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阿哥,康熙十三十四阿哥谁功劳大?
您好,康熙十三十四阿哥的功劳大小很难比较,因为他们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贡献。
其中,康熙十三阿哥多才多艺,善于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还擅长军事,曾参加过伏击俄军的战斗,对于满洲文化的推广也有一定贡献;而康熙十四阿哥则主要负责管理江南水利事务,开拓荒地,提高农业生产力,对于清朝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两位阿哥的功劳难以比较,都是清朝历史上的杰出人物。
为何十四阿哥躲过一劫?
康熙晚年,因对其太子的极度溺爱兼之朝中激烈的结党纷争,致太子心理扭曲,后期骄奢淫逸,君储矛盾愈深,终致不可调和,遂引发废储。随之,诸皇子展开激烈的夺储之争,史称“九子夺嫡”。
康熙皇帝序齿的儿子有24个,“九子夺嫡”是指参与争夺皇位的九个儿子,分别是:大阿哥爱新觉罗. 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胤祯)。其中又分为大爷党、太子党、三爷党、四爷党和八爷党。在此期间,诸皇子各结私党,勾心斗角极为激烈。大阿哥胤禔错误的估计了形势,认为康熙帝立嫡不成,势必立长。利令智昏的他竟奏请杀掉胤礽:“今欲诛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康熙帝对此极为气愤,斥责其为"乱臣贼子。"下令,夺郡王爵,在府第高墙内幽禁起来,直至雍正十二年十一月初一,在高墙内度过了漫长的二十六个春秋后,才离开人世,终年六十三岁。
废太子二阿哥胤礽二次被废黜后,被禁固在咸安宫内。心有不甘的他借医生为其妻石氏诊病之机,用矾水写信与外界联系,又被检举揭发,自此,康熙帝十分戒备,凡大臣上疏立储者,或处死,或入狱。雍正继位后,将两立两废的太子二阿哥迁居到祁县郑家庄,派重兵严加看守,最后于雍正二年十二月病死,时年五十一岁。
三阿哥胤祉在众多的皇子里面,是文化素质最高的,且文武双全,备受康熙喜爱。但在康熙的眼里,三阿哥虽然聪明,却缺乏政治家的魄力,所以并不看好他在政治上的前途。
三阿哥也有自知之明,因此,对皇储之争并没有表现出十分强烈的愿望,后来见局面越来越乱,干脆主动退出了竞争。尽管如此,雍正即位后,还是将其改名为允祉,以他与废太子向来亲睦为由,将他的三阿哥发配去为康熙守陵。三阿哥私下发牢骚,又对怡亲王十三阿哥胤祥之死缺少哀悼之情。雍正知道后,将其夺爵,幽禁于景山永安亭,于雍正十年闰五月十九日病逝于景山禁所。
大阿哥胤禔在自己夺储无望后,便想推荐与己关系密切的八阿哥胤禩(八阿哥是大阿哥的生母惠妃抚养的)。其实,也不用大阿哥推荐,八阿哥胤禩精明能干,在朝中颇有威望,党羽甚多,声势很大。二阿哥被废、太子储位空缺后,八阿哥很有当皇太子的希望,朝中保奏皇八子胤禩的呼声也很高。
但康熙帝从相面等事件中发现八阿哥有野心,“党羽早相要结”,对张明德等谋刺皇太子事知情不举;又发现胤禩署内务府总管事时,到处拉拢,妄图虚名,将皇帝所赐恩泽、功劳归于自己。 痛斥其:“允禩柔奸性成,妄蓄大志,党羽相结,谋害胤礽。今其事败露,即锁系,交议政处审理。”
只有四阿哥胤禛深谙“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处事之道,既善于治国,又懂得韬光养晦。他尊释教道学,自称“天下第一闲人”,与诸兄弟维持和气,与年羹尧和隆科多交往密切,同时向父亲康熙表现出极大的诚孝,画西藏于版图,赢得康熙的信赖。康熙帝以“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将皇位传给了他,成为最终的赢家。
雍正帝上台之初,对政敌的打击尚有所节制,这是因为政权还不太巩固,不便太刺激对方。雍正二年(1724年)三月,青海平叛胜利,雍正政权的力量增强了,随即加紧惩治八爷党一伙。除了上面提到的三位兄长,于四月开展了对八阿哥胤禩本人声罪致讨,说他“肆行悖乱,干犯法纪,朕虽欲包容宽宥,而国宪具在,亦无可如何,当与诸大臣共正其罪”。 削宗籍和圈禁,并被改名为“阿其那”(意为待宰的鱼),九阿哥胤禟被削宗籍和圈禁, 并被改名为“塞思黑”(意为讨厌的人),十阿哥胤䄉亦遭到圈禁。至雍正四年(1726年),九阿哥、八阿哥先后囚禁致死,其他八爷党人也遭到处分。至此,经营二十多年的八爷集团彻底垮台。
十四阿哥胤禵是雍正的同母弟弟(生母为孝恭仁皇后),原先作为西征统帅领兵出征,为保卫西北边境地区的平和作出过很重要的贡献,雍正继位将其改名为允禵。
康熙帝去世后,胤禵被召回京师,随即软禁于景陵读书。随着雍正统治地位的日渐稳固,雍正对允禵也愈来愈严酷。雍正元年(1723年)四月,康熙梓宫运往遵化景陵安葬后,雍正谕令允禵留驻守陵,不许返回京师,并命马兰峪总兵范时绎监视他的行动。
雍正三年(1725年)十二月,雍正展开了对当年参与储位争夺的兄弟的彻底打击,允禵被革去王爵,降授固山贝子。雍正四年初,雍正谕令将允禵押回北京,囚禁于景山寿皇殿内。
雍正十三年(1735年)正月,乾隆即皇位不久,便下令释放允禵和允䄉,二人由此恢复了自由。乾隆二年(1737年),允禵被封为奉恩辅公,乾隆十二年(1748年)封多罗贝勒,乾隆十三年(1749年)晋为多罗恂郡王,并先后任正黄旗汉军都统、总管正黄旗觉罗学。不过,这时他年事已高,政治上不可能再有大的作为。乾隆二十年允禵他死后,乾隆赏治丧银一万两,赐谥“勤”。
雍正跟十四阿哥是亲兄弟却不亲?
在所有的影视作品里,关于“八子夺嫡”都有很明显的说明,就是当时的四阿哥胤禛,跟自己一母同胞的亲弟弟十四阿哥胤禵关系不好,反而跟十三阿哥胤祥关系很好。这是为什么呢?就连他们的母亲德妃(乌雅氏),也是很讨厌四阿哥的样子,让人看着真心疼雍正啊。
其实原因之一就是,四阿哥出生的时候,母亲乌雅氏还没什么身份,所以就把他给当时的皇贵妃佟佳氏收养了,小时候就没怎么见过亲妈,导致四阿哥跟亲妈德妃很是生疏。后来乌雅氏被封为德妃,然后生下了十四阿哥胤禵。小儿子自然就是跟着自己身边长大的,关系自然不同。加上这是德妃名义上真正自己养的第一个儿子,所以更是宠爱有加。
那个时候的四阿哥养母佟佳氏已经病逝,加上生母已经是德妃了,四阿哥可以光明正大的跟母亲相聚。但是分隔已久,关系培养需要时间,况且那个时候的德妃有好几个孩子,而且特别宠爱小儿子胤禵,根本没时间理会四阿哥,而且四阿哥自小离开生母,养成了安静孤僻的性格,也不讨人喜欢。所以德妃就一直冷落胤禛,却疼爱胤禵,让胤禛心里很不是滋味,打心底里羡慕嫉妒这个亲弟弟能得到母亲的所有疼爱。
孤僻的胤禛跟同样失去生母的十三阿哥胤祥,就这样惺惺相惜玩到了一起,这是一种互相取暖的兄弟关系。当时“四爷党”跟“八爷党”争夺太子之位的时候,十三阿哥自始至终没有想要争夺的心,反而全力支持胤禛。
十三阿哥胤祥生性洒脱,只喜欢结交江湖上的朋友,无心政事纷争,让一直很敏感多疑的四阿哥很有安全感,所以就算是即位称帝之后,也一样对十三阿哥信任有加,不仅封他为和硕亲王,还下令只有十三阿哥可以用原来的“胤祥”之名,其他人都要改掉,足以见得恩宠之足。
康熙十四子胤禵的妻子?
嫡福晋完颜氏 侍郎罗察之女
侧福晋舒舒觉罗氏 员外郎明德之女 侧福晋伊尔根觉罗氏 二等护卫石保之女 庶福晋伊尔根觉罗氏 典卫西泰之女 妾吴氏 常有之女。
完颜氏出身于上三旗之一的满洲正黄旗,父亲叫罗察。罗察是金国时期卫绍王完颜永济的嫡系子孙,对于这种贵族血统的金国后裔爱新觉罗家族一向比较尊重。康熙年间,罗察在朝廷任职,曾历任户部郎中、户部侍郎、礼部侍郎等职务,做到了正二品,所以从出身来看,完颜氏还是非常不错的。
史料中对完颜氏何时嫁给十四阿哥胤禵的并没有记载,但胤禵的第一个孩子长子弘春出生于康熙四十二年,他是侧福晋舒舒觉罗氏觉罗氏所生,可以推测,完颜氏是在康熙四十二年之前嫁给胤禵的,当时胤禔还不满16岁。
在嫁给胤禵之后,完颜氏先后给胤禵生下了两个儿子,分别是第二子弘明和第四子弘暟。相比胤禵其他儿子,这两位的结局还算不错,弘明被乾隆封为贝勒,活了63岁,而弘暟则成为满洲八旗都统,活了52岁。
关于十四阿哥胤禵嫡福晋完颜氏的生年并没记载。
若曦为什么不愿意嫁给十四爷?
不愿意嫁给十四爷是因为她始终没有对十四爷产生过爱,她应该是一直当十四爷为好朋友或知己的
在《步步惊心》中。十四爷对若奚是最好的。这种好类似于亲人,或比亲人更甚。是一种全心全意。没有半点杂质的好。让人怀疑这样的好在现实中是否存在?但若奚却从未对十四爷动过情。也许是天生没有缘分。在若奚的心里。十四爷是那个可以吐露心声的体己人,是那个可以慰藉伤口的最信赖的人。十四爷是她的知己,她的闺蜜。但唯独没有爱。
八爷是一个至情至性的人。对若奚的姐姐若兰情有独钟,一往情深。可若兰早已心有所属。且因为心上人的逝去让这份爱意更是弥坚。再也无去容下其他人。身为局外人的若奚为痴情的八爷所折服。渐渐对八爷产生如感,又由好感生爱。八爷对若奚亦有好感。慢慢俩人互生情愫。对八爷产生爱的若奚希望八爷放弃夺嫡之争,不问政治,可以和自己双宿双飞,成就美好佳缘。但八爷是心怀乾坤之人。怎会为儿女私情放弃他心中所谓的大业。心灰意冷的若奚渐渐对八爷疏离开来。
危难时刻一直对若奚心存好感的四爷下意识地舍命相救让若奚深为感动。她的心慢慢从八爷身上转到四爷这里。四爷对她一往情深,她也对四爷一腔真情。两人坠入爱河,你浓我浓。但四爷也不会为她放弃夺嫡。但这时的她已不在乎这点,或说根本不为这点所顾虑。这是不是证明她更爱四爷?若你没那么爱一个人,你总想要他为你付出。总想着要改变他。但若你深受一个人,你却会为他找各种理由,包容他的所有缺点与缺陷。并无怨无悔地为其付出而深感幸福。与八爷的爱点到为止,终于表面或半途。但与四爷的爱是刻骨铭心的。有无比的欢乐与幸福,更有滑入骨髄的疼痛与撕扯。欢乐与痛苦皆因四爷,皆因对四爷一片情深……
后期与四爷深爱遭受痛苦与摧残的若奚与一开始活泼开朗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爱可以改变一个人,爱可以改变一切。若奚对四爷付出深情付出深爱是否后悔过?后悔也罢不悔也罢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曾经爱过,即便代价是痛入骨髓……
若奚从八爷那里移情别恋后就满心都是四爷。从未对十四爷产生过爱意又怎会嫁给他?当然也有为情所伤后嫁给对自己最好的最爱自己的那个人的例子。尤其是在最痛苦最绝望的时侯。算是一种心灵地临时慰藉吧。但若奚不是这样的人。她是不能将就,眼里揉不进沙子的性格。这样的性格使她无法迈出这一步,嫁给十四爷。
步步惊心传位给4阿哥还是14阿哥?
康熙是想传给十四阿哥,但还没等十四阿哥回来,康熙就断气了。
隆科多是四阿哥的心腹,当即对众人宣告康熙的口谕是要传位于四阿哥,可以看出太监李德全是个极其聪明的人,他心里清楚康熙是有意传位十四阿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