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舞弊,如何从审计角度发现财务的舞弊行为?
我虽不是审计专业出身,但是也亲历过企业审计,其实要在审计过程中发现财务舞弊行为,关键看证据链。
1、财务账目的证据链:财务账目从总账,到分类账再到明细账,查明白每一个科目之间的关联勾稽关系,发现异常点;
2、财务账与凭证之间的关系:财务做账,都需要凭证,从凭证上可以分析应支付对象是否与财务实际支付对象相符,应支付科目是否与财务实际入账科目相符,支付时间是否与凭证上应付时间一致,实际支付金额与凭证应付金额是否一致等;
3、业务与凭证之间的关系:凭证很多是合同和发票,这就需要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对象的业务十分熟悉,知道每一个业务流程,从中发现凭证是否与实际的业务相关;
4、账务资金与银行流水的关系:财务账目上的金额数字,与银行的进出流水及存款余额是否一致,支付流程是否符合企业相关的规定,是否符合国家财税的相关规定。
会计人员犯罪率多少?
20%左右。
如何预防会计犯罪,最主要的是,建立健全内部牵制制度和稽核牵制制度是建立建全财务制度最主要的方法。内部稽核制度主要通过对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性进行审查,来防止财务造假和舞弊;通过内部牵制制度,可以对财务人员合理有效分工,起到相互制约的作用。主要比如常见的:出纳人员不得同时兼任稽核、以及财务档案保管,收入支出的登记工作等等。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可以有效安置财务造假和舞弊,进而保证了财产资料的合法、真实、完整。
山东胜通集团财务造假原因?
一是通过制作虚假财务账套等方式虚增收入和利润。因融资需要,2013年至2017年,在王秀生决策并组织下,胜通集团以胜通钢帘线、山东胜通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胜通化工,该公司于2013年停产)和山东胜通光学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胜通光科)等三家子公司为造假实体,通过复制真实账套后增加虚假记账凭证生成虚假账套及虚构购销业务等方式实施财务造假,胜通集团将虚假账套数据提供给审计机构。
二是通过直接修改2016年度、2017年度经审计后的合并会计报表的方式虚增利润。胜通集团在审计机构中天运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以下简称中天运)出具2016年度、2017年度的审计报告后,直接修改经审计后的胜通集团合并会计报表,在修改后的财务报表上加盖虚假的中天运印章后将报表对外披露。通过该方式,胜通集团2016年度虚减营业成本4.41亿元,导致虚增利润总额4.41亿元;2017年度虚减销售费用2.30亿元,虚增财务费用0.60亿元,共计虚减费用总额1.70亿元,导致虚增利润总额1.70亿元。
运用什么审计手段发现财务舞弊?
运用查账对账的手段就能发现财务舞弊行为
公司内部控制与反舞弊有哪些?
1.未经授权或者采取其他不法方式侵占、挪用企业资产,牟取不当利益。
2.在财务会计报告和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的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等。
3.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滥用职权。
4.相关机构或人员串通舞弊。
那么企业反舞弊机制和内部控制体系有着什么样的关系?我们应当如何搭建反舞弊的体系?在搭建的过程中又该注意哪些事项呢?
1.反舞弊机制建立过程中的思考方向
压力、机会和自我合理化是大家熟知的“舞弊三要素”,其实要达成反舞弊的目的,简单来说就是反其道而行之,控制住这3个要点。其中“压力”与“自我合理化(俗称借口)”这两点有部分都是取决于员工自己的判断和理解。那么作为企业方,更多是的要减低或者消灭他们舞弊的“机会”!那么这里列举了几个方向供大家参考。
(1)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建立完善的反舞弊机制:公司应当建立自己的内控内审团队。内控内审团队应当对公司的营运控制、财务控制、合规控制进行全面的测试,对于发现的内控问题要求各部门定期整改,并进行跟踪。也可以定期聘请权威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进行外部审计,并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作出评价。
想必这一块还是有很多企业已经建立的相对比较完善了,但是在反舞弊方面:
你们公司是否建立了反舞弊的举报机制?
反舞弊举报的归口管理部门是谁?
对于舞弊的举报是否组成了独立的调查小组?
调查小组的独立性是否保证?是否直接向一把手汇报?
调查小组在调查过程中是否有足够的权利?
每次调查结束是否有明确的报告?是否有定期的回访调查?
(2)凝练、推广并践行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一个好的企业文化会对员工的思想意识产生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如果能够推动其企业文化深入人心,员工从心理上就会对舞弊不认同,也就从主观上消除了进行舞弊的借口。
(3)释放员工的压力,降低员工舞弊动机:可以定期开展员工活动。建立强制年休假制度。建立员工激励计划。减少加班,增加员工关怀等。
2.如何发现舞弊高发的环节?
找出有可能发生在本企业的舞弊事件,包括会在什么业务环节发生、涉及什么部门和岗位,舞弊的手段具体是怎样的;在实践中,通常由专门的组织者,召集企业主要管理人员和关键员工,通过访谈、调查表、讨论会等发表意见,并将收集的信息整理为潜在舞弊事件清单。这里介绍一个用于考虑潜在舞弊事件的框架;事实上,过往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舞弊案例,都具有一定的共性,据此可以归纳出舞弊模式的分类。几乎任何的舞弊事件个案,都属于下述舞弊模式分类中的一项或多项:
3.完善企业治理结构能否预防管理层舞弊?
部分小伙伴认为,反舞弊就是管理流程,流程管好了就没有舞弊的机会了,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对于企业反舞弊的作用有限。实际则不然,预防管理层舞弊,就必须将内部控制上升到企业治理层面,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则是防止该类舞弊行为的一个有力手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改善企业股权结构,健全企业治理结构的基础。股权结构代表了企业控制权的分布,决定了股权持有人以及利益相关者的权力和利益关系,同时对企业的经营方式也会产生影响。股权适度分散性则可以是较为合理的股权结构,保证一定的股权集中度,但没有绝对控股地位的股东,而是几个持股数量相当的大股东,从而达到制衡作用,可以规避前面两种股权结构下产生的问题。
其次,加大外部董事比例,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外部董事的存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内部董事的行为,减少内部董事和管理者串通的可能性,使董事会更有效地监控管理活动,防范舞弊的发生。企业应完善独立董事制度,使独立董事的作用发挥到实处。企业可以规范选聘机制,将提名权定位中小股东权利,实行大股东规避制。此外,建议建立长短期激励机制结合的薪酬机制,使独立董事重视企业的长远发展而非短期利益。
最后,发挥监事会应有的作用。监事会是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并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依法履行职责。其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检查企业的业务、财务及其他会计资料。因此,健全的监事会可以减少董事会和管理当局的会计舞弊行为。
会计风险评估内容有哪些?
会计风险评估是指对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和财务报表进行风险评估,以识别和评估可能存在的风险,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障财务报表的真实、准确和完整。其主要内容包括:
1. 会计政策和估计的风险评估:评估企业会计政策和估计的合理性和准确性,确定其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和可能存在的风险。
2. 重要会计估计的风险评估:评估企业重要会计估计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包括资产减值、收入确认、成本计算等。
3. 重要会计政策的风险评估:评估企业重要会计政策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政策选择等。
4. 财务报表附注的风险评估:评估企业财务报表附注的充分性和准确性,确定其对财务报表的补充和说明作用。
5. 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评估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完整性,确定其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和可能存在的风险。
6. 财务报表披露的风险评估:评估企业财务报表披露的充分性和准确性,确定其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保障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会计风险评估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因企业和行业而异,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以提高财务报表的质量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