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敏而好学用一个字概括这个词?
聪慧。
敏而好学是指一个人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学习能力,能够快速理解和吸收新知识,积极主动地追求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样的人通常对知识充满渴望,愿意不断学习和探索,能够灵活应对各种学习任务和挑战,不断进步。他们对于知识的获取和应用有着积极的态度,并且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何以谓之善学也的之什么意思?
之-释义:代词,这里指孔子。
此句意思就是:怎么能说你善于学习呢?
出自孔子的《李生论善学者》: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
译文:李生劝他说:“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学习贵在于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所讲的知识,但没有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怎么能说你善于学习呢?”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是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
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音yǔ),“文”是谥号,“子”是尊称。
出自《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贡向是什么?
“子贡向”是《论语》中的一个典故。《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记录了他们的思想、行为和言论等。
据《论语·述而》篇记载,子贡曾问孔子:“孔文子何以谓之文?”。孔子回答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这句话成为了著名的孔子评价文人的名言。
“子贡向”的意思是向人请教、向人学习,这个典故主要强调了一个人要虚心谦逊,勇于钻研学习,并且不要以自己的知识见解为高,应该随时向别人学习和请教,不断完善自己的学问和修养。这个典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广泛引用,成为了一种学习态度的典范。
论语敏而好学全文?
《论语·公冶长》之“敏而好学”:
全文:子贡问日:“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什么意思?
意思:聪明且爱好学习,不认为向比自己差的人请教问题是件可耻的事情,这就是为什么他死后谥号被称做“文”的原因。
出自 《论语·公冶长》第五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
《论语·公冶长》是《论语》中的第五篇,此篇有28章,以谈论仁德为主线,本篇章中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从各个侧面探讨仁德的特征。
扩展资料
《论语·公冶长》节选: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译文:孔子评论公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然被关在牢狱里,但这并不是他的罪过呀。”于是,孔子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译文:孔子评论南容说:“国家有道时,他有官做;国家无道时,他也可以免去刑戮。”于是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译文:孔子评论子贱说:“这个人真是个君子呀。如果鲁国没有君子的话,他是从哪里学到这种品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