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装战争,国民党军队装备有哪些轻武器?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军队凭借其先进的武器装备大肆侵略中国。在敌强我弱的不利态势下,中国军民以劣势武器装备抗击日本侵略者。他们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赴后继,不怕牺牲,英勇杀敌,同反法西斯盟国一到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抗日战争历史向世人昭示,武器装备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战争的正义与否,民心的向背,才是决定抗日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一、中日步兵武器比较在未来战争中以外骨骼为士兵的战甲和单兵驾驶的巨大机甲哪个实战价值比较大?
从作战效费比、通用性和战场适用情况来说,未来战争中以外骨骼为士兵的战甲比单兵驾驶的巨大机甲更具有实战意义。★士兵外骨骼通常给士兵提供多样化穿戴选择
外骨骼战甲,更准确的叫法是机械外骨骼。通过科学技术研制出由人可以穿戴上的机械设备,为人类提供额外的动力和能量来辅助人的生产生活。最初应用在民用方面居多,之后军事上也开始大力发展可以为士兵提供更强大战力的机械外骨骼。这些军用机械外骨骼往往用高强度合金、纳米材料、碳纤维材料等制作,所以像装甲一样包裹着士兵。有的机械外骨骼体积比较大,士兵在里面不仅仅只是穿戴,而是属于通过动力辅助来进行驾驶,这种小型的战甲也是士兵外骨骼装甲的一种。比如《星际争霸2》里面的陆战队,其外骨骼战甲就要依靠辅助动力才能穿戴驾驭。电影《幽冥》中,士兵依靠外骨骼装甲系统作战。★游戏《星际争霸2》的陆战队就是用带辅助动力的外骨骼进行星际作战
士兵外骨骼装甲从发展起,就一直是军事研究的热门。因为士兵是战场的最基本要素和单位,只有保证士兵的生存,才能保证在战场上己方的有生力量。机械外骨骼高强度的装甲材料,可以帮助士兵抵御枪械和爆炸带来的伤害。又可以通过动力辅助和科技加成,为士兵提供额外的火力和战场情报,极大提高了士兵的作战效率。未来战争不管什么形式,人都必须直接参与到对抗的前沿,或者深入敌占区执行任务,某些主要的据点,甚至只能依靠人才能最终完成任务。因此有一套性能优秀的士兵机械外骨骼系统,是很多国家追求的目标。★士兵外骨骼提供极高的战场作战能力
士兵外骨骼耗费的材料少,段时间内大大提升士兵的战斗力,军事技术门槛比巨大的人形机甲低,风险比较小。出现的任何不足和缺陷都可以得到后续的快速改进。
俄罗斯2018年推出的Ratnik-3"未来士兵"系统就是一种应对未来战争形式的机械外骨骼,轻松举起超过50公斤的物体。具备信息化作战能力,数据互通,生化作战等能力。美国则是HULC士兵外骨骼系统,适应未来多样化的战场。可以说,士兵外骨骼装甲无论在任何时候,都是极其适应战争需要的。★俄军最新的"未来士兵"系统,极具科幻色彩,未来战争中将大量出现类似的外骨骼系统
有人驾驶的巨大人形机甲,毁灭破坏力大,战斗力强悍。但是也正是因为太过巨大,无法执行许多小规模的作战任务。在未来战争中华,动辄十几米或者数十米高的人形机甲,理论上是非常容易打击的大型目标。和士兵外骨骼装甲相比,大型人形机甲几乎不用谈及遮蔽性。然而,也并不是大型人形机甲就一无是处。一旦材料上有极高突破,在量子力学、激光武器、机械科学、神经科学等方面有着突破性发展,那么大型人形机甲也是一种致命的杀伤性武器,可以作为一个国家的绝密武器来运用。★巨大的人形机甲体积庞大,具备比士兵更强劲的战斗力,然而技术和资源消耗也是巨大的
巨大的人形机甲,资金和人力耗费大,技术门槛极高,人才培养困难,段时间内难以形成规模和战斗力,战场上容易成为打击目标,除非有着强大的高科技技术提供防御加成,比如能量护盾或者无惧能量武器的装甲。
巨大的人形机甲一旦具备规模数量并且形成战斗力,其威力是恐怖的。成为战争主力也是毫无疑问的。比如《环太平洋》电影中人类的人形机械机甲,作战威力堪比一支军队总和还大得多。★《环太平洋》中的人形机甲或许是未来大型机甲的趋势,但是其中的诸多难关均很难攻克,只有军事强国才有可能生产
游戏《红色警戒3》中的旭日帝国,不仅有将军刽子手这样恐怖的巨大机甲,还有帝国要塞、鬼王机甲、浪人机甲这样极其完备的大规模高科技机甲军队,势不可挡。★游戏《红色警戒3》中 旭日帝国庞大规模的机甲部队展示了无敌的作战能力,然而这种愿景,却没有国家可以真正做到
游戏《战锤40K》中,集人类最强科技的泰坦机器人是战争主力。在诸多电影和游戏中,巨大的人形机甲往往成为战场决定性力量。这也是人类的一种向往,不容忽视。★巨大的人形机甲需要士兵提供伴一定的随保护然
而未来战争的形式更具有多样化,因此功能多样的士兵外骨骼因为更好的战争适应性和通用性,依旧是装备发展的重要选择。
好玩的赛车游戏有哪些?
好玩的赛车游戏:《极品飞车 ONLINE》,《QQ飞车》,《极限竞速》等。
1、《极品飞车ONLINE》。《极品飞车ONLINE》的碰撞和画面表现非常稳定,它对PC玩家的客户端要求比一般的游戏要高一些。《极品飞车ONLINE》区别于单机版的玩法在竞速的互动上有所提升,加强社交互动的玩法,还将增加包括符合中国玩家的个性车牌,包括拼装的玩法。
2、《QQ飞车》。腾讯游戏发行的一款网络游戏,最高同时在线已超过300万。游戏结合休闲和竞技玩法,是专为QQ用户打造的一款时尚赛车游戏,采用了物理引擎PhysX来保证车辆运行时的真实感。这里没有硝烟,没有战争,没有伤害和欺骗,一切的争端都用比赛来解决。这就是《QQ飞车》的世界。
3、《极限竞速》。在这个以最先进科技设计、表现最逼真的模拟驾驶游戏之中,您可以拥有、改装和驾着您最心爱的名车参加赛事。 您在赛事中赚得金钱后,可以购买升级和代工厂零件,令大量生产的车辆摇身一变而成为高性能赛车。
世界战争史上都有哪些不可思议的神操作?
说起印度人,坊间流传着一句话:虽然没亲眼见过三哥,但江湖上处处流传着三哥的传说。
关于印度人的传说,真的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他们的开挂本领。百米高空舍命自拍,铁皮火车百人接力,上完厕所徒手吃饼……额,好像有哪里不对,但不管怎么说,在世人眼里,印度人就是开挂的代名词。
辣么,这么牛逼的印度人,在战场之上是不是同样战斗力爆表呢?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印度人尽管在许多地方都能开挂,但似乎就是忘了点亮战斗天赋,简直堪称战场战五渣。
一战时期,德国仗着自己实力强劲到处约架,这让旁边的英法两国很是不爽,于是联合起来计划给德国一些苦头吃。
恰好当时德国在非洲有四块殖民地,更巧的是这四块殖民地刚好被英、法等国的殖民地所包围,更重要的是,德国的这几块殖民地上只有土著的警备部队,战斗力非常弱。
这对英法两国来说简直是天时地利人和,当时德国在欧洲疲于战斗,根本无力调兵保护殖民地,于是英法两国计划进攻这些殖民地,将德国人赶出非洲。
一开始计划很顺利,当地土著警备队根本无力抵抗英法军队的进攻,很快德国的三个殖民地吐寇兰、喀麦隆、和德属西南非全部失守,只剩下德属东非还在苦苦支撑。
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英法两国最终却在这里栽了个大跟头,而且是栽在了一通骚操作上。
和其他三个殖民地不同,德属东非的守将是德国名将佛贝克,他很早之前就征集了很多的当地土著,将他们训练成合格的军人,而现在正是需要他们守住阵地的时候。
相反英法军队这边,很多士兵是临时召集的印度人,因为英法不想牺牲自己国家的士兵,于是就从殖民地印度抓壮丁,这样的军队纪律性和战斗力如何可想而知。
不仅如此,这些印度士兵一登陆非洲,就出现了严重的水土不服,很多人不适应非洲炎热的天气而纷纷中暑,一枪都还没开就已经倒下了。
至于剩下的那些以基本是奄奄一息,毫无战力可言,而在同一时间,对面的德军充分发挥了地利优势,他们甚至设法激怒蜜蜂去攻击英法的士兵。
被蜜蜂折磨得苦不堪言的印度士兵还没回过神来,就发现德军已经率先发起了进攻,而那些非洲土著更是一边冲锋一边发出恐怖的声音。
就是这些奇怪的声音吓得印度士兵魂都没了,纷纷四散逃跑,像是见了鬼一样,完全不顾指挥官的命令,其中很多人甚至吓得直接跳海。
最终,十二名下级英国军官被印度兵给打死,而这一战英法的士兵伤亡800人,而德军毫发未损,更讽刺的是,开战前英法军队握有八比一的人数优势。
更搞笑的是,当时那些印度人逃跑后留下了很多的枪支弹药,这些装备都成了德军的重要补给。据说战争结束后,英国人发现德军大量使用英国的各种装备,都是印度士兵丢下的。可以说没有这些印度人,德军可能会更早弹尽粮绝了,这简直是真正的神对手,猪队友啊。
它的真实威力有多大?
如果让你来选择一把狙击步枪,去闯云顶天宫的青铜门,你会选择哪把枪呢?
相信大家都会选择这把狙击步枪,这把枪从刀叔第一期开始讲98k时,观众们就强烈呼吁我来说说,它就是巴雷特。感谢“蓝天cccc”、“诶你喜欢”等小伙伴们连续三期的等待,无以言表,以后刀叔更新快一些!
在第二期,刀叔对AW系列狙击步枪做出了评述,在结尾处有一个较为主观的概括性总论,说它是现今世界上最好的狙击步枪,没有之一。因此,在评论区引起不小的争议。
每个军事武器造出来都有它的目的性,由目的性进行功能的设计。所谓的“最好”,其实是综合的结论。就枪支来讲,包括了枪身结构、重量、配枪弹药、有效距离、打击威力、过往战绩以及现役军用、警用的装备情况等等,我们很难用单方面的优势来说哪一把枪是最好的。就像是在三国,没有办法让魏蜀吴三国士兵人手一把方天画戟或胯下的卢赤兔。
那么,巴雷特的最大特征是什么呢?为何在巴雷特家族中,M82A1名气最大呢?
这一切都要从它的创始人朗尼·巴雷特来说起。如今的巴雷特是美国著名的军火公司,然而在37年前,巴雷特军火公司的老板朗尼·巴雷特不过是个在美国田纳西州跑场的摄影师。1981年1月,朗尼·巴雷特通过在野外600米的距离抓拍一头疾驰的雄鹿时,突然起了个念头,设计一支射程超过1000米的大口径半自动狙击步枪。当时,他的脑袋是否被苹果砸了一下,不得而知。
26岁的巴雷特希望做出一支民用、平价又能发射.50子弹的枪械。于是,从设计到制造,不足一年时间他就拿出了一支样枪,这把枪就是M82,紧接着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就是如今的巴雷特军火公司。
不过因为是面向民用,M82并未引起美国军方的重视。1982年,巴雷特公司设计出更适合军用的M82A1型半自动狙击步枪。
然而在那个年代,半自动的狙击步枪就像是个异类,一开始销量并不好。直到1989年,第一张军用订单是由瑞典来买单,采购100支M82A1。紧接着在1990年,美国军方在后来中东地区的沙漠之盾和沙漠风暴行动中,海军陆战队全面使用M82A1,对其改造后命名为M107。
总长为1219mm,10发型弹匣,标配M3型10倍瞄准镜,总重14公斤,最大精确射程1850米,最大有效射程2500米,理论射程6800米。
同时,美国军方给其一个明确的定位,就是反器材狙击步枪。可配备M33型普通弹, 挪威A606专用弹,M8穿甲燃烧弹,M17曳光弹,NM173 AP-S穿甲弹,M1022远程狙击弹以及M903 SLAP穿甲弹。
因此说来,巴雷特M82A1在军用的情况下主要是用来打击地方的军用器材和物资,同时提供爆破、照明等功能,战略意义大于战术意义。它的打击目标是物,而不是人。狙击手的克星是炮兵和重度装甲兵,所以,想拿插满炮管的武装直升机或坦克做目标的M82A1狙击手,一定是有啥事想不开,得劝劝。
因为它在美军历次参与的现代战争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巴雷特M82A1也被装备至今。
如今在美国,单支M82A1的售价已经攀升到12050美元,折合人民币为8万多块钱。
对于M82A1来打人,也引出了不小的争议,比如美国大部分州郡都命令禁止向私人出售.50口径的M82A1,如果想卖,必须改为.416。甚至有传闻说,战场公约不准用0.50英寸口径枪械攻击人员,以避免过于残忍。实际上国际公约中并没有这一条,而且美国陆军也表示战场环境是瞬息万变的,牵涉到人命伤亡,有时无法用任何条约来限制。
如今巴雷特家族除了M82A1之外,还有民用的M82,去掉两脚支架的M82A2,可安装多种瞄准镜的M82A3,以及枪管更短的M82A1CQ。但无论是从稳定性、实用性还是过往战绩及军队装备量,M82A1无疑是巴雷特家族的当家枪支。
为什么中国古代把火器称为「铳」?
据史料记载,在1259年,中国就制在了以黑火药发射子窠的竹管突火枪,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管形射击火器。随后,又发明了金属管形射击火器——火铳,到时代已在军队中大量装备。14世纪时欧洲也有了从枪管后端火门点火发射的火门枪。15世纪欧洲的火绳枪,从枪口装入黑火药和铅丸,转动一个杠杆,将用硝酸钾浸过的阴燃着的火绳头移近火孔,即可用手点烯火药发射。比较有名的火绳枪是16世纪20年代出现于西班牙的“穆什克特”火枪。这种火枪的口径在23毫米以内,枪重8-10千克,弹丸重约50克,射程达250米。弹弹刃用木制的或铁制的通条从枪口装填。装备“穆什克特”火枪的步兵称为火枪手。由于火绳雨天容易熄灭,夜间容易暴露,这种枪在16世纪后逐渐被燧石枪所替代。
世界上第一支完全装配“火器”(现代意义上的枪支)的军队出现在哪个国家说法不一,早先的枪和炮实际上是同一类武器,枪不过是火炮的缩小型。追溯枪发展的历史,应当归功于中国火药的发明。远在公元995年,我国宋朝的唐福,就已使用火药造出火箭、火铳和火枪。至1280年,中国军用火枪传到阿拉伯,又由阿拉伯传到欧洲。到明朝初年,即十四世纪中期,世界上才开始出现最早的枪——火绳枪。
由于火绳枪使用的火绳雨天容易熄灭,夜间容易暴露,这种枪在十六世纪初正式被燧发枪所取代。燧发枪是利用燧石与铁砧撞击时迸发的火星来点燃火药的,它的出现标志着纯机械式点火技术时代的结束,随之而来的是爆炸式点火技术,击发枪也就应运而生了。
在点火技术发展变化的同时,子弹的出膛速度以及射击的准确性也在稳步提高。在枪膛内刻上膛线,便是其中意义重大的举措之一。最初的膛线是直线形的,这也主要是为了装弹的方便,因为早期的枪都是前装式的,也即是说,弹药是从枪口处加装的。螺旋形的膛线出现以后,人们发现使用这种膛线的枪支,子弹出膛后飞行更稳定,射击精度更高,射程也更远。
但是由于子弹装填很费时间,因而直到后装枪真正得到发展以后,螺旋形膛线才被广泛采用。最早的后装枪是由普鲁士军械工人冯·德雷泽发明的。这种枪同时又是一种击发枪。一扣扳机,一根长撞针便从弹药筒的底部穿过,插入炸药,刺穿雷管,引发炸药爆炸,将弹丸发射出去。后膛迅速装弹兼之击发式枪击带来的高射速使德雷泽枪成了一种优越的武器,并于1840年装备普鲁士军队。
1866年,正是凭借这种枪的优势,普鲁士军队才在普奥战争中大获全胜。这种从后面装弹的武器才真正具有了前人无法想象的射程、准确性和发射速度。后装枪和击发式枪击的出现,标志着枪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现代枪械)。
自此后,战事频仍,先后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洗礼的枪械,在功能和性能上,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手动单发到自动连发,从纸壳子弹到无壳子弹,从肉眼瞄准到激光瞄准,枪的种类从此不再单一,枪的家族也日见壮大起来。
要想做到弹无虚发,必须得瞄得准。枪械上的瞄准装置就是服务于这一目的的。普通的枪支主要是利用枪支上的准星进行瞄准的。当人眼、准星和射击目标连成一条直线时,也就意味着瞄准好了,这就是瞄准时必须牢记的三点一线。而要对最重要的单个目标(如敌指挥员)实施精确射击时,则要使用具有光学瞄准具的枪支。使用时,射手只须将瞄准具中的指示刻线对正放大了的目标图像,即能正确命中目标。光学瞄准具的主要类型有望远式瞄准具、激光瞄准具、热成像瞄准具和自动跟踪瞄准具。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枪支始终是步兵手中基本的战斗武器。即使是在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也仍然离不开步兵,离不开枪支。由于战术条件的变化,现代军用枪支的品种及性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步兵装备的重点仍然是步枪、冲锋枪与机枪。而军用枪械的另一大类--手枪,则因战争双方日益拉长的交战距离逐渐成为一种自卫用的武器。
步枪的英文是Rifle,音译为"来复",所以最早人们称步枪为来复枪。Rifle的原意是膛线,因此,确切地讲,步枪是一种枪管内刻有膛线的、单人使用的长管肩射武器。步枪是步兵手中最基本的武器,它主要是以火力来杀伤暴露的有生目标的。步枪种类繁多,各有千秋。按发射方式分类,步枪可分为非自动步枪和自动步枪。按作战使用分类,步枪可分为卡宾枪、突击步枪、狙击步枪和反坦克枪等。
世界上第一支完全装配“火器”军队我想应该是普鲁士军队在1840年他们就配备上了火枪。
最早的管形火器
南宋初期,火药已经普遍应用于战事,加之当时北方的金兵不断侵犯干扰,一些军事家和武器专家们就想利用火药来改进兵器,提高战斗力。
当时有个叫陈规的人经过苦心钻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火枪。这种枪用竹管做枪身,里面装满火药,药线引在外面。打仗时,由两个人拿着,点燃后发射出去,用来烧伤敌人。这种用竹管制成的火枪,就是最早出现的管形火器。
陈规是当时力主抗金的地方官员。一次,当金兵攻城时,他率领一支火枪队,跟在300 多头火牛后冲出城门,用火枪对金兵集中喷射,金兵被烧得哭爹喊娘,抱头鼠窜,取得了守城战的胜利。由于这种火枪主要用火药来烧伤敌人,所以杀伤力有限,作用距离也不远,不能满足作战的需要。于是,人们又对火枪进行研究和改进。
到了南宋末年,有人在火枪的基础上制成一种“突火枪”。这种枪是先在竹管里装上火药,然后放人类似子弹的“子巢”(即瓷片、碎铁片、石子一类东西)。使用时,用火点燃火药,“子巢”借着火药气体的力量被抛射出去,同时伴随有强烈的响声,其声响可传到100 米远。
突火枪的威力虽然不算很大,但从原理上来说,突火枪已采用火药作为发射动力,“子案”具有一定的杀伤力。因此,突火枪被认为近代枪的鼻祖。而且突火枪开辟了使用管形火器的先河,这标志着火器已开始向近代枪炮的方向发展。
由于用竹管制成的火枪枪身容易被烧毁或炸裂,而且这种火枪的射程短,威力不大,不能耐久使用。在13世纪至14世纪初,人们开始用金属管火器。在我国古代兵器中,对枪、炮的划分不明确,起初也没有一定的制式和标准。金属管火器出现以后,人们才将口径大的叫做铳、炮;口径小的叫枪,有的称铳、筒。在明代兵书中就明确指出管形火器的大小主要是根据用途和使用要求而定,即“大者发用车,次及小者用架、用桩、用托,大利于守、小利于战”。这就是说,当时人们造枪是用于步兵、骑兵作战,要求短小轻便;而造炮是用于守城攻坚。对于大型火炮,得用车载船运或修筑固定的炮台,以便用猛烈的炮火攻克堡垒或抵御对方的攻击。这种划分枪、炮的办法与近代接口径大小区分枪、炮的原则是一致的,即口径在20毫米以上(含20毫米)为炮,以下则为枪。显然,火药的发明促使了管形火器的问世,管形火器孕育了现代的枪、炮。因此,对于重型火器来说,火药使冷兵器的炮变成威力强大的火炮,这对武器的发展和战争本身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正如恩格斯对此作的精辟论述那样:“以前一直攻不破的贵族城堡的城墙,现在抵不住市民的大炮了”,这些大炮“不但影响了作战方式本身,还影响了统治和压迫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