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蛇的几月出生好,蛇什么时候苏醒?
这个得看温度了。不过,按传统的说法,到“惊蛰”节气会醒。
蛇是一种变温动物。体温高时,代谢率高,活动频繁;体温低时,代谢率低,活动减弱。炎夏的酷暑,它们喜欢在树荫、草丛、溪旁等阴凉场所生活栖息。从秋季到冬季,逐渐进入到"冬眠"期。
蛇刚醒的时候攻击性很强,要小心。
1、蛇冬眠的时候,蛇窝内温度宜保持在5—10℃,温度高于10℃时蛇冬眠不安,代谢加强,增加了蛇体内的营养物质的消耗,于冬眠不利;温度低于5℃时,往往会使蛇冻死。
2、当外界气温逐渐上升至10℃以上时,蛇类便逐渐苏醒过来,逐步开展活动。
你见过蛇报复人类的吗?
1986年,湖北省狮子坝乡民主村曾经发生了一件怪事,当地一位捕蛇人被蛇整整“追杀”了5年,生前因为杀蛇太多,死后群蛇竟在他坟上安了家!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由于人们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还没有现在这么强,所以濒临山区的村民们,有很多都以上山捕猎的方式来维持生计。
在我们普通人眼中,人们对无腿和多腿的动物都有天生的恐惧性,特别是蛇类,简直到了谈蛇色变的程度。
科学表面,这种恐惧,源于人类天生趋利避害的心理所致,轻易改变不了,但捕蛇人却除外。
蛇虽然恐怖,但有些蛇类的作用还是很大的,它们可以用来泡酒,也可以用于药材,并且是毒性越强的蛇价格就会越高。
正是因为这点,所以,在当时便衍生出了一个职业——捕蛇人。
捕蛇人程地明的故事在湖北省、狮子坝乡一个叫民主村的地方,曾经就有着一位传统的捕蛇人,此人名叫程地明,是一位非常厉害的捕蛇能手,他们家祖辈都是专门靠捕蛇卖钱为生的。
对于这项祖辈流传下来的手艺,程地明学得那是相当的娴熟,他善于识别蛇类的踪迹,会做陷阱,会自制各种巧妙的器具用于捕捉各种蛇类,基本每次外出都会有收获。
村里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贩子过来收蛇。有时候,程地明外出几天抓蛇所获得的钱财,甚至比有些村民辛苦种上一年地的收入还要多!这也是程地明坚持做捕蛇人的重要原因。
俗话说得好,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程地明因为常年都与各种毒蛇打交道,难免会发生意外。
事实上,程地明最后也确实是因为一条蛇而死的,但他生前所遭遇的离奇经历,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甚至到现在都没有人能解释其中原因。
遭遇蛇群围攻时间回到20多年前。
1986年的一天,程地明约了几位同伴,准备到他们家附近的一座山上捕蛇。
他的这几位同伴,一个叫周军,另一个叫翟华。两人的身份也是和程地明一样,同是职业的捕蛇人,终日靠捉蛇获取利益。
他们选择的那座山不算很高,整座山头被茂密的植被所覆盖着,这样的环境,无疑是蛇类最佳的栖息之地。
由于常年练就的好眼力让,几人可以轻而易举的凭借一些蛛丝马迹找到蛇的藏身之所。
在进山的路上,程地明和他的伙伴们各自的收获都不少。
当走到半山腰时,眼尖的程地明忽然发现路边的一处草丛中,竟然盘着一条两尺来长的红花野鸡项蛇!
红花野鸡项蛇学名为红脖颈槽蛇,属于毒蛇的一种。虽然这条蛇看着不小,但程地明却并没有太兴奋,因为这种蛇是没有人要的。
由于担心被毒蛇咬伤,程地明毫不犹豫的捡起棍子把这条蛇给打死了。这不打还不要紧,接下来的事情让程地明彻底傻了眼。
把蛇打死了之后,程地明转身刚要走,可四周却接连出现了好几条红花野鸡项蛇把他给围住,程地明见状开始并没有慌张,而是如法炮制,眼疾手快的又把这些蛇给打死了。
这时候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无论他怎么打,还是会有源源不断的蛇从四面八方冒出来,程地明慌了,他连忙招呼同伴过来帮忙。
当周军和翟华赶过来后,开始也被眼前的一幕给吓了一跳,冷静一番,随后两人二话不说也加入了打蛇的阵营。
三人边打边退,着急之下,几人不知道打死了多少蛇才从蛇群的围攻下逃了出来。
自此之后,程地明就仿佛与蛇结下了“血海深仇”一般。
被蛇记仇“报复”了5年,最后还是难逃一劫程地明回到家之后,还仍然心有余悸。他百思不得其解,自己捕蛇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奇怪的现象。为了弄明白原因,他特意跑去问了村子里的长辈。
一些见多识广的老人听到他这个情况,连忙嘱咐他最近几年最好不要去捕蛇了,否则就会有危险。
用老人的话说,蛇是一种非常会记仇的生物,如果在野外遇到蛇群,只能逃跑,千万不要主动攻击它们。要是你打死了它们中的一条蛇,它们就会把仇记在你身上,等以后去捕蛇的时候,就会遭到它们的报复!
听了老人的一番话,程地明后怕了,他也确实金盆洗手了好长一段时间。在那一段时间里,他虽然没有出去捕蛇,但是蛇却主动找上了他。
据程地明的妻子回忆,从1986年到1989年期间,程地明经常莫名其妙的遭遇蛇的袭击,多次被咬伤,好像蛇在故意“报复”程地明一样。
几年之后,蛇价疯狂上涨,已经金盆洗手的程地明,这么久以来都没有了收入来源,他早已心痒难耐了。面对利益的诱惑,他把老人的忠告抛在了脑后,重新做起了他的老本行。
或许是命中注定,阴差阳错之下,程地明最终还是逃不过蛇群的报复。
1991年7月15日,程地明和他幼小的儿子在田地里干活,遭到红脖颈槽蛇群的突然袭击!在与蛇搏斗的过程中,程地明接连被咬中九口,进而倒地身亡。
到了傍晚时分,程地明的妻子做好了饭菜,却迟迟不见丈夫和儿子回家。
着急之下妻子决定去地里看个究竟,没想到到了庄稼地里时,她看到的却是早已被毒蛇咬死的丈夫。
然而,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在田间不远处玩耍的程地明的儿子竟然毫发无损,他并没有被毒蛇所伤。
这种事情说它是巧合或许也有人相信,但更奇怪的还在后头!
程地明死后,他的妻子将他葬在了家附近的山林之中。即便是这样,蛇群仍然没有放过程地明,连续五年,每年到了夏季的时候,群蛇都会从四面八方汇聚在程地明的坟头上。有的蛇还甚至将蛇窝筑在了坟里,在此安了家。
想到程地明的死可能是与被蛇报复有关,所以不管是他的妻子,还是周围的村民都无人敢去驱散蛇群!
曾也有村民报过警,警察也请来了专家,结果就连专家也没办法解释清楚,为什么蛇群要在程地明的坟头上聚集安家。
后来程地明的坟头甚至成了当地景点之一,名叫“利川蛇墓”,每年的3~9月蛇群便会在此盘踞,这种现象,着实让人不解!
蛇真的会记仇吗?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我们人类学会了思考!
至于蛇有没有报复心理,会不会记仇,如果用科学的角度来解释,那答案肯定是没有的!
科学研究表明,蛇的脑容量很小,由此可以推断出蛇能够记住的东西不多。
另外,在蛇的眼中,我们人类最多只是它们的攻击对象,并不是它们的狩猎对象。因此,在蛇的大脑里,应该不会给人类留下太多的空间。
道理虽然是这样讲,但程地明的经历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这显然是一场蛇类对程地明针对性的报复事件!
万物皆有灵性,事实上,类似于这样的动物报复事件也并非这一例。
2010年7月份,黑龙江省穆棱市马桥河镇战胜村的村民杨海军,伙同本村的一位村民吴永田,就因为抓走了一只金雕的幼鸟,从而被金雕妈妈足足“追杀”了两年。
杨海军在2年内被金雕袭击2次,一共缝了33针。
吴永田也好不到哪去,他遭到金雕突袭缝了40针,甚至迫不得已般离了村庄。
2015年6月份,西双版纳勐海县,一头小象在田间倒地死亡。经过解刨,确认小象死因是误食了村民放在田边的农药。
把小象埋葬后,第二天,人们发现,小象埋葬的地方被破坏,小象的尸体也不见了。监测员们找了半天,最终在林子里发现,原来是母象将小象的尸体带走,并用象群特有的方式重新埋葬了小象。
监测员怀疑,大象之所以有这个举动,很可能是因为解刨小象时被母象看到了。以此以后,大象便记下了这个仇,便对人类施以报复。
2016年,缅甸毛某在勐海县被象群当场踩死。
2019年,叶某在野象谷被大象一脚踢成重伤。
2019年,名某在大渡岗被野象踩踏身亡。
这些一个个的例子,无疑是在告诫着人们,万物皆有灵性,我们若伤害它们,它们便会以牙还牙!
野外遇到蛇该怎么办?程地明的故事,因为太匪夷所思,所以当年也逐渐被流传了开来。我觉得这个故事,主要是在间接性地表达了人类与万物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我国蛇类资源比较丰富,是产蛇最多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有大约219种蛇,其中以云南、贵州、广西、福建、海南、广东地区分布较多。
蛇类属于保护动物,有些还含有剧毒,极具攻击性,那么,如果我们在野外,遇到蛇的时候该怎么办呢?以下简单的方法可确保我们的安全:
1.保持冷静,如果距离远,可慢慢往后退开。
2如果距离近,可以保持静止不动,蛇一般不会主动攻击。
3.不要发出大的响动,以免惊动它们。
4.假如被蛇追赶时,选择绕弯跑。因为蛇转弯的速度没人类快,这样容易把蛇甩掉。
5.总之,不要主动招惹它们,更不要伤害它们。
最重要的一点,我们有需要去野外的时候,最好穿长衣、长裤、还有靴子出行,保障好自己的人身安全最重要。
最后古人说“万物与我同体”,意识是说我们和世间万物其实是平等的。
人被欺负了会愤怒,会想着报复,而世间万物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动物虽然不会思考,但它们同样也是有灵性的,乱造杀孽。必将遭受报应。我们生而为人,要懂得敬畏,敬畏自然,敬畏生命。
八九年阴历三月二十五阳历是几月几号?
1989年农历己已年三月二十五,阳历是1989年4月30日,星期日
1989年是蛇年,生肖属蛇
阴历三月二十五,该时出生命相为“木命”
该人命硬,属干天地支命(年柱月柱日柱,大林木、大林木、石榴木)五行:土火、土土、金金;三月二十五(佛历、月晦日)犯者会减寿的。
浙江省蛇几月冬眠?
蛇的冬眠期一般从11月至翌年4月,但也有12月初才开始冬眠,次年3月初就出蛰的。
冬眠期的长短取决于寒冷季节的长短和严酷程度,随着地理纬度的升高,蛇冬眠期延长。蛇的冬眠时间依不同种类而不同,如浙江烙铁头冬眠期为11月下旬至第2年4月初,而银环蛇冬眠期为12月至第2年3月初。
同一种蛇在不同地区冬眠时间也不同,如银环蛇在广西南宁冬眠期到4月份,而在浙江杭州冬眠期至5月份。蛇类冬眠的前后顺序与蛇的种类、性别、年龄有很大的关系。最先进洞入蛰冬眠的是无毒蛇,然后是毒蛇;同一种蛇类比较,雌蛇先进洞,其次是雄蛇,最后是幼蛇。
农村山上的蛇多?
世界上有3000多种蛇,除南极洲外,每块大陆上至少有一种蛇。虽然蛇曾经受到了人类不负责任的歧视,但蛇对生态环境和食物链会很有用,甚至是被当做宠物。
有这么多不同的种类,有许多不同大小的蛇。世界上最小的盲蛇只有10厘米长。它看起来很像蚯蚓。最长的蛇,网纹蟒,可以长到高达9米。有史以来最大的蛇叫泰坦巨蟒,这种生物生活在6000万年前,可能有15米长。
人们普遍误以为蛇会为它们的蛋筑巢。只有一种蛇,眼镜王蛇,会为它的幼蛇筑巢。不是所有的蛇都会产卵,有70%的蛇是卵生蛇,其余为卵胎生。
这30%的蛇很像哺乳动物。这是因为有些气候太冷,蛋无法发育和孵化,所以生活在寒冷气候中的蛇不会产卵。
蛇是食肉动物。这意味着他们只吃肉。蛇通常被视为害虫,但它们实际上可以通过吃啮齿动物来帮助人类减轻鼠灾。
许多人认为所有的蛇都是通过咬猎物并给猎物注射毒液来杀死猎物的。这不是真的,眼镜蛇等毒蛇和其他相关物种是使用毒液捕猎的蛇。
大多数蛇只是把它们的猎物整个吞下去。巨蟒等大型蛇类会绞死猎物然后吞下去。据报道,蛇可以吃掉比自己体型大75%到100%的其他动物。它们甚至吃鳄鱼和牛等动物。为了把大猎物吞下去,蛇的下颚会张开。
一旦动物进入体内,蛇的身体就会释放酶,将食物分解成可用的能量。蛇不需要像其他动物那样经常进食,因为它们的新陈代谢速度非常慢。例如,眼镜王蛇可以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活几个月。
蛇几乎生活在世界的每个角落。它们存在于森林、沙漠、沼泽和草原中。许多蛇称地下洞穴或岩石下的空间为家。有些蛇,部分时间生活在水中。在农村地区,山地地形地貌复杂,植被动物众多,利于蛇类隐蔽和捕食。而农村平地多为村庄农田,这里鼠类、蛙类较多,也有不少蛇分布。中国农村山区比平地面积大些,蛇类平均分布要比平地多些。
尽管世界各地都有蛇,但是蛇不喜欢寒冷。这是因为它们是冷血动物。这意味着它们没有办法像温血动物一样调节体温。如果外面很冷,那么蛇也会很冷,因为它们的身体不使用能量来产生热量来温暖它们。天气冷的时候,许多蛇在地下洞穴里冬眠。另一些蛇寻找更温暖的地方,比如在人类的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