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康宫,三天时间?
马上要到“十一”长假了,外出旅游的人要多了。
但是去北京3天时间,我认为,时间太短了。
即然只有三天时间,那就按三天规划吧。
第一天,你是刚到北京,先安定好住处后,先去颐和园,坐落在北京西郊(公交、地铁都有)。
颐和园,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取江南园林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游览完颐和园可以去离他不远的“圆明园”,圆明园是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铭记历史。
游览完“圆明园”后,可以步行去“清华大学”,离得很近。
清华大学,简称“清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游览完这个时间都不早了,晚上回到宾馆吃点东西,早点休息,第二天要早起。
第二天,主要游玩天广门广场附近的景区。
即然是来北京,一定要看升旗,早上,每个宾馆都有到天安门的汽车(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如果住的近就走着去)。
升旗,每天早上,三军仪仗队根据北京太阳升起时间来确定升旗时间,每天从四面八方赶来看升旗的人很多很多,中华儿女会不约而同唱起国歌。
看完升旗后可以先转转“天安门广场”,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屹立广场中央。
然后就去排队进“纪念堂”,瞻仰伟人。
出来纪念堂,就去“国家博物馆”。
“国家博物馆”,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与人民大会堂相对应,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集收藏,展览,考古研究,文化交流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是中国文物收藏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
出来国家博物馆,就去“故宫博物院”。
“北京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时称为“紫禁城”。世界文化遗产。5A景区。雄伟,壮观。
游览完故宫,如果还有时间,就直接过马路去“景山公园”(国家4A旅游景区),西临北海,南与故宫神武门隔街相望。离景山公园不远处就是“北海公园”,原是辽、金、元建离宫,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最具综合性和代表性的皇家园林之一。
到这里第二天时间就用完了,晚上回宾馆早点休息,第三天去长城。
第三天,早上第一站就是“长城”,因为去的人非常多,所以要早点出门。
去爬长城,通常人们都爱去“八达岭长城”。
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是中国古代防御工程“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明长城的一个隘口。八达岭长城为居庸关的重要前哨,古称“居庸之险不在关而在八达岭”。
游览完长城大约都是中午以后了,下午去奥林匹克公园。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北五环林萃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游览这奥林匹克公园晚上就去“鸟巢、水立方”,这两个地方相邻。这二个地方只能晚上去,因为晚上有灯光。
三天游览时间结束,个人觉得去北京游玩时间最好10天或10天以上比较好,三天时间有点太短了。
以上所有配图是我2015年8月去北京游玩时所拍照片!
甄嬛传中太后明明是皇后靠山?
在《甄嬛传》中最受剧中人物喜爱是一个从来都没有露过面的纯元皇后。她是乌拉那拉氏嫡亲女儿,地位高贵、善良优雅。上到皇帝太后,下到宫女太监,没人不喜欢她,个个都夸赞。可惜她被自己的亲妹妹宜修害死了,成了一个永远只能活在回忆中的人。
纯元死后,宜修得了太后的帮助,成了皇后。宜修没有自己的孩子,又想维护住自己的正妻、后位,就残害皇嗣,戕害妃嫔。太后作为她的娘家人,明知她的所作所为,可为了家族荣耀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她在后宫最大的敌人不是华妃,而与纯元相似的甄嬛。一直暗地里视她为死敌,也是利用纯元旧衣事件,彻底把甄嬛击退,赶出了后宫。其实皇后想要除掉宫外的甄嬛其实很简单的,可是就因为太后派芳若姑姑每月前往甘露寺反而变得棘手。
可以说甄嬛能保住一条命都是太后手下留情。甄嬛明明是皇后的敌人,太后又明明和皇后是统一战线的,又为何护甄嬛,这难道不矛盾?只能说太后这只老狐狸,不愧是上届宫斗冠军,心里有杆秤,心里精明着呢!
沈眉庄多次去求太后,太后看在沈眉庄的面子上,派人照顾一下甄嬛沈眉庄与甄嬛自幼相识,又因双方家族势力相当而交好,两人的友谊非但没有因为权势而淡化,反而是愈加要好了,就是我们常说的总角之交、莫逆之交。两人同时入宫后也没有因为争宠而闹翻,真心相辅相持,姐妹情深。
甄嬛刚得宠的时候,沈眉庄尽管有点吃醋的,但是她明白,后宫里能真心待她的只有嬛儿,若是别人得宠怕是要她的命,很快地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在甄嬛失去自己第一个孩子意志消沉的时候,还特地把甄嬛拉到冷宫里,让甄嬛及时醒悟。到了甄嬛对皇上死了心,决心出宫修行后,怕甄嬛的日子不好过,就特地跑去求了太后,一次不成,就求两次,三次,太后被她磨得没法子了,就派了芳若姑姑前去甘露寺名义上是去拿太后要的手抄经文,实际是保甄嬛一命。
太后怕皇后独大作出更多不择手段之事,暗地扶植一个能够与皇后抗衡的对手太后对甄嬛的不喜欢是从选秀就表露了出来。在选秀时看到了甄嬛的长相,就知道她进宫后必定会得到皇帝喜欢。为了不让她入选,也为了不让甄嬛威胁乌拉那拉氏的荣耀,让竹息扔了一只猫到甄嬛的脚边,想要让甄嬛在御前失仪,断了她入宫的机会。入宫后,太后也是一直都暗自提醒皇帝要雨露均沾,不能专宠一人。
太后出于家族利益考虑,一直维护皇后,只是没想到皇后会那么心狠,不放过得宠的妃嫔也就算了,竟然连皇嗣都敢暗害,有多少无辜的皇嗣命丧她手。
富察贵人小产,以为一只猫发春就可以顶了所有罪名?指使齐妃给宁贵人送九寒汤害得庸懦愚蠢的齐妃为保三阿哥自尽,她再顺势拿到了三阿哥的抚养权,好一个杀母夺子的阴毒之计。
旁人都觉得是齐妃咎由自取,太后的心里跟明镜似的。太后知道了皇后的心狠手辣,多次警告劝阻已经没什么作用了,可是也不会放任皇后再在后宫里放肆,否则一旦被皇上知道了所有的真相,就是整个家族一起陪葬。于是她派芳若去“保护”甄嬛也是为了保留一个能够跟皇后对抗的人而已,让皇后收敛一点。
太后看得出皇帝对甄嬛的念念不忘,心疼自己的儿子天底下做母亲的就没有不疼孩子的。即使皇上不是太后亲手带大的,毕竟亲生儿子,怎么会不疼。当年默认宜修害死纯元,虽说为了儿子能坐不稳这江山,为了维护家族荣耀,但是让儿子失了心爱之人,已是愧疚万分。
看到皇帝再次迷恋上与纯元相似的甄嬛后,她本来担心甄嬛是个不安分的,看到甄嬛是个明事理,懂进退的人也是希望皇上身边有这样的可心之人的。甄嬛决绝离宫后,就知道了她是性子倔,而皇帝自从甄嬛离宫后就不如平日一样活跃,便知道皇帝这是对甄嬛上了心了。自己的孩子她知道,或许只是堵了一口气,或许气消了两人还有转圜。
皇后是个斩草除根的狠心人,为了防止皇后对甄嬛下狠手,让皇帝再想后悔接甄嬛回宫的机会都没有,让皇帝再后悔一生,她也就接着沈眉庄求她的由头,派了自己身边亲近的芳若姑姑,前去甘露寺里照看着甄嬛,也是为自己的儿子留个破镜重圆的机会。
三点原因综合一看,就会发现太后的段位有多高了。别看她整天病怏怏在寿康宫不出门,后宫有什么事是能逃得过她的眼睛。到底是上一届的宫斗冠军,权衡利弊,后宫平衡术玩得出神入化。
欢迎关注我,带你用独特视角挖掘、解读当下热门影视艺闪光点的原创作者!甄嬛传太后的住处?
太后住坤宁宫。按照剧情介绍,甄嬛是乾隆皇帝生母,那么她的原型就应该是雍正皇帝的熹妃——钮祜禄氏,也就是清朝历史上的孝圣宪皇后。“甄嬛”是一等承恩公凌柱之女,满洲镶黄旗人,生于康熙31年、即公元1693年,他们家跟康熙朝四大辅臣之一的遏必隆还是同宗。清代的中宫是什么?
中宫即明代和清初皇后的寝宫“坤宁宫”,清中期后,皇后寝宫移到东西六宫,坤宁宫只作为皇帝大婚时的新房和满清宗室祭神、吃肉的场所。
在清廷坐镇中原后,在顺治年间,当时的礼部制定了一套较完备的后宫制度,为:乾清宫夫人一,淑仪一,婉侍六,柔婉,芳婉各三十。慈宁宫贞容一名,慎容二名,勤侍无定数。但因为政局还不太稳定,所以没有实施。康熙后,典制大备,嫔妃制度逐渐汉化,皇后下有,九品官女制,正一品,皇贵妃一名、正二品,贵妃两名、正三品,妃四名、正四品,嫔六名、正五品,贵人、正六品常在、正七品答应、正八品官女子、正九品宫女,则无定数。还会有八个比皇帝大的宫女,她们都有职位,为:司账、司寝、司仪、司门。 以乾清门为界,以后称为后宫,是皇帝宗师生活的地区,也叫禁区,不准别人私自入内,皇子一旦成年,就要迁出紫禁城,到皇帝赏赐的王府居住,格外重视的皇子才能留在宫内,嫔妃只能老死宫中,宫女到25岁就放出宫,准备外嫁,如果后宫主子强留,即到35岁放出,在宫女任职期间每年都会和亲人在神武门见面,每三年的选秀在顺贞门举行,选旗女每年也在那里举行。 此外,宫中的宫殿则散落在东西六宫、外东路宁寿宫宫区、内廷三宫、三大殿、南三所、乾西、乾东五所、以及太后宫区。宫殿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现名)、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钦安殿、永寿宫(长乐宫)、太极殿(未央宫)、长春宫(永宁宫)、翊坤宫(万安宫)、储秀宫(寿昌宫)、咸福宫、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兴龙宫、咸阳宫)、景阳宫(长阳宫)、永和宫(永安宫)、延禧宫、慈宁宫、养性殿、宁寿宫、皇极殿、奉先殿、乐寿堂、养心殿、文华殿、文渊阁、武英殿、大佛堂、寿康宫、寿安宫、英华殿、体元殿、体和殿……共8704间房间。乾隆时期有哪些让你惊掉下巴的冷知识?
乾隆在历朝历代的皇帝中是比较为人熟悉的一个。这主要是拜小说和影视作品所赐:《书剑恩仇录》、《雪山飞狐》、《还珠格格》、《戏说乾隆》、《宰相刘罗锅》、《铁齿铜牙纪晓岚》、《延禧攻略》、《如懿传》,,,,,,以清代为背景的影视作品中无论是武侠题材还是宫斗题材几乎有一多半拍的都是乾隆。然而很多人所了解的乾隆可能并不是历史上真实的形象,而是影视作品中所塑造的那种形象。
影视作品中的乾隆是什么形象呢?实事求是地讲影视剧中的乾隆要么就是在泡妞撩妹搞对象,要么就是和刘墉、和珅、纪晓岚逗闷子。总之影视剧中的乾隆皇帝就是一个爱玩爱娱乐的主,仿佛就像是一个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样样都会的达人,可就是从来不见他治国理政。历史上真实的乾隆当然不会是这样子的,否则清朝的疆域也不可能在他手里达到最大。
享年88岁、在位60年的乾隆皇帝一般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当然也有人认为活了103岁的南越武帝赵佗才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不过赵佗的南越国更多时候被视为是割据政权,所以正史上一般不大承认赵佗是正统的皇帝。如果我们姑且抛开赵佗算不算一个正统皇帝这一争议,那么除了他之外在中国历史上还真就没比乾隆更长寿的皇帝了。
晚年的乾隆皇帝回顾自己一生的经历后给自己列举了”十全武功“,因此乾隆皇帝在晚年又以“十全老人”自居。乾隆皇帝所谓的”十全武功“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十功者,平准噶尔二,定回部一,打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安南各一,即今之受廓尔喀降,合为十”。“十全武功”之中有三次对新疆用兵(两平准噶尔、一定回部),两次对西藏用兵(两次反击廓尔喀入侵)。
这五次用兵对巩固中央政权在新疆、西藏的统治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五次军事行动对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统一完整是有重大贡献的。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回部大小和卓兵败西逃进入巴达克山(在今阿富汗东北部),被巴达克山首领素勒坦沙擒杀。至此天山南北的西域地区再次被中原正统王朝纳入版图,乾隆因此地为清朝新得疆土故命名为新疆。此时清朝的疆域达到了超过1300万平方公里的历史最大值。
不过乾隆的“十全武功”也不乏凑数的成分:平准噶尔先后两次用兵就各算一件武功,反击廓尔喀的军事行动也有两次却被合在一起。看来乾隆皇帝为了凑这个十全十美的数字也是煞费苦心。何况十全武功之中对缅甸、安南的军事行动其实是失败的,也是乾隆皇帝为了给自己凑足十全武功才故意把败仗说成是胜仗。由此可见乾隆皇帝所谓的“十全武功”并不像他自己吹嘘的那样十全十美。
乾隆尽管并不是像影视剧中那样只知道玩的主,不过乾隆喜好附庸风雅却的确是事实。影视剧不过是把乾隆附庸风雅的特点进一步夸张放大了。酷爱收藏的乾隆喜欢给前人字画盖章与题字,所以常将前人的珍贵遗迹盖章盖得如同牛皮癣一般。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只有28个字,却被乾隆帝反复题字60多次,以致于空白处全被乾隆帝用盖章弹幕覆满。王献之的《中秋贴》也遭遇了差不多的厄运。
有一副《富春山居图》被乾隆帝题字盖章55次,所幸被乾隆帝糟蹋的那一幅是赝品,而真正的黄公望真迹却因为被乾隆帝误以为是赝品得以躲过一劫。乾隆一生所收藏的古玩珍品中价值最高的当属粉彩镂空瓷瓶和九龙宝剑,可惜如今粉彩镂空瓷瓶已流落海外、九龙宝剑则已下落不明。2010年11月乾隆粉彩镂空瓷瓶在英国伦敦一家拍卖行中以5160万英镑(约5.5亿人民币)的天价创下中国艺术品在全球拍卖的最高价格。
九龙宝剑作为陪葬品在乾隆皇帝死后埋葬于裕陵的地下宫殿中。1928年7月2日军阀孙殿英盗取清东陵以后九龙宝剑从此下落不明。有传言称孙殿英把九龙宝剑作为礼物送给了军统头子戴笠,戴笠则把宝剑暂时交给手下特务马汉三保管。抗战期间马汉三被日本人俘虏后献出宝剑以保命。宝剑从此又落入了日本间谍川岛芳子之手。抗战胜利后宝剑又重回戴笠手中。戴笠死后宝剑的下落就成为了一个历史谜团。
乾隆除了喜欢收藏珍玩之外还喜欢作诗。乾隆一生作诗41863首,平均每天1.3首诗。乾隆生前曾沾沾自喜向人夸耀自己一个人所作的诗快赶上《全唐诗》的数量了。《全唐诗》收录有唐代二千二百多名诗人的四万八千九百余首诗。乾隆一个人就作诗4万多首在数量上确实快赶上《全唐诗》了。乾隆的诗大多是即兴口授或随笔所写,然后由大臣抄录誊写,可时至今日没几首能广为流传的。
乾隆作诗的数量尽管快赶上《全唐诗》了,可思想内容、艺术形式都没太大的价值。不过这其中有一首《飞雪》却出人意料上了小学生课本: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如果乾隆的每首诗都是这种水平,那么他的诗没能广为流传也就不奇怪了。其实这还算是乾隆难得的佳作:虽没有什么具体的含义,但简简单单几行字就写尽了雪花飘落的样子。
乾隆除了好附庸风雅之外是不是像影视剧中那么风流呢?乾隆一生先后立有三位皇后:富察氏、那拉氏、魏佳氏。乾隆的原配皇后富察氏是满洲镶黄旗人,她的弟弟富察·傅恒、侄子福康安都是乾隆朝的重臣。第二位皇后那拉氏就是《还珠格格》中那位阴险恶毒的皇后原型。历史上乾隆与这位皇后的感情的确不佳。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七月十四日那拉氏死后是以皇贵妃之礼下葬。
尽管那拉氏生前并没被乾隆废黜皇后地位,可实际上最后相当于是不废而废。乾隆的第三位皇后魏佳氏就是令妃魏璎珞的原型。魏佳氏的娘家本是汉人(姓魏),后被乾隆帝抬入满洲镶黄旗,因此才获得选秀入宫的资格。魏佳氏入宫之处本来只是宫女,乾隆十年正月受封为嫔(后来由嫔转妃),那拉氏死后魏佳氏被册封为皇后。魏佳氏一生为乾隆生育有四子二女(这其中包括后来继承皇位的嘉庆)。
除了这三位皇后之外乾隆的后宫中还有5位皇贵妃、5位贵妃、6位妃、6位嫔、12位贵人、4位常在、2位答应。乾隆的后妃之中最具传奇色彩的可能要属香妃了,事实上香妃在历史上的确是有原型的。在《书剑恩仇录》和《还珠格格》中香妃都被塑造成是乾隆在平回部的战争中所俘获,香妃入宫后被备受太后、皇后的迫害,因此民间有传言说香妃是被太后赐死的。
事实上香妃的原型是乾隆皇帝的容妃和卓氏。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新疆回部大小和卓发动叛乱。这场叛乱在新疆当地各民族乃至和卓家族内部都没得到支持:当时容妃的叔叔额色尹、兄长图尔都率部配合清军平叛。战后乾隆皇帝为拉近与支持清军平叛的回疆各部族就与之联姻。容妃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入宫被封为“和贵人”的。容妃并不是战俘,也没在宫中受过迫害。
恰恰相反容妃一直是乾隆比较宠爱的一个妃子:她一进宫就被封为贵人。没经过常在和答应两级本身就表明了皇帝对联姻的重视,也表明了皇帝对这位来自新疆维吾尔族女子的喜爱。乾隆专门为容妃在宫中设了回族厨师,同时还在宫中设有礼拜场所。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十二月三十日乾隆帝奉皇太后懿旨晋封和贵人为容嫔。既然是奉皇太后懿旨晋封,那么所谓太后迫害容妃的说法也就难以成立了。
乾隆不仅妃子多,而且孩子也多:乾隆一共有17个儿子、10个女儿。乾隆早年曾说过自己绝不会超过圣祖康熙在位的时间。也许当时乾隆没想到自己能活那么久,可等到乾隆六十年的时候还活蹦乱跳的。就在这一年乾隆选择禅位于皇十五子颙琰(日后的嘉庆皇帝)。这时乾隆的17个皇子中竟有13人走在了乾隆前边,尚在人世的皇子只剩下永瑆、永璇、永琰、永璘四人。
事实上这时的乾隆的34个皇孙中都有27个已离开人世。长寿的乾隆愣是把自己大多数儿子、孙子都熬死了,而他自己最终见到了“载”字辈的皇曾孙载锡。乾隆帝本想立嫡长子,结果嫡长子早早就夭折了。后来乾隆又看中了五皇子永琪,结果永琪只活到25岁就死了。等到乾隆再想立储的时候就只剩下四个皇子可选了,最后只能是矮子里头选高个立了永琰。
说完了乾隆朝的后妃、皇子们再来看看乾隆朝的大臣。乾隆朝的大臣中最为人熟悉的可能要数刘墉、和珅、纪晓岚。这主要还是受影视作品的影响,实际上真实的刘墉、纪晓岚与和珅并不是一个级别:无论比官职大小还是比皇帝器重的程度都是和珅更牛。美国的《华尔街日报》曾总结了在过去的千年间世界上最富有的50人。这其中有6名中国人榜上有名:成吉思汗、忽必烈、刘瑾、和坤、伍秉鉴和宋子文。
和珅被视为是中国有史以来空前的大贪官:嘉庆四年查抄和珅的家产时所有财产登记造册共109册。如果把清单详细列出来足够一本书的篇幅,仅仅只是已进行过估价处理的其中26册所登记的财产价值就在2亿两白银以上,据此估算其总资产当有8亿两白银以上。乾隆五十五年至六十年的全国税收被和珅一人贪掉了一半。2001年《亚洲华尔街日报》将其列入世界级富翁行列。
富可敌国的和珅却是在贫困之中一步步起家的:乾隆十五年五月二十八日(1750年7月1日)和珅出生在福建副都统钮祜禄·常保家中,和珅三岁时母亲在生育弟弟和琳时因难产而去世,和珅九岁时父亲常保因病去世,幸得一位老家丁和父亲的一位偏房保护才使和珅、和琳两兄弟免于被赶出家门的命运。和珅、和琳兄弟俩深知自己没任何依靠,于是越发的加倍努力。
后来和珅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专门培养八旗贵族子弟的咸安宫官学,在这里他感受到的是其他同学的白眼,谁也不拿父母双亡的和珅当回事。然而和珅决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自己这些同学知道什么是打脸——当时的八旗子弟几乎都已是一群上不得马、练不得武的饱食终日的纨绔子弟,和珅却精通骑射武艺,同时也饱读四书五经,他还熟练掌握了满、汉、蒙、藏四种语言,这在当时的整个咸安宫官学都是绝无仅有的。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18岁的和珅迎娶直隶总督冯英廉的孙女冯氏为妻,这桩婚事对和珅而言:属于高攀了——尽管和珅出生的钮钴禄家族也是八旗权贵世家,但这时的和珅早已失去一切依靠,能与直隶总督这样的高官家庭联姻对和珅而言是足够显荣的。次年和珅参与科举,却名落孙山。名落孙山的和珅以文生员的身份承袭了三等轻车都尉这一职位。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他又被授予三等侍卫,后被挑选为补粘杆处侍卫。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使和珅获得了乾隆皇帝的青睐:有一天作为侍卫的和珅侍奉乾隆皇帝欣赏颐和园的春光,皇帝正在兴头上的时候一名侍卫紧急来报说有一名逃犯越狱,乾隆皇帝龙颜大怒道:“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欤?”侍奉在一旁的侍卫们都吓得大气不敢出,结果和珅从容应答道:“典守者不得辞其责!”
也许是平日里见惯了谨小慎微、阿谀奉承之辈,冷不丁见到有人能如此不卑不亢从容不迫回答自己的乾隆皇帝就对这名侍卫格外留意起来。这一年23岁的和珅被任命为管库大臣,从这份工作中他学习到了如何理财。这时的和珅还没养成他日后的贪墨习惯,他勤勉地为乾隆皇帝管理库房,也因此获得了乾隆的肯定。从和珅早年的发迹史来看:他无疑是想做一番事业出人头地的。
就和珅个人的人生经历而言也的确称得上励志,为什么这样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大好青年会迅速腐化堕落呢?说到底这还是和当时的官场大环境有关:当后期已身居高位的和珅实际上已不仅仅代表他个人了,而是代表当时整个清朝官场既得利益集团的缩影——这个集团的成员之间通过互相行贿实现把所有人拉下水的目的,如果有谁不识趣地拒绝收钱就会被视为是破坏了长久以来官场上约定俗成的潜规则。
那么这样的人势必会遭到其他官员的一致排挤。坐到和珅这个位置上的人自然会有很多人争着抢着给他送礼,事实上像和珅这样的高官根本就不在乎人家送他什么,他所在乎的是送礼这事本身就表明了一种态度——即是说这个人是我圈子内的人。如果一旦有朝一日和珅不再收钱了,那么他苦心经营起来的人脉关系就会烟消云散。和珅这样的巨贪出现其实只是清朝吏治腐败大背景的一个缩影而已。
就在清朝日益腐败之时西方世界却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公元1799年就在人类即将迎来19世纪的时候在世界的东方和西方各有一位大国元首辞世:东方的那位是中国清朝的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西方那位是美利坚合众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更确切来说这两位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实际上已是前国家元首:乾隆驾崩时的正式身份是训政的太上皇;华盛顿离世时的身份是已退休的前总统。
华盛顿和乾隆不仅是同一时代的人,而且他俩就是同一年前后脚走的:1799年二月乾隆皇帝驾崩,1799年12月14日华盛顿病逝。乾隆和华盛顿尽管生活在同一年代,然而在不同社会形态中成长起来的两个人在心理状态、精神风貌上却完全是两个时代的人:爱新觉罗·弘历尽管退位,却仍以太上皇身份实际执掌国政;乔治·华盛顿在两届任期届满后自动放弃权力。
爱新觉罗·弘历是让位于自己的儿子,实行的仍是传统的家天下制度;乔治·华盛顿不称王号、不传子孙,首创民主共和政体。爱新觉罗·弘历视举国百姓为自家奴才,享受众人匍匐在地山呼万岁的盛景;乔治·华盛顿提倡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大权在握的爱新觉罗·弘历宠幸和珅,以致朝廷上下无官不贪;乔治·华盛顿遵循三权分立的原则,使权力受到制度的约束。
爱新觉罗·弘历醉心于天朝上国之迷梦,以致于国防军备日益空虚而毫不自知;乔治·华盛顿推行工业革命,以期富国强兵。爱新觉罗·弘历闭关自守,拒绝同外界有任何接触;乔治·华盛顿提倡自由贸易,积极开拓同世界各国的联系。爱新觉罗·弘历留下了一个千疮百孔的帝国,乔治·华盛顿奠定了美国崛起的基础......有这么多代沟的人自然会给人一种压根不是一个时代之人的错觉。
事实上这种东西方历史的年代错落感在乾隆以前就已出现:明万历三十年世界上最早的股份有限公司诞生于荷兰;清顺治十七年英国皇家学会成立;清康熙五年法兰西科学院成立;清康熙三十三年英格兰银行成立;清康熙四十九年世界上最早的大米期货市场诞生于日本大阪;清雍正二年俄罗斯科学院成立;清乾隆十三年孟德斯鸠发表了《论法的精神》;清乾隆五十七年纽交所成立......
故宫博物院有什么馆?
故宫博物院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建筑群之一,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它包含了许多不同的馆区,每个馆区都陈列着不同的文物和艺术品。以下是故宫博物院的一些主要馆区:
1. 太和殿:太和殿是故宫的主殿,也是明清两代皇帝举行重大仪式和庆典的地方。
2. 中和殿:中和殿是故宫的第二大殿,是皇帝办公和接见重要官员的地方。
3. 乾清宫:乾清宫是皇后的住所,也是举行重要婚礼和仪式的地方。
4. 紫禁城:紫禁城是故宫的核心区域,包括了皇帝和皇后的住所,以及许多重要的宫殿和庭院。
5. 三大殿:包括文华殿、武英殿和保和殿,是明清两代皇帝举行重大政治活动和仪式的地方。
此外,故宫博物院还有许多专题馆区,如钟表馆、陈列馆、珍宝馆等,展示了丰富多样的文物和艺术品。每个馆区都有独特的特色和价值,让游客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的文化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