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士压制宏,是谁的儿子?
北魏献文帝拓跋弘(454年-476年;在位465年-471年)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的皇帝。是文成帝拓跋濬长子。456年被立为太子,465年继位。他崇文重教,兴学轻赋,喜玄好佛。469年就将襁褓中的长子立为太子。皇兴五年(471年)传位於太子拓跋宏(孝文帝),自为太上皇。
拓跋弘是文成帝拓跋濬长子,母李贵人(后追封为元皇后)。兴光元年(454年)六月初一日,文成帝出巡阴山。七月初五日(8月14日),拓跋弘在阴山北部出生。太安二年(456年)二月,拓跋弘被立为皇太子。历史记载,拓跋弘聪明睿智、机敏颖悟,从小就有济救百姓的志向,仁孝纯至,礼敬师友。
执政初期,拓跋弘先是受到了权臣乙浑的百般欺凌,后又受到了太后冯氏的长期压制。尽管拓跋弘“幼而神武,聪睿机悟”,但在权力欲望极强的冯太后的左右掣肘下,他的才智得不到发挥,能力得不到施展,造成二者之间的关系形同水火,且愈演愈烈。
和平六年五月十一日,献文帝刚刚即位,就尊奉嫡母皇后冯氏为皇太后。车骑大将军乙浑假称圣旨杀害尚书杨保年、平阳公贾爱仁、南阳公张天度于宫中。五月十六日,侍中、司徒、平原王陆丽从汤泉入朝,乙浑又把他杀了。五月十七日,献文帝任命侍中、车骑大将军乙浑为太尉、录尚书事,东安王刘尼为司徒,尚书左仆射和其奴为司空。
有谁可以讲讲五胡乱华?
我是棠棣,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
我讲讲五胡十六国的历史:
「五胡十六国」是指自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曾在中国北部境内建立政权的五个北方民族及其所建立的政权。五胡指匈奴、鲜卑、羯、氐、羌。十六国指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前秦、后秦、西秦、前赵、后赵、夏、成汉( 五凉、四燕、三秦 、二赵 、一成、一夏 )。此外,还有代国、冉魏、西燕、吐谷浑等都在十六国之外,共有二十国。
十六国分别由那个民族建立的?
匈奴:前赵,北凉,夏
鲜卑:前燕,后燕,西秦,南凉,南燕
羯:后赵
氐:成汉,前秦,后凉
羌:后秦
汉:前凉,西凉,北燕。
一、成汉( 304-347)氐族李雄
西晋末年,秦、雍二州连年荒旱,由于地方官吏的贪暴和政府限期迫令流民还乡,流民领袖、氐族李特等利用流民的怨怒,于 301 年在绵竹聚众起义。李特及其弟李流死后, 304 年,其子李雄在益州 (今四川成都 )自称成都王,306 年称帝,国号成,建都成都。 338 年,李雄的侄子李寿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汉。从李雄称帝,国号 “成”,经李寿称帝,国号 “汉”,至李势灭亡合为 41 年。史家统称 “成汉 ”,347 年为东晋桓温所灭。
二、汉(前赵)( 304/318-329 )匈奴刘渊(刘曜)304 年十一月, 刘渊以复汉为名, 在左国城 (今山西离石县北) 即汉王位, 改年号为元熙, 定国号为汉。 308年称帝,建都平阳。 310 年,刘渊死,刘聪即位,曾兼采魏晋和匈奴旧制,实行胡汉分治,三年灭西晋。 318 年,刘渊侄子刘曜夺取汉政权,自立为帝。 319 年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建都长安。 329 年被后赵石勒所灭。
刘聪就是刘渊的第四子 ,本来刘渊是传位给大儿子刘和的 ,但刘和还是没有抵挡住刘聪的强势 .很快就被刘聪杀而代之 。刘聪在位期间也是前赵帝国最强盛的时间 ,几大名将如刘曜 ,王弥 ,石勒在他的领导下快速的灭亡了西晋王朝 ,还俘虏的西晋的最后两位皇帝晋怀帝司马炽和晋憨帝司马业并把他们作为下人使唤 ,百般羞辱后杀害 。
三、 后赵(319—351)羯石勒石勒从 305 年起兵后,辗转归于汉赵刘渊,为渊部将。 311 年,石勒军全歼西晋主力,并会同刘曜、王弥之众攻破洛阳。 319 年,刘曜自立为帝,迁都长安。十一月,石勒脱离汉赵,自称大单于于襄国即赵王位,史称后赵。
349 年,石虎病死,后赵内乱,诸子争立,互相残杀。石虎养孙冉闵乘政局混乱,杀石鉴,政权落入冉闵之手。即351 年被冉魏所灭。 352 年,称帝于襄国的刘显也被冉闵消灭,后赵亡。
四、前凉( 320—376)汉族张轨八王之乱后,西晋凉州刺史张轨及其子张守土保境,中原百姓纷纷前来避乱。张氏虽然接受东晋封号,但由于与东晋相距万里, 实际上也是一个割据政权,前凉先后打退了刘曜、 石虎的进攻。 314 年张轨病死,其子张寔袭位。
345 年,张寔 [sh í]之子张骏称凉王,都姑臧,以所在地凉州为国号 “凉”,史称 “前凉 ”。张骏、张重华父子统治时期 ,前凉极盛。 353 年张重华病死,宗室内乱不止,国势大衰。 376 年,前秦天王苻坚以十三万步骑大举进攻,张天锡投降,前凉灭亡。
五、前燕( 337—370)鲜卑慕容氏前燕是鲜卑族慕容氏所建,该族原居住在辽河流域。公元 337 年,慕容称燕王,以龙城 (今辽宁朝阳 )为国都,招徕中原地区的汉族流民,组织屯田垦荒。慕容氏灭冉魏后,迁都蓟 (今北京城西南 ),五年后,又迁于邺。迁都后,统治集团的生活日益腐朽,政治也渐趋黑暗。公元 369 年,前燕贵族内部又发生了激烈的斗争,贵族慕容垂投降前秦苻坚。苻坚以王猛为统帅,慕容垂为先锋,率步骑三万人进攻前燕,攻占洛阳。次年又以六万人大败慕容评四十余万人。后攻下邺城,俘获慕容,前燕灭亡 。
六、代( 338-376)鲜卑拓跋什翼犍曹魏甘露三年( 258)大人拓跋力微徙居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北),鲜卑召集诸部,确立了在部落中的大酋长地位。晋元康五年( 295 年)力微子拓跋禄官统部,分国人为中、东、西三部,自领东部。 295 年,拓跋部三分,拓跋猗卢统西部,后来统一三部。永嘉之乱后,中原云扰,晋并州刺史刘琨表请封猗卢为代公,后进封代王。
以后数传至拓跋什翼犍。 376 年,前秦苻坚发兵击代。什翼犍兵败奔逃,被子寔君所杀。代亡。
七、冉魏( 350-352)汉族冉闵冉闵为后赵帝石虎养孙,改名石闵,是后赵统治集团中较重要的将领,以勇敢善战著称。 349 年石虎死,诸子争立,互相残杀。冉闵乘后赵政局混乱,又得大司马李农之助,于 350 年正月杀石鉴,自称皇帝,国号魏,仍都邺城,史称冉魏。。 352 年冉闵攻破襄国,杀刘显,消灭了后赵的残余势力。其时,前燕慕容儁势力渐盛,南下冀州,冉闵率军抵抗,兵败被俘,前燕军攻入邺城,冉魏亡。
八、前秦( 351—394)氐苻健前赵刘曜在长安称帝,以苻洪为氐王。 后石勒灭前赵,苻洪降于石勒。 石虎死,苻洪遣使降晋, 接受东晋官爵。
350 年,苻洪自称大单于、三秦王,不久为石虎旧将麻秋所毒死,其子苻健代统其众。 352 年苻健称帝,定都长安,国号秦,史称前秦 。 与东晋断绝。 354 年,东晋大将桓温亲率大军四万攻秦,苻健皆成功抵御,国势渐固。 355年苻健死,子苻生继位,因淫杀过度, 357 年,苻健弟苻雄之子苻坚杀死苻生自立。
苻坚崇尚儒学,奖励文教。他得王猛辅政,得以集权中央,经济提升,国势大盛,当时前燕混乱, 369 年慕容垂投奔前秦。苻坚趁势派王猛、慕容垂率军于隔年成功灭燕,取得关东地区。 370 年,前秦灭前燕,擒慕容暐; 371 年,灭仇池氐杨氏; 373 年,西南夷邛、筰、夜郎皆归附于秦; 376 年,灭前凉;同年,进兵灭代;前秦统一北方。
383 年,前秦天王苻坚亲率骑兵 27 万、步兵 60 万南下,对东晋发动总攻击。晋军乘胜西进,秦军在淝水西岸布阵对峙。谢玄派人要求秦军略向后撤,让晋军渡水决战。苻坚企图乘晋军半渡淝水时予以截击,同意后退,但秦军军心不稳,一退阵脚大乱,不能停止。晋军乘势渡水猛烈攻击,混乱中苻融堕马被晋军所杀,朱序又在阵后大呼“秦兵败矣!”于是秦军崩溃,四散逃亡,前锋三十万人中,死亡的占十分之七八。
淝水之战后,原先归附前秦的其他民族,纷纷乘机独立,黄河以北又再陷入分裂的状态。
384 年,慕容垂废除前秦年号,建立后燕。前秦北地长史慕容泓,听到叔父慕容垂攻邺的消息,投奔关东并集结数千鲜卑人,自称大将军,建立西燕。苻坚派儿子苻睿当统帅,羌人将领姚苌任参谋,出兵讨伐,在华泽大败,苻睿被斩杀。苻坚大怒,姚苌畏罪逃到渭北,被族人推为盟主。姚苌遂自称大将军、大单于、建立后秦。
385 年,后秦包围新平郡,苻坚投奔五将山,被后秦将领吴忠俘掳,送回新平郡单独囚禁。八月,姚苌派人向苻坚索取传国玉玺,又游说苻坚禅让帝位,苻坚大怒拒绝,痛骂姚苌,姚苌派人闯入囚禁苻坚的佛寺,缢杀苻坚,时年四十八岁。
394 年,七月,前秦帝苻登在马毛山以南跟后秦帝姚兴交战,被生擒后斩首,太子苻崇投奔湟中继承帝位。十月,苻崇被西秦首领乞伏干归驱逐,投奔陇西王杨定,两人于攻击西秦时被西秦凉州刺史乞伏轲弹斩杀,前秦到此灭亡。
九 、西燕( 384-394)鲜卑慕容泓苻坚淝水兵败后,政权陷于瓦解。晋太元九年( 384 年),前前燕皇帝慕容暐之弟慕容泓起兵反秦,自称济北王,史称西燕。其弟慕容冲也起兵反秦,兵败后归于慕容泓。后谋臣高盖等因慕容泓执法苛暴,杀慕容泓,拥立慕容冲为皇太弟。次年( 385 年)慕容冲称帝,鲜卑贵族都想东归,不愿留在关中,( 386 年)杀慕容冲。
最后慕容廆从孙慕容永立为河东王,率众东归,击败前秦苻丕, 394 年六月,后燕军包围长子。八月,西燕太尉大逸豆归部将伐勤等人开城门投降,后燕军入长子,杀慕容永和公卿大将刁云、大逸豆归等 30 多人,西燕所统辖 8 郡 7 万余户和大量物资为后燕所有,西燕灭亡。
十、后燕 (384—409)鲜卑慕容垂在淝水之战后,原前燕吴王、前秦冠军将军慕容垂集合鲜卑叛秦复国,在荥阳自称燕王,史称后燕。 385 年定都中山(今河北省定州)。 394 年,灭西燕。 395 年,慕容宝率军同北魏进行参合陂之战,大败,后燕开始衰落。
397 年,北魏围攻中山,后燕惠愍帝慕容宝突围前往龙城(今辽宁朝阳)。后燕国土被一分为二,南部由慕容德在398 年建立南燕,后燕实际上只统治辽西一带。 407 年,后燕末位皇帝慕容熙被杀,后燕灭亡。
十一、后秦( 351—417)羌族姚苌苻坚派儿子苻睿当统帅,羌人将领姚苌任参谋,出兵讨伐西燕,在华泽大败,苻睿被斩杀。苻坚大怒,姚苌畏罪逃到渭北,被族人推为盟主。姚苌遂自称大将军、大单于,建立后秦。 417 年南朝宋刘裕进取潼关,攻占长安,八月姚泓兵败出降,后秦亡。
十二、西秦( 385-431)鲜卑族 (一说赀虏)乞伏国仁前秦主苻坚在位时,国仁被任命为镇西将军。淝水之战,苻坚败亡,国仁聚众十余万。公元 385 年,国仁自称大将军、大单于,并领秦河二州牧,筑勇士城为都,史称西秦。 431 年被夏国所灭。
十三、后凉 (386—403年) 氐族吕光吕光之父吕婆楼是前秦开国重臣。苻坚的谋士王猛感到吕光是个人才,能成大器,便把他推荐给苻坚,出任美阳 (今陕西武功 )县令,后逐步被提拔为鹰扬将军。淝水之战后,吕光回归姑臧 (今甘肃武威 )。苻坚被害后,吕光于386 年入据凉州,建立后凉。 403 年,吕隆因后秦、南凉、北凉交相攻逼,降于后秦,后凉亡。
十四、南凉 (397-414年) 鲜卑-秃发乌孤初附于后凉吕光,但于 397 年与后凉决裂后,乌孤自称大将军、大单于、平西王。史称南凉。 399 年迁都于乐都,后乌孤死,弟秃发利鹿孤继位,徙都西平 (今青海西宁 )。401 年秃发利鹿孤改称河西王,次年死,其弟继位,改称凉王,迁回乐都。自 404 年后南凉为争夺河西走廊而与邻国连年征战,以致农牧业生产无法正常进行,连年不收,国力渐衰。 414 年西秦趁南凉进攻吐谷浑乙弗部,乘机袭取乐都,后南凉降于西秦,南凉遂亡。
十五、北凉 (401-439年) 卢水胡( 或匈奴族 )沮渠蒙逊由卢水胡酋长 (沮渠蒙逊 |) 所建立。蒙逊堂兄 (沮渠男成 )拥立段业称凉州牧( 397 年)。 401 年,蒙逊诬男成谋反,段业斩男成,蒙逊以此为借口攻灭段业。 421 年灭西凉, 433 年,沮渠蒙逊去世,其子沮渠牧犍继位。 439 年,北魏大军围攻姑臧,沮渠牧犍出降,北凉灭亡,北魏统一华北。
十六、 南燕(398—410)鲜卑族慕容德后燕帝慕容宝在位时,叔父慕容德镇守邺城。 397 年北魏攻后燕都城中山 ( 今河北定州 ),慕容宝北奔龙城(今辽宁朝阳) 。十月,北魏破中山, 后燕被截为两部分。 魏将来攻, 邺城难保, 慕容德于 398 年率户 4 万南徙滑台 (今河南滑县东),自称燕王,史称南燕。 400 年慕容德改称皇帝。 405 年,慕容德病死,兄子慕容超(末帝)嗣位。
慕容超好游猎,委政宠幸,诛杀功臣,赋役繁多,百姓患苦。 409 年东晋刘裕率师北伐,次年二月攻下广固(今山东益都西北),慕容超被俘斩,南燕亡。
十七、西凉 (400-421年) 汉族李暠400 年,李暠据敦煌自称大将军、因其统治地区古为凉州,故国号为 “凉”,又位于凉州西部,故名 “西凉 ”。401年,沮渠蒙逊攻杀段业,建北凉。暠常对北凉作战。北凉沮渠蒙逊每年进攻,西凉力不能敌,故与其通和立盟。但北凉背盟进攻,暠不得不迎战。 417 年二月,李暠病死,其子李歆继位,继续对北凉作战。 420 年,歆闻沮渠蒙逊南伐西秦,率军三万往攻北凉都城张掖,途中为蒙逊所败;蒙逊杀李歆,进占酒泉。 420 年九月,歆弟李恂据敦煌称凉州刺史,改元永建。不久,沮渠蒙逊派军讨伐。引水灌敦煌,李恂乞降不成,部下投降,李恂自杀,敦煌失陷,西凉灭亡。
十八、大夏 (407—431年) 匈奴赫连勃勃赫连勃勃曾任后秦姚兴的骁骑将军,夏龙升元年 (407 年)脱离后秦,自称大夏天王,大单于。刘裕灭掉后秦后,自回江南,留在长安的守兵力量薄弱,加上又发生内讧,赫连勃勃乘机袭取了长安。勃勃在灞上即皇帝位,赫连勃勃是十六国后期最残暴的统治者,他不仅仍实行胡汉分治,而且施政暴虐。他发汉人及匈奴人十万筑都城,「蒸土筑城,锥入一寸,即杀作者而并筑之。」「又造五兵之器,射甲不入,即斩弓人;夏胜光四年 (431 年),赫连定在西击北凉时,被吐谷浑所俘,夏亡。
十九、北燕 (409—436年) 汉冯跋后燕建始元年 (407 年),在冯跋的支持下, 慕容宝养子高云取得后燕政权。 (409 年),高云被部下所杀, 后燕亡,冯跋自称燕天王,建立北燕。 北魏连年进攻 ,掠徙北燕民户。 燕王冯弘焚毁龙城宫殿,东逃至高句丽,北燕灭亡。
二十、吐谷浑 鲜卑慕容氏吐谷浑,是中国西北古代民族名,原为人名,是辽东鲜卑慕容氏单于 慕容涉归之庶长子,慕容涉归分户700使别部以牧。4世纪初,慕容涉归死,其嫡子 慕容廆继为单于,与 慕容吐谷浑不和,吐谷浑遂率所部西迁上陇, 止于 抱罕,以此为据点,子孙相承,侵逼氐羌,成为强部。
吐谷浑死,长子吐延继位。昂城(今 阿坝)羌酋姜聪刺吐延,伤致命,死时嘱咐其子叶延迅速保卫白兰(今青海巴隆河流域布 兰山一带)以巩固其统治。叶延在沙州(今青海省 贵南县穆克滩一带)建立慕克川总部,设置司马、长史等官。以祖父吐谷浑为其族名,从此,吐谷浑由人名转为姓氏和族名。
叶延传子辟奚。辟奚传子视连,通聘于 西秦,被封为白兰王。视连传弟视罴,西秦封他为沙州牧、白兰王。视罴传弟乌纥提,曾败于西秦,求保持于 南凉。乌纥提传位于视罴之子树洛干,势力复振,率部落数千家奔慕贺川,自称大单于、吐谷浑王。曾败于西秦,被西秦封为平狄将军、 赤水都护。
这个由从东北的白山黑水间千里跋涉、辗转迁徙到青藏高原上的吐谷浑人建立的草原王国创造了诸多奇迹:350多年的存国时间开创了少数民族地方政权最长的纪录;成就了丝绸之路南道几个世纪的繁华;培育了中国历史上闻名遐迩的千里马“青海骢”。
凤雏庞统有没有后裔子嗣?
"凤雏"庞统,荆州襄阳人,庞统为刘备出谋划策,任军师中郎将,刘备入川进攻雒县时,庞统中流矢而亡,年仅36岁,非常可惜,蜀汉建国后追封他为关内侯,谥号靖侯。那么庞统去世后,他有儿子吗,他的家族都有哪些人哪些事?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庞统家族!
一、庞统之子庞宏庞统之子庞宏,表字巨师,荆州襄阳出生,史书没有写庞统的妻子是谁,庞宏的母亲是谁,庞统去世后,蜀汉朝廷没有忘记他的功劳,让庞统的儿子庞宏做涪陵太守,涪陵在今天的重庆,地处重庆市中部,因乌江古称涪水、巴国的王陵大部分在此,所以叫涪陵!
因为尚书令陈祗经常与宦官黄皓在一起,所以庞宏看不起陈袛,也因此得罪陈祗,庞宏这个人性格刚直直率,有什么话都敢说,讨厌陈祗后,经常评论朝廷陈祗黄皓狼狈为奸,陈祗知道后很生气,就用手中权力压制庞宏,庞宏因此多年不能晋升,一日,他坐船至鹿角沱乌江,溺水而死!
他的死有3种可能:
1、因为庞宏像父亲庞统一样有才,可惜被压制才能不能施展,抑郁自杀!想当初刘备在荆州时,庞统任耒阳县令,任期不理县务被免官,是因为刘备大材小用,不知庞统是百里之才,但幸好最后刘备对庞统重用了,现在他的儿子庞宏一点机会都没有了,所以选择这种方式!
2、庞宏有可能是黄皓杀害,黄皓,是蜀汉宦官,后主刘禅十分信任他。自从董允去世,黄皓与陈祗互为表里,参与朝政。陈祗在时,黄皓还能被压制,陈祗去世,黄皓总揽朝政,排挤姜维,这种人最有可能害人了,可能庞宏就是他害的。
3、庞宏坐船时,不小心船翻了,庞宏淹死,属于意外死亡,我想庞宏从小在荆州长大,荆州地处长江中游,一般离水近的城市人都会游泳,庞宏被淹死几率很小吧,当然只是猜测!
二、庞统之弟庞林庞林,庞统之弟,在蜀汉任荆州治中从事,属于刺史属官,东吴取荆州杀关羽后,刘备伐吴,派镇北将军黄权在江北防御魏军。庞林做为黄权参军,也参加了这场战争。夷陵之战,陆逊击败刘备,黄权和庞林归路被吴军切断,他们不想投降吴国,也无法回到蜀国,只能一起向魏投降,魏国封庞林为列侯,任职钜鹿太守。
在魏国,庞林终于又见到失散多年的妻子习氏,习氏是习祯之妹,曹操得到荆州时,庞林与习氏失散,一直以来习氏没有改嫁,独自照顾他们的女儿庞氏十余年,直到庞林降魏,才和习氏重聚,一家三口终于团聚,曹丕听说习氏贤名后,赐给物品奖励。
三、庞统家族其他人1、庞德公,庞统的从父,也是荆州襄阳人,诸葛亮"卧龙",庞统"凤雏"称号就是庞德公起的,庞德公隐居在鹿门山采药生活!
2、庞山民,庞德公之子,庞统的堂兄,娶诸葛亮二姐诸葛氏为妻。在曹魏任职,官至黄门、吏部郎。
结语:
"凤雏"庞统,历史上只记载他有一个儿子,没有记载他儿子有无后代,是否断后,他的儿子庞宏刚正性格最终还是害了他,也许庞宏有其父庞统的能力,只是做事不会圆滑一点,才能没有显出来,只能在历史上成为无名过客,另外庞统的弟弟庞林最后虽然降魏,但他一家三口能团圆,也算好的结局了!
历史上有哪些有名的皇后?
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诞生了数百位皇帝,而皇后的人数则远超过皇帝,她们有的是皇帝原配,有的是继位,有的则是追封的。而如此多的皇后中,有哪十位能称得上中国历史“十大皇后”? No.1 唐高宗之后武则天 武则天(624年-705年),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为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媚娘,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后自立为皇帝,定洛阳为都,改称神都,建立武周王朝,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迫使武氏退位,史称神龙革命。唐中宗复辟,恢复唐朝,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后遵武氏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改谥号为则天皇后,天宝八载(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 武则天对历史发展做出的第一个贡献是,她打击了保守的门阀世族。第二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第三个贡献是稳定了边疆形势。第四个贡献是推动了文化的发展。第五个贡献是知人善任。但是,在很长一个历史时期,武则天遭到的非议要比颂扬多得多。有的说她任用酷吏,肆行诛杀。武则天从做皇后到做皇帝,不断受到各种势力的反对。武则天除了动用武力镇压公开的反抗,便任用酷吏,来打击那些对她表示不满的人。由于她过高地估计了反对她的力量,因而也滥杀了许多无辜。但她诛杀的,主要还是贵族官僚及其党羽和家属,并不是一般的老百姓。历史上对她贬斥最多的是,她曾拥有几个男宠,这便成为她千古难泯的丑闻,成为文人墨客颠来倒去的话题,以至于连同她创造的卓著政治业绩也随之淹没了,关于她的内宠问题,因为武则天是皇帝,凡是皇帝,男皇帝可以有的,女皇帝也可以有。实际上,比起任何一个男皇帝的后宫来,她的男宠是微不足道的。 总的来说,武则天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女军事战略家。“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她在各方面都发展了贞观之治,并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当然,武则天在政治上也有黑暗面,经济上也有过财政困难时期等等。但比起她的历史功绩,这些毕竟是第二位的。还应该指出当时经济有发展、国力很强盛,都不是武则天个人的功劳。由于均田制的推选和科举制的勃兴,使世袭贵族势力迅速衰落,中小地主阶层急剧崛起,大批文人学士昂然跻身政坛,这种历史趋势把武则天推上了女皇宝座。武则天顺应了历史时代,又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No.2 清太宗之后孝庄 孝庄文皇后(1613年-1688年),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寨桑之次女。出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二月初八日;天命十年(1625年)嫁皇太极;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后,受封为庄妃;崇德三年生皇九子福临(顺治帝);崇德八年(1643年),顺治帝即位后,与其姑孝端文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顺治八年(1651年)上徽号曰昭圣皇太后;康熙帝即位后尊为太皇太后;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崩逝,享年七十五岁;葬昭西陵,上谥,雍正、乾隆累加谥,最终谥号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后,一生培养、辅佐顺治、康熙两代君主,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 No.3 辽景宗之后萧绰 萧绰(953年—1009年),中国辽朝女军事统帅、政治家。小字燕燕,辽朝皇太后,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在民间戏曲中被称为萧太后。辽大臣北府宰相萧思温的第三女。969年被册封为皇后,因辽景宗体弱多病,所以萧绰多临朝摄政,景宗去世,年仅35岁。萧绰在母寡子幼的情况下稳定了辽朝局势。1004年签订澶渊之盟,1009年还政辽圣宗,同年去世,年仅57岁。 萧绰是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一位女性统治者,为契丹族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她在位期间,辽朝进入了历史上统治中原二百年间最为鼎盛的辉煌时期。在中国军事博物馆里,在历代军事家的展厅里始终悬挂着萧绰的画像,我们通常称她为萧太后。 萧绰自幼便长的聪慧、美丽,而且成熟得很早。辽景宗继位后,选为贵妃。969年(保宁元年),被册封为皇后。971年(保宁三年),生辽圣宗耶律隆绪,后又生3子3女。辽景宗体弱多病,有时无法上朝,军国大事大多由皇后萧绰代理。975年(保宁八年),辽景宗谕史馆学士:“在书写皇后言论时也应称‘朕’或‘予’。”这表明萧绰可代皇帝行使职权,辽景宗的许多政绩都有萧绰的功劳。 No.4 汉文帝之后窦漪房 窦漪房(公元前205-公元前135年或公元前129年),清河郡观津(今河北省武邑县观津村)人。是西汉时期的一代美人。出身贫寒而天授漪媚的她备受命运垂青,由民女到宫女,最后成为辅佐文景武三位帝王治理大汉江山的杰出女性。 窦氏出身贫寒,她的父亲为了逃避秦乱,隐居于观津钓鱼,却不幸堕河而死,遗下三个孤儿,汉初,朝廷到清河召募宫女,窦氏年幼应召入宫。公元前195年,高祖刘邦驾崩,吕雉作为皇太后操纵国政。当时,吕后挑选一些宫女出宫赏赐给诸侯王,每个王五名,窦氏也在选中之列。窦氏因家在清河,离赵国近,希望能到赵国去。她向主持派遣宫女的宦官请求,一定要把她的名字放到去赵国的花名册里。这个宦官在分派宫女时却把这件事忘了,把她的名字误放到去代国的花名册里了。她于是去了代国。虽然这不是她的心愿,但抵代国后,深得代王刘恒的喜欢,宠爱并封为美人。初入代宫代王刘恒已有王后,等代王王后病死后,代王独幸的窦美人被封为王后,在代国期间先与代王刘恒生长女刘嫖,后来又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刘启(汉景帝)、次子刘武(梁王)。 公元前157年,汉文帝驾崩,景帝刘启即位,皇后窦氏成了皇太后,史称:窦太后。窦后从皇太后开始了其左右朝政的生涯直到病逝。 窦太后是西汉最后一位拥附“黄老思想”的统治者,在她的影响下,西汉政权能继续由刘邦时期定下的“以民生息”、“无为而治”的精神。把汉王朝推上了强盛的高峰。她谋传胶东略承沛公,芳流观津名留汉青。她的时代上承汉高祖伟业,下启汉武帝雄风。 No.5 宋真宗之后刘氏 章献明肃皇后刘氏(968-1033),益州华阳(今四川省成都市华阳镇)人,又名章献皇后,宋真宗赵恒皇后。名不详,民间戏曲中将之称为刘娥,宋朝第一位摄政的皇太后,完成宋政权从真宗时代到仁宗时代的平稳交接,为宋在仁宗时期的繁荣打下基础,辅佐宋仁宗创下“仁宗盛世”。常与汉吕后、唐武后并称,史书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刘氏天生丽质,聪明伶俐,与赵恒年貌相当,很快如胶似漆。然而赵恒的乳母秦国夫人认为刘氏出身寒微,劝赵恒不要亲近刘氏不果,只好报与宋太宗,太宗大怒,圣旨一道下来,命逐刘氏出京。并为十七岁的赵恒赐婚,此时赵恒被封为韩王,新娘为忠武军节度潘美的八女儿,十六岁的潘氏受封为莒国夫人。然而,赵恒虽迫于皇命把刘氏送出王府,把刘氏偷偷藏在王宫指挥使张耆家里,却不愿离开刘氏,不时私会。这样偷偷摸摸,刘氏过了十五年。至道三年三月癸巳日,五十九岁的宋太宗赵光义病逝,遗诏传位于已立为太子两年的赵恒。赵恒继承大统,再也不用与刘氏偷偷来往了。赵恒于三月即位,五月册立郭氏为皇后,六月追封潘氏为庄怀皇后(后来宋仁宗改为章怀皇后)。虽然后宫三千佳丽,赵恒却并未忘情于刘氏,很快把刘氏接入宫里。景德元年(1004年)的正月,封刘氏为四品美人,正式成为后宫妃嫔的一位。当时,郭皇后之下,只有刘美人最为尊,连王府姬妾杨氏都只被封为五品才人。这时候的刘氏,终于可以正大光明地和真宗在一起了。刘氏虽然已经36岁,可是她聪慧温柔,一直获得真宗的专宠。 身为皇后的刘氏,却不像其他妃嫔只知争宠,她才华超群,通晓古今书史,熟知政事,每每襄助真宗,真宗根本离不开她。每日批阅奏章,刘皇后必侍随在旁。外出巡幸,也要带上刘氏。 虽然刘太后掌权日久,不愿把权柄交给仁宗,但她却依然是个慈母,仁宗少时体弱多病,刘氏忙于政务,让杨淑妃照顾,仁宗称刘氏为“大娘娘”,杨妃为“小娘娘。” 刘太后虽不愿还政于仁宗,却并未想过自立。程琳献图《武后临朝图》,刘太后亲掷于地,道:“我绝不会做这样的事!”太后表态后,群臣如释重负,仁宗也心怀感激,恭孝唯谨,更于天圣七年(1029年)九月颁布诏书,将太后生辰长宁节的仪礼升级到与皇帝生辰乾元节相同的程度。 No.6 汉高祖之后吕雉 吕雉(前241年-前180年),字娥姁,通称吕后,或称汉高后、吕太后等等。单父(今山东单县)人。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前202年—前195年在位),高祖死后,被尊为皇太后(前195年—前180年),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同时吕雉也是封建王朝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子,掌握汉朝政权长达十六年。《史记·吕太后本纪》(项羽和吕后不是皇帝,但是司马迁仍将他们列入记录皇帝政事的“本纪”)是《史记》中唯一一篇单独为女性作的传记。 吕后为刘邦剪除异姓诸王侯中起了很大作用。高祖死,吕后以惠帝年少,便策划诛杀诸旧臣,从中取得实际政权。又毒死赵王如意,砍断戚夫人手足,使她变哑,并置之厕中,名为「人彘」。惠帝不满吕后所为,忧郁而死。吕后遂临朝称制,为中国帝后专政的第一人。 历史上对吕雉的评价毁誉参半。但无论如何,在我们的年代,看到的是她在当时为她的子民所作出的功绩为定论的,所以仅在这一方面,对她的评价是正面的。 No.7 汉光武帝之后阴丽华 在历史上,光武帝刘秀同他的皇后阴丽华,有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刘秀此言出自《后汉书?皇后纪?光烈阴皇后本纪》:光武适新野,闻后美,心悦之。后至长安,见执金吾车骑甚盛,因叹曰:“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阴丽华(5年-64年),南阳郡新野(今河南省新野县)人,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第二任皇后,春秋时期一代名相管仲的后裔。阴丽华在历史上以美貌著称。史载,刘秀是个平民的时候,就十分仰慕阴丽华的美貌,不禁叹曰:“娶妻当得阴丽华”。昆阳之战后,刘秀于宛城迎娶阴氏为妻。一年之后,刘秀又在河北迎娶了出身于西汉王室的郭圣通。东汉王朝建立,郭氏成为皇后,阴丽华则为贵人。建武十七年,皇后郭氏被废,贵人阴丽华受封为皇后。阴丽华在位二十四年,死后与刘秀合葬于原陵,谥号“光烈”。《后汉书·皇后纪》记载阴丽华的性格:恭谨俭约,很少嗜好赏玩珍品,不喜欢嬉笑戏谑。生性仁爱孝顺,怜悯慈爱。阴丽华皇后内持恭俭,外抑宗族,为一代贤后。 No.8 唐太宗之后长孙氏 长孙皇后(601-636),长安人,祖先为北魏拓跋氏,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父亲长孙晟隋时官至右骁卫将军。她从小爱好读书,通达理仪,十三岁时嫁给李世民为妻。唐朝建立后,她被册封为秦王妃。 当李世民与李建成之间的嫌隙日益加深之时,她对唐高祖尽心侍奉,对后宫嫔妃也殷勤恭顺,极力争取他们对李世民的同情,竭力消除他们对秦王的误解。“玄武门之变”前夕,她又对秦府幕僚亲切慰勉,左右将士无不为之感动。李世民升储登极以后,被立为皇后。长孙皇后除尽心尽力的照顾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遗孀外,并悉心安排住处、挑选侍女照料生活起居,极尽抚恤之意。 虽然长孙皇后贵为一国之母,但生活勤俭朴素,完全没有官夫人的奢靡习性。她所使用的一切物品,都以够用为限,从不铺张。不仅如此,她也带动儿子、嫔妃们都这样做。有一回,太子的保母建议添购一些器具给太子使用,长孙皇后知道了很生气的说:“现在国家刚建立,百姓还生活在战乱不安当中,身为一国的太子,应该节俭自持,体恤百姓,才配的上是贤德的人君啊!” 唐太宗知道她深明大义,因此,下朝以后经常都要和她谈起国家大事。但她却很郑重地说:“牝鸡司晨,惟家之索。我是妇道人家,怎能随意议论国家大事?”太宗不听,还是对她说得滔滔不绝,但她始终却沉默不语。 如果说唐太宗是一位能接纳谏言的贤能皇帝,那么长孙皇后就是促成他有雅量、接纳直谏的幕后推手。有一次,太宗怒气冲冲的回来,直说要把魏征给杀了。一问之下,原来魏征经常在众人面前毫不留情的提出谏言,有时甚至让太宗觉得颜面尽失,所以太宗气得想把魏征除掉。不料,长孙皇后听完太宗的话之后,竟入内到房间,久之,换上隆重礼服而出。太宗惊异而不解。长孙皇后笑说:“恭喜皇上!臣妾听古人说:‘唯有明君,臣子才敢直言劝谏’,魏征敢如此大胆提出谏言,那表示陛下您有雅量,能接纳臣子意见,是个英明的皇帝啊!所以我要向您道贺呢。”太宗一听,才恍然大悟。 No.9 明太祖之后马秀英 马皇后,名秀英(1332年一1382年)安徽宿州人,汉族。生于公元至顺三年(公元1332年)八月初八。在以三寸金莲为美为贵,妇女皆缠足的元代,马秀英坚不裹脚,故被人称为〃马大脚〃。马秀英十二岁时为其父好友红巾军首领郭子兴收养,二十一岁时嫁给朱元璋,与其共同渡过十五年患难与共的征战生涯。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立国号为大明,建元洪武,册立马秀英为皇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八月,积劳成疾的马皇后在南京病故,终年五十一岁。死后被谥为孝慈高皇后,葬于钟山之阳,即朱元璋死后合葬的明孝陵。 她是仁慈、善良、俭朴、爱民的一代贤后;她敢于在明太祖施行暴政时进行劝谏,保全了许多忠臣良将的性命;她善待后宫嫔妃,不为娘家谋私利开创了明朝后宫和外戚不干政的风气。 No.10 明成祖之后徐仪华 仁孝皇后(仁孝文皇后)徐氏(1362年 - 1407年),濠州人,明开国功臣徐达嫡长女,母谢氏(谢再兴次女),洪武九年(1376年)正月二十七日被册封为燕王妃,建文四年(1402年)十一月十三日被册立为皇后,永乐五年(1407年)七月崩于南京,寿46。永乐十一年(1413年)二月葬于长陵。 明洪武九年正月二十七日,15岁的徐氏嫁给17岁的燕王朱棣为燕王妃。徐氏仁孝温和,马皇后不只一次当众称赞这位儿媳妇。洪武十三年三月,燕王妃随成祖就藩北平。 后来,建文帝削藩,建文元年(公元1399)七月五日,燕王朱棣宣布起兵靖难,在朱棣前往大宁“借”兵之际,面对李景隆五十万大军兵临城下,燕王妃本人亲自登城督战,与世子朱高炽成功保卫了北平城。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历时整整三年的靖难之役终于结束,明王朝的京城南京被燕王军攻陷,燕王妃再次踏进皇宫的时候,已经是这里的女主人了。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九月仁宗上尊仁孝皇后谥号曰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祔太庙。
汉武帝首创立子杀母?
文|小河对岸
在帝制时代,关於皇位继承,曾经有过一项极为残忍的制度,此即是“立子杀母”。“立子杀母”制度在北魏时期尤为盛行,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在立其子拓跋嗣为太子之后,便将拓跋嗣之母刘贵人赐死。而由于拓跋珪是北魏基业的奠定者,其实施过的政策自然会被其子孙奉为国策而遵循执行。故而,有很长一段时期内,北魏的后宫妃子都非常惧怕生下皇子而性命不保。这项残忍制度的废除,得要到北魏宣武帝时期,大致执行了八十余年之久,这主要还是受到佛教盛行的影响。
但是,“立子杀母”制度却不是北魏首创,开“立子杀母”之先河的却是汉武帝刘彻。汉武帝晚年,宠幸钩弋夫人,并爱其子刘弗陵。而在决意立刘弗陵为太子之后,便将其母钩弋夫人赐死。关於汉武帝为何要开“立子杀母”之先河?《史记》中有一段记载。
据《史记》记载:..上(汉武帝)居甘泉宫,召画工图画周公负成王也。於是左右群臣知武帝意欲立少子也。後数日,帝谴责钩弋夫人。夫人脱簪珥叩头。帝曰:“引持去,送掖庭狱!”夫人还顾,帝曰:“趣行,女不得活!”夫人死云阳宫...其後帝闲居,问左右曰:“人言云何?”左右对曰:“人言且立其子,何去其母乎?”帝曰:“然。是非兒曹愚人所知也。往古国家所以乱也,由主少母壮也。女主独居骄蹇,淫乱自恣,莫能禁也。女(通“汝”)不闻吕后邪?”
汉武帝“立子杀母”是为了防止太后干政,而太后干政就必然会倚重娘家的力量,此即为外戚。那为何不采取其他防范措施呢?其时,这跟两汉的政治制度密切相关。提起东汉王朝,人们通常会想到“外戚”与“宦官”轮流当政。但是西汉王朝,“宦官”的力量并不很强大,“外戚”的力量却与西汉王朝相终始。
刘邦建立大汉王朝之后,鉴於秦朝灭亡过速的教训,为刘氏江山之永固,在地方上广封同姓诸侯以拱卫朝廷。但是,诸侯宗室毕竟离皇位太近,易起觊觎篡夺之心。故而,在朝廷就不能再倚重宗室的力量,而与皇帝关系最近、最能受皇帝信赖的就只能是外戚了。
而在西汉王朝的建立过程中,吕氏也是功不可没的。不但吕后多佐定天下,吕后的两位兄长吕泽、吕释之也都是以战功而封侯。刘邦死后,吕后专权,吕氏更是富贵无比。吕后死后,朝廷诸将与地方诸侯联合铲除了诸吕。不管是论功还是按约定,都该立齐王刘襄为帝,但大臣们畏惧於齐王母家的力量,便拥立了母家力量较弱的代王刘恒继位,此即汉文帝。
汉文帝时期,外戚力量沉寂了一段时间。但汉文帝死后,外戚力量却再度崛起,汉景帝的母亲窦太后长期干政,据史载:..及至孝景,不任儒,窦太后又好黄、老术,故诸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者。因窦太后崇尚黄老之学,以致儒生都不能获得重用,窦太后甚至还想让汉景帝立弟弟梁王刘武为皇位继承人。
至汉武帝继位之后,窦太后被尊为太皇太后,其干政更甚。据《史记·孝武本纪》记载:..会窦太后(太皇太后)治黄老言,不好儒术,使人微得赵绾等奸利事,召案绾、臧,绾、臧自杀,诸所兴为者皆废。而两汉皆以“孝”治天下,就使得外戚的力量更有所依托。
而汉武帝本人,就很偏爱任用外戚为将,卫青、霍去病能得以为将,皆因卫子夫之宠。其后,宠幸李夫人,又用李夫人之兄李广利为将。有时,也的确很难设想,倘若汉武帝最先宠幸的是李夫人,究竟还能否大破匈奴?
汉武帝之后,霍光也是以“外戚”的身份辅政,并最终行废立之事,其权势更是自不必言。而西汉后期,最为强势的外戚,便是王政君(汉元帝的皇后)的家族。王莽以外戚的身份得以辅政,并最终废汉自立,建立了新莽王朝,而终结了西汉王朝。汉武帝之所以会开“立子杀母”之先河,其实就是源於两汉时期的这种较为特殊政治背景。
参考史籍:《史记》等等
魔兽世界战士技能多么?
战士的技能比较多,楼主先去看清技能表哪些技能是只有武器天赋能用的哪些是只能有防御能用,另外哪些是几个天赋都能用的,依据你的个人爱好把当前天赋的按键放好。(盾反和拳击可以在武器下面用)虽然PVE用处不多。按键设置问题,我个人能按到1-5五个键,剩下的则是在6-+这几个按键后面设置 TXCVBNH 基本当前天赋下面特殊能用技能10个够你用的了,记得写几个宏(比如 压制+英勇,鲁莽+利刃风暴 平静+斩杀 横扫+致死 冲锋+猛击 复仇+英勇 等等)很多技能可以合并剩下你的技能按键,那么再来说公用的技能比如挫志怒吼 英勇跳跃 雷霆践踏 顺劈 狂暴之怒 狂暴回复 战斗咆哮这些技能,可以放在上面一排按键设置我个人从左往右 Z R F G ctrl+` ctral+1 ctral+2 alt+1 另外值得一说的是,如果你的按键还是多,那么可以考虑翻页,shiift+2 shiift+3第二排的按键同样是 1-5 和6-+的按键。一般三排大概三十个技能我个人是够用了。
记得战士的默认换姿态快捷键是ctrl+f1 ctrl+f2 ctrl+f2 一般PVE换姿态不频繁,可以忽略。
喜欢的话给个好评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