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晕3攻略,有哪些极致温柔的发朋友圈的文案?
1/
我自是光亮。
2/
算是半个有趣的人。
3/
都是风景,幸会。
4/
撑伞也是雨中人。
5/
人都有各自的月亮。
6/
幸与不幸都有尽头。
7/
自先沉稳,而后爱人。
8/
遇事不决,可问春风。
9/
平静坦然,义无反顾。
10/
不要紧,山野都有雾灯。
11/
我希望我的希望有希望。
12/
温柔半两,从容一生。
13/
花开半夏,如诗如画。
14/
是路人,就该好好路过。
15/
我试着把孤独藏进耳机。
16/
书里总爱写喜出望外的傍晚。
17/
种自己的花,爱自己的宇宙。
18/
好好等,会晚些,或会更好。
19/
没有销声匿迹,我在热爱生活。
20/
生活本沉闷,跑起来才有风。
21/
把节奏放慢,生活也是,爱也是。
22/
一个人走路是和地球单独约会。
23/
零星地变优秀,也能拼凑出星河。
24/
停止联系是我们做过最默契的事。
25/
前方的风景好,我的意思是往前看。
26/
疲倦的生活,总要有些温柔的梦想。
27/
与理想平等交易,同喧嚣保持距离。
28/
那就祝你我有数不尽的鲜花和浪漫。
29/
接近光,靠近光,成为光,发散光。
30/
关关难过关关过,前路漫漫亦灿灿。
31/
把期望降到最低,所有的遇见都是礼物。
32/
没人规定一朵花必须长成向日葵或玫瑰。
33/
没回消息就是在数羊,一直没回就是羊丢
了。
34/
放松点,安静和孤独也是一种踏实和自由。
35/
每天的好心情来自于不操闲心,不管闲事。
36/
这个世界上都是自顾不暇的人,能顾及你的情绪的人实在是难得。
37/
在人际生活里放轻松点,不用做到每个人都喜欢,也不用和每个人都要好。
没回消息就是在数羊,一直没回就是羊丢了。现在有哪些三观不正却火爆的电视剧?
《娘道》,初看名字以为是“为娘之道”,讲述母爱至上、为母者刚、感恩母爱一类的剧情,但实际上完全不是。
《娘道》火爆到什么程度呢?该剧没有大牌演员,但2018年在北京卫视播出时,连续一个月收视率第一,收视率稳定在1%以上,后半段收视率还突破了2%。在江苏卫视播出时连续一个月收视率第二,收视率稳定在1%左右。火爆期间,《娘道》的导演、演员频繁出现在各种访谈节目,大谈该剧的艺术追求、拍摄的辛苦不易,台上的主持人和台下的观众时不时鼓掌支持。
与火爆的收视率截然相反的是,《娘道》豆瓣评分只有2.5,大烂片水平,要知道豆瓣最低分《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是2.2,《娘道》距离豆瓣史上最低分已相差不远。
《娘道》三观非常不正。女主表面上善良温柔,但她信奉“重男轻女”,她口头禅是“我这条贱命算什么,我一定要给二少爷生儿子”,也就是说作为女人的女主一直认为女人只是传宗接代的工具,母亲必须为儿女牺牲一切、生儿子是光荣的使命。
女主总共生了4个孩子,前3个都是女儿,最后一个才是儿子,你知道女主给前面的女儿取名叫什么吗?盼弟,招弟,念弟(黑人问号脸?)。女主生第3个女儿时,她满怀希望会是儿子,但生下来发现又是女儿,女主就觉得自己犯了弥天大罪,在老公面前下跪说“我对不起你,你休了我吧”
女主被诬陷与男配偷情,她就一直说“女儿呀,如果我被你爹拿枪打死了你不要怨他”“如果我被你打死了我不恨你”巴拉巴拉的。事后女主还很快就原谅她老公了...哇女主这命是真不值钱。
虽然女主已年到中年,生了几个孩子了,但《娘道》里所有男人都爱女主,她老公的结拜兄弟喜欢她,为了她杀了她老公。男主弟弟也喜欢女主,土匪头子见了女主一面就喜欢她。这是中年玛丽苏吗? 女主只在乎自己的儿子,对帮自己的人即便人家为了她丢命了,她还恶语相向。对她坏的人,她却一直选择原谅。
如果说导演是为了讽刺封建思想,那女主从头到尾都没有转变啊,没有任何思想进步,没有任何反封建的行为。女主的儿子当了汉奸,她还千方百计的维护儿子。女儿抗日被抓马上要被处死时,女主一边故意放狠话,一边让闺女死前嫁出去,好让女儿穿着喜服上刑场,唱着歌送女儿女婿赴死。同样一个妈,女主儿子当汉奸要被枪毙时,她硬是挡在儿子前面,宁可自己中枪也要保住汉奸儿子的性命。三观不正到极点!
为什么她不像刘强东妻子章泽天那样经常出现?
我们来看看张瑛的真实经历就能知道马云的妻子张瑛有多优秀了。
张瑛,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甘霖镇人,在杭州师范学院读书时结识师兄马云,她在杭州师范学院(现杭州师范大学)毕业后,随即与马云结婚。
张瑛在与马云结婚以后,她与马云一起经历了马云所有的事业,并且成为马云最好的帮手。其能力没有其他人可以比拟!在拥有了市值超2300亿美元的阿里巴巴 ,并囊括雅虎、淘宝、支付宝、阿里软件后,马云将太太劝离了总经理的岗位,回家做起了全职太太、安心惬意在家相夫教子。可以说,张瑛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女人!她在回归家庭之前,一直和丈夫马云一起奋斗,马云的好多决策都是张瑛给马云提出来,然后两人一起上两点多并执行的。张瑛在马云的事业中完全充当了诸葛亮的角色!能力非常人可比。这也是人们为什么说:马云的成功离不开张瑛!张瑛就是马云背后那个最得力的磐石!
同时,张瑛还充当了马云发言人的角色。马云的各个事业需要向外界宣布重大事情时,很多时候都是张瑛在向外界发言。其沉稳大度的作风,并不输于男儿。从这些镜头也能看出马云的妻子张瑛有多么优秀!她当得起巾帼英雄的称号。马云的成功如果说不是偶然的,这除了有他自己最骄傲的能耐和敏锐以外,他的贤内助张瑛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因而,张瑛的所作所为有目共睹。她的能力也世人皆知!而且这个女人最让人敬佩的一点是,她在自己帮助丈夫把事业做到了最强最大以后而一切稳定的时候,她甘愿不为名利的退出并全力辅佐家庭——这对天生就爱虚荣的女人来讲何其艰难(一般女人哪里做得到!),为马云解除后顾之忧,让马云能更加肆无忌惮地去挥洒。这就是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的那个女人有多么重要的最好版本!
马云能有今天,他的妻子张瑛的功劳功不可没!一个男人要搞好事业,家庭的因素也是极其重要的。而一个男人有一个各方面都能很好帮助他的妻子,这无疑是一个男人一生中最大的幸运和幸福!张瑛就是这样的一个妻子,是马云的幸运神,为马云带去了神助。马云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这其中也因为有了马云的妻子张瑛。
至于刘强东的妻子章泽天,她除了人长得漂亮,因而在2009年因一张手捧奶茶的照片走红网络,被称为“奶茶妹妹”并章泽天就读清华大学以外,再就是2014年4月14日,章泽天与刘强东的恋情被媒体曝光,引起网友广泛关注。以后,与刘强东结婚、怀孕、生子、成为2017年新财富500富人榜榜单中上榜的最年轻富豪等一系列引起媒体和公众关注并频繁出现在大众视野,其他就没什么值得称赞之处。
就说漂亮,章泽天在清华大学也算不上校花,而且,马云的妻子张瑛也长得不算丑,仍然是属于很耐看的类型;可是,这两个女性在能力上,就不能同日而语了!章泽天的能力远远不及张瑛的万分之一。章泽天除了能够跟刘强东经常在媒体前秀一下恩爱与浪漫以博得关注和帮助刘强东的生意不至于冷清以外,其他的关于她在事业能力上的建树,丝毫没有表现。仅这一点,她和张瑛就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女人。
再有一点,对于名利的把持,章泽天更无法对张瑛望其项背!章泽天能成为2017年新财富500富人榜榜单中上榜的最年轻富豪,说白了这还不是刘强东在用金钱维系他与比自己年轻了二十来岁的妻子的婚姻。他们之间的婚姻如果除去金钱的分量,还能有多重,这也只能是他们自己知道了罢了。
章泽天之所以那样经常出现,也就是在晒自己的存在感。哪里像张瑛的婚姻那么有基础和真感情!张瑛根本不需要像她那样经常出现。这也说明章泽天那样经常出现是对自己的婚姻有危机感的!所以她要用金钱和存在感来捍卫自己的婚姻。就这一点也能看出张瑛比章泽天不知优秀了又多少倍!
当然了,夫妻双方的性格决定了他们的为人和做事。像马云和他的妻子张瑛,两人的性格就是那种夫唱妇随的大和之性,因此他们不需要靠炒作他们的婚姻来推动自己的事业。而刘强东和他的妻子章泽天就不一样了!刘强东是那种一般男人都会有的普遍心理:有一个比自己小了二十岁的漂亮老婆,那是最值得骄傲和炫耀的事情,这标志着一个男人最大的成功。
所以,刘强东就经常在媒体和大众面前美滋滋的晒自己和他老婆章泽天的恩爱。自然,这是很正常的,也情有可原,并没有什么。因为,这是男人的本性。然而,马云有那么一个优秀的妻子,他为什么就从来不以此沾沾自喜而在大众和媒体上大肆炫耀自己的妻子张瑛呢?这也能看出刘强东与马云的差别了。因而,刘强东的事业也远远不如马云那样强大,这也并非偶然哦!世上的事情就是这么理性和公平的。
说了这么多,您应该清楚马云的妻子张瑛有多优秀和为什么她不像刘强东妻子章泽天那样经常出现的原因了吧。虽然笔者这样说可能有失偏颇,但大众的眼睛还是雪亮的,自然看得到这其中的真相。亲爱的读者,您对此有何看法呢?欢迎您发表自己的观点,大家一起探讨。
谢谢!
究竟隐秘在哪里?
原著VS改编,《隐秘的角落》是怎样改编成年度最佳悬疑网剧?
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一万个人心里就有一万个《隐秘的角落》
不同的观点
不同的角度
我觉得你们大家说的都有道理
但很多早就追过原著小说的人和我说
改编后的剧情远不如小说情节来的有张力
于是我找了个时间拜读了紫金陈的《坏小孩》
图源来自网络
篇幅不长,熬个夜就能看完
和原小说相比
剧版在剧本方面的确做了很大的变动
人物设定也有出入
小说是一个强调情节的作品
而剧版是一个强调人设的作品
说实话
这两个版本是不太能放在一起分析比较的
因为他们各有所长
不过既然有人问到了
我们就来看看《隐秘的角落》的剧作水平如何
不变的剧情内核——陷入麻烦的主角首先我们来捋一捋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
张东升把自己的岳父岳母推下山
自以为天衣无缝的杀人计划却无意被三个小孩拍到
三个小孩手持致命性的证据
借此威胁张东升
这是故事的开端
也是剧情内核的起因
图源来自网络
《隐秘的角落》虽做了改编
但是它还是沿用了原著的剧情内核——陷入麻烦的主人公
杀人被发现的张东升
一定是要想方设法拿到记录了自己杀人过程的摄影机的
想要勒索张东升的三小只
在做出了勒索行为的时候
就陷入了麻烦的漩涡里
图源来自网络
往主人公平静的生活里砸下一块巨石
是剧情创作的基础套路
原著和剧作在这一点上没有太大的出入
两者有着相同的剧情发展基点
在此内核之上
原著和剧作只是用不同的方式陈述罢了
更立体的角色、更饱满的人物关系在剧版中
最大的亮点就是它不同于原著的人物形象与人物关系
我们要将一部小说翻拍成电视剧
首先就要考虑过审的问题
毕竟原著《坏孩子》是部「全员恶人」的作品
这玩意儿照搬的话就播不了
所以编剧需要重新对人物进行润色
让他们更鲜活立体、能过审
甚至为此还加了老陈这个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物
图源来自网络
朱永平算是改动较大的一个人物
小说中朱永平后来新娶的妻子王瑶
一直都对朱朝阳非常不和善
不允许朱永平给朱朝阳母子生活费
朱永平还真就给的少
他也一直都没有和朱晶晶说过朱朝阳是她同父异母的哥哥
甚至当着朱晶晶的面说朱朝阳是他朋友方建平的儿子
图源来自网络
朱晶晶死后
王瑶上门殴打朱朝阳母子
找人往他们身上泼排泄物
都这样了
朱永平还只是一昧的维护王瑶
当着朱朝阳的面询问他是否与朱晶晶的死有关系
这样的态度让朱朝阳从一个渴望父爱的孩子
变成了满心怨愤的「杀人凶手」
图源来自网络
小说里朱永平王瑶虽然也是死于张东升之手
但是他却是在朱朝阳的威胁下被迫动的手
虽然我挺能理解朱朝阳的心理变化
但电视剧肯定不能这么拍啊
拍完也是404 not found
为了不让朱朝阳过于阴暗
编剧就要从源头下手
让朱永平做个人
所以我们看到的朱永平完全不是小说里那个一心向着王瑶、不对朱朝阳负责任的父亲
至少在剧里朱晶晶是知道朱朝阳是她的哥哥的
也会阻止王瑶发疯
剧版中朱永平虽说也偏爱朱晶晶
但是他却能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妥
在试探过朱朝阳后会表现出一个父亲应有的歉意
会带朱朝阳去游泳、吃饭、坐在家楼下吃冰棍
会在死前让朱朝阳好好活下去
图源来自网络
这是一个鲜活而立体的父亲形象
再加上张颂文自己对于人物角色的理解
我们才能看到像个人的朱永平
小说里矮墩墩的胖妇女周春红
我看完都没啥印象了
就记得这个形容
但剧版里却是个非常写实立体的单身母亲的形象
情绪变化都有据可依
爱恨鲜明
图源来自网络
还有喜欢朱朝阳却被利用的普普
在身上纹上喜欢的姑娘名字的丁浩(剧里的严良)
脾气暴躁希望女儿考第一的叶军
没有感情的杀人机器张东升
这些小说里的人物都没办法和剧版完全对应上
因为剧版里他们不再是一个扁平的功能性角色
也不是个一句话就能概括的人物形象
他们突破了平面化和模式化的枷锁
所以从人物塑造的细腻程度与立体程度方面而言
小说完全无法与剧版相提并论
这是剧版成功的地方
更具节奏感的情节设定当初《隐秘的角落》刚播出的时候
大家向自己的朋友安利时会说
「快看,这个片子一开始秦昊就把他岳父岳母推下去了!」
用强剧情张力开头的影视作品
能够用最快的速度吸引观众的注意
虽说小说一开篇也是用张东升杀人的剧情开场
但小说的情节节奏感却没有剧版那么强
剧版总共十二集
每一集的长度都不一样
这不是因为片方任性
而是他们就是用的是「分集打点」的方式来写剧本的
每一集的结尾都是一个情节展开点
比如第二集结尾是朱晶晶坠楼
图源来自网络
第三集结尾是张东升找到朱朝阳家楼下
图源来自网络
第六集结尾是徐静尸体被发现等
图源来自网络
留下悬念、下集揭晓
让你欲罢不能
为情节加砖添瓦——增加外在障碍,改变人物内因在小说中
周春红是一开始就知道普普和丁浩住在自己家里的
但是剧版中周春红从头到尾都不知道家里住进了两个「不速之客」
图源来自网络
编剧这是给主人公添加了外在障碍
于是朱朝阳带着两个小伙伴躲避自己母亲时就很容易触发情节冲突点
观众会在周春红突袭回家时与朱朝阳一样提心吊胆
情绪上满满参与感
是我们能够继续往下看的一大动力
新添的人物老陈
除了能够为过审出一份力以外
也是编剧为主人公增添的「障碍」
他一直想抓剧中的严良回福利院
严良躲避老陈的情节在剧中出现了非常多次
在主情节进行时
老陈与严良的这条支线有着锦上添花的呈现效果
图源来自网络
我们在写剧本时
要给人物设置障碍与困难
人物解决困难的过程就是故事发生的过程
比起小说
剧版的《隐秘的角落》在大命题内增添了许多小障碍
以此加快剧情节奏
增加人物冲突,让剧情看起来比小说更加饱满
剧作在小说的基础上还做了一个很大的变动
就是改变了人物行为的内因
小说中普普和严良逃出福利院是因为普普遭到了福利院院长的性骚扰
而剧作中却是为了救普普的弟弟才逃出福利院的
小说中他们向张东升勒索三十万
是因为普普认为十万是一个人长大的十八岁时所需的费用
但是剧作中三十万是普普弟弟的治疗费用
一个为己、一个为他
立意的差距
让作品的深意也变得截然不同
哪个好哪个坏其实全凭个人理解
不必特地拿出来一较高下
毕竟没有《坏孩子》
就没有《隐秘的角落》
没有《隐秘的角落》
也没那么多人去看《坏孩子》
关注暴撕!和我一起,发现影视的魅力吧。
文章马伊琍疑似复婚?
此消息源于几张照片,照片是某个短视频的截图,如下:
很显然,照片中那个戴着鸭舌帽的男人被当成了文章,而这样的场景便成了文章和马伊琍共处一室。
说到这里,有些朋友可能会觉得“文章马伊琍疑似复合”一事略显荒诞,那么,我要告诉大家一些更荒诞的事,闲话少说,先看图:
是不是很眼熟,不错,这四个人正是“文章马伊琍疑似复合的女主们,原来“文章和马伊琍疑似复合”一事发生在7月28日的凌晨,然而马伊琍和文章官宣离婚可是在7月28日的下午啊。
说到这里,我想大家都应该都明白了吧,不管视频中那个戴鸭舌帽的男人是不是文章,“马伊琍和文章疑似复合”一事都是杜撰出来的,我不得不佩服这些热衷于制造热点的人,他们杜撰的能力是真的让人望尘莫及。
无独有偶,就在文章和马伊琍官宣离婚后不久,“文章和姚迪疑似复合”也曾霸占过热搜,各路大神找到了诸多文章和姚迪复合的线索,每一条都说的有鼻子有眼,然而稍微有点逻辑思维的朋友都能断定此条消息纯是为了博人眼球。
那么,视频中那个戴着鸭舌帽的男人到底是不是文章呢?我个人觉得多半是,毕竟那个时间点马伊琍和文章还没有官宣离婚,在外界看来文章和马伊琍还是夫妻,而那个戴鸭舌帽的男人和马伊琍穿得是情侣装,那么这个戴鸭舌帽的男人只能是文章了。
最后,我以我的视角整体梳理一下“文章和马伊琍疑似复合”一事。且不管文章和马伊琍是何时离婚,在他们没有官宣离婚之前他们都要以夫妻关系示众,7月28日凌晨,文章多半是陪着马伊琍参加了什么活动,于是便有了那段视频,几个小时后文章和马伊琍官宣离婚,两人再也不用苦苦维持所谓的夫妻关系,几个月后一些热衷于制造热点话题的游手好闲之徒利用那个视频捏造了“文章马伊琍疑似复合”一事。
透过此事,我想大家或多或少了解了那些热衷于制造热点话题者的套路,更多时候这些人是在用一些被大家忽略的信息忽悠大家。
在此,我衷心地劝大家一句,不要轻易地相信网络上的那些关于明星艺人的流言蜚语,最好是压根就不去关注这些。其实这些传闻之所以能够存在正是源于大家的过多关注,若想净化网络,我们当需理性看待娱乐圈,你们觉得呢?
历史上有哪些不经意的小事最终却酿成大祸?
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刚刚经历了“松锦大战”惨败的崇祯皇帝,本有机会与皇太极缔结“和平协定”,可最终却因为一个下人的失误而将这个大明王朝最后的“喘息”之机彻底葬送。不仅如此,崇祯皇帝为了推卸责任,还将为他秘密办理议和事宜的兵部尚书陈新甲处死,彻底寒了文武百官的心,而这也为他个人最终悲惨的结局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那么这件由不经意的小事而酿成的大祸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里我就为大家细细说来。
“松锦大战”惨败,陈新甲奉命秘密议和。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至崇祯十五年(1642年),明清之间在东北战场上爆发了最后一场大规模的决战,史称“松锦大战”。这场大会战最终以明军的惨败收场,明朝倾尽国力打造的九边精锐损失殆尽,锦州、松山等众多城池、要塞、堡垒陷落,洪承畴、祖大寿以及一大批将领投降,明军只得困守宁远、山海关等少数据点,至此再无反击能力。
然而,皇太极就是在这样有着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主动选择与崇祯皇帝进行议和,并且还带着满满的“诚意”。
首先,皇太极一直是将与明朝的贸易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
清朝在关外的时候,生产力非常低,极易遭受自然灾害的影响,事实上,此前清军数次对于明朝的用兵,包括对于朝鲜的入侵,其主要目的就是在于劫掠,以缓解内部的需求压力,同时也是用武力强迫崇祯开放贸易。不仅如此,皇太极还“降低姿态”,刻意抬高崇祯的地位,特别是在与崇祯的文书中,也用到了崇祯年号。这些都表明了皇太极想要同明朝进行正常贸易往来的愿望。
其次,此时的皇太极也并没有做好继续南下入关的准备。
实际上,在清朝的朝堂上,满汉官员对于明朝的态度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的趋势,大部分满洲贵族们对于现有的状况已然非常满意,反而是诸如范文程、孔有德、尚可喜这样的汉族官员和将领们对于攻灭明朝的态度更为坚决些。与此同时,皇太极也非常担心过早的南下的不仅会让满洲人被汉族人“同化”,从而丧失掉民族的特性。
不仅如此,这一时期皇太极最为忧虑的还是清朝内部的问题,特别是满洲贵族之间的矛盾,有可能会随着势力的不断扩大而爆发出来,因而皇太极也是要在继续南下入关之前,优先把这些问题解决掉。
再次,就是清军也需要休整了。
“松锦大战”中,不仅仅是明朝这面损兵折将,清军同样遭受了非常严重的伤亡,也急需要进行休整,皇太极这也是在给自己争取时间。
当然不得不说的是,这一年皇太极刚满50岁,他也不急于立马南下,继续入关攻明,毕竟这个时候的皇太极身体状况非常的好,他也不会想到自己会在一年之后的崇祯十六年(1643年)骤然崩逝。
由此可见,皇太极对于这次与崇祯的议和是非常有诚意的。
而就在皇太极主动抛出和谈的“橄榄枝”的同时,兵部尚书陈新甲也有了议和的想法,甚至在此之前已经开始有了私下的接触。
崇祯对于陈新甲议和的做法先是予以了默认,随后又特别交代陈新甲所有的议和举动都要秘密进行,不能让议和之事为朝臣所知。
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崇祯和陈新甲选择安排马绍愉等人秘密出使盛京。
为再次表明自己的诚意,皇太极特意率领文武官员出城20里迎接,并且在与马绍愉等人的和谈中,皇太极提出的条件,也并不苛刻,堪称明清之间的“澶渊之盟”。
“两国有吉凶大事,须当互相遣使庆吊。每岁明朝馈清国金万两,银百万两,清国馈明人参千斤、貂皮千张。清之满洲人、蒙古人、汉人,朝鲜人进入明境者须捕送于清,明之叛人进入清境者亦须捕送于明。各君其国,以宁远双树铺中间土岭为明国界,以塔山为清国界,以连山为适中之地,进行互市贸易。”
在和谈结束后,皇太极又亲自为马绍愉等人设宴饯行,同时还向崇祯递交了一份他的亲笔信。
就这样,马绍愉带着议和的成果,回到了北京,并直接向陈新甲复命。
下人的失误,使得陈新甲最终成为了“替罪羊”。对于崇祯而言,他也是非常希望能够促成与皇太极的议和的,毕竟此时的大明王朝已经处在了风雨飘摇之中,更为重要的是崇祯还要与清军和农民军进行两线作战,财政上根本无法支撑。
然而,崇祯又有着极大的性格缺陷,这就是他的刚愎自用与极度的不负责任。
他想要议和,但是却不愿背上“求和”的骂名,于是,所有议和举动他都是安排陈新甲秘密进行的,并且他更希望看到的是由陈新甲等人将“议和”的方案提出,而他是在朝臣们的“苦苦相劝”之下,被迫接受了议和条件,这样他就可以不用承担任何的非议和骂名了。
陈新甲非常清楚崇祯的想法,也遵照崇祯的意思对议和一事进行严格的保密,可谁也不会想到,一个下人的失误会让整个事态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原本,陈新甲准备将马绍愉带回的议和内容,连同皇太极的那封亲笔书信,以密折的形式呈报崇祯,可由于陈新甲着急上朝,并没有将其藏好,而是直接放在了桌子上。
这个时候,陈新甲府上的书办不知道这是要单独呈报给崇祯的密折,而是像往常一样,将其当做了兵部的军事塘报,直接交给了内阁之中,“秘密议和”之事也就这样摆在了台面之上,于是,顷刻之间朝野哗然,骂声一片,朝臣们纷纷上疏弹劾陈新甲。
陈新甲本以为他是按照崇祯皇帝的旨意进行议和,既然事情已然公开,便可就此征求朝臣的意见。可谁知,崇祯皇帝看到朝臣们对于议和一事是群情激愤,不仅一再否认是自己安排陈新甲前往秘密议和,并且还给陈新甲扣上了丧权辱国的罪名。
就这样,陈新甲被崇祯下令处死,而他也就此成为了崇祯皇帝的“替罪羊”。
和谈失败,大明王朝失去了最后的喘息之机。在此之前,皇太极也就和谈答复给出了最后的期限,并给予了武力再战的威胁。
“若不愿和好,再勿遣使致书。约九月不至则治兵。”
果然,迟迟等不到崇祯答复的皇太极“如约”发兵,从而使得崇祯和整个大明王朝丧失了最后的喘息之机。
一方面,崇祯不得不继续面对“两线作战”的不利境地。
自崇祯登基之初,各地农民起义便风起云涌,崇祯既要面对关外清军的不断南下,同时也要不断镇压国家内部的动荡,不仅是兵力损耗极为严重,国家财政更是早已崩溃。试想下,如果真的能和皇太极达成这份“澶渊之盟”,哪怕这份“和平”只是持续三两年的时间,那么崇祯也能够集中所有的力量来解决李自成、张献忠这些农民起义军势力。
更为重要的是,皇太极提出的“金万两,银百万两”的议和条件,相较于每年数百近千万两的辽东军费,确实要少很多,对于崇祯来说也将极大的缓解财政上的负担。
如今,随着陈新甲被处死,崇祯拒绝议和,明清之间再起战端,不得不说崇祯使得整个大明王朝的面临更大的危局。
另一方面,崇祯的做法极大的伤害了君臣之间的感情。
在此之前,崇祯处死袁崇焕的时候,就已经引得了一部分朝臣的不满,特别是以祖大寿等人为首的一众辽东将领,对崇祯是颇有微词。而如今,陈新甲与袁崇焕的遭遇如出一辙,这更加寒了所有大臣们的心,崇祯性格上的缺陷被再度放大,君臣之间是进一步的离心离德。
果然,当面对李自成大军不断逼近北京的时候,崇祯想要朝臣们提出南迁,而不让他自己背负“逃跑”的骂名,可有了袁崇焕、陈新甲的前车之鉴,几乎所有人都要求崇祯“君王死社稷”。尽管崇祯对此气愤不已,但却无可奈何,最终李自成包围了北京,不仅他自己没有跑出去,就连他的几位皇子也被李自成俘获,而这也使得之后建立南明政权从一开始就缺少“合法性”的根基。
其实,不管是决定议和的崇祯,还是秘密办理议和事宜的陈新甲、马绍愉等人,起初的时候都非常好的确保议和事宜的隐蔽性,即便是有些朝臣对此有了些许了解,但也依然守口如瓶。如果事情真的能照这样发展下去,崇祯和陈新甲拿出一整套解决方案,并且在暗中争取到一些重臣的支持的话,极有可能与皇太极达成议和。
然而,就是陈新甲府上这个书办的小小失误,让此前所有的保密工作全部落空,同时引发了朝中的巨大震动,再加上崇祯没有当仁不让的果敢与魄力,又害怕承担责任,于是只得将陈新甲处死,同时也就此拒绝了皇太极提出的议和条件,双方是再起兵戈。
就这样,崇祯和整个大明王朝失去了最后的喘息之机,继续走向深渊之中,短短两年之后,李自成率领大顺农民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正统明朝就此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