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个omgs3,真是勾起不少回忆。那时候我还挺关注比赛的,omg那会儿确实猛,国内比赛打得风生水起,给人印象挺深的,就是那股“黑暗势力”的劲头。
不过今天主要不是想聊比赛本身,而是想说说我最近因为想起那段时间,顺手做的一点小“实践”。事情是这样的,前段时间收拾屋子,翻出来一个老旧的移动硬盘,标签上我自己写的日期还是2013年底。这一下就让我想到S3那会儿,当时好像就是用这个盘存不少东西,包括一些比赛录像、截图啥的,还有些当时自己捣鼓的乱七八糟的文件。
开始折腾
这硬盘看着就有点年头,接口还是那种老式的USB Mini-B,线都不知道塞哪儿去。我先是翻箱倒柜找线,找半天,总算在一个抽屉角落里把它扒拉出来。心里还挺高兴,觉得马上就能看看当年的“宝贝”。
把线插上,另一头连到电脑USB口。好家伙,电脑吭哧吭哧响半天,硬盘的灯也亮,但就是没在“我的电脑”里看到盘符。我心里咯噔一下,感觉不妙。
- 拔下来,换个USB口试试,不行。
- 换根线?但我只有这一根老线,没得换。
- 驱动问题?现在的Win10、Win11应该都自带驱动。
我打开“磁盘管理”看看,能看到识别到一个未知设备,但显示的是“未初始化”,容量也认不出来。这就有点麻烦。
尝试修复
我琢磨着,可能是硬盘放太久,或者当时没安全弹出,导致分区表或者引导出问题。于是我就开始我“实践”的下一步:数据恢复尝试。
先是用系统自带的命令行工具 `chkdsk`,对着那个盘符(虽然没显示出来,但在磁盘管理里有编号)跑一遍,没用,提示无法访问。
然后我就去找些网上说好用的数据恢复软件。下个DiskGenius,免费版功能有限,但也能扫。对着那个物理硬盘开始扫描,速度那叫一个慢,毕竟是老机械硬盘,还是USB连接。扫得有两三个小时,进度条才挪一半。
关键是,扫描过程中,硬盘还时不时发出“咔哒”、“咔哒”的异响。这声音听得我心惊肉跳,感觉这盘随时要嗝屁。
扫描结果出来,确实找到一些零散的文件,但目录结构全乱,文件名也很多变成奇怪的数字。我试着恢复几个图片文件,打开一看,要么是损坏的,要么就是一些系统缓存之类的垃圾图片,根本不是我想要的那些比赛截图啥的。
的挣扎与结果
不死心,我又换个软件,叫Recuva,也是个常用的恢复工具。这回扫描快一点,但结果也差不多,找到的文件支离破碎。而且那个硬盘的“咔哒”声越来越频繁。
折腾一下午,腰酸背痛,眼睛也花。看着那个老硬盘,听着那吓人的声音,我突然觉得有点泄气。可能是真的放坏,也可能是我技术不行。
我把硬盘拔下来,小心地放回盒子里。这回“实践”算是失败。虽然没能找回当年关于omgs3或者其他东西的直接记录,但也算亲手体验一把跟老旧存储设备作斗争的感觉。最大的收获,大概就是提醒我,重要数据还是要多备份,而且要用靠谱的新设备,老家伙们是真靠不住。
就这么个事儿,过程挺折腾,结果有点遗憾。分享出来,也算是个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