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护肩,金刚川这部电影为何豆瓣评分只有65?
这部电影立意是好的,但制作时间太短了,内容和情节比较潦草,重复桥段太多,影响了观赏性。不过,这部电影的道具十分考究,战斗场面也比较真实。这里就说一个小细节。
《金刚川》电影放映以来,引起了全网热议,影片中的志愿军,军服非常奇怪,一律没有佩戴任何标志,没有帽徽和领章,甚至连著名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胸章也没有,这细节也引起了网友的关注。
在大家以往的印象中,志愿军基本上就是《上甘岭》和《英雄儿女》等著名电影里的形象,胸前都佩戴印有“中国人民志愿军”字样的胸章。
志愿军胸章的样式与解放军从1946年起配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字样胸章很相似,是一个长方形的白布条,正面印有红色边框,上书黑色繁体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胸章的背面印有黑色的表格,最左边一栏填写姓名,右边分别是所属部队、职务和编号。
至于为何《金刚川》电影里所有志愿军人员都不佩戴“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胸章,其实这是符合历史真实的,当年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志愿军真的不佩戴胸章。这要从志愿军军服的演变讲起。
1950年7月,由于半岛局势紧张(此时半岛人民军正向南方进攻,将美韩军压缩在靠近海岸的狭小区域,仁川登陆尚未开始),我国成立了东北边防军,随后就开始准备入朝作战。首批入朝的志愿军第13兵团,主要部队均来自东北边防军,包括38、39、40、42、66、50、20、27、26军,共9个军30个师,全是头等主力,其中第50军还是国民党起义部队。
图片:从左至右,分别是38军军长梁兴初,副军长姜拥辉,政委刘西元
当时正值1950年9月,部队还穿着50式军服,当入朝命令下达时,为了隐蔽出击,部分部队的军官开始换装朝人民军的军服,其中师以上干部穿朝军的将官服,团营干部穿校官服,连排职穿尉官服。当时朝方的军服非常高级,佩戴朝式高直筒军帽,立领的黄呢上衣、牛皮武装带、黄呢马裤、黑色长统马靴,军官都有黄呢大衣。只是志愿军的着装没有任何帽徽、军衔和肩章。
不过,除了一部分身穿人民军冬季野战服(其实就是苏联二战时期的那种套头条纹状棉服),绝大多数先头入朝的战士还穿着50式军服冬装,只是去掉了解放军的帽徽与胸章。
由于长期驻扎东北,先期入朝的部队保暖工作做的比较好,棉衣棉被齐全。由于还没有入冬,所以首批入朝部队并没有产生冻害伤亡。
由于是志愿军,要求所有部队都不佩带任何标志,50式军服都摘掉“八一”帽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胸标。所有人须将帽徽、胸标等一切具有解放军标记的物品留在国内,连印信,文件,官兵证件都一律上缴。
为准备志愿军出国作战,早在1950年7月,总后勤部就安排东北、华北、华东和中南军区,赶制棉衣34万套,棉皮鞋36万双,棉帽、绒裤、棉背心、棉大衣各40万件,棉手套袜子各70万双。但因入朝部队增加,且形势紧迫,第二批入朝部队来不及配齐冬服。尤其是第九兵团,很多官兵身着华东地区的薄棉衣,头戴无帽耳的布质大檐帽,脚穿胶底单鞋走上了战场。
志愿军在战争实践中发现,原有的仿苏式的套头式单衣透气性很差,负伤后难以脱卸,影响救护。棉花易滚花成堆,影响保暖,且易被刮破:栽绒帽没有听孔,不利防空袭防炮击,棉靴腰矮,容易灌雪……
图片:志愿军的步兵很少佩戴钢盔,但在炮兵和高炮兵部队有配发了钢盔,多以缴获的日式钢盔为主。为炮兵和高炮兵配备钢盔的主要原因是,相对于步兵,炮兵和高炮兵更容易受到敌方炮弹、炸弹或火箭弹的火力打击,所以更需要佩戴钢盔来防止破片杀伤。
从1951年6月开始,志愿军改进了军服,其中棉衣改为立领对开襟式,电木扣,前怀有加厚护胸可以抵御风寒,两肩缝制有加厚的护肩,使扛枪时的军服耐磨,袖口有拌扣能束紧防灌风。棉裤为裆部宽松的马裤式,裤腿下端打五个扣,前膝加护膝,后裆加护裆。改进了高腰棉毛皮鞋,更加耐寒。
大家看到的大部分抗美援朝战争影视作品里的志愿军形象,都是1951年改进版的军服,电影《金刚川》里面就是这套军服。
这套军服一直穿到了停战以后的1956年,这一年,驻朝志愿军开始授予军衔,更换55式军服,只是帽徽中间没有“八一”字样。
回到开头的问题,关于志愿军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胸章,这个胸章最早是在1951年设计的,但后来并没有实际配发,只有少数谈判代表和对外联络人员才有配备。直到1953年停战以后,才开始普遍配备胸章,时间大约是1953年10月以后。
例如这张钢铁战士胡修道的照片,身穿志愿军冬季棉服,就佩戴者“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胸章,这很显然拍摄于1953年冬季,因为胡修道胸前的那些勋章,都是在1953年夏季获得的。
所以,现实中的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绝大多数志愿军官兵都没有胸标。著名影视作品例如《上甘岭》《英雄儿女》里志愿军的胸标,其实只是艺术化的表现,并不符合史实。所以,电影《金刚川》里面的志愿军不佩戴胸标,是符合史实的。要知道,连彭总在19537月赴板门店签署停战协议的时候,他的军装上也没有任何标志。
你在DNF中见过最蛇皮的B套长什么样子?
从前,我一直以为我是最蛇皮的B套,因为我已经穷的连孔都打不起了,更别说是附魔了,现在的我是多么的想念刮刮乐活动啊……
今天跟着朋友混团的时候,遇到一队也有个大佬再带朋友,于是,我就和朋友一直在争论究竟谁更蛇皮?
左边王小妹是我的,简单说下我的打造吧,那就是没打造……武器是10的,3个首饰都是10火强,鞋子有个国庆宝珠,其他的都是白板……品级都没调,开不起盒子了……
右边乌鸡呢武器好像也是10的,不过左边只有两个23物攻的宝珠,首饰也是3个10,这就说明英雄所见略同,不过他比我厉害的是,他装备都打个孔,这就很厉害了,说明他很有钱!
但是这还不是最厉害的,最恐怖的是,带他的大佬是个龙之威仪,于是我下意识的觉得肯定差不了,等到仔细去看他装备的时候才发现……
你猜我发现了什么……
我知道凉皮面板确实低,但2473的智力,2344的独立,敢让他带个人团长也是心厚……
不过后来倒也过了,虽然是比较慢,我想的是如果装备强大到一种地步了,你就真的可以不拘小节,例如你B套去打格兰迪有没有打造都一样,而这位兄弟用实力演示了龙之威仪之人,即使装备不打造也可以轻轻松松虐卢克!
不过从心底来说,我还是觉得挺蛇皮的,这三个都挺蛇皮的,我恨起来连自己都不放过……
关节炎是不是冻出来的?
关节炎是非常常见的慢性疾病,全世界约有3.55亿关节炎患者,其中在中国就占了1亿以上。在许多人的患病经历中,关节疼痛、不适往往发生在寒冷的冬季或是变天时,不禁疑问:“是否关节炎是冻出来的?”
关节炎种类繁多,先找准自己具体是哪种关节炎平常大家认为所谓的关节炎大多是手肘、手腕、肩、膝盖等部位,其实颈、脊柱、髋关节、足踝、手指、脚趾等关节也是关节炎发作部位。
大家较熟悉的关节炎有骨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另外还有痛风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化脓性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等。许多关节炎症状类似,但也有各自的特征。而关节炎的病因大多与炎症、自身免疫反应、感染、代谢变化、创伤、退行性改变等因素有关系。
1. 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或慢性结缔组织炎症,轻度或中度发热是风湿性关节炎的典型表现,游走性多关节炎,受累关节多为膝、踝、肩、肘、腕等大关节,手足的小关节少见。疼痛游走不定,一段时间是这个关节发作,一段时间是那个关节不适,但疼痛持续时间不长,几天就可消退。
病变局部呈现红、肿、灼热、剧痛,部分患者也有几个关节同时发病。不典型者仅有关节疼痛而无其他炎症表现。急性炎症一般于2~4周消退,不留后遗症,关节不留畸形,但常反复发作。若风湿活动影响心脏,则可发生心肌炎、心瓣膜疾病等。
A组链球菌感染病因:风湿性关节炎是继发于A组链球菌感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而链球菌感染导致风湿性关节炎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2.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通常以缓慢而隐匿的方式发病,在出现明显关节肿痛症状之前可有数周的低热,少数患者甚至可出现高热、乏力、全身不适、体重下降等症状,而后逐渐出现典型的关节症状。少数亦有急性起病者,在数天内即可出现多个关节症状。该病患者病情和病程有个体差异,从短暂、轻微的少关节炎到急剧进行性多关节炎均可出现。典型病例多为双手小关节(尤其是近端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足趾关节、腕、肘、膝及踝关节呈对称性改变,但首发症状可出现在任何关节。关节畸形可发展迅速,最终可出现严重的屈曲挛缩,功能部分甚至完全丧失。
类风湿关节炎典型症状——手指“天鹅颈”病因: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尚未厘清,可能与自身免疫、遗传、感染、吸烟等因素有关。
3. 骨关节炎
骨关节炎的具体临床症状主要是起病缓慢,开始可因受凉、劳累或轻微外伤而感到关节酸胀不适或钝痛,以后逐渐加重,可有关节摩擦痛。如果关节长时间处于同一姿势,可出现短暂僵硬,变换姿势时疼痛。常为晨起活动痛,活动一段时间后疼痛反而减轻,但过度活动疼痛又可加重。即“疼痛—活动疼痛好转—再活动疼痛加重”。
肥胖患者易患骨关节炎患者活动常感到关节活动时有嘎吱声。如增生的骨赘脱落时形成游离体,可出现关节走路时感觉关节突然卡住,稍活动或轻轻拍打关节后活动恢复正常。发作间歇逐年缩短,最后症状可呈持续性。另一症状是关节僵硬,常出现在早晨起床时或白天关节长时间保持一定体位后。检查受累关节可见关节肿胀、压痛,甚至病情严重者可有肌肉萎缩及关节畸形。
病因:骨关节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也未完全明确,但已明确的因素有年龄、肥胖、炎症、创伤及遗传因素等,并且共同作用导致。
4. 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附着点炎症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与HLA-B27呈强关联。某些微生物(如克雷伯杆菌)与易感者自身组织具有共同抗原,可引发异常免疫应答。强直性脊柱炎是四肢大关节,以及椎间盘纤维环及其附近结缔组织纤维化和骨化,以及关节强直为病变特点的慢性炎性疾病。强直性脊柱炎属风湿病范畴,是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的一种。该病的病因尚不明确,是以脊柱为主要病变部位的慢性疾病,累及骶髂关节,引起脊柱强直和纤维化,造成不同程度眼、肺、肌肉、骨骼病变,属自身免疫性疾病。
病因: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与遗传、感染、环境、免疫等因素相关。
5. 化脓性关节炎
化脓性关节炎是一种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并引起关节破坏及功能丧失的关节炎。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好发于儿童、老年体弱和慢性关节病患者,男性居多,男女之比(2~3):1。受累的多为单一的肢体大关节,如髋关节、膝关节,其次为肘、肩及踝关节,其他关节少见。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原发化脓性病灶表现可轻可重,甚至全无。一般有明确外伤史,起病急骤,有寒战、高热等症状,体温可达39℃以上,全身中毒症状严重(寒战、高热、全身不适等菌血症表现。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白细胞数增高,血培养可为阳性),甚至出现中毒性休克和多处感染灶。小儿惊厥多见。
病因:由细菌感染引发,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进入关节内的途径有很多种,最主要的途径是血源性传播。
6. 痛风性关节炎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起病急骤,有时甚至呈爆发性,多在夜间发作,可因疼痛而醒并且彻夜不能入睡。第一次发病通常在健康状况良好的情况下突然出现病变关节肿胀和剧痛,在1~2天达到高峰,受累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明显红、肿、热、剧痛难忍,甚至局部触摸使疼痛加重,以及关节活动受限。这一特点具有很强的特征性,可用于区别其他疾病引起的关节炎。病情反复发作。
部分患者发病前可有疲乏、周身不适及关节局部刺痛先兆,发病时可伴有发热,高达38~39℃。乏力、厌食、头痛等症状。
病因:痛风的发病主要与体内嘌呤代谢异常、高尿酸血症以及遗传因素有关。
各关节炎病因各不同,但寒冷都可以是发病和加重的诱因通过前文6种较常见的关节炎的简单介绍,可以看出病因中并没有“寒冷”这一项。但寒冷刺激时,大多数关节炎症状都容易加重或出现,说明寒冷是许多关节炎的诱因。
其实这很好理解。
大多数关节炎都存在炎性反应,炎症介质刺激到痛觉神经产生的痛感。关节患处组织随时进行着细胞液的交换,但天气寒冷、关节受冷时毛细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变差,病变组织排出细胞中的液体变少,致使病变部位的细胞压力比周围正常组织高,就会引起病变部位的胀痛感;此外,炎性介质也不容易被带走,就容易感到疼痛。
还有一种说法,寒冷天气会使人产生负面情绪,而负面情绪可以降低疼痛阀值,因此使人更易感受到疼痛。
做好关节保暖、防潮,能够有效降低关节炎频率日常生活中应当尽量避免寒冷潮湿的气候和环境,以及冷水的不断刺激。注意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在天气即将发生剧烈变化或低温天气即将发生时,注意加强防寒保暖,尽量不要接触冷水,特别是日常洗衣服、刷洗碗筷时尽量使用温水。
近年来随着人们经济条件的好转以及生活观念的转变,空调设备正在逐渐进入越来越多的家庭。而在空调房间长时间工作与生活后许多人出现了关节疼痛不适的症状。所以应该注意随着进出空调房间后,应注意及时增减衣物。老年人尤其应该更要注意,老年人高龄体弱,本身对外界气温的调节适应能力以及防寒御暑能力较年轻人均差,尤其是夏季房间内温度不要降低太低。而在冬季室内温度如果较高,进入后应减少过多的衣物,但在外出时一定注意穿上厚衣服防寒保暖。
在冷库中工作人员,在进入冷库前应增添衣物,在寒冷环境中操作完毕后不能立刻用热水洗手,以防短时间内身体受凉受热,脉络一紧一松,不能正常调节,引起脉道不通而导致痹症。
经常在潮湿环境中工作,或者长期与水打交道的人员容易受潮湿。所以这些人在工作结束后应该立即用干毛巾擦干身体,换上干燥衣服。如果外出时突然降雨,衣服被淋湿,应该尽快用干毛巾擦干身体,并用温水洗净身体后换上干燥的衣服,另外千万不要刚把潮湿的衣服脱下,就立刻用热水洗澡,这样往往寒邪容易侵入人体。劳动后容易发热出汗,但不能马上用冷水冲洗或进入游泳池游泳,因为这样也容易导致湿寒之气入侵。
我是风湿免疫科乔方医生,原四川省人民医院全科医生。整理发布不易!如果您觉得看了有帮助,请帮忙点个关注或点个赞;如果您有不同的观点,也欢迎您在下方留言,大家共同探讨;也可以转给您身边需要的朋友;谢谢!
为什么中国古代士兵穿轻甲和皮甲较多?
这个问题很好玩,拜许多豪华的西方古代战争或魔幻电影所赐,我们好多人一直以为西方的战争应该是这样的,或者是这样的,再或者,是这样的。
然而,事实上真是这样吗?既然提到欧洲中世纪,我们就先看下什么是中世纪:中世纪并非一个很严格的时代划分方法,大体是以西罗马灭亡开始至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为止的一段欧洲历史时期,大体可以认为是公元5世纪至公元15世纪之间吧。
上图说了公元650年至1650年之间欧洲盔甲的发展历程。
我们可以看到,直到公元14世纪中叶,才出现了板链甲,即由板胸甲和链甲组合而成的全身铠甲,然后开始逐步板甲化,转变成只有关节部分为链甲,其余部分为板甲块的组合甲,直到16世纪中叶才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全板甲。
好,那我们再看题主说的,“多穿重甲”,而在图上看,所有这些铠甲,包括鳞甲、扎甲、链甲(锁甲),直至板链甲和全板甲,好吧,姑且都认为是重甲。
在高桥马鞍与马镫装备骑兵之后,大约在5-6世纪之间吧,骑兵开始在战场上担任主角,而为对抗骑兵的冲击,古典重步兵又开始复兴,即密集的长枪重步兵方阵。骑兵依靠冲击力进行破阵,步兵依靠群体与长矛进行防守反击,双方打得不亦乐乎,而为提高己方的防御力与攻击力,双方不约而同地加重装甲,这就出现了所谓重甲。人与马所能随的铠甲的重量是有极限的,于是便提升甲胄质量,由锁子甲鳞甲演变至板链甲,板甲。
其实,这样的重甲只有重骑兵或重步兵才穿戴。而欧洲战场上,并不是只有这两个兵种。
正面我们看下同时期欧洲战场上的其他兵种及其铠甲:
着长皮甲持长矛圆盾的不列颠步兵,(约5-10世纪)
持圆盾投枪与短斧的法兰克墨洛温王朝步兵,无甲或锁甲(约6世纪下半叶)
着皮甲或无甲的十字弓兵,约12世纪之后
有盔无甲的西班牙骑兵,(约11-12世纪)
着皮甲的英国长弓兵,约11-15世纪。
而从战争的记载看,欧洲战场也不总是重甲骑兵与重步兵占主要地位的。比如1214年的布汶战役中,法军约有15000兵力,其中只有约4000人为骑士和重骑兵,其余为步兵为主的步兵;联军方面军队总数约为25000人,其中骑兵占比比法军还要小。而1415年的阿金库尔战役中,英军主力约有8000人,其中只有1000人是骑兵和重骑兵,5000人为轻甲的长弓兵,而主场作战的法国人有20000人左右,倒是有10000人是重骑兵。
所以说,在中世纪时期的欧洲战场上,绝对没有“重甲满地跑的”的情况,更何况板甲。
而这个所谓重甲,其实并非欧洲人独有,中国在这一时间段之内也有类似的重甲。
在中国,全甲的重装骑兵称为“具装甲骑”,其实就是人马俱披甲的骑兵。具装甲骑最初出现应该是南北朝时期,流行于隋唐。骑兵甲基本为明光铠或其发展型。
隋墓出土之人马俱装俑
中唐明光铠复原图,注意胫甲
晚唐时期的明光铠,有铁战裙
明光铠应该是一种扎甲,即用小的铁片用皮革缚连在一起,与鳞甲不同,连在一起的小甲片可以分担钝器打击的力量,因此有比较好的抗击打性,同时又有很好的抗穿刺性能。
一般认为,明光铠只会装备给将校级军官,但实际情况也有意外,《旧唐书》有记载,太宗辽东高丽之战:
收靺鞨三千三百,尽坑之,余众放还平壤。获马三万疋、牛五万头、明光甲五千领,他器械称是。高丽靺鞨联军有5000领明光甲,唐军呢?
中国的步兵重甲必须要提一下宋代的步人甲。宋代为抗击北方游牧民族骑兵,在缺少骑兵的情况下,对重步兵有极强烈的需求,步人甲应运而生。
步人甲也是一种典型的扎甲,由身甲、兜鍪顿项、披膊和吊腿四部分组成。整装的步人甲大约有28千克的重量,非常典型的重装甲。
步人甲毫无疑问有一个相当大编制的装备,否则无法与大骑兵集团对抗。
其实呢,无论东西方,重甲都是一种很昂贵的装备,不可能出现大重甲军团满地跑的情况。当然,大多数情况下的战争战役,重甲兵都是最有效的攻击力与防御者,但并不能低估其他轻甲兵种的配合。无论东西方,都没有出现过重甲满地跑的现象,都是轻甲皮甲甚至无甲兵占多数的。
你觉得英雄的哪一句台词最能触动你的心?
谢邀,这里是嗷呜君。英雄联盟中每位英雄的台词赋予了他们鲜明的性格特征,有的阴沉晦暗,有的激昂向上,下面嗷呜就跟大家聊聊英雄联盟中那些令人触动的英雄台词。
艾欧尼亚昂扬不灭!嗷呜每次玩刀妹的时候都会被刀妹这句话给说得起鸡皮疙瘩。从刀妹的背景故事里可以看到,刀妹小时候家乡村庄被诺克萨斯占领,村民们被肆意屠戮,他的全家族成员都在抵抗中死亡,但悲惨的额同年遭遇却没有击垮艾瑞莉娅,觉醒之后加入抵抗军一直走在反抗诺克萨斯的道路上,只得一提的是乌鸦的的一直手臂就是被刀妹给折断的。说实话刀妹每次说出这句话的时候,都让人有种想冲上去1打5的冲动。
很多英雄的不同皮肤都有其专属语音包,吕布皮肤嗷呜认为是皇子最帅气的一款,特别是皮肤特效更是炫酷的不行。皇子的吕布皮肤有句台词是:“千军万马一将在,探囊取物有何难”,这句话很贴合吕布的形象,看过三国的都知道吕布是三国第一战将,而皇子作为一名皇室成员,祖上几代都在反抗诺克萨斯的暴虐,嘉文一世的头颅还被塞恩砍了下来,作为四世、,有这股子睥睨天下一往无前的气势,才能在于诺克萨斯的斗争中走得更远。
要说lol中谁的台词最具有王者归来的霸气,嗷呜认为就属沙皇了。恕瑞玛,你的皇帝回来了!每次听到沙皇这句台词的时候是不是都觉得精神一震。其实沙皇也是个悲情人物,身为一国之君,在即将飞升成半神的时候却被兄弟出卖,之后又眼瞅着自己国家的灭亡,自己也陷入了死亡的长眠,好不容易复活飞升之后,曾经的一切都已不在,自己能够支配的仅仅只是傻子堆起来的士兵,他的这句台词虽然霸气,但其中却透着丝丝悲凉。
其实英雄联盟中很多英雄的台词都挺鸡汤的,比如宝石的台词“我曾踏足山巅,也曾堕入低谷,二者都使我受益良多”,这句话虽然鸡汤,但并不毒,非常贴合生活实际。人总有站在高峰和跌入低谷的时候,不同的境遇总会给自己赋予不同的人生感悟,每经历一次低谷就等于经手了一次教训,以后在人生道路上潜行时就能少走一些弯路,这就是所谓的受益良多,实实在在的人生鸡汤。
以上就是英雄联盟中一些令人感触的英雄台词了,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呢?欢迎留言讨论!想了解更多LOL最新版本分析和英雄技巧,就点个关注吧!
您想对驻守边疆的解放军说些什么?
千里热血边关,遍地英雄屹立。日前,《解放军报》刊发报道,公布了加勒万河谷冲突的事实真相和冲突过程的详情。去年6月份,在西部边境发生了加勒万河谷冲突事件,这个事件的责任不在中方,事件也造成了一定的人员伤亡。尽管中方取得了重大胜利,但中方为了维护两国两军关系大局,推动局势降温和缓和,保持了高度的克制。
在边境冲突中誓死捍卫国土,中央军委授予祁发宝“卫国戍边英雄团长”荣誉称号,追授陈红军“卫国戍边英雄”荣誉称号,给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追记一等功。现场视频显示,去年6月15日,外军公然违背与我方达成的稳定边境局势的共识,悍然越线挑衅。我方边防团团长祁发宝本着谈判解决问题的诚意,仅带几名官兵前出交涉,却遭对方蓄谋暴力攻击。
当时外军人数大约有600多人,相当于2个步兵营。但祁团长还是带着10名官兵,在增援部队没有到达的情况下奋不顾身、英勇战斗。团长祁发宝身先士卒,身负重伤;营长陈红军、战士陈祥榕突入重围营救,奋力反击,英勇牺牲;战士肖思远,突围后义无反顾返回营救战友,战斗至生命最后一刻;战士王焯冉,在渡河前出支援途中,拼力救助被冲散的战友脱险,自己却淹没在冰河之中。
“顶着外军石头攻击,将他们赶了出去”,5位战斗英雄的战地日记和留下的书信首次公布,其中:“面对人数远远多于我方的外军,我们不但没有任何一个人退缩,还顶着石头攻击,将他们赶了出去。”——陈祥榕对一次战斗的记录。
然后我方有大约2个排70人前来增援,将来犯之敌击溃驱离。据《解放军报》报道:外军溃不成军,抱头逃窜,丢下大量越线和伤亡人员,付出了惨重代价。此次冲突发生在中印边境加勒万河谷地区,冲突中双方使用的是冷兵器,也就是石头、棍棒。
冲突当晚,我方打死外军包括一名上校、二名少校在内的20人,有18人在溃退过程中坠河死亡。此外还抓获了外军一名中校,三名少校和七名士兵。再加上有上百名外军受伤。如果算上抢救不及时 过后死亡的印军的伤亡人数可能更多,因为有来自印方的运送遗体的C-17运输机机舱的照片显示,印军死亡人数远远多于20人。
这些人分别来自印度步兵第3师第81旅的6个单位,包括比哈尔联队16营,比哈尔联队12营,第3中型炮团,第81野战炮兵团,第三旁遮普营,第81旅的信号部队。能把如此众多的部队组织起来,需要有旅一级指挥机关的统一调度和协调。
按照完整的交战过程看,这一次冲突,我军是以大约两个步兵排的兵力击溃了外军的一个旅部,外加两个步兵营。同时还毙伤俘外军一百多人,这相当于歼灭了他们的一个步兵连,而且是用冷兵器歼灭的。
三天后,6月18日晚,包括1名中校和3名少校在内的外军被俘人员被我方释放回去。加勒万河谷冲突中,中国军队和外军都使用冷兵器作战。照片显示中国士兵佩戴防爆头盔,手持长棍,硬质的肩甲和胸甲,就像是古代战争里的武士。
双方之所以都使用冷兵器作战,主要原因有边境协定的约束。中国曾与外方印1996年签署过《关于在实际控制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至今二十五年来,中国和外军数千公里的漫长的未定边界上,都严格遵守,不动用热兵器。近十几年来存在严重对峙的两国几十万军队,全没发生过热兵器的交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有这个双边协定存在。
《边境协议》要求“任何一方的军队都不得在距实际控制线的2公里以内开火或使用枪支或爆炸物进行交战”。这一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遏制了严重敌对交火行动的发生。 于是就出现了使用冷兵器作战的奇怪场景。
2017年洞朗危机时,网上曾有一个“大衣哥”军官的视频,这位“暴躁”营长硬刚印度军官,当时在网络上相当火。这位营长就是去年6月中印边境对峙时受重伤的祁发宝团长。当时在视频中我们能听到祁团长喊出“不想打仗就滚!现在立马滚!”
祁发宝团长1979年出生,照这张照片的时候是2015年,那时候他只有36岁,但这位“卫国戍边英雄团长”,看面相就像是一个60岁的老人。由此可见西北戍边之艰苦,要靠坚定意志和对国家的责任和热爱,才能坚持下来。向英雄致敬! 在去年六月加勒万河谷冲突中,祁团长身受重伤,此外我方还有一名营长和三名战士牺牲,但是他们实现了诺言,打的印军崩溃,吓得印军跌落山谷,向英雄们致敬!
加勒万河谷冲突中,被中国边防军用真理耐心说服的,是印军陆军的最精锐的比哈尔联队,也是印度陆军中拥有最多勋章的荣誉部队。也是印度陆军中拥有最多勋章的荣誉部队。
比哈尔联队擅长夜战,是印军的重点夜战部队。结果到了我军面前,这支印军“夜老虎”就成了“夜老鼠”。他们非但不投降,还满山乱跑!
为什么我军在冷兵器作战中也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战果呢?这与解放军的高度组织性和纪律性有关系。严密的组织和训练,加上坚强的战斗意志,这是在军阵对抗中取胜的法宝。
从古到今,冷兵器作战的最大伤亡都发生于溃退过程中,实际上在面对面的锋线交手中,要想彻底杀死一个敌人,是很困难的。在进行冷兵器作战时,战场上看着规模很大,但实际的交战锋线都不太长,所以直接交手的伤亡并不多。给敌人最大的杀伤,基本都发生在将敌人打的崩溃以后,然后在追击无组织的溃退的敌人时,进行大面积杀伤。
古代军事体制下的旧式军队,对伤亡十分敏感,无法承受大的损失,往往在出现一成或两成伤亡以后,整个军队就崩溃了。而现代的军队则不然,具有坚定信仰,爱国信念,集体荣誉和科学组织化的现代军队,能够忍受异常残酷的战场环境和巨大伤亡。
有人说,古代有那么多的名将,例如白起,王翦,廉颇,李牧,韩信,卫青,霍去病,难道不能打败现代军队么。一样的,我们这个边防团如果穿越回古代,用木棒也一样完胜这些古代名将。无他,现代军队的组织力量是降维打击。
(解放军的严密战阵和外军的零散队形的鲜明对比)
也有人说,冷兵器时代中国的老祖宗们可是将各兵种的阵法演练到极致,要不是手下留情阿三这种乌合之众再让它们的伤亡翻倍也是小菜一碟。其实不一定,明末的官军最怕的就是白刃战,鸦片战争时,清军面对英军军官指挥的印度兵也是一败涂地,拼刺刀都不是英印殖民地军的对手。冷兵器作战不是看谁祖宗厉害,而是看谁组织厉害。
看图为例,印度作为挑起争端的一方,却没有严整的组织阵型,很散乱的一字长蛇阵,就像是流氓斗殴。而我方尽管人数处于绝对劣势,但是人墙战阵已经组织好,双方的训练水平和执行力高下立判。
一支组织坚定、纪律严明、勇于牺牲的现代军队,哪怕手持木棒,也能打败无组织的乌合之众军队。即使是使用冷兵器,人民解放军也能战胜任何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