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之地,为什么以色列周边的国家不联合起来攻击以色列?
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规定当时由英国托管的迦南地区在1948年结束英国的委任统治后建立犹太人的以色列国(约1.52万平方公里)和阿拉伯人的巴勒斯坦国(约1.15万平方公里)。犹太人顺应了联合国的决议并于1948年5月14日在联合国划定的地盘上正式建立了以色列国,而阿拉伯国家联盟断然拒绝联合国这一分治方案,阿拉伯国家联盟委员会还下令对以色列的犹太平民展开为期三天的暴力袭击。
犹太人则组织地下民兵部队展开还击,双方的冲突由此愈演愈烈。到了1948年5月15日凌晨由埃及、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组成的阿拉伯联军就向前一天才刚建国的以色列发起战争。阿拉伯联军面对才刚建国一天以致还没来得及组建正规军的以色列可谓占尽优势。这时在美国的建议下联合国安理会要求双方在36小时内停火,自以为占尽优势的阿拉伯联军同意暂时停火。
以色列方面抓住这一缓冲时间扩充兵员、采购武器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军事改组,而阿拉伯联军方面却陷入到互相推诿扯皮的处境。1948年7月9日经过充分准备的以色列这次选择主动发起进攻,这次进攻一直持续到7月18日。在以色列备战的时期阿拉伯国家之间却爆发了内部的纷争,这回轮到阿拉伯人在以军面前节节败退了。内讧中的阿拉伯国家各自分头和以色列开启了停战谈判。
1949年3月10日第一次中东战争由以色列取胜而画上句号。1949年5月11日以色列正式成为联合国第59个会员国。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后以色列同英、法组成联军与埃及争夺苏伊士运河通行权:以军先以1个伞兵营在西奈半岛米特拉山隘空降,随后出动10个旅的地面部队,由装甲部队率先突击,在5天之内占领了整个西奈半岛。相比之下作为以色列盟友的英、法两国遭到了埃及军民的顽强反抗。
国际上对英、法、以这次军事行动的谴责之声也越来越强烈。11月6日英、法、以方面接受联合国的停火决议,12月英、法军队撤出埃及,次年3月以军也从西奈半岛撤军。这场战争在军事上是埃及战败、英法以战胜,然而埃及赢得了政治上的胜利: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干预和国际社会的支持下赢得了苏伊士运河的全部主权。英、法两国的军事冒险以失败告终,只有以色列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自身目的。
1967年6月5日早晨7时45分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以色列空军采取迂回战略开始对埃及发起突然袭击。在第一轮的190分钟空袭中埃及的189架作战飞机被炸毁,到了当天晚上埃及又有109架飞机被炸毁。空袭只是整个战略的一个环节:这天上午8点15分以色列地面部队开始执行代号为“萨迪姆-阿多姆”的作战计划。三个以色列陆军师在空中力量的掩护下在当天就占领了整个西奈半岛。
此后埃及与以色列的关系处于尖锐对立的状态。1973年10月6日下午2点埃及、叙利亚同时向以色列发起突然袭击。在此之前埃及总统萨达特早已在为战争制造舆论攻势。以色列方面尽管无法确定战争爆发的准确时间,然而总该多少会有所防备才是。奇怪的是当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时以色列却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原来埃及方面在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内安插了一名双面间谍。
这个双面间谍在平时是效力于摩萨德的,然而实际上他却是效力于埃及方面的。多年来埃及方面有意识地把一些情报泄露给这名双面间谍,从而使其越来越被以色列方面所信任。在战争即将爆发的这最后一个月这名双面间谍一直在向以色列方面传递错误的情报,从而使以色列方面误以为埃及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做好战争准备。战争爆发的当天埃及集中了250架飞机和4000门大炮向以军阵地发起猛攻。
20分钟后以色列在西奈的军事指挥部、空军指挥部、雷达中心、导弹基地、炮台等遭受了毁灭性打击。开战6小时后约8万人的埃及主力部队渡过运河攻占了以军前沿阵地。埃军在突破巴列夫防线后从170公里长的战线上向西奈地区渗透。一星期后埃及就控制了运河东岸10-15公里的地区。这一军事行动一举雪洗了因1967年埃及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因西奈半岛被占领所蒙受的耻辱。
埃及成功收复了苏伊士运河东岸的部分失地,打破了以色列自吹自擂所谓“不可战胜”的神话。埃及为这场战争进行的前期准备工作可谓完美,以致于令以色列人感觉这场战争彷佛从天而降,被打得措手不及的以色列军队开始节节败退。然而当埃及军队初战告捷之时却并没乘胜追击,这就为以色列方面提供了喘息之机。以色列方面的反击行动很快就展开了。
以色列方面集中优势兵力和先进的武器装备打败了埃及的盟友叙利亚和约旦,然后以色列把主力部队转向西奈与埃及军队展开了为期四天的坦克战。萨达特之所以在战前精心设计了对以色列的欺骗迷惑就是因为他对埃及军队在装备上的劣势心知肚明。萨达特就是用通过出其不意打以色列一个措手不及,然而当以色列方面站稳脚跟之后形势就开始逆转了。
在双方为期四天的坦克战中埃及方面损失了200多辆坦克、600多名士兵。萨达特精心策划的这场战争尽管在早期阶段赢得了一定的胜利,但整场战争的最终结果仍是以埃及的失败告终。1973年10月22日埃及与以色列停火。在整场战争中埃及损失坦克1100辆、飞机223架;埃及的盟国叙利亚损失坦克1200辆、飞机118架。埃及和叙利亚在这场战争中死亡的士兵合计8446人。
从1948年到1973年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之间先后爆发了四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屡战屡胜,阿拉伯国家屡战屡败。阿拉伯国家见打不过以色列就纷纷转而与之和解。1977年11月19日埃及总统萨达特首次作为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元首访问了以色列。萨达特对以色列的这次访问并没达成任何实质性的协议,然而这次访问的标志性象征性意义却是巨大的:阿拉伯世界最强大国家的首脑向敌对了30年的以色列递去了橄榄枝。
在此之前阿拉伯国家始终是以消灭以色列国家为目标的,而这次访问标志着有史以来阿拉伯国家首次承认了以色列国家的生存权。1978年9月6日在美国总统卡特的邀请下美国、埃及、以色列三方在戴维营举行会议;9月17日埃及和以色列签署《关于实现中东和平的纲要》、《关于签订一项埃及同以色列之间的和平条约的纲要》两份重要文件。次年3月26日埃及与以色列签订了《埃以和平条约》。
埃及与以色列由此结束了持续30多年的战争状态。当时整个阿拉伯世界除了苏丹、阿曼、摩洛哥等少数国家之外大多对萨达特的耶路撒冷之行持反对态度,然而时过境迁之后其他阿拉伯国家也纷纷效法埃及:结束了与以色列的战争状态进而与其建立外交关系。以色列逐渐成为包括阿拉伯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认可的主权国家,不过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矛盾并未就此消除。
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因为其驻英国大使被巴勒斯坦武装暗杀而出动陆海空军10万多部队对黎巴嫩境内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叙利亚军队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短短几天时间内以军就占领了黎巴嫩的半壁江山。1982年9月29日以色列单方面撤军标志着这场战争的结束。这第五次中东战争也是迄今为止最后一场中东战争,然而战后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矛盾纠葛依然客观存在。
尽管从第五次中东战争结束至今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之间没再爆发过大规模战争,然而双方围绕巴勒斯坦问题的纷争依然是国际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以色列的蚕食导致目前巴勒斯坦政府实际控制面积只有3220平方公里。这连当初联合国分治方案中划分给巴勒斯坦领土面积的三分之一都不到。就是这连原分治方案三分之一都不到的领土还被以色列用隔离区、公路网分隔成一块块分散的飞地。
自1948年以色列建国起先后与阿拉伯国家爆发过五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只是一个战略纵深有限的弹丸小国,而阿拉伯国家则在人力资源上占据着绝对优势。以色列这个弹丸小国为什么能在过去几十年间与国土面积和人口是自身几十倍的阿拉伯世界对抗且屡战屡胜呢?其实正因为以色列战略纵深有限,所以这个国家是没任何退路的。五次中东战争的失利并没动摇土地面积广阔、人力资源充足的阿拉伯国家的基础。
然而以色列尽管打赢了五次中东战争却依然没改变自己恶劣的地缘环境,因为以色列这个国家只要败一次就有亡国之危。别看以色列连续打赢了五次中东战争,可只要一场失败就能抹去五次胜利。战略纵深上的先天劣势使以色列必须永远保持与阿拉伯国家的军事技术代差。70亿美元的军费开支使以色列国防军成为中东地区国防预算最高的军队之一,同时以色列国防军也被认为是世界上训练最为精良的军队之一。
尽管以色列的常备军只有20万人左右,但在全民皆兵的兵役制度下还拥有40万人预备役部队,所以一旦战争爆发就能在短时间内拉出一支60万大军。以色列工业体系的一大鲜明特色就是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融合:以色列的军工技术带动了冶金、电子、材料、制造工艺、信息、生物等多个技术领域的民用产业发展,同时这些技术在战时状态下同样可以转化为军事技术。
以色列尽管只是一个弹丸小国,却建立了完整齐全的军用和民用工业体系。在和平状态下以色列的工业技术就为改善国民经济服务,在战时状态下就成为国防建设的支柱。以色列这个弹丸小国却在国际军售市场上与美国、俄罗斯等军事强国一样占据着相当的市场份额。尤其是以色列的空军在历次冲突或战争中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以色列也深知制空权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性。
在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期间以色列空军在开战的第一天就摧毁了绝大多数阿拉伯飞机。在整个战争期间叙利亚和约旦的空军基本被全部消灭。以色列仅仅付出损失10架战机的代价就获得了摧毁451架敌机的战果。在此后的历次空战中以色列同样是力压群雄。以色列空军现有220余架F-16C/D/I战斗机和83架F-15C/D/I战斗机,另外还有从美国订购的50架F35“闪电”隐身战斗机。
以色列空军战机以三代机和四代机为主,而巴勒斯坦、黎巴嫩和叙利亚等国几乎没空军可言。此外以色列空军在历次的空战中还摸索出了一套先进的作战经验,培养了大批素质过硬的飞行员。过去几十年的冲突中以色列至少有39名飞行员获得了击落5架战斗机的辉煌战果(其中有10名至少击落了8架敌军喷气飞机)。以色列自身过硬的军事实力是赢得五次中东战争至关重要的原因。
另一方面作为以色列对手的阿拉伯国家却是一盘散沙:逊尼派和什叶派已斗争了上千年。在这一过程中双方甚至不惜与异教徒结盟打击对方,由此可见同属伊斯兰信徒的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的仇恨丝毫不亚于对异教徒的仇恨。除了民族宗教上的对立之外阿拉伯各国之间围绕现实利益的争夺也是颇为激烈的。这点集中体现在对资源的争夺上(尤其是对水和油气两类资源的争夺)。
水是中东最稀缺的资源,这就导致中东国家彼此之间对原本就相当稀缺的天然淡水资源的白热化争夺。油气倒是中东地区储量丰富的资源,不过这已是中东国家对外出口创汇的重要资源,往往边境上的油田、气田就会成为国家间纠纷的焦点。1938年伊朗首先发现了石油和天然气,后来伊拉克、沙特、科威特、卡塔尔、巴林等波斯湾沿岸国家陆续发现了大量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
中东地区从此变得不再平静:民族宗教的冲突和现实利益的博弈纠葛在一起使中东国家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矛盾,甚至即使在同一个国家内部不同的部族、教派之间也是彼此视对方为不共戴天的仇敌。伊拉克吞并科威特、沙特孤立卡塔尔......这些都反映了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矛盾冲突。阿拉伯国家在对付以色列时正如当初合纵抗秦的六国:彼此之间各有各的小心思,而对手则往往利用这点实现各个击破的效果。
一方是在退无可退的状态下向死而生;一方是各种勾心斗角推诿扯皮。更何况作为外部第三方势力介入的美国还是站在以色列一边的:长期以来犹太精英阶层对美国政界、商界都有巨大的影响,同时以色列也是美国在中东重要的一枚棋子。美国在武器装备对以色列的出口上一点也不吝啬:每当美国有新装备出口时以色列都是第一批获得的。美国不仅在军事上支持以色列,同时为以色列提供了政治上的支持。
以色列的许多军事行动都得到了美国的默许,所以美国往往在国际舆论上为以色列提供支持。参与五次中东战争的阿拉伯国家都是埃及、叙利亚、伊拉克、约旦、黎巴嫩等国,然而海湾地区的沙特、卡塔尔、阿联酋、科威特等几个产油土豪国却从未参与过。这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海湾地区那几个产油土豪国都是美国的盟友。尽管这些国家平时也会指责以色列,然而真到动手时无一例外全都置身事外。
为何说远东地区对俄罗斯意义重大?
远东地区为什么对俄罗斯意义重大?我今天从政治,经济,军事三个领域来说一下,其中军事领域意义最大。
政治对于统治俄罗斯将近20年的铁腕总统来说,土地是政治能力的体现,普京也曾经说过“俄罗斯虽然地域辽阔,到没有一点土地是多余的”对于一个政治人物来说,能否保证国家的领土完整是衡量一个政治家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如果俄罗斯丧失远东地区的统治权,肯定会被民众所唾弃,责骂,甚至抛弃。
经济俄罗斯的经济持续低迷,对于俄罗斯来说远东目前仍然处于半开发的状态,是俄罗斯经济走向复苏的重要一环,远东地区具有丰富的石油资源,矿产资源,渔业资源,以及大量的木材资源,对于俄罗斯的经济复苏不言而喻。俄罗斯近年了也制定了远东振兴的战略。
军事如果我说所谓的苦寒之地不但对俄罗斯意义重大,对世界上所有的主流国家意义都很重大,当然我不是的俄罗斯的这片区域,是常年冰雪覆盖的无主之地。俄罗斯这块土地从军事领域来说意义甚至不亚于首都莫斯科。目前人类最强大的武器是什么?肯定是核武器。核打击作为三位一体打击,陆基易被定点清除,空基易被拦截并且不稳定因素太多,海基最为神出鬼没并且不易被拦截,那么对于核威慑来说,战略核潜艇成为最具威慑力的战略核武器。也成为了核反击最后以及最重要一环。在广大的远东地区,地域寒冷,潜艇深入到冰盖一下卫星基本上探测不到,并且由于潜艇和冰盖的摩擦会产生大量的杂声,声呐也极难探测。所以说谁要是在这种区域哪怕只有一艘战略核潜艇也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元气骑士地狱之地?
《元气骑士》是一款由台湾游戏公司元气软件开发的动作角色扮演游戏。在游戏中,地狱之地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区域,玩家需要面对各种强大的敌人和险恶的环境。
地狱之地是游戏中的一个关卡,玩家需要在这里完成一系列任务和挑战,以获取经验和奖励。在地狱之地中,玩家需要面对各种强大的敌人,例如恶魔、魔法师、巨龙等,这些敌人都有着不同的攻击方式和特殊能力,需要玩家灵活应对。
除了敌人的威胁,地狱之地还有着各种危险的环境因素,例如熔岩、陷阱、毒气等,这些环境因素可能会对玩家造成伤害或者影响玩家的移动和战斗能力。
为了在地狱之地中生存下来,玩家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装备,学习新的技能和战术,以应对不同的敌人和环境挑战。同时,玩家还需要注意自己的生命值和魔法值,及时使用药品和魔法恢复技能,以保持自己的战斗力和生存能力。
王国两位君主北境之地权杖怎么拿?
方法/步骤分步阅读
1,首先我们需要启动客户端。
2,接着传送到工厂王国。
3,之后点击魔法球触发战斗。
4,然后清除掉出现的boss即可完成任务获得奖励。
为什么刘邦可以凭巴蜀之地取得天下?
经历了鸿门宴的惊心动魄,刘邦团队避免了灭顶之灾。进咸阳、又出咸阳,站在咸阳城外的霸上,看着趾高气昂的项羽踏进自己先征服的咸阳城,看着这座伟大的都城在项羽的一把火下、连烧三个月不灭,无奈又无语。项羽进入咸阳后,开始分封诸侯,刘邦被封为汉王,封地在当时大家都避之唯恐不及的荒蛮之地巴蜀。
首先,我们来说说项羽为啥要让刘邦赴巴蜀之地。这其实是范增这个老狐狸在背后使得损招,鸿门宴没有除掉刘邦,范增一直耿耿于怀,这次想趁机让刘邦陷入泥沼,使其自取灭亡。项羽问范增,巴蜀是一块什么地方?范增告诉他那是一块荒僻的、西南山脚下的一个地方,巴蜀,巴字那个上面看着像蚯蚓那样的虫子在里面,中原人历来用这类字来称呼这个地方,蜀字中间也带虫,意思就是像虫子一样的人生活的地方,而且去巴蜀的路途上充满艰难险阻,刘邦带着大军,走不多远,大部分都得叛逃,秦人把那个地方当作流放犯人的地方,犯人不管有多么凶恶,一听说要送到汉中巴蜀去,他们就浑身打哆嗦,去了就够呛能出来了,到了那个地方就像被困在牢笼里一样,就相当于杀头、砍脑袋。因此,范增才千方百计要让刘邦去巴蜀,可见其用心之险恶啊。
刘邦的“长征”之路是秦朝流放犯人的地方
犯人都浑身打哆嗦的地方
是把人死死困住的地方
去了那里,就跟杀头、砍脑袋一样
其次,我们来看看刘邦团队面对“上面的决定”是如何做的。刘邦的小弟们得知这一消息后,自然是不肯干,都愤愤不平地来找刘邦了:大哥,这不明显欺负人嘛,坚决不能去啊,咱们真去了那儿,以后咱吃什么呀。蜀中那个地方,连鸟都不生蛋。
在大家的争吵的时候,刘邦一直没有回应,只是一个人静静地对着地图看了又看,直到萧何出现,制止了大家的争吵。此时,刘邦心里也没底,看到萧何来,就说萧大人,兄弟们都不愿入蜀,你说说怎么办吧?萧何首先驳回了大家的一贯错误认知,鸟不生蛋的地方,非也。萧何这么说是有依据的,因为萧何进入咸阳城后干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就是把原来秦朝丞相府的所有档案图籍资料全部搬走,并进行了仔细地研读,真实的情况是:天下反秦,战火连年,百姓离散,土地荒芜,而唯有巴蜀太平如初,从来没有被战火蹂躏过,巴蜀有肥沃土地,宏伟的水利,天然地屏障,正是军队休养生息、秣厉兵马地好地方,巴蜀是天赐的好机会。张良也说,项羽以为给了我们一个不毛之地,其实是给了我们一个鱼米之乡啊。于是,刘邦下令,入蜀。
鸟不生蛋的地方
绝对不能去
找项羽给咱换个地方
巴蜀是个好地方
去巴蜀是天赐的机会
相当于是给了个鱼米之乡啊
再次,我们来看看刘邦入蜀的实际情况。虽然巴蜀是个比想象中好的地方,但是能够规避战争的侵扰,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通往巴蜀的道路崎岖不平,人走都费劲,更别说运送补给了,因此一路上是颠沛困顿,粮草匮乏,再往前行军,还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冻死饿死,不过这都是体肤之忧,最让人担心的其实是军心不稳。这一问题也是明摆着的,很难解决,最后还是张良给了个办法,这个办法其实是学了人家项羽的破釜沉舟,把来时的栈道给烧了,这下彻底回不去了,战士也断了逃跑、回去的念想,踏踏实实跟着刘邦进巴蜀,这个烧毁栈道其实还有更大的意义,那就是让项羽觉得刘邦不会再东归了。就这样一路不断前行、不断遇到问题、又不断想尽办法解决问题,最终打破了范增的阴谋,顺利地到达了巴蜀,汉家军得到了充分得休整。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每天都有士兵逃跑
这一路上太难了
烧毁栈道,绝了回头的念想
就是这么一支以农民为主的队伍,打了胜仗、夺了城池,却给了最差的封地,经过九死一生的艰难跋涉来到了人人都以为鸟不生蛋的蛮荒之地。人人心中都憋着一股劲,总有一天要打回去,夺天下、归故乡。这样的队伍难道不可怕吗?所以那些经历了不公平待遇、依然能心平气和,经历了万千艰辛、依然能充满自信的人,是真正值得尊重的人,这些人终究将会成为我们高攀不起的人。
学历史,明智慧、增智慧:
一是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来了我就心平气和地接着。刘邦遇到这种不公平待遇,现实中的你我肯定都会遇到,也肯定都遇到过,不知道你是怎么应对的。我曾经也冲动过,对着领导的“不公平奖励”甩过文件,对着上级的“不合理分配”爆过粗口,对着同事的“无意识牵累”不停埋怨,对着下属的“不尽兴工作”不断斥责。可是,回头想一想,我们所做的这些,都回馈给了我们什么?是不是你想要的“公平奖励”“合理分配”“为你着想”“尽心工作”呢?希望我们都能做到:遇到不如意的时候,不去用情绪去给别人甩脸色,而是用我们的智慧去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我们能掌控的最好结果。
心平气和
二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知者不语。第一反应,往往反应一个人有没有深度、有没有格局,刘邦的小弟遇到不公平的待遇后,根本不去考虑“不公平中有没有机遇”,而是一味的吵闹,牢骚满腹、抱怨颇多,还要找上级理论。上级是你能随便理论的吗,能理论的那就不是真正的上级了。所以有一个“一分钟”理论,就是不管遇到多大的、需要自己当场决定的事,只要时间允许,都先进行一分钟的思考,即便很有把握,也不要脱口而出,很多时候你会感谢这“一分钟”。
“一分钟”理论
三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那些杀不死你的,终会使你成为更强大的自己。有了这一次巴蜀之行,刘邦团队越来越成熟,由农民组成的汉家军也越来越自信。这个大团队最终以自己的智慧、勇敢取得了属于自己的胜利,赢得了天下。我想我们也该感谢那些生命中,我们所遇到的困难、所承受的委屈、所留下的伤痛,就让它们炼强我们的内心、撑大我们的胸怀、坚实我们的臂膀,成就伟大的自己。
那些杀不死我们的,终将使我们强大
刘备,当时入巴蜀的时候,跟刘邦入巴蜀时的情形完全不同,所以不能这么横向对比。
遗忘之地主角自己怎么准备?
关于这个问题,在篝火:遗忘之地中,主角需要准备以下几个方面:
1.武器和装备:主角需要找到一些武器和装备,以便在战斗中保护自己,比如弓箭、剑等。
2.食物和水:在游戏中,主角需要保持饥饿度和口渴度的平衡,因此需要准备足够的食物和水。
3.药品和草药:游戏中有许多危险,如受伤或中毒等,主角需要准备一些药品和草药来治疗自己。
4.工具和材料:在游戏中,主角需要采集材料和制造工具来建造营地和探索地图。
5.计划和策略:主角需要制定计划和策略来应对各种危险和挑战,以保证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