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派系:游击战,清末20多万的捻军到底是怎么冒出来的呢?
纠正一下:捻军最强盛时也只有十几万人,没有二十万。 捻党,是清中后期民间秘密结社的反清组织。“捻”为淮北方言,一捻就是一群、一组、一伙、一部分人的意思,民众将这些有组织社团称为“捻”或“捻子”。
在北方广大的农村地区,捻子无处不在,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小捻子或许只有几个人、十几人、数十人,大捻子一、两百人不等。捻子产生于康熙年间,成员主要为贫苦农民和小手工业者。《清史稿》载,捻党最早的发源地在淮北淝水、涡河流域,主要在皖、苏、豫、鲁和湖北边界地区从事贩卖私盐活动。捻党首领,道光年间的官方文件称为“响者”或“响捻子”。到十九世纪末,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下,捻众揭竿而起,举行抗清起义,于是“捻党”逐渐转化为“捻军”。
咸丰元年(1851年),河南南阳、唐河、南召等地的捻党聚众起事,以响应太平天国。翌年,首领张乐行、龚德树等率众万余人挫败进剿清军,一举攻占永城,声势大振。1853年,太平军北伐时经过安徽、河南等省,沿途捻党纷起响应,逐步从零星而分散的各自为战趋向联合作战。
1855年,中原各地的捻军齐集在安徽涡阳的雉河集,共推张乐行为首领(盟主),号称“大汉明命王”,以尹家沟为据点,其次为雉河集,建立五旗军制,颁布《行军条例》。
张乐行兼黄旗旗主,龚德树领白旗,韩奇峰领蓝旗,苏天福领黑旗,侯世伟领红旗。五旗外,还有大大小小的“镶边旗”。所谓镶边旗,就是小股部队的意思。
彼时的捻军,因有河南夏邑黑旗军首领王贯三部的加盟,人数已达十万左右,早已不是当初的小打小闹了。
1867年,捻军渡淮水南征,在安徽霍邱正阳关与李秀成、陈玉成部太平军会师,并接受太平天国领导,首领受天国印信,捻众蓄长发,使用太平军旗号,张乐行被封为“征北主将”,龚德树、韩奇峰、苏天福、侯世伟等均各有封赏。但这些都是名义上的服从,捻军诸首领可“听封而不听调” ,也不出境作战, 并保持各自独立的组织领导系统。
1858年6月张乐行率捻军主力北上作战,先后攻克了怀远、临淮和凤阳等地。次年夏,和太平军联手围攻定远。11月,清军反扑,怀远失守,到1860年年初,临淮、凤阳也相继被清军克复。
与此同时,张宗禹率三万淮北捻军一举攻取苏北重镇清江浦(今江苏淮阴)。1861年,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封捻军首领张乐行为“沃王”。
1861年3月,捻军白旗主龚德树率部配合太平军西攻武昌时,在罗田松子关激战中阵亡。9月,湘军悍将曾国荃经两年苦战,一举攻克安庆,张乐行被迫率部北归,屯兵颍上。
同治元年(1862)春 ,捻军再次与太平军联合围攻颍州(今安徽阜阳),原皖北团练头子苗沛霖突然叛变,太平军英王陈玉成被其设谋诛杀。
1863年,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率剽悍的蒙古马队攻陷雉河集,张乐行突围不及被生擒,旋即被杀害,捻军由盛转衰,转入了斗争后期。
1864年夏,湘军攻克金陵(天国称天京),太平天国覆亡,张宗禹、任化邦部捻军和太平军余部遵王赖文光联合抗清,推举赖文光为首,两军合并后运用流动作战的新战术,逐渐将步兵整训为骑兵,使新捻军变成一支拥众十余万的精锐骑兵武装。
1865年5月,捻军用诱敌深入之策,在山东曹州(今菏泽)设伏,一举全歼清军主力僧格林沁蒙古骑兵队,旋即又挫败湘军、淮军的围剿,攻破清军在运河防线上构筑的长墙工事,声势复炽。
次年,捻军在河南许昌分为东西两部,以张宗禹为首的一支为“西捻军” ,他们离开中原辗转西去,到西北后“往联回众”,意思是联合西北的回民武装阻抗清军。
另一部为“东捻军”,由赖文光、任化邦率领,依旧留在中原,坚持抗清。东捻军在广袤的中原地区流动作战,游走于鄂、豫、皖、鲁数省之间,转战数千里。屡挫清军进剿。1867年,李鸿章指挥淮军将东捻军围困于黄河南岸、运河东岸以及山东的胶州、莱州一线,捻军数次组织突围均被阻回,死伤惨重,悍将任化邦在江苏赣榆被清军击毙,东捻主力几乎全部覆没。赖文光率六千残军强渡六塘河南下,次年被淮军包围在扬州,血战一番后,全军战殁,赖文光被俘后遭凌迟处死。
东捻军战败灭亡前,西捻军闻讯迅速东进,意欲救援,1868年初深入到华北平原,吸引大量清军围追堵截,旋即又回师北上,兵锋直抵北京近郊的卢沟桥一带。清廷大为恐慌,调集重兵阻击,捻军作战不利,突围南下,再渡运河而东,进至直隶(河北)、山东交界处。
这一带北有减河、南有黄河、西有运河、东临广阔的大海,适合骑兵驰骋作战,但不幸的是,李鸿章部淮军和左宗棠部楚军一直尾追不舍,并很快把西捻军团团包围起来。
8月,淮军、楚军发起攻击,西捻军在山东茌平南镇被清军击溃,张宗禹见大势已去,跳入湍急的徒骇河中“穿秫凫水,不知所终” 。至此,坚持战斗长达18年的捻军全部覆灭。
捻军是太平天国在长江以北的同盟军,坚持时间长,活动范围达十余个省份,可谓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它直接促成了后来的西北回民暴动,牵制并杀伤了大量的清军有生力量,有力地配合了太平军和北方各地的农民武装,给清廷的统治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插图源自网络)
苏联人是1989年从阿富汗撤军?
打内战呗,还能干什么?
苏联入侵阿富汗期间,阿富汗人民自发的起来反抗侵略者。
因此,阿富汗国内也就在那时产生了几股很有实力的军阀派系和武装组织。
比如有“潘杰希尔雄狮”之称的马苏德,当时就在阿富汗东北部拉起了一支拥有四万正规军和两万民兵的抗苏武装。
另外,由于苏联的入侵,不少阿富汗人被战争搞得家破人亡。被迫流亡巴基斯坦。而这股力量,吸引了美国的注意。
美国为了组织这些流亡在巴基斯坦的阿富汗难民回国打击苏军,自己出武器,拉拢沙特出钞票,武装训练这些难民。
因而,苏联入侵阿富汗期间,那时在巴基斯坦的难民营中,也产生了几股很有实力的由阿富汗难民组成的武装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政府为了提高在巴阿富汗难民武装组织的战斗力,还采纳了其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的建议。
即利用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思想,鼓励阿富汗年轻人参加所谓的圣战,与崇尚无神论的苏联战斗到底。
又因此,使得当时在巴基斯坦的阿富汗难民武装的战斗力,实际上是要强于阿富汗国内的军阀部队和武装组织的。
比如,我们可以明显看到,来自巴基斯坦难民营中的塔利班武装份子,其战斗力就明显要强于阿富汗国内的士兵。
布热津斯基的这套“驱虎吞狼”计,曾有媒体提出过质疑。
比如九十年代,法国的一家媒体采访布热津斯基时,就问过他:你们用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煽动阿富汗人进行所谓的圣战,还把武器和战斗经验传授给他们。你们就不怕他们未来反噬全世界吗?
应该说,法国人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可布热津斯基却说只要能搞垮苏联,什么都是值得的。
然而事实证明,法国人的担心一语成谶。
1989年,苏联宣布从阿富汗撤军。
此后近三十年,阿富汗陷入无休止的内战。
1989年~1992年期间,阿富汗内战在苏联扶持的纳吉布拉傀儡政权与阿富汗“圣战者”之间进行。
所谓“圣战者”,就是当时所有反对苏联的武装组织。比如前面提到的马苏德,比如后来担任阿富汗总统的拉巴尼。比如后来组建塔利班的奥马尔。以及,还有本拉登。
面对“圣战者”咄咄逼人的攻势,起先,纳吉布拉政权还能勉强维持住局面。
但随着苏联在1991年底解体,以及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又宣布终止对其援助后。
这个由苏联扶持的傀儡政府,立刻瓦解。
之后,“圣战者”各方签署协议,宣布成立阿富汗伊斯兰国。
拉巴尼出任临时总统,阿富汗国内军阀代表希克马蒂亚尔出任总理。
不过,新政府的成立,并没有给阿富汗人民带来和平。
因为前面说了,反对纳吉布拉傀儡政权的圣战者,是一个很庞大,且成分复杂的组织。
其中,有军阀,有地主,有贫民,有大资产阶级,还有王国时期的将军。
这些人的阶级不一,立场不一,根本就尿不到一个壶里去。
所以从1992年6月开始,新政府内部的派系武装,又产生了交火。
1992年~1993年,交火双方是阿富汗临时政府总统拉巴尼掌握的政府军和总理希克马蒂亚尔领导的部队。
双方这一打,就是一年多时间。
直到1993年3月,在多国政府的斡旋下,双方各派代表签订了《伊斯兰堡和平协定》,这才达成短暂停火。
可是签订停火协定没几个月,希克马蒂亚尔和拉巴尼各自掌握的武装,又打起来了。
这一打,又是一年多。阿富汗首都喀布尔被战火直接打成废墟,将近150万喀布尔市民家破人亡。
就在阿富汗政府高层内斗期间,当时已经解甲归田,在一所宗教学校任校长的奥马尔感到非常愤慨。
(奥马尔)
为了改变混战现状,奥马尔重操旧业,将学校内的八百多名学生动员起来,建立了一个叫学生军的组织。
这个学生军组织,就是现在的塔利班。
塔利班成立之初,拉巴尼和希克马蒂亚尔都没把奥马尔这条小鱼当回事。
区区八百人,能成什么器候?
然而,让拉巴尼和希克马蒂亚尔都没有想到的是,美国和巴基斯坦这时候,竟然都倒戈支持塔利班了。
为啥美国和巴基斯坦要支持塔利班呢?
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一个原因很重要。
那就是,当时阿富汗的几个大的武装组织的头目,普遍都比较排外。
苏联人也好,美国人也罢,在这些阿富汗当权者眼里,都是“异教徒”。
所以为了插足阿富汗政局,美国和巴基斯坦也就慢慢不支持希克马蒂亚尔等人了,转而选择扶持创立塔利班的奥马尔为自己在阿富汗的代理人。
有了美、巴的扶持。再加上,塔利班的武装份子,主要都是普什图人。
而普什图人,正好又是阿富汗的主体民族。
所以塔利班成立后,还不到两年时间,实力就超过了其它所有阿富汗武装组织。
其势力席卷了大半个阿富汗。
1996年9月,已经占领了大半个阿富汗的塔利班军队,进攻喀布尔。
阿富汗临时总统拉巴尼见势不妙,与盟友马苏德放弃喀布尔,退到阿富汗北部,组成北方联盟,展开反抗塔利班的活动。
至于希克马蒂亚尔,则直接就投降了,与塔利班展开合作。(2000年前后又翻脸)
此时的阿富汗,除了北方一小块地盘是由拉巴尼和马苏德的部队控制外,其余大部分地区都被塔利班占领。
因此可以说,只要塔利班获得世界几个大国的承认,由大国督促北方联盟缴械,阿富汗内战基本就结束了。
然而,由于美国中情局当年埋下的坑——给阿富汗人洗脑,灌输原教旨主义,鼓动阿富汗年轻人打圣战。
所以塔利班建国后,其奉行的政策,就是美国当年灌输的伊斯兰教原教旨主义。
其对外宣称的,也是要建立一个“世界上最纯净的伊斯兰国家”。
原教旨主义用大白话说,就是世界乱成这个鸟样,阿富汗受尽俄国捞和美国佬欺负,是因为大家背离了先知的指示。大家只有按照一千多年前的经书的指示做,阿富汗才能自强自立。
很明显,塔利班奉行的原教旨主义,完全与现代文明社会格格不入。
所以塔利班控制喀布尔,宣布建国后,世界上所有国家都不承认它。
当时被世界多数国家承认的阿富汗政权,仍然是拉巴尼政府。
尽管他当时控制的地盘,只有阿富汗东北部的几个省。
塔利班为了消灭拉巴尼政权。拉巴尼也为了强调自己的正统地位。双方继续打。
阿富汗内战继续。
这一战,就是五年。
一直到打到911事件爆发,美国出兵,拍碎了塔利班政权才结束。
可是,由于美国的出兵,只是拍碎了塔利班的正规军。拍死了本拉登和奥马尔。
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在阿富汗仍然有市场。
只要这一信仰不在阿富汗绝迹,塔利班就不会彻底消失。
而偏偏美国小布什政府又沙雕的认为,只要给阿富汗带去西方制度,就能解决问题。
而偏偏西方制度这套经,又不能解决阿富汗的问题。
为什么不能解决呢?
因为阿富汗是个城市化水平还不到三成的国家,它的城市和农村完全是脱节的。
生活在农村的阿富汗人,受传统的部落制度影响,向来对中央政府的认同程度极低。大家有问题,都是在部落内部直接解决,根本用不着法律,不需要中央政府。
换言之,农村人向来就信奉原教旨主义。美国带来的那套西方经,没有市场。塔利班依靠原教旨主义,在农村基层,形成了相当于一个影子政府。继续搞着经书治国的那一套。
而在塔利班的影响下,阿富汗农村人对美国人没有好感。比较敌视。
这种敌视就跟阿富汗人当年敌视苏军一样。
当年苏联扶持的傀儡总统,试图深入基层重整部落,遭到敌视,引发全民抗战。
现在美国支持下的傀儡政府又来这套,农村人肯定要反抗了。
农村人反倒是对塔利班的那套治国理念,比如禁止所有女性工作,禁绝现代娱乐等极端传统的主张,比较能接受。
虽说生活在喀布尔等大城市的阿富汗人,适应了现代生活,很接受美国人带来的文明。
可是,城市人口只占阿富汗总人口的25%还不到。
这些阿富汗人在国内,是少数群体。
美国带来的那套经,只能在首都喀布尔等几座城市附近能念念。
出了城,就玩不转,没人信了。
因此,阿富汗内战也就继续打。
拥护塔利班的农村人自发参战。美国人和其扶持的政府军是杀了一茬又一茬。
就跟当年苏军在阿富汗一样。
可是这群农村人不怕死。与城里怕死的文明阿富汗人,在战斗力上有天壤之别。
这也就搞得,塔利班武装是越杀越多,美军深陷泥潭。
到了2021年,美国终于发现,阿富汗这是个无底洞。决定彻底退兵。
决定撤军之初,估计拜登也没想过会搞成现在这个样子。
塔利班才几万人,而阿富汗政府账目上有三十万正规军。并且政府军的老底子是当年马苏德、拉巴尼带出来的抗苏义勇军。跟老毛子都能打十年。跟塔利班打,政府军至少也能势均力敌吧?
然而美国人哪里能想到。当年马苏德、拉巴尼能领导武装与苏军抗衡,是因为他们有阿富汗农村人支持。而现在呢?他们留下的部队,已经失去了根基,得不到底层部落酋长的支持。单靠一帮奉行利己主义,打嘴炮没输过,打仗没赢过的城里人,政府军哪里是被原教旨主义思想武装起来的塔利班的对手?然后,就变成了现在的这幅场景。
扶持了二十年的傀儡政权,大佬平时贪钱没少贪,军队一打仗就望风而降。塔利班从山沟里爬出来,一呼百应。几天之内横扫全国,比二十多年前还猛。美军本来想好好的撤退,结果搞得现在如同大溃败一般。未来阿富汗还会不会继续内战下去?
我觉得很有可能。
苏联人和美国人作死,打开了这个难搞的“潘多拉魔盒”。
以致现在谁都没能力再关上。
想靠外部力量介入,解决阿富汗内战。是不可能的。
阿富汗想要结束内战,只能靠阿富汗人民自己的智慧了。
马杜罗与瓜伊多长期闹下去?
二战后,国家的分裂大都因为种族、宗教信仰原因。
委内瑞拉人口3400余万。主要为印欧混血和白人,占比95%以上,居民大都信奉天主教。
种族和宗教信仰单一,决定委内瑞拉国内民众对国家的认同度高,不存在国家分裂的基因。
委内瑞拉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三个:民生、民主和外来干涉。
1、民生
委内瑞拉执政党执政以来,实行福利向:贫困阶层倾斜和全面国有化的经济政策。
委内瑞拉高度依赖石油出口。在高油价时代,石油收入可支撑国内福利政策,广大贫困阶层得到了不少实惠。脱贫效果显著,执政党也获得了广泛的支持。
但随着油价下跌,石油收入减少,执政党的福利政策很快破产,广大脱困民众又重回贫困状态,民不聊生,食不果腹。执政党的支持率也迅速下滑。
执政党的国有化政策也加剧了国内贫困。国有化带来了任人唯亲,效率低下,亏损严重等一系列弊端。导致国内物质严重短缺,食品、药品严重短缺,缺水、少电成常态,国民连最基本的厕纸都严重缺乏。
2、民主
执政党执政时间长,逐步掌控了国家绝大部分权力,变成了一个高度集权的政府。反对党在执政党的打压下,权力被最高法院剥夺。两派之间的矛盾日积月累,已到水火不容之地。
3、外来干涉
执政党左派色彩浓厚,被美国政府视为异类,导致美委关系长期紧张,更迭委内瑞拉左派政府是历界美国政府的一致目标。
民生、民主、外来干涉是委内瑞拉政局动荡的根本原因。
此次委内瑞拉反对派以选举不公为由,公开挑战马杜罗总统。瓜伊多自任临时总统更是使两派矛盾尖锐化,无法调和。
一国两总统,是委内瑞拉面临的最大风险。一日不解决,国家就会一日不得安宁。两党之争会从抗议、游行、升级到骚乱、谋杀,甚至战争,外来干涉等。
若如此,委内瑞拉将陷入万劫不复之深渊,永无宁日。
世界上最大的乱源是美国吗?
以前历届美国总统发动过的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叙利亚战争这都懒得说了,就说当前吧,美国还在台上蹦跶不了几天的奇葩总统特朗普就是一个把世界给搅得天翻地覆的祸根。在国际舞台上,特朗普最爱发猫儿疯,他一会儿退这个群一会儿退那个群,他在"美国第一"的口号下大搞单边贸易主义扰乱国际经济秩序,他在中东频频搞恐怖活动暗杀伊朗高官和科学家,他在台海和南海制造军事紧张局势,他无理打压中国企业和粗暴干涉中国内政,尤其是在全球新冠病毒疫情上,他无耻地千方百计想让中国背黑锅等等。由此可见,要问谁是这世界上动乱的最大祸根,"美国第一"自然是当之无愧的了!
斯巴达克斯为什么会起义失败?
斯巴达克生活在罗马帝国时期,领导者是凯撒大帝。罗马帝国类似于中国的秦朝,通过变法而崛起,不断向外扩张。当罗马军团的长枪抵达巴尔干半岛的色雷斯时,斯巴达克做为反抗征服者被俘,被关进了角斗场。
当时的罗马帝国处于奴隶制度,贵族拿奴隶根本不当人看待,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公元前73年春,斯巴达克率领70多名角斗士杀死了看守,解救了大批被关押的奴隶,迅速向维苏威火山靠近。
这时,元老院没把斯巴达克当回事,派遣克劳狄乌斯率领临时拼凑起来的3000人向维苏威火山进军。斯巴达克利用藤条率领军队降落到政府军后边,一举击溃政府军。此战让斯巴达克名声大震,队伍迅速扩展到一万多人。
人员多了,成分自然复杂,统帅起来自然就有困难。在72年初,斯巴达克向意大利南部挺近,这震惊了元老院,这才把斯巴达克当成起义军来对待。立即派出两名执政官率领两个军团进行围剿,共计2万人。这时副手克里克苏脱离主力在阿普里被歼灭。
这时斯巴达克率领军队又向意大利北部进军,希望能够越过阿尔卑斯山进入法国,躲开意大利军队的追击。就在到达高卢边境的时候,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军队又向南返回了,战争方向是西西里岛,想要坐船出海。不可思议啊!可以肯定的是,有很大一部分人故土难离,不愿意跟随斯巴达克去流亡,他们只希望攻取罗马,掠夺财富,享受荣华富贵。
这次南返,犯了兵家之大忌。要知道,当斯巴达克起义的时候,罗马政府正在对外用兵:一支精锐由庞培率领在西班牙剿灭叛军,另一支精锐由卢库鲁斯率领在马其顿作战,当时国内没有大量的军队可以支配。斯巴达克开始的时候面临非常好的战略局面。但是他来回穿插这几趟,延误了战机,这时罗马政府已经回过神来。
凯撒大帝立马把庞培军团和卢库鲁斯军团调了过来,加上在后边紧追不舍的克拉苏军团,大有合围之势。要知道,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骑兵军团。
就在斯巴达克准备从西西里岛乘船出海的时候,他的行踪被海盗出卖,三路大军加速合围。斯巴达克想要在合围完成之前决战卡拉苏军团,从而跳出包围圈。最后的决战发生在阿普利亚,最终斯巴达克12万军队全军覆没,6000名俘虏被钉在了阿普里斯到罗马的大道上。
这是斯巴达克起义的经过,那斯巴达克起义失败的原因又是什么?
一,没有清晰的战略方向。从南向北,从北向南,来回流窜,完全是依靠勇气和谋略在和罗马帝国大游击,罗马帝国有雄厚的财力,庞大的军队,在如此狭小的地域来回穿插,总有一天会被别人围歼。
二,没有固定的根据地,军队的供养全靠掠夺而来,要想生存下来必须不断作战,不断掠夺。这一点还不如中国的太平天国,洪秀全依托南方富庶之地,与清廷抗争了14年,如果不是派一小股军队北伐,而是倾巢出动夺取北京的话,清朝很可能得灭亡。
三,没有统一的斗争纲领。我们为什么而战?看一下斯巴达克军队的所为就知道,所到之处,对所有的罗马人进行残酷的掠夺,不管你是贵族还是平民,这一点比奴隶主做的更过分。像中国的很多次起义,攻下地盘以后,先稳定民心,后建立根据地,就很有策略,毕竟得民心者得天下。
四,没有统一的价值观。人员复杂,思想混乱,关键时候意见不统一,导致起义队伍到处乱窜,错失良机,最后被合围。
美国只用一个月就占领了伊拉克?
借助9.11事件点燃导火线,以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美帝话不多说“理直气壮”悍然挑起伊拉克战争!但是攻打容易,想长期稳住局势一统石油大国的美梦就没那么简单了!
攻防战容易,美国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就轻而易举拿下伊拉克攻防战,但是维稳治安战可就没那么容易了,对于制安战,敌人拥有绝对的隐蔽性。何时发动攻击敌人说了算,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美国的强大的海陆空战斗装备可就发挥不了优势了啊。隐藏在身边的狙击手、 路边炸弹、人体炸弹随时威胁着美国士兵的生命安全。就算是知道会有这些危险发生也很难预防,毕竟拿起武器才是战士扔掉就是平民,很难辨别潜在危险。处处隐藏的危险足够让老美吃一壶。
此外,除了维稳不易,美国在这次战争中不仅受到国际舆论谴责,无限增长的高昂军事开支,本国民众对其支持率也屡屡走低。入侵之后,美国并没有找到发动战争借口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本质上,明眼国家都知道美国发动的是一场侵略战争,所以哪怕在其同盟国里也鲜少国家支持。
其实,在击败伊拉克后,整个中东战略格局已经被悄然改变,伊朗开始做强做大,而仅仅靠扶植起来的伊拉克阿斗又显然没有独挡一面的能力。而沙特这个经济上虽富但军事力量算不上强大的国家,欲将其充当核心筹码显然指望不上。
另外,显然美国想要维持其在中东的战略主导地位,就必须要有军事实力存在。如果冒然撤兵只能白白丧失依靠战争取得的既得利益,这是美国不愿看到的,但是指望不上扶植起来的阿斗,就得长期驻扎伊拉克,此举不仅带来了庞大的军事开支,时不时的动乱反抗也让美军一刻不得安息。
最后,驻扎在当地的美军,也成了恐怖分子的报复对象,前赴后继的恐怖分子可是源源不断,美军在此刻岂能安定!美国空有攻打伊拉克的计划,但是却没有周密的重建计划,使得战后的伊拉克经济始终恢复不过来,生活生平低劣,也加深了伊拉克本国人民的仇恨,不断奋起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