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吃人,老虎为什么一直真正难以驯服?
河南两只老虎实际上是被驯服了的,只是自身实力强悍造成的不良结果,而不是老虎兽性大发非要吃人的情况。为什么这样说呢?野生老虎体重大约在300千克以内,牙最长13厘米,咬合力约在450千克,能一口咬死一匹狼。
其掌力更是可达一吨,就这种战斗力想要咬死人,真得是再轻松不过了,而老虎是伤人,不是一口咬死,说明并没有下死口。
至于伤人致死,这也算是饲养员运气不好,更是猫科动物与生俱来的捕猎本能影响,像锁喉、扑咬都是猫科动物常见技能,也是它们彼此之间都会出现的玩耍行为。
打个比方:家养猫咪一样有扑咬袭击主人的行为,但主人却不觉得被伤害,只因猫咪的攻击力不会造成死亡而已。
甚至在小奶猫时期出现这种行为,还觉得很软萌可爱,认为猫咪在与主人进行互动,是彼此感情较好的表现。
但同样的动作换成大老虎,那么就不是人类能够承受住的,单是老虎的体重就能压得你动弹不得,更何况是飞扑过去的冲击力?
要知道大老虎没有上过大学,它们没有聪明到对自己体重有数的程度,反而会保留幼生期对饲养人的行为。
针对老虎出笼袭击饲养人的原因分析:① 老虎未吃饱。老虎的食量惊人,在快速发育阶段对食物的需求很大,需要及时增加伙食。需知饥饿难忍的老虎,不仅脾气会暴躁,更会有冲动性伤人的举动,特别是饲养员身上还带有血腥味时,更是容易激发老虎的凶性。② 老虎的捕猎本能。猫科动物对动态的事物和背对它的生物,都会本能的飞扑过去,这是源自祖辈留下的捕猎反应。特别是背对它的时候,猫科动物真的是忍不住去潜伏靠近,然后进行扑咬或锁喉,就算不想伤人,但也控制不住这种行为。③ 老虎的领地意识。猫科动物的领地意识不必犬科少,即使是人工饲养的老虎,也不会淡化这部分刻在基因里的本能。在老虎不愿意被人侵犯领地的情况下,没有关好笼子就贸然踏入,很容易遭到老虎的攻击。针对河南养虎未准备麻醉枪等预防措施的警醒!饲养大型猛兽的园区,甭管啥理由,都必须提前准备好意外措施,这是对员工、游客生命安全的负责。
毕竟动物又不是人,不可能时刻都听人话,像河南绝人未准备麻醉枪的情况,就属于失职的表现。
同时对于突发状况紧急预案也不到位,甚至可以说是没有!这属于领导对大众安全的忽视,情节很严重的。
另外,对于饲养员安全意识培养不到位, 安全机制不细心也是一个问题。像河南饲养员忘记关笼子造成老虎出笼,就属于疏忽大意的行为。
可这种情况是可以规避的,只要措施与制度双把控,就能减少这种不必要的意外。
我是宠物达人【汪小弟】,虽然小弟养宠经验不算短,但必有疏漏之处,希望大家能多多交流,一起更好的分享养宠的经验哦!
如果将老虎幼崽从小养到大?
会的,只是概率问题。
老虎也是猫科动物,本质上属于一只大猫。而猫的血液里天生就流淌着狩猎和破坏的基因。养猫的朋友会知道你的猫有没有抓过你或者咬过你。换成老虎,一击就可能致命。
用现实例子来说话:比如美国,家庭饲养老虎多达7000余只,几乎是野外现存老虎的两倍。(野生老虎野外现存约3890只)
而1990到2006年的十多年里,发生了27次饲养老虎袭击人类(主人)的事件,其中7人被抓咬而死,到2018年为止,已有超过22人因此死亡,绝大部分肇事老虎事后被枪杀。
尽管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饲养老虎是违法的,但仍有许多人在尝试。某些地区比如德克萨斯州就会相对宽松。你在邻居家看见老虎狮子或者蟒蛇河马短吻鳄都有可能。
(厕所里看见老虎的感觉......)
2001年,德克萨斯州,一个3岁男孩被家人抱着和饲养老虎一起拍照时,遭200多斤的老虎猛地直接拖进围栏,头部重伤。
2003年,北卡罗来纳州,一头饲养的300多斤孟加拉虎,在主人的10岁侄儿靠近笼子观看时,突然用爪子拖过男孩致命猛击。
2004年,一个伊利诺伊州的52岁男子在清理自家狮子围栏时被咬死。
(养狮子的也不少,危险系数一致~~~)
2004年,印第安纳州一名14岁女孩被关在家用拖车后面笼子里的老虎袭击,身受重伤。零个月后,一名10男孩被叔叔家的老虎直接咬死。
2005年,伊利诺伊州一头圈养老虎在大笼子突然发狂,扑向一名10岁男孩,孩子捡得一条命,现在四肢瘫痪靠呼吸机维持。
2006年,一个明尼苏达州的50多岁女子被自己饲养的400多斤的孟加拉虎抓挠致死。
2010年,一个加拿大人被自己饲养的600斤巨大老虎咬死,当时他正准备要喂食,结果没想到自己成了食物。
2016年,休斯顿遭受洪水,一头大型家养母虎在街头四处闲逛,原因是主人跑了没来得及管老虎,幸而警察和动物协会人员及时赶到,未造成人员伤亡。
(加拿大,咬死主人的圈养老虎,人工饲养的老虎体型比野外要大得多)
(泰森和他当年饲养的白虎,一次白虎发怒把泰森压在身下,经过一个多小时安抚才脱险,此后他只好把这头老虎送走。连拳王在老虎面前都只能怂了......)
袭击原因在于:老虎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动物,智力等级很高。越高的智力意味着感情越丰富,被囚禁以后就会引起更复杂的感情波动。老虎被笼养以后往往受到很大心理压力,容易导致产生精神疾病,也就是不定时可能发疯!
并且老虎不像狼,对群体观念淡漠,服从度因个体差异有高有低,完全驯化是非常困难的。我们经常看到美国人在家和老虎一起吃饭玩耍,这当然是其中的正面例子。
(一个有名的巴西家庭,老虎可以上餐桌)
(出来溜溜透个气,哪个敢抢先啊)
饲养老虎的成本:如果要购买一只小虎崽,前提是你有执照或者不被查到,美国的行情价格大约是7500美元(约5万多人民币)。你不希望这只大猫四处乱窜惹麻烦的话,总得配个大笼子吧?半成年老虎笼一般建议价格为20000美元(约14万人民币)。最好还得有几亩地来修建小树林和池塘。如果你仍旧要坚持饲养的话,那么就得考虑伙食费了。
老虎每天大约吃10到15斤的肉,加上维生素补充和添加剂,每天至少需超过200人民币的花费,一年就7,8万块钱。
问题在于,老虎一旦有个三病两灾,到处都没有兽医敢接招的。即便美国也是如此,据统计,超过98%的老虎和豹子等大型猫科动物在被圈养的两年内死亡。
(有人结婚有花童,有人结婚有老虎)
结语:我们可以看到,饲养这种非宠物类的野生动物,对动物本身是折磨,对人类也是风险。
这些野性自由的灵魂,不应当做某人的私产,它们终究都属于大自然。
(谢谢观赏,笔者擅长历史战争文章,偶尔来其他话题客串一下:D)
老虎吃狐狸的故事?
丛林里,有一只老虎上了年纪,腿脚不如从前灵活了,力气也没有原来那样大了。它外出捕捉小动物,常常是空手而归。老虎因此饱一顿饥一顿,不如原来那样威风。
这一天,它清晨出去,傍晚而归,又是两手空空,显得非常沮丧。它坐在洞前,望着暮色苍茫的天际,苦苦地思索着。
“看来,我确实老了,不能再凭力气获得食物了,我应该凭智谋行事才行……”
从第二天起,老虎就在洞里再也没有出来,它躺在地上装病。
这一消息一时间传遍了整个森林。
小兔子听说老虎病了,便来到山洞里看望。
老虎在洞里说:“小兔子,请进来吧。”
小兔子进了洞,蹲在老虎的眼前。
老虎闭着眼睛,呻吟不止:“我老了,病了,恐怕活不了多久,咱们握握手吧。”
小兔子心软,看到老虎这个样子,就把自己的手伸给了老虎。
老虎猛地抓住小兔子的手,突然睁开了眼睛,恶狠狠地大声说:“小兔子,我今天还没有吃饭呢,先把你吃掉吧!”
就这样,小兔子被老虎吃掉了。山洞里只留下了小兔子的碎骨。
一天又一天地过去了。
洞里,小动物的碎骨一天比一天多了起来。
又是一天,狐狸来了!
狐狸只是远远地站在山洞外,热情地问候着老虎的状况:“大王,听说您病了,我特地过来看望您,这几天好些了吗?”
“不好,很不好啊!”老虎在山洞里面呻吟着说,“你怎么不进来呢,快进来吧!”
狐狸诡秘地笑了,它说:“如果不是我发现进去的足迹多,而出来的一个也没有,我也会进去的。”
如果万一遇见老虎要吃人?
小说看多了吧。你用什么杀老虎?九阳神功乾坤大挪移吗?你以为你是武松吗?如果你有枪,就不存在这个假设。没有枪,也不存在这个假设,因为必死无疑
景阳冈猎户一直捕杀老虎?
【原创】老虎吃人是否正当防卫?
一一试从武松打虎浅析之
-
卢秀辉
-
老虎吃人是否正当防卫?从保护“虎权”的角度出发,我们需要先找出证据来认证一下,老虎吃人是不是正当防卫?
一、根据原著《水浒传》描述:“如今前面景阳冈上有只吊睛白额大虫,晚了出来伤人,坏了三二十条大汉性命”。
从此处得知,此老虎已经为非作猖非是一时,已经有三二十条大汉被虎伤了性命,此虎有罪耶无罪?显然有罪:
1、它构成了对人类生存权的威胁;
2、它严重地影响了交通;
3、它犯有故意致死他人生命罪;
4、严重的它是惯犯,且民愤极大。
二、政府是否涉及不作为?
又据《水浒传》描述:“官司如今杖限猎户擒捉发落。冈子路口,多有榜文:可教往来客人,结伙成队,于巳、午、未三个时辰过冈,其余寅、卯、申、酉、戌、亥六个时辰,不许过冈。更兼单身客人,务要等伴结伙而过”。
于是,我们得知,政府有措施、有保障,不但尽责告知,而且还安排了交通安卫的措施,重要的是为下一步保全工作,组成了专门的工作班子,做了进一步的工作布置。
1、往来客人,必须结伙成队,于巳、午、未三个时辰过冈,即早上九点到下午三点,才能过冈。其余时间,一律不许过冈。
2、“官司如今杖限猎户擒捉发落”,为此,政府部门组成了专门的工作团队,并且限时擒捉,到时未捕获,就将工作团队人员一律予以打板子处罚。
3、对工作人员没有及时完成工作,而予打板子处罚,有没有法理依据?根据《宋刑统》规定,某些刑罚可以通过折抵杖刑的形式予以抵冲。参考肉贩在猪牛羊肉里注水出售的,“杖六十”,就是打六十大板。如果再犯,“徒一年”,就是判处一年的徒刑。该擒虎工作团队如不能完成任务,打板子有完全的法理支持。而且打板子成本低,可操作性强,同时有威摄力,关键可以重复操作。
三、武松打虎是否触犯野生动物保护条令?
根据武松打虎后,众猎户把盏说道:“被这个畜生正不知害了多少人性命,连累猎户吃了几顿限棒。今日幸得壮士来到,除了这个大害。第一,乡中人民有福;第二,客侣通行。实出壮士之赐”来看,武松没有犯法,一众猎户也是准备不能擒捉,就予灭杀。这个计划肯定已经得到政府的批准和同意,所以,武松没有犯法。但是,法理上是否说的通?
1、武松打虎时,他如果故意非要取老虎性命,那他是否已经犯法?至少,他要担故意之责。
2、武松打虎时,他不知道政府已经同意猎户可以扑灭此虎,而武松没有得到授权,他是否违法?
3、打虎前,有没有行施告知义务,以及警告。
4、关键之处,武松是否涉及酒后闹事?
5、老虎是否享有“生存权”?
四、打虎经过小结及善后措施。
1、根据武松事后小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
武松犯了个人英雄主义,好面子害死人,有时面子在生命面前,不值分文。
2、武松小结上又说:“怕甚么鸟!且只顾上去看怎地!”
武松犯了侥幸心理的错误,置重大得失于不顾,一味侥幸。
3、“武松正走,看看酒涌上来”,“武松走了一直,酒力发作,焦热起来。一只手提着梢棒,一只手把胸膛前袒开,踉踉跄跄,直奔过乱树林来。见一块光挞挞大青石,把那梢棒倚在一边,放翻身体,却待要睡”。
酒精真是害死人,一路走,一路酒劲往上涌。酒,差点害了性命。
4、根据武松个人描述:“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
是那大虫主动攻击武松,这就好办了,自卫权一下子转移了。
5、“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那武松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一堆,却似躺着一个锦布袋”。
五、是否涉及防卫过当?
“早有阳谷县知县相公使人来接武松,都相见了。叫四个庄客,将乘凉轿,来抬了武松,把那大虫扛在前面,挂着花红缎匹,迎到阳谷县里来”。
好在政府的认可,否则,仅需要一点置疑,就会救了西门大官人一命了。
-
-
本文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本人。
欢迎转发。
如果猫有老虎的体型?
老虎和猫本来就是近亲嘛!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老虎吃人,猫吃耗子,在老虎眼里,我们就是耗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