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曲艺家协会什么级别,比德云社差吗?
诚谢邀请。
贾旭明张康、郭阳郭亮代表的是个人,德云社呢,是一个团体,两者就没法比。但是既然邀请了,那我就详细的分析一下吧。
首先介绍一下前两队人吧。贾旭明张康,都是相声演员,并且是一组搭档,他们两个创办相声团体——乐活卉,和现在的德云社同样都属于相声团体,两人创作能力很强,搞笑幽默,曾登上各大卫视,被观众所喜爱。郭阳郭亮,是一对孪生兄弟,二人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6岁就跟随父亲学习曲艺,在军中服役时也是红极一时的曲艺演员,今年参加《欢乐喜剧人第四季》,正式被大众所熟知,知名度由此提升。德云社,目前国内最大的相声团体,我就不用再介绍了吧。
题主说,贾旭明张康、郭阳郭亮和德云社比,德云社差吗?首先我们进行个人比。德云社中郭德纲算是灵魂人物,那么他们就和郭德纲比。我们都知道,郭德纲是一步步摸爬滚打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可谓是取百家之所长融于一身,才能那是没得说的,而贾旭明张康和郭阳郭亮属于年轻人,经验阅历自然比不上郭德纲,能耐也不如郭德纲,和郭德纲比自然略逊一筹。
那么,再让他们和德云社的演员比。贾旭明张康、郭阳郭亮都是有真才实学的,而德云社中自然也不乏真才实学之人,但比较一下,我们可以看到,德云社中的演员就像温室里的花朵,没有经历过太大的大风大浪,而贾旭明张康和郭阳郭亮就不同了,他们没有像德云社这样的大背景,一切都是靠自己大批,属于散修吧,能到达今天的地步,实力应该还是很强悍的,整体来说,比德云社中演员要略胜一筹。
然后两个团队比。贾旭明张康成立了乐活卉,郭德纲创办了德云社,目前德云社在国内相声界的影响力,不用我说,大家应该心里都很明了,两者不是一个等级的,所以也比不了。
总结:德云社还是实力强悍。
娱乐圈的人是如何评价姜昆的?
姜昆老师有个政治荣誉:中国曲协主席,有个扬名作品:虎口遐想,有个一辈子的骄傲:发掘赵本山,有个一辈子的争议:与郭德纲的雅俗之争。
他还是最早的春节联欢晚会主持人兼表演嘉宾。上过山下过乡经历丰富。师从马季老师先后搭挡李文华唐杰忠戴志诚在舞台上挥洒自如,尤其是与李文华合作表演的《如此照相》与唐杰忠先生合作的《虎口遐想》至今也是相声舞台上的精品力作。在生活中更是慧眼独具。在书画艺术上也是别有见树!本人杂花生树满盘芳香多才多艺!意想不到的是登堂入室引流入渠雅俗之争竟然跌入舆论漩涡!结果倍受打压的郭德纲异军突起说起了讽刺相声越来越红事业风声水起,扛起了相声事业的大旗成一方宗师!姜昆老师在鼓掌相声中换来一片唏嘘越走越远!
陈佩斯和姜昆老师在中国广播说唱团共过事,陈佩斯老师亲口说过,当年广播说唱团人员众多,各方面协调相当有难度。而姜昆做事就很“复杂”,把所有细节都能考虑,面面俱到。每个环节都处理的很好,在任何人多的场合都能把每一个人照顾到。姜昆是个很有领导才能的人。
据说当年陈佩斯、朱时茂因为个别原因,竟在春晚彩排时撂挑子不干了,是姜昆骑着自行车三次登门拜访,才把二位又请回春晚的舞台。于是才有了人人夸赞的经典作品《吃面条》!
198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姜昆老师在东北看了一次赵本山的表演,大生爱才之心。于是向春晚导演大力推荐赵本山,这才有后来“小品王”横空出世。
陈佩斯、朱时茂、赵本山,李金斗、唐杰忠、冯巩等艺术家对姜昆老师也是一有机会纷纷点赞!
日前据悉:姜昆刚刚结束的石家庄站第88场巡演。姜昆曾表示要在今年完成100场以上的小目标。据报道巡演非常火爆,观众座无虚席坑满谷满,年近七旬的姜昆在舞台上风采不减当年,为观众带来了精彩的表演。可见处于风口浪尖的姜昆影响力依旧。
相声圈里的干爹含金量有多高?
很高,相声圈里的“干爹”们一般都有以下几个特点,有名望、有本事、有势力,这三个“有”的程度和干儿子数量成正比。
另外还有一个“有”是:有感情。但这个“有”在相声圈是放在最后考虑的问题。
一、相声圈的“干爹”们都不简单
在相声圈一般来说只要是有头有脸的艺人都会有人拜其为干爹,比如马三立是杨少华的干爹,刘宝瑞是李伯祥的干爹、高英培是李金斗的干爹,师胜杰是苗阜的干爹,于谦是孟鹤堂的干爹......其中在当干爹这方面最值得一提的是张寿臣,他收的干儿子很多,其中甚至还有理论上平辈的高凤山。
这些“干爹”们要名气有名气、要本身有本事、要势力有势力,所以只要他们愿意收,相声圈想拜他们为干爹人大有人在,但他们收干儿子的标准有时候比收徒还要苛刻一些,除了干儿子必须具有相当的水平之外,“感情好”也是一个重要考虑标准。
在相声圈,还有一种特殊情况,那就是没有师承的海青也会收干儿子,比如著名相声作家廉春明,由于他在相声圈的威望很高本事很大人脉也广,其门下的干儿子也是不少,知名的就有郭德纲、于谦、汪洋、徐德亮、方清平和付强等人。
二、为什么相声圈“干爹”文化如此盛行
我们知道相声圈拜干爹收干儿子的情况很多,原因是一方面相声圈此类事曝光比较多,其他行业也有但曝光少关注度也少。另一方面就是相声圈这种干爹文化还是有其特殊性的。
相声艺人为什么要拜干爹呢?
一是为了学本事,相声行业想学本事最正规的渠道就是拜师,但拜师流程麻烦不说还有唯一性和指向性,也就是说你不能再拜第二个师父。当你想跟你师父以外的相声前辈学本事的时候,拜干爹就是一个最好的方式,这也是相声行业默认的可以传授本事的途径之一。
二是为了吃饭或吃好饭,比如理论上是寿字辈的高凤山为什么要拜同为寿字辈的张寿臣为干爹呢?首先张寿臣当然有本事,其次两人岁数也合适,张寿臣比高凤山大22岁。最关键的一点是高凤山出身乞丐,在相声圈根基很浅,想在这个行业混饭吃就必须要有个好靠山,由于高凤山之前已经拜师高德亮,所以他选择拜张寿臣为干爹。
像杨少华拜马三立为干爹,孟鹤堂拜于谦为干爹,倒不是因为吃不上饭了,那不是想吃更好吃的饭嘛。
三是拉帮结派,比如著名的侯耀文、石富宽和师胜杰三人互认对方徒弟为干儿子的做法,当然我们首先得承认三位相声名家确实感情很深,但这个互认干儿子的做法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有拉帮结派的实际作用的,他们三人门下的徒弟和干儿子们目前已经占据了相声界半壁多的江山,如果团结起来那将是一股极其庞大的行业垄断力量。
四是感情好,有的艺人确实因为和干爹感情好,为了证明和巩固这种感情,如果不能拜师的话那就拜个干爹吧,不过这种纯粹的情况确实很少见,所谓“有感情”大部分也是建立在有本事、有势力的基础之上的。
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光说理论显然太枯燥,咱们不妨拿两位干爹数量比较多的相声艺人来做一个具体分析,看看他们的干爹成色如何,又是为什么要拜。
陈寒柏,目前在相声圈已知的干爹有六位,常贵田、师胜杰、石富宽、杨志刚、刘文亨和范振钰。
这其中,师胜杰和石富宽地位特殊,因为他们本身和侯耀文就有互认徒弟为干儿子的约定,因此陈寒柏拜他们两位为干爹也是谨遵师命,没有可指摘的。
常贵田和侯耀文之间虽然没有类似约定,但他们俩关系同样深厚,作为侯耀文徒弟的陈寒柏拜常贵田也是容易理解的,而且常贵田是常家相声的长子长孙,在相声行业的地位和威望是很高的。
杨志刚、刘文亨和范振钰这三位都是天津相声名家,也都有不小的本事,不论是学艺还是在天津相声圈建立人脉,陈寒柏拜他们为师也是可以理解的。
说句公道话,别看外界对陈寒柏拜干爹有很多不友好的言论,但在相声行业内部,他拜的这些干爹都没有什么争议,这属于典型的内行无所谓,外行吵翻天的案例。
郭德纲,目前在相声圈已知的干爹有3+2位,前面的三位是靳金来、范振钰和廉春明,后面的两位是师胜杰和石富宽。此外他还在相声行业外有一位干娘,曾是评剧演员的张少华。
郭德纲拜靳金来主要是为了学艺,当初他一马双跨拜了杨志刚和靳金来为师,除了跟他们学艺之外,还跟靳金来的朋友杨乃华学戏。
郭德纲拜范振钰为干爹有学艺的成分也有借蔓儿的意思,一方面范振钰是马三立的徒孙,身上有本事,郭德纲可以跟着老爷子学东西。另一方面范振钰毕竟是火爆一时的高范组合,在北京和天津都有极高的声望,当范振钰的干儿子也能建立不少人脉。
郭德纲拜廉春明为干爹则主要是为了人脉,因为廉春明和马季关系极深,在相声圈、小品界和喜剧界都有极高的威望,连赵本山都要找廉春明写剧本,可以说拜了廉春明就等于接近了马季,同时也和中国喜剧界大部分大腕能建立联系,这对成名前的郭德纲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因此两人见面没几次就正式拜了干爹。
有的人可能不了解廉春明的能量,举一个例子像马季收王谦祥李增瑞为徒,就是听了廉春明的推荐。唐杰忠收徒更是直接让廉春明替他做决定,他相信廉春明的眼光和水平。马季没见过郭德纲,为什么给德云社题词,为什么在电视台夸奖郭德纲,这中间都有廉春明的作用。
为什么郭德纲的干爹有两位需要特殊标明呢?因为按照侯耀文、师胜杰和石富宽的约定,郭德纲应该也是师胜杰和石富宽的干儿子,但在公开场合郭德纲从未说明这层关系,包括师胜杰去世郭德纲称呼他也是叔,因此只能单独列出来,具体人家怎么论咱们吃瓜群众不太好猜测。
综上,相声行业的干爹文化有其历史根源和现实特殊性,是行业内部约定俗成的文化,本身没有什么可指摘和议论的,作为普通群众,我们权且当谈资即可。
侯宝林和郭全宝的关系?
侯宝林和郭全宝是合作关系,他们都是一代相声大师,宗师级别的人物。郭全保擅长捧哏,他的表演朴实无华风趣幽默搞笑,而侯宝林大师擅长逗哏,他表演风格清新脱俗非常耐人寻味,把相声表演水平提高了一个层次,成为了雅俗共赏的曲艺节目。
曲艺家协会是民间组织吗?
中国曲协是官方机构。
中国曲艺家协会是中国从—九四九年七月成立的中国曲艺改进协会筹备委员会及其后改建的中国曲艺研究会、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演变而来的,是各民族曲艺家和曲艺工作者自愿结合的专业性人民团体,旨在遵循党的文艺路线、方针和政策,改革和发展我国曲艺艺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姜昆有没有关于相声研究方面的书籍?
谢邀。看过署名曲艺理论家,作家高玉琮先生写的一段介绍姜昆的的文字,现转载过来,权作我的回答。以下是转载内容:“连着两天写郭德纲,不少人质疑。今天介绍与郭德纲没有可姜昆1950年出生于北京。为继侯宝林、马季之后,中国新一代相声界领军人物。
曾任中国广播说唱团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中华青年联合会常委、中华曲艺学会会长、中国曲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现任中国文联主席团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硕士生导师;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1983年被评选为“中国十大笑星”之一;2002年获得由人事部,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授予的“全国广播电视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2003年被中国文联授予全国“德艺双馨艺术家”荣誉称号;2006年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2009年荣获国家“公务员三等功”勋章。
1965年参加了电影《白求恩大夫》的拍摄。1968年上山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1976年与师胜杰合作表演相声《林海红鹰》,代表黑龙江参加了全国曲艺调演,被侯宝林、马季等相声名家认可,而被调入中央广播说唱团。后拜师马季,成为马季的大弟子。
1979年开始与李文华合作创作、表演了相声《如此照相》,大胆地对“文革”中流布甚远极“左”的形式主义进行了尖锐的讽刺,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更使他名震全国。同年,他以中国曲艺家协会最年轻(28岁)的理事身份,当选为“文革”后的全国文代会代表,参加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第四届文代会。与李文华合作创作、表演了《诗歌与爱情》、《如此要求》、《霸王别姬》、《时间与青春》、《想入非非》、《北海游》等50多段经典相声作品。
1983年作为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主创人员之一,参加了演出并担任主持人。之后,他连续多年出现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上,他参与创作并表演了《虎口遐想》、《电梯奇遇》、《学唱歌》、《着急》、《楼道曲》、《姜球球》等为整个华人世界送去了欢乐。
1986年创建了中华曲艺学会,搜集、整理并主编了200多万字的《中国传统相声大全》(共4集,另有补遗册),成为研究中国传统相声的权威性资料。
与梁左的合作,达到了他相声文学品位的高峰,开辟了荒诞体相声写作的新风。《虎口遐想》、《是我不是我》、《家庭怪事》、《小偷公司》、《海岛奇遇》、《美丽畅想曲》等作品都为相声创作继承传统文化精神和吸纳现代西方手法进行了成功有益的探索。
1995年组织、创作并领衔主演了中国第一部反映相声百年沧桑的大型相声剧《明春曲》,在国内外演出了一百多场,并搬上了人民大会堂的舞台。
建立相声网站的创始人,他创办的“昆朋网城”、“中国相声网”,在网络时代对于相声的传播起到了巨大作用。
2001年主编了《中国曲艺史》、《中国曲艺概论》。结束了长期以来没有为曲艺立史、立论的局面。
任《相声大辞典》(140万字)、《曲艺大辞典》(500万字)两部大型辞书的顾问。他对两部辞书编纂工作给予具体的指导,使辞书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带队出访了美国、法国、奥地利、巴西、墨西哥、澳大利亚、泰国等数十个国家以及我国港澳台地区,为中国曲艺艺术在世界的传播作出了贡献。
中国文联曲艺家协会“送欢笑,下基层”活动的倡导和领导者,多年来坚持赴革命老区、贫困山区等做慰问演出。组织了如“侯宝林国际相声研讨会”、“中国曲艺高峰论坛”等大型的曲艺理论活动。
提出“大曲艺”的战略思想,主张把曲艺的队伍作大,舞台作大,影响作大,用“新人、新作和新的表演形式”塑造大曲艺的形象,用“大曲艺”的要求带动“新人,新作和新的表演形式”的发展。“一大带三新,三新促一大”作为弘扬、发展中国曲艺艺术的战略思想,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综观姜昆创作或与人合作的相声作品,敢于针砭时弊,紧跟时代步伐,构思缜密巧妙,包袱设计精巧,不落俗套,雅俗共赏,充分发挥了相声作品的娱乐、认知、教化、审美等多项艺术功能。
与李文华合作时期,相貌俊朗,台风潇洒,表演活泼,语言俏皮,与长他23岁的李文华的冷面幽默,蔫拱包袱形成强烈反差,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老少配的模式也为相声的表演创新出新的路数,为同行所折服。1983年,因李文华患喉癌,他改为与唐杰忠合作,后又与戴志诚合作,依然保持了他潇洒台风,活泼表演,语言俏皮的艺术特色。
姜昆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先后出版了《姜昆李文华相声选》、《姜昆李文华新相声选》、《虎口遐想·姜昆梁左相声选》、《笑面人生》、《自我调侃》等多部著作。
先后带过两名硕士研究生,并收硕士研究生陈璐为曲艺专科学生。他为广东的北方曲艺发展的需求,收下了刘昭等10名学生;拜在他名下的学生还有电视台主持人毕铭鑫、孟非等。他收有徒弟唐爱国、齐立强、周春晓、蒲克、于海涛、刘惠、白桦、邓小林、大山(加拿大)、刘全利、刘全和、赵卫国、陆鸣、徐勇、夏文兰、倪明、孙晨、句号、郭丹、曹曙光、原野、朱少宇、张露西、徐惠民(新加坡)、邱胜扬(新加坡)、周炜、郭阳、郭亮等多名。