌子模一直处于塞尔柱帝国和西辽的争夺之下,直到塔喀什时代才迈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到摩诃末时代才真正强大起来,然而花剌子模的强大并没维持多久——可以说花剌子模的命运就是“成也摩诃末,败也摩诃末”,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摩诃末和我国唐朝那位一手缔造了开元盛世却又招致安史之乱的唐玄宗李隆基有些相似——正是摩诃末一手缔造了花剌子模的强大,可也正是他在位时期花剌子模在其全盛时期猛然走上了覆灭之路,因此用“昙花一现”这个词形容花剌子模的强大可谓恰如其分。那么摩诃末究竟是如何带领全盛时期的花剌子模走上覆灭之路的呢?
原来正当花剌子模日渐崛起成为中亚强国之际在其东方正赫然崛起另一个强大的国家:1206年春蒙古草原诸部被乞颜氏族的铁木真所统一,蒙古贵族们在斡难河(今鄂嫩河)源头召开大会,在本次大会上蒙古贵族们共同尊奉铁木真为成吉思汗,以此为标志宣告统一的蒙古汗国正式建立。成吉思汗统一草原诸部后首先对世仇金国展开了报复:蒙古军占领了金国的中都城(今北京),迫使金国奉献岐国公主、金帛和马匹等请降并迁都南京(今河南开封)。成吉思汗十三年(1218年)蒙古人在追击乃蛮王子屈出律的过程中趁势西征灭掉西辽,打开了通往西方的道路。由于此时蒙古的主要精力还用在对付东方的金国,一时无力对西方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尽管如此成吉思汗还是派出商队前往西方贸易以扩大蒙古的对西方的影响力。当成吉思汗派出的商队到达花剌子模的讹答剌城时镇守当地的总督海儿汗在杀死蒙古汗国的499名和平商人后将其财物据为己有。成吉思汗出于集中精力应对金国的原因而不愿在此时分神同花剌子模开战,于是他派出使节前去交涉。摩诃末武断地杀死了成吉思汗派去交涉的正使,将两位副使剃光胡须后押送出境。花剌子模的鲁莽行为终于引发两国之间的战争。按说花剌子模也是一个大国,而蒙古此时还面临与金国的战争,也正因为如此成吉思汗才多次试图通过外交手段解决花剌子模问题,直到得知自己派出的使者被摩诃末杀害后才坚定了武力攻打花剌子模的决心。在此之前蒙古人对花剌子模的情况并不了解,因此成吉思汗为做到知己知彼而在战前进行了充分的情报搜集工作:当时蒙古商人充当的间谍遍布各地,同时蒙古人也广泛利用活跃在丝绸之路上的其他民族的商人充当间谍,这使蒙古人在战前就对花剌子模的各种情报已有相当的掌握和了解。在出征前成吉思汗和他的将领们已就双方的具体形势、已方要达成的战略目标、进攻路线的选择、军队动员的数量及构成、每支部队各自的战略目标与任务以及后勤保障工作等进行充分的谋划。蒙古人作为马背上的民族从小就精于骑射,当时蒙古骑兵的机动性可谓举世无双——他们可以一边作战一边行军并保证每天推进80公里。蒙古马尽管尽管就体型和爆发力不及中亚、西亚的马种,但胜在耐力极佳、能负重。当时每个蒙古骑兵通常都备有四五匹马,有的负责运输和行军,有的专门用来作战,从而大大提高了作战效率。与此同时精于骑射的蒙古骑兵甚至能在后退时回头拉弓放箭。当时蒙古骑兵已出现分别适用于轻骑兵和重骑兵的各种装备配置并总结出了箭雨打击、迂回包抄、佯退设伏等诸多行之有效的战术。在决定对花剌子模采取军事行动后成吉思汗在第一时间派人在行军路线上设置了很多补给点,以方便进军和各部队之间的呼应联系。除了蒙古人一向见长的骑兵之外成吉思汗还征召了攻打坚城所需的工程专家和士兵等近万人,准备了大量的破城槌、投石机和火药等攻坚武器。相比蒙古方面的准备充分而言:花剌子模方面就显得很不足了——花剌子模是一个在摩诃末时代才真正崛起的新兴国家,新征服领地上的人民对其并无多少忠心可言。按说蒙古同样也是在成吉思汗时代才崛起的新兴国家,可此时的蒙古却犹如一轮朝阳蒸蒸日上,而花剌子模却存在诸多的国内矛盾,尤其是摩诃末的残暴性格不仅无助于这些矛盾的解决,反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摩柯末统治下的疆域尽管庞大却并不团结——突厥军事贵族们在各自领地内割据一方,只是名义上听从摩柯末的号令。当时的中亚伊斯兰教尚未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然而摩柯末强迫境内居民改宗伊斯兰,这就对其境内的佛教徒、基督徒、萨满教徒造成了极大的刺激。与此同时在伊斯兰教内部也存在深刻的矛盾:花剌子模的崛起与巴格达的哈里发势力起了冲突,而哈里发并不单纯只是一名世俗统治者,他在伊斯兰世界中的地位类似于欧洲基督教世界中的罗马教皇,即使是花剌子模境内的宗教界人士也是尊奉哈里发的,这就造成了花剌子模王室与宗教界人士的矛盾。甚至就连摩柯末自己的家庭内部也存在深刻的矛盾:摩柯末的母亲图尔罕可敦就是身边聚集着大量突厥军事贵族,从而使花剌子模朝廷出现了分别围绕在国王和太后周围的两个权力中心。事实上当蒙古人袭来时花剌子模国内的地方势力都蠢蠢欲动,身为花剌子模国王的摩诃末不得不分兵把守各大城市,这就导致了花剌子模兵力的相对分散。尽管花剌子模在总兵力上占优势,但具体在每一据点上其实都处于相对不利的局面,成吉思汗巧妙利用了摩诃末兵力分散的特点集中优势兵力对花剌子模各据点各个击破。
蒙古军团在对花剌子模各据点各个击破之后攻陷了花剌子模都城撒马尔罕,摩诃末被迫逃入里海的一个小岛并死在了岛上。摩诃末之子扎兰丁继位,继续扛起反击蒙古的大旗。扎兰丁曾集结约10万军队在八鲁湾川击败蒙古军,他的武勇甚至受到了成吉思汗的称赞。然而扎兰丁的两位部将不和导致军队分裂,蒙古将领哲别和速不台趁机追击扎兰丁直至印度河畔,扎兰丁在激战后跃马渡河逃入印度。1224年蒙古军退后扎兰丁由印度前往波斯并向阿拉伯阿巴斯王朝借兵,先后据有克尔曼、伊斯法汗等地,然而不久之后他和阿巴斯王朝的哈里发纳斯尔爆发冲突,又出征阿塞拜疆和谷儿只吞并其国土,引起了伊斯兰诸国的不满,扎兰丁因此陷于孤立状态。1228年成吉思汗的次子察合台率蒙古军进至伊斯法汗,扎兰丁战败后单骑突围。蒙古军退后他仍不重视防范强敌,继续进行抢掠和扩张战争,并出兵攻占起拉特,侵犯罗姆苏丹国(位于小亚细亚)。1230年扎兰丁被罗姆苏丹领导的各国联军击败于额尔占章,被迫议和而还。这时蒙古大将拔都奉窝阔台汗之命统兵征讨扎兰丁,直取大不里士,扎兰丁仓惶出逃。1231年春战败的扎兰丁往更西方的高加索地区逃逸,在这一过程中扎兰丁被杀身亡,关于他的死因一说是被蒙古军杀死,一说是被投降蒙古的花剌子模将领杀死。至此花剌子模彻底灭亡,同时这也为蒙古日后进一步西征欧洲和中东打开了通道。
草原天路自驾游攻略?
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草原天路自驾游攻略有哪些?我的回答如下,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这问题,说到草原,我相信我作为一个呼伦贝尔大草原人给你的回答如下,如果朋友们喜欢草原,我的家乡呼伦贝尔大草原有着世界最美草原之称,呼伦贝尔大草原也是一片没有任何污染的绿色净土,出产肉、奶、皮、毛等畜产品备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连牧草也大量出口日本等国家。它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出生地,同时这里也是中外闻名的旅游胜地。
总面积一亿四千九百万亩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就是这样一片令人神往的土地,它位于内蒙古东北部,因境内的呼伦湖和贝尔湖而得名。每逢盛夏,草原上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星星点点的蒙古包上升起缕缕炊烟;微风吹来,牧草飘动,处处“风吹草低见牛羊”;蓝天白云之下,一望无际的草原、成群的牛羊、奔腾的骏马和牧民挥动马鞭、策马驰骋的英姿尽收眼底。呼伦贝尔大草原是我国现存最丰美的优良牧场,因为几乎没有受到任何污染,所以又有“最纯净的草原”之说。在几千条大小河流的滋养下,每到夏季,这里莺飞草长,牛羊遍地,你可以在草原上骑马、骑骆驼,观看摔跤、赛马、乌兰牧骑的演出,吃草原风味“全羊宴”,晚上的篝火晚会,更让你尽情体验游牧民族的独特风情,如果朋友们喜欢呼伦贝尔大草原可以关注我谢谢了@呼伦贝尔谷哥
毗卢遮那佛是谁?
毗卢遮那佛,又作大毗卢遮那佛或摩诃毗卢遮那佛,义为“太阳”或“光明遍照”,意译大日如来、大日觉王。通常被称为法身佛,为五方佛之一,位居中央。
大日如来是密教最根本的本尊,在金刚界与胎藏界两部密教大法中,都是法身如来,是法界体性自身,是实相所现的根本佛。宗所有佛和菩萨皆自大日如来所出,在金刚界和胎藏界的两部曼荼罗中,大日如来都是居于中央位置,他统率着全部佛和菩萨,他是佛教密宗世界的根本佛。
12世纪的大日如来画像毗卢遮那佛在佛教各个宗派的形象不尽相同
显宗
通常是头戴五佛冠,身披袈裟,双手结“毗卢印”,坐于千叶宝莲高台上。另外还有一种形象与释迦牟尼佛无异,而手印是“说法印”。
毗卢遮那佛显宗形象唐密
毗卢遮那佛在唐密和真言宗显现为菩萨形象,头戴五佛冠,身着华丽的服饰,跏趺坐于千叶宝莲高台上,背后有带火焰的头光。由于两部曼荼罗中手印和种子字不同,因此而分为胎藏界和金刚界两种形象。胎藏界是“法界定印”,而金刚界是“智拳印”。
毗卢遮那佛唐密形象藏密
毗卢遮那佛在藏传密宗显现为菩萨形象,白色皮肤,双手托宝轮。在一些唐卡中毗卢遮那佛被描绘成四张脸,因此又称为“四面佛”。
毗卢遮那佛藏密形象化身
毗卢遮那佛的忿怒化身是不动明王,相传曾经降伏过大自在天,是佛门中伏魔的大力者。
你有哪些霸气外露的句子?
1、犯我中华虽远必诛。
2、人生苦短,想怼就怼。
3、一无所有,所以一无所惧。
4、管我怎么活,我又不跟你过。
5、我只是随性,不等于没脾气。
6、道理我都懂,可我从不讲道理 。
7、如果你够独立,谁都可以失去。
8、潇洒乃我本性,帅是命中注定。
9、生是美丽的人,死是漂亮的鬼。
10、我可以惯着你,也可以换了你。
11、我胖是暂时的,你矮是永远的。
12、问天下谁与争锋唯我傲视苍穹。
13、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4、与其卑微的爱恋,不如高傲的孤独 。
15、万事我都靠自己,用不着你瞧得起 。
16、人间正道是沧桑,不要活的太嚣张 !
17、不要问我强不强,有事都是自己扛 。
18、属于我的,我怕给你,你都拿不稳。
19、摸不清我的脾气就别乱跟我开玩笑。
20、该走的走该留的留今后一律不强求。
21、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做声。
22、也许你很了不起,但我未必看得起。
23、我凡事都看的开,这并不影响我记仇。
24、只要不触碰我的底线你怎么嘚瑟都行。
25、孤独没什么不好,至少不会折了骄傲 。
26、没走过我的路,请不要对我指指点点。
27、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28、我欣赏你的直言不讳,但请管好你的嘴。
29、打你,脏了我的手。骂你,脏了我的嘴。
30、我自己都过得不好,凭什么还要讨好别人 。
31、要走要留你随意,反正有你没你都没关系。
32、我也没什么做人之道,我只知道一报还一报。
33、爱我就留,恨我就走,我的世界不缺你一个。
34、你不喜欢我没关系,毕竟不是人人都有品味 。
35、低调不代表我没有光芒,善良不代表我懦弱 。
36、永远做一流版本的自己,不做二流版本的别人 。
37、你再好也不会十全十美,我再差也是独一无二。
38、与其患得患失的喜欢你,不如干干净净的做自己。
39、别人再好,关我什么事。我再不好,关别人什么事?
40、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41、如果全世界背叛了你,我会站在你身后、背叛全世界。
42、生活要自己过,苦要自己吃,何必看别人脸色去生活。
43、不要把自己想的多么多么牛,再厉害的香水也干不过韭菜盒子。
44、身为一个人,水倒七分满,话留三分软。不清楚我的路子,就別打听我的底线。
45、你可以笑我一无所有,但是你记住,这只是现在,人穷莫非讨饭,不死终会出头。
46、一辈子不长,要做自己喜欢的事。不要再对谁满怀期待,爱情算个屁,发财最要紧 !
47、无论是对朋友还有爱人,如果你让我感觉力不从心了,我可以惯着你,也可以换了你。
48、总有一天,我会让爱我的人自豪,弃我的人后悔,厌我的人不尽如意,笑我的人目瞪口呆。
49、你有你的背景,我有我的故事。没有读懂我的故事,别给我多余的评价。别用昨日的眼光,看今日的我 。
50、敬往事个屁酒,该敬的是那个勇敢的自己,那个遭受了所有失望和背叛后,依然踌躇满志,敢爱敢恨的自己。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土耳其为什么对俄罗斯充满仇恨?
这问题有点偏颇,现在看来,起码过去这两年,两国仇恨淡了不少——“普大帝”和“埃苏丹”因为都看美国不顺眼,一直眉来眼去的,国际上也互相帮衬着。毕竟,国际关系的规律就是“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比如,今年6月,埃尔多安称自己和普京是联合国大会最有经验的政治家(原话“联合国大会有两位经验最丰富的政治家,即我本人和俄联邦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随即,普京也多次向埃尔多示好。目前,双方也在叙伊局势问题上友好的达成了一致决定。
埃尔多安还曾说过:“我们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干了有15-16年了”,并补充说,无论是自己和普京总统的个人关系,还是他们领导下的两国之间的关系,都很好。
这话甜的,咱们作为吃瓜群众都觉得尴尬了。实际上,2015年11月,俄罗斯战机被土耳其击落事件曾经搞得两国险些断交,甚至剑拔弩张。“普大帝”和“埃苏丹”相互指责,说了不少狠话,普京两次拒接埃尔多安的电话,埃尔多安拒绝向普京道歉。
不过,近两年,“普大帝”和“埃苏丹”都主动选择了淡忘。频繁举行双边会晤,还共同出席了俄土合建的电站项开工典礼。双方都表示,两国还将在建设天然气管道项目合作,助力俄罗斯天然气向土耳其和欧洲出口。不过,在历史的长河中,如今像亲兄弟一般经常互访与合作的俄土领导人的确非常罕见,在两国的交往史上,你死我活的“打打杀杀”绝对是主流。究其原因,要从历史、宗教和国际格局三个方面看:
第一、历史上,两国生动诠释了什么叫做“世仇”。
先说个题外的,欧洲有个传统,必须是带有罗马帝国血统的统治者才能自称皇帝。举个例子,英帝国在19世纪最强盛的时候,维多利亚女王也老老实实的叫英国女王。至今,英国只有王室,不存在皇室这种说法;而近代的德国,俄罗斯和奥匈帝国统治者则可以被称为皇帝。
在早前,俄罗斯是个局促的内陆国家,叫莫斯科公国,它的统治者还不叫“沙皇”,甚至连国王的位份都没有,叫做莫斯科大公,非常的不起眼。因为一次婚姻,改变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1453年,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被崛起的奥斯曼土耳其灭亡,首都君士坦丁堡(即现在的土耳其第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陷落。拜占庭的公主巴列奥罗格(又有说是皇帝女儿、皇帝的大侄女,或者真公主侍女扮的假公主等各个版本)一路北上逃亡,嫁给了莫斯科大公国的统治者莫斯科大公。至此,大公成了罗马帝国皇帝的女婿,皈依了罗马帝国的基督教,自然也有珍贵的罗马帝血统,所以,其继承人索性越过国王一级,直接加冕为皇帝——沙皇。莫斯科公国改为沙皇俄国,而公主带来的东罗马帝国国教,本土化后成为了俄国国教——东正教。
下图,东正教一大特色就是,壁画和插图的人像都动作僵硬,目光呆滞。
这么一追溯,可以看出,两国有间接的亡国之恨呢。
所以,之后的沙俄帝国把自己定义为东罗马帝国的继承者,一直打着“光复君士坦丁堡,恢复东罗马的辉煌”的旗号,还以巴尔干半岛信仰东正教的斯拉夫兄弟的保护者自居,在克里米亚、黑海、东欧巴尔干半岛,几百年如一日的跟奥斯曼土耳其较劲。
在两个帝国漫长的边境线上,光是俄土战争就打了12次。从1676年第一次俄土战争到今天,总共也不过三百多年,最频繁的时候平均每10年大战一次;在沙俄时代,两国的前线——克里米亚地区,几乎每年、甚至每月、每天都有擦枪走火的大小冲突。
到了近现代,巴尔干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双方选择了对立的阵营;二战的土耳其虽然选择中立,但是也暗中在给纳粹德国使劲,积极拆苏联的台。
在土耳其眼中,辉煌的奥斯曼土耳其作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三百多年来被一点点瘦身,直至龟缩到现在的安纳托利亚半岛,丧失了除了伊斯坦布尔以外,所有的欧洲领土,其中差不多一半的“功劳”归于俄罗斯。
一战后的土耳其的确,300多年来,俄罗斯越战越大;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从550万平方公里缩成了79万平方公里。
第二,在宗教层面来说,东正教和伊斯兰教都是比较排外的宗教。而几百年间,两国的漫长边境线(黑海和巴尔干半岛)正是东正教和伊斯兰教交锋的区域。俄罗斯跟奥斯曼又分别是这两家的老大,宗教仇恨可想而知。
第三、国际关系格局方面,两国分属对立的两个阵营。
在美苏对峙的在“冷战”时期,土耳其毫不犹豫的倒向西方。1952年2月18日加入北约。半个多世纪来,土耳其一直是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与苏联对峙的最前线。
两国最近的一次冲突是2015年11月,土耳其的F-16歼击机在土叙边境击落了一架俄罗斯苏-24战斗机,本来就紧张得俄土关系一时间陷入危机。不过,自2016年起,与西方的关系交恶的埃尔多安开始主动服软,与饱受西方制裁的俄罗斯改善关系,普京也非常识时务,两国竟然成了现在这种百年罕见的“好兄弟”的局面。
不过,目前这两兄弟的友谊是否能维持多久,谁也不好说。毕竟,几百年间,俄罗斯与土耳其已诠释了“世仇”的最高境界,国家仇、民族仇、宗教仇一应俱全,仇恨的历史跟国家历史一样长.......
本人文章一律原创,拒绝他人抄袭、转载,如遇到类似搜狐作者“白鹿野史”这种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诉到底!
历史上生不如死的刑罚都有哪些?
历史上各种残忍的刑罚手段五花八门,让人望而生畏,残忍到了极点,其中最残忍的酷刑有五马分尸,人彘,凌迟,活剥皮,点天灯,下油锅,骑木驴,铁娘子,水刑,脑刑,锯刑,刺刑,醉骨刑,铜牛刑,灌肠刑等等。这些酷刑让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在痛苦中慢慢的被折磨而死。
这些惨无人道的历史刑罚让人听者心寒,望者生畏,令人发指,制造者和行刑者简直就是没有人性。除了上面这些酷刑以外,今天在给大家介绍一种除了残忍更让人恶心的酷刑 ,那就是“鼠刑”。
这个“鼠刑”是古代欧洲国家最重口味的一种酷刑,具体的刑罚方式是将犯人捆绑结实后,安放在一个平稳的地方,然后将装有老鼠的箱子放在这个犯人的身上,对准犯人腹部的位置,箱子下方留有一个小孔。然后在箱子的上面点火加热,目的就是强迫老鼠咬开犯人的肚子,然后进行啃食。
因为这些被装在笼子里的老鼠都是好几天没有进食的,再加上外界加热的刺激,它们就会受不了,所以开始疯狂的寻找逃生的出口,就会顺着这个箱子底部的留孔,咬开犯人的肚皮钻进肚子里面。由于饥渴难耐,老鼠们便开始啃食犯人的五脏六腑,直到犯人奄奄一息,最终死掉。
整个行刑过程非常残忍,让人欲罢不能,犯人们会眼睁睁的看着老鼠咬噬自己的肉体,无能为力。在剧烈的痛苦中,慢慢的闭上双眼。听说这些老鼠有的还会钻进犯人的肠子里面,在里面一边走一边咬,可想而知这是什么滋味,据说被接受此“鼠刑”的犯人,就这样被老鼠折磨大概要经过几天的时间才能慢慢的死去,想想都恶心,这种奇思妙想真不知道是哪个大恶人想出来的,太令人不可思议啦!
这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虎进牢笼被鼠吃啊!由此可见“鼠刑”这种刑罚,确实是历史上生不如死的酷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