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战,德国用闪电战攻击了哪些国家?
闪电战是德国名将古德里安创建的一种以装甲部队为决定性力量,前提是要拥有绝对的制空权,以雷霆万钧之势向敌人后方作快速、大胆的袭击的作战模式。
闪电战理论是二战期间德国军事战略的基础。该理论的原则就是奇袭、集中、速度,要求在敌人未来得及部署武装力量之前,集中优势兵力,以包围与合围的方式取得战争的胜利。
由于闪电战在二战世界大战中发挥无比的威力,因此在大战结束之后受到英美等军事学者的深入研究。“闪电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集结:意即在发动攻击前夕,将兵力彻底集中于一个狭窄的正面上。由于该战术需“形成重点”的原因,真正的攻击正面还会比集结面更窄一些。
(2)展开:为了突破后维持必须的冲击力,机械化部队将会成梯次纵深部署。
(3)突破:使用形成重点后所造成的压倒性优势武力,已决定性的冲击力击穿敌人战线。
(4)突穿:此阶段是突破之延续。在完成突破之后,装甲部队主力以及其他机械化支援单位为穿越打开的缺口,并进入敌人战线开始向敌人深入。
(5)击虚与钻隙:突破时期结束,开始全速向敌后方做大纵深的突进。
(6)席卷:这是闪电战的最后一个阶段。整个突进部队将以敌人的交通线为目标,进行分隔包围遭孤立的敌军主力。
经典案例:
二战进行的整个初期,希特勒便基于上述理论,主张先发制人,集中陆军和空军,就像漆黑的夜里突然出现的闪电一样打击敌人。
闪电战最初的实践便用在了倒霉的波兰人身上。1939年9月1日,德军集中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在一马平川的波兰西部势如破竹般撕裂了波军6个集团军约80万人组成的防线。德国装甲部队与空军构成的快速纵深挺进力量,将数量庞大但装备陈旧的波军迅速撕裂、合围,至1939年10月5日,波兰战役即告结束。波军6.63万人阵亡,13.37万人受伤,91.1万人被俘(其中,被德军俘虏69.4万人,被苏军俘虏21.7万人),10万人逃至邻国,而德军仅阵亡10600人,受伤30300人,失踪3400余人。
1939年9月至1940年6月,德军沿用闪电战术几乎横扫整个西欧。先后占领了波兰、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法国等国。
具体占领所用时间:27天内征服了波兰,1个小时拿下丹麦,23天征服挪威,5天征服荷兰,18天攻克比利时,39天征服号称“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
1941年6月22日,德军再次采用闪电战术进攻苏联,到12月便打到了莫斯科郊外。可以说整个二战初期德军闪电战术运用的是非常成功的!
都以为速战速决的俄乌冲突?
本来可以速战速决,在刚开时俄罗斯用重兵器,给乌克兰来个泰山压顶,别有任何顾虑一股作气,肯定能速战速决。但是普京瞻前顾后顾及乌克兰平民百姓爱民如子,放不开手脚,打打停停在瞬息万变的千均一发之时还设人行通道让乌克兰平民向外国逃难,还想让乌克兰坐下来给他谈判这样就失去了战机,等乌克兰回过神来联合美国和西方欧盟再对付俄罗斯时,俄罗斯就深入乌克兰而拔不出来了,美国伙同欧盟抓住时机要致于俄罗斯死地,以便美称霸世界继续以军事美元而统治全世界。
单评乌克兰一国之力根本就不是俄罗斯的对手,早就分胜负了,可是有美国支持乌克兰并且英法意等殴盟作后盾,这也就让战争一托再托。
通过俄乌冲突美国从中可以大赚一笔,石油他垄断了西方国家都要高价购买他的能源,他还可以卖给乌克兰大量武器。总之这次俄乌之战最大的营家就是美国o
目前来看俄罗斯不达军事目的不可能停战。乌克兰不收复失地不可能停战。而美国不把俄罗斯彻底打败他也不会让乌克兰停战,所以要停战美国这个好战分子必须停止支援乌国。否则将会越打越大甚至会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如果俄罗斯损失惨重核战争也不可避免。
作为我们要做好一切准备防止美国把战火引到我们家门口。
但愿俄乌冲突早一天结束还两国和世界各国人民一个平静祥和的生活。
第三帝国闪电战的优势是什么?
闪电战的核心元素是:速度、奇袭、集中。在军事行动中,这三个要素既是战略,也是战术。战略上整体协同,全局性强,战术上精妙奇特,灵活多变。
闪电战充分利用了现代化战争工具飞机、坦克、装甲车、摩托车的速度优势,以超出对手反应的速度对敌人实行闪电般的打击。但前提是要保有制空权,然而美国参战后,德军遭遇了拥有绝对空中优势的美军航空部队,在美军飞机的攻击下,德军的地面战车都成了活靶子,因此德军损失惨重无法使用闪击战。
二战闪电战为何会由德国人发明?
应该是由德国人先使用的吧,流传二种说法,说是德国人抄袭了法国戴高乐和苏联图哈切夫斯基的理论。
先说戴高乐,二战前写了《建立职业军》,希望法国军方建立一支10万人的机械化部队,包括六个机动装甲师。可他的意见在法国无人问津,这本15法郎的书被他的德国同行买去研究,组建起了机械化部队,反过来打法国。这就是所谓的德国用“15个法郎赢得了一场战争”。
再说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图哈切夫斯基。一九三五年晋升元帅时只有三十五岁。图哈切夫斯基是机械化部队大纵深作战的创始人,古德里安的师兄。古德里安读过师兄的论文后,茅塞顿开,后来开始实践闪电战。 图哈切夫斯基多才多艺,会法语,德语和英语,会弹钢琴和小提琴。他读国外论文不用翻译,全能看懂。 他也有缺点,就是为人比较死板,在与白匪军的战争中得罪了很多人包括斯大林,这也为他的死埋下伏笔。 卫国战争结束后,一位西方记者分别采访了朱可夫和科涅夫,问他们如何评价那些在大清洗中被枪毙的高级将领,他们的答案完全一致,说图哈切夫斯基那种性格指挥不了一个方面军,作战理论他确实有两把刷子,但是那决定不了一切。(老图死的冤啊)
至于说法真实还是给自己贴金,读者们,大家觉得呢?闪电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使用的一种战术,它充分利用飞机,坦克和机械化部队的快捷优势,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制敌取胜,用机械化部队来快速切割敌军主力来达到预期效果!
如何看待乌克兰高官声称应该对俄罗斯发动闪电战?
“吹牛不上税”用在乌克兰前议员塔拉斯•切尔诺沃尔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当真是“不怕风大闪了舌头”——乌克兰对俄罗斯发动“闪电战”,靠嘴?俄罗斯尽管其经济只排在世界第12位,但远不是乌克兰能够相比的,更何况俄罗斯的军事实力排名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也不知这切尔诺沃尔哪来的自信?
乌克兰的军事实力,已经沦落到了三流水平,别说是对俄罗斯发动闪电战,就连被俄罗斯占领的克里米亚、亲俄武装控制的顿涅茨克、卢甘斯克等地,乌克兰也没本事收回去。对俄罗斯动武?这是寿星佬吃砒霜——闲命长了。切尔诺沃尔在接受ZIK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乌克兰应(对俄罗斯)发动一场闪电战,攻占莫斯科、占领红场。切尔诺沃尔这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根本无视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差距——这就是乌克兰政客的真实写照。
美国总统特朗普已经够“不靠谱”的了,但相比乌克兰的那些政客,还差的远。切尔诺沃尔是被问及“针对顿涅茨克、卢甘斯克大选,乌克兰该采取什么措施应对”,他做出的这番表态。按照切尔诺沃尔还称,乌克兰当前不具备占领这些地区的能力,占领红场后就结束这场闪电战。在我们看来,这简直就是一个笑话,做为乌克兰的一个政客,难道连本国与敌国的差距也不清楚吗?当然不是,可以说切尔诺沃尔非常清楚,对顿涅茨克、卢甘斯克等乌东地区的形势看得也很明白。
实际上,这反应出来的就是乌克兰那些政客的现状,无力改变乌克兰现状,就只剩下了一张嘴——不客气的说,乌克兰政客除了会放放“嘴炮”,一无是处。二战时期,纳粹德国的“闪电战”世人皆知,尤其是欧洲国家更是尝到了它的厉害。然而,德国战车最终还是没能开进莫斯科、占领红场,反而是被前苏联抓住机会,攻进了柏林。乌克兰的士兵连踩到俄乌边境线的机会都没有,还想发动闪电战?估计这是还没睡醒……指望着北约出兵对付俄罗斯?看看克里米亚吧。
切尔诺沃尔的梦话,表达的是对俄罗斯的强烈不满,当然也是政治需要——煽动反俄、仇俄的民族情绪,以便能够获得乌克兰内极右翼民族主义者的支持。在乌克兰,这是政治立场问题,更是潮流——反俄就是政治正确。乌克兰最大的问题在于其内部,由于亲西方政客上台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使得乌克兰内部分化极为严重——东西对立。乌克兰西部地区亲西方,一心加入北约,成为发达国家?乌东地区亲俄罗斯,反对政府的亲西方政策。
想要在乌克兰政坛上有所发展,就必须反俄——这是投名状。美国等扶持乌克兰亲西方政客,把亲俄罗斯的亚努科维奇赶下台之后,亲西方、反俄、仇俄就成了乌克兰政客必须具备的条件。实际上,对于乌克兰来说,走中间路线最符合乌克兰的利益,既不倒向西方,也不倒向俄罗斯。乌克兰政治已不允许这样的政客存在,剩下的只有反俄。对俄罗斯发动闪电战?有那功夫还是想想如何解决东西部分化的问题吧!
坦克世界闪电战法系怎么走?
法系轻坦可以说是非常杰出的!除了amx elc非常非常难受,但度过了五级以后AMX 1390等车子很好玩,法系重坦也不错,在八级之前是纯重坦打法,八级开始换成摇摆炮塔建议换中坦游走打法,看个人喜好吧!法系全都是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